从独立性角度试论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会计实务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3年审计署成立前的34年间,我国一直未设立单独的审计机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一直为财政部门所行使,我国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体制;1983年我国成立了隶属于国务院的审计署,我国有了独立的审计部门来行使审计职能,初步形成了行政型的国家审计体制;1994年8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这使得我国行政型的审计体制法律化,使审计职能在法制的轨道上得到更好发挥;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2006年2月28日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再一次明确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型审计体制,审计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一)我国审计体制的现状

1.领导体制

审计机关领导体制,是指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和审计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我国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有别于其他行政机关的领导体制,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审计机关直接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二是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同时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三是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2.机构设置

我国审计机关有两种,即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中央审计机关是在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下的审计机关,即审计署。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我国的最高审计机关,要接受国务院的领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决定、命令,以独立的行政主体从事活动,直接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地方审计机关,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

3.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保证,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条件。在我国立法中,行政机关的经费问题一般不在法律、行政法规中作出规定。但考虑到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对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与政府财政部门存在着直接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这与其他行政机关是不同的。因此,新修订后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二)对我国现行审计体制的评析

我国国家审计机构隶属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其主要是对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从其独立性角度来看,审计机关归中央和各级政府领导,同时又对中央和各级政府进行审计监督,我国现行的这种不完全独立于被审单位的审计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内部审计监督的性质。在此情况下,审计机关的监督力度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政府某些行政活动有悖于法律,或在行政活动中存在短期行为,或在发生区域利益、行政级次利益、部门单位利益冲突时,尤其会影响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而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线”,没有独立性,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监督便无从谈起,审计作用的发挥则更属奢望。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地方政府领导在指导思想上,怕揭露问题过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因而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和处理问题。有的还干预审计机关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如实报告审计工作情况,人为地要求审计机关将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删去,特别是当审计查出问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时,往往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对审计发现的一些严重侵犯和损害中央利益的问题压制不报,隐瞒事实真相,或避重就轻。

二、从独立性角度在我国选择确立立法型审计体制的对策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而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只有组织独立性得到保证,才能保证审计在工作上、人员上、经费上的独立地位。在立法型审计模式下,笔者认为以下几项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一)改进现行审计经费预算编报制度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审计是监督部门,而经费来自于被监督部门,经费不独立、得不到保障,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制约。从独立性考虑应将审计经费单独列入国家预算,在立法型审计体制下,审计关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委托,依法独立对政府进行财政监督,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使审计机关在经费方面实现独立。

(二)实行立法型审计体制下的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领导体制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从独立性角度出发,在立法型审计体制下,我们应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垂直领导体制,即省级以下审计机关实行垂直管理,市、县审计机关的人事、业务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管理,经费列入省级年度预算,系统管理、系统下拨;省级审计机关接受审计署的业务领导。这样就能使得地方审计机关能够更加独立有效的进行审计监督,保证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

(三)在立法型审计体制下强化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的职能

三、小结

从新修订颁布的《审计法》来看,我国仍实行的是行政型的审计体制,笔者认为从审计独立性本质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国家审计体制仍需要在发展中进行改革,而立法型审计体制是一种独立性强、适应我国国情的审计体制,它应是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

THE END
1.地方省市有哪些立法权限?三、我国立法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1、我国立法机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与其常设机构分享立法权,既保证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又能保证经常性的立法活动顺利进行。 3、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律的解释权和执行法律的监督权使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与立法的本意保持一致。 https://www.64365.com/zs/765570.aspx
2.我国的立法体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1982年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的权力,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20多年来,我国的多数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http://www.npc.gov.cn/zgrdw/pc/XWZX_1/6/200702/t20070225_3182.htm
3.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二级多层次的。()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二级多层次的。()A正确B错误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2025版广东公务员行测申论教材 点击获取【免费网络课程】 华图公职考试助手 扫码添加华图客服老师,知考情,领福利资料,及时掌握https://gd.huatu.com/tiku/3601722.html
4.立法体制(精选四篇)[1] 宣文俊,“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海经济研究》,2010月12月 立法体制 篇4 摘要]管理体制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其合理有效性在相当大程度上决 定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文章通过对英国学前教育主要政策及法律中关于管理体制的相关规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ti596j.html
5.探索中国立法体制的特征导语:探索中国立法体制的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姚登魁郑全咸 立法体制问题,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明确立法体制的特点,弄清宪法关于立法权限归属的规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法学界对我国立法体制问题有https://www.gwyoo.com/lunwen/faxuelunwen/lfjzlw/201210/542923.html
6.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的“一元二级多层次”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一元,指立法权只为全国人大所拥有,地方人大没有完整的立法权.多层次,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还有一个我不确定,我再查一下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解释下我国所谓的的“一元、两级、多层次”立法体制是什么概念?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c7c46f1db307081abbd99f238649f721.html
7.试论完善我国的立法审查制度实践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本文第四章运用制度经济学关 于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完善我国立法审查制度的因素。在此基 础之上,本文指出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立法审查模式,与这个国家的政 治体制有重要的关系,同时也与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法律传统有密切的 关系。由于制度背景、思想观念、资源条件的转变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2005013853.htm
8.论新中国立法体制的沿革法信论新中国立法体制的沿革 纪念1982年《宪法》颁布生效20周年 朱力宇 中国人民大学 The Evolution of New China’s Legislative System 我国的立法体制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间历经数次变革。现行立法体制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在1982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迄今已有20年。本文拟从我国立法体制的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98474
9.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既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特别是民族多。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法律尚不完备 立法修改内容: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部门规章权限;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备案审查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10.浅论我国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和决策要明确立法主体、划清立法权限、规范和完备立法程序,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职权范围、依照法定的程序立法,彻底根治不依法立法,杜绝“立法上的不法”。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完善了我国行政立法体制,也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总之一定要从源头上、制度上解决立法中存在的问题。http://data.110.com/a960361.html
11.TOP100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从我国的立法体制来看,行政法规对这些事项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也符合《立法法》第56条所规定的立法权限。从立法和执法实践看,在法律只规定了基本制度或者授权国务院作出具体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法规根据法律的精神,结合行政管理实际,规定具体的行政强制措施,既是必要和可行的,实际效果也是好的,同时也不违反法制统一的原则。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