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可进一步分为民法学和商法学两个部分。民法学主要从事传统民法学的研究,商法学主要从事商法学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的学校还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方向纳入民商法专业,也有的学校将该方向纳入经济法专业。民商法学专业的报考十分火爆,是目前法学专业门类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其录取比例一般在12∶l以上。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高校、法院、检察院、大型国企、外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均是其就业目标。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诉讼法学
该学科主要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侦查和物证技术等研究方向。随着我国的法院系统日益重视程序正义的价值,诉讼法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因此不少诉讼法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法院系统争相聘用。另外,如果考生日后想从事律师行业,有诉讼法专业背景的毕业在就业竞争中将更具优势。相较而言,诉讼法中的刑事诉讼法方向的就业难度比民事诉讼法方向要大一些,录取比例一般也在10∶1左右。但是,每个学校具体情况不同可能比例也有所变化。
推荐院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国际法学
该专业的.报考热度非常高。一般报考该专业需要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国际法学专业的就业十分灵活,一般公务员、高校教师、律师、国企或者外企法务等均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考研就业方向分析
法学简介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一词,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为“刑名之学”,从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
“法学”这一用语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在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国时代就已经出现,该词表示有系统、有组织的法律知识、法律学问。古罗马法学家曾给“法学”下过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德文、法文、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等西语语种,都是在Jurisprudentia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指称“法学”的词汇,并且其内容不断丰富,含义日渐深刻。
关于法律问题的学问,在中国先秦时期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者“刑名之学”。据考证,虽然“律学”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魏明帝时国家设立“律博士”以后,但是,自汉代开始就有了“律学”这门学问,主要是对现行律例进行注释。中国古代“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然而,那时所用的“法学”一词,其含义仍接近于“律学”。中国古代的“法学”一词与来自近现代西方的“法学”概念有着很大区别。
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最早由日本输入。日本法学家津田真道于1868年首次用来对应翻译英文Jurisprudence,ScienceofLaw以及德文Rechtswissenschaft等词汇并对之作了详细说明,该词于“戊戌变法”运动前后传入中国。
1、法学专业研究方向
法学理论专业,法律史专业
2、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