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吴伟光老师是在一个初冬的傍晚,学校刚刚开始供暖,窗外的法国梧桐一片金黄,书架上书桌上到处堆满了书,书桌上的蓝色加湿器喷出氤氲的白雾。岁月无声,这是吴伟光老师在清华大学的第二十四年。
曾是清华理工男
Q1:吴老师,您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可否请您谈一谈您的本科生活?
我是90年到95年在清华大学读本科,那时候本科还是五年制,后来才改成四年制。
首先,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笑),和你们这代完全不同。
学习任务非常重,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考试也很难,现在清华特奖学霸考试经常拿100分,98分,这样的分数在我们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八十五分已经是很高的分数,大部分人只能得六七十分。当时清华学生出国深造时,学分绩往往比其他学校低很多,但是清华在国外有知名度,所以总体上来说,清华学生的留学申请依然比较顺利。考试总体分数偏低对学生自信心打击很大,原本都是高中的尖子生,来到清华,发现考试只有六七十分,于是发奋学习,白天上课晚上自习。自习室紧张,需要占座,宿舍实行熄灯制,晚上自习到十点钟回宿舍,半小时后宿舍就又熄灯了。风扇都不能用,洗澡只能去公共浴室。那时候同学们都比较单纯,即使卧谈会依然用词比较拘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我当过团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老师和高年级同学经常聊天,同学们之间也关系非常单纯融洽。
第三,食堂永远排队,我经常去第十四食堂(现为清华丁香园食堂)。男生很多,有时师傅边卖边吃。
第四,当时女生极少,很多班都是和尚班。我就读于工程力学系,我们班有四个女生,其他很多班都没有女生。所以如果某门课和外语系一起上,大家上课就很积极,如果和机械系一起上,就完了,他们盯着我们那四个女生呢。
Q2:当年情侣怎么谈恋爱呢?
我本科没谈过恋爱,所以我不知道。据我观察,就是一起吃饭一起上自习。
Q3:您做学生的年代娱乐很少,那当时有没有什么集体活动?
参加很多文艺活动,一二九活动,全班都参加,唱得特别卖力气特别投入。我们系得了很多奖,我们班连续好今年被评为清华大学甲级团支部。
我们还找联谊寝室,当然不找男生寝室联谊了,找女生寝室。当时有两个舍友擅长社交,到处联系。找过一个北京交通大学的女生寝室联谊,现在想来挺不人道因为那时他们学校女生也很少,接触一年多之后,发现不能找理工科女生,都是理工科,在一起没话说。就又换了一个寝室联谊,这次找的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个寝室,两个寝室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们还一起坐火车去爬泰山。
知识产权,一种选择
Q4:您为什么会选择法律呢?
大二就对法律很感兴趣,对社会学,包括经济政治都很感兴趣,但最喜欢的还是法律,看了很多法学方面的书,在读法学研究生前,已经自学得到了法学大专的文凭。当时法律有兴旺的迹象,出现律师这个新兴行业。
Q5:您为什么选择知识产权方向?
惯性,有人认为你有工科背景就适合知识产权。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时其他法律研究方向有大批专家,很难超越,学知识产权算是“田忌赛马”。
Q6:您有没有个人爱好,比如唱歌?
学法律特点就是把个人爱好全学没了。我唱歌跑调。不过体育运动我一直参加,排球打得不错。腿受过伤,受伤前是学校运动员,受伤后就不再作为院队参赛代表了。中学时期非常喜欢书法。现在还有冲动要和女儿一起练书法。她画画时我也写两笔。上大学时也看一些流行小说,每个人床前都会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Q7:您在法学院工作多少年了?
98年硕士毕业就留在法学院了。当时院里几个老师想留几个学生,当时如果不找我,我不会留校,我当时相当律师,当时找到了我,我想那我就留下吧,我在法学院干过很多工作,行政办公室的工作大部分我都干过。
Q8:留学经历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Q9:注意到您当时在美国学习的是比较法,为什么不是知识产权法?
因为当时它提供奖学金,所以就去它那了。(问:您竟然能在法学领域申到奖学金?)当时和清华大学有合作关系的学校不多,奖学金也比较少,今天机会更多,和清华大学有合作关系的外国院校更多,申请难度也就降低了。
漫谈法律专业学习
Q10:学习知识产权方向没有理工科背景怎么办?您对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有没有什么预判,能不能剧透?
不要把有没有理工科背景当做门槛。我曾经和一个外国教授聊过这事儿,他觉得有没有理工科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理工科背景的人碰到技术问题后不害怕,没有理工科背景的人直接躲开了。特别专业的技术问题,有理工科背景的人也不一定能看懂。理工科还有很多专业,学机械的人看化学生物的专利也是几乎和看天书一样。我生活中认识的从事知识产权人很多都不是理工科出身。
知识产权的前景总体上是越来越好,市场越来越大。今天社会已经不是单纯为温饱而奋斗。在一个有想法的社会,创意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知识产权学的人特别多,是个学校就开这个专业。但是社会上真正优秀的专业人员,比较少。清华大学应该有优势和信心把你们培养的更专业一点,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另外不能只学知识产权,因为你遇到的问题是综合性的,所以其他法律也要学好。
Q11:能否传授一些法律学习的方法?
法律学习一定要有积累过程,要有足够的准备和耐心。可能毕业以后还要在一个领域坚持三到五年,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员。我们年轻时也经历了大量的积累,现在上课就是提供捷径给学生,把我们摸索出来好的经验和方法提供给你们。
另外平常要注意积累,社会科学的书和理工科不一样,往往知识相互穿插,有跳跃性,没有具体的层次。读书时有的书一定要读一遍,读过后看懂的划一下,看不懂的地方也划一下,再去读其他书,渐渐会发现你看不懂的地方在其他书里可以找到答案。读到一定程度,又会开始读社会科学的书,读经济,历史,哲学。
Q12:抛开学术,很多老师的生活似乎都无从谈起?
没有你说那么惨。以前有学生说,法学院老师肯定都生活不幸福,天天工作到晚上十点。有老师愤慨,我们努力工作,他竟然说我们不幸福!
我现在下班之后会回家孩子玩一会儿。等她该干别的了,我再继续看书,在家有时会看一些其他领域的书。
【记者手记】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这次访谈,我想是,听学霸讲那学习的经历。虽然在我们看来,吴伟光老师就是不折不扣的学霸,但他谦虚地表示自己从来不是学霸。我想这是因为勤奋认真的他一直被一群同样异常勤奋努力的人包围着。孩子出生以前他每天在办公室工作到晚上十点多,然而对面的王保树老师每天至少工作到十一点……
我们自幼被告知要认真学习,对于为什么要认真学习,社会上充斥着升学工作等言论。难得有吴伟光老师这样的学者,他们不夸耀自己学习何等认真,也不说为什么要认真学习,只是默默地把学习融入了自己的一生。或许认真学习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认真学习不是手段,是过程也是目的,是多年后回首往昔时没有虚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