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学”与“小法学”:法学类和法学专业究竟指什么?

作者:刘坤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编者按:

这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仅仅是大众不理性,导致继续选择就业难的专业吗?还是有其他层面的原因。对此,笔者曾在2010年专门撰文对麦可思就业报告提出过批评。鉴于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2019年发布的麦可思就业蓝皮书,再次将法学专业连续3年列为红牌专业,本文将从阐释《法学类专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角度,再谈一谈究竟什么是法学专业。

一、法学学科门类、法学学位和法学专业

法学学位实际上是代表国家对在法学领域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法学学科领域里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的个人所授予的一种学术称号,有时法学学位也为表彰在法学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的个人。因此,学位本身并不对应一般的本科教育,它是分层次的,比如法学学位实际上包括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对一些在法学研究或法律实务等领域做出特定贡献的个人,也可以授予荣誉性的学位,理论上包括荣誉学士学位、荣誉硕士学位和荣誉博士学位。

二、法学专业究竟是法律专业吗?

接下来一个要澄清的问题就是,法学专业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它是法律专业吗?答案是否定的。以麦可思报告为代表的媒体所传递给社会的法学专业和大众所理解的法律专业,内涵可谓谬之千里,只有其中极小一部分对应着未来的法律职业。

社会传媒的法学专业一般包括6个专业类,33个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最新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法学专业包括了6个专业类,分别为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类和公安学类。这些专业类对应的是大学教育的一级学科,其各自的知识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同属于法学专业,所获取的也是法学学位。这也正是麦可思报告中,对于法学专业就业情况评估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因为麦可思报告调查的是法学学科门类,并不是大众话语中的法学或法律专业。还需要继续说明的是,即便是这里的法学类专业,也不同于大众话语中的法学或法律专业,它的内涵要更宽一些,因为法学类专业包括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专业和监狱学3个专业类别,其中,只有第一个法学专业,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应着法律职业的法学专业。为了更为清晰地展示这种区别,笔者将本科阶段大众话语和专业话语中所理解的法学专业对照制作成下表。

从以上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仅仅就本科阶段的专业设置而言,经过社会传媒到大众话语中的法学专业和专业话语中所理解的法学专业,其内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麦可思就业报告中所调查的法学专业,实际上包括了13个基础专业,20个特设专业,一共是33个专业。但是,法律人所理解的法学专业,是狭义上的法学专业,这只有1个,仅从数量上来看,是全部33个子类别中的1/33。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常大众话语中的法学主要是法律学,内涵要更窄。专业话语中的法学,实际上还包括了这10个二级学科,分别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和军事法学。但在大众的话语中,法律学主要是应用型、实践学的,其内涵要更小一些,主要应包括民商法和刑法,一定程度上涉及经济法、诉讼法和国际法,大体也只有2~5个法学二级学科。这一点,也是当我们谈及法律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否则即便本身是从事法学教育或法学研究的学者,也可能为社会传媒所误导。

三、哪个专业能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只有作为法学类基础专业的法学专业才是参加职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前置条件。大众传媒关于法学就业率低的传播之所以会对社会甚至法学界产生误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明晰究竟什么专业能够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因为通过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进入法律职业的前提,并且是必要条件。司法改革的主导思路是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一点首先就在法学教育中体现出来,在以上所列举的33个法学学科门类下的专业中,只有法学类专业下的法学基础专业才是唯一能够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这是前置条件,从专业数量来看,只占大众传媒话语中法学专业的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法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事实上,早在司法考试时代,法律职业资格准入考试就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考”,这基本可以反应这项考试的含金量,因此,法学专业的学生在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就业方面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四、悖论与澄清

经过对于法学学科门类、法学学位和法学专业的数据化梳理,我们基本上厘清了“大法学”和“小法学”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对于社会传媒所传播的两种现象之间的悖论,也就能够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了,这两种现象一个是法学专业挂红牌和就业难,另外一个就是法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在各个专业录取中保持高位。

就业红牌针对的法学专业是以法学学科门类作为基数的。社会传媒中关于法学专业就业率低并因此连续挂红牌的表述,指向的是法学学科门类。当然,在就业报告的正式文本中,麦可思公司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传递到社会大众那里,法学专业就会和仅占统计3%法学基础专业等同起来,而这中间发生了大量的话语扭曲,对于法学专业招生和人才培养都有着不太正面的影响。法学并非就业困难的专业,这一点在进入职业后的薪酬统计方面,也得到了证成,法律职业位列各行各业薪酬榜的前端,和就业率低之间形成对照。

大学招生的法学专业只指向法学基础专业。大学的招生是按照高等教育的基本单元,也就是专业进行的,大学招生各个专业的录取情况基本可以反映专业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同时,招生的专业和大学毕业时的学历是对应的,进入各个专业学习期满后,所获得的学历是对应招生专业的,比如法学类专业下有法学、知识产权和监狱学三个专业类别,其学位虽然都是法学学位,但学历却是不同的,分别对应着法学、知识产权和监狱学学历。其中,只有法学专业学历才能够参加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法学专业在社会传媒中长期被列为红牌专业,但高考招生时却仍然热度不减。

最后,需要再次明确一下《法学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所指向专业内涵。《国标》中法学类专业是一个专业集合,它包括3个类别,在和法学学科门类对比时,它是“小法学”,但如果和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联系起来,它仍然是一个“大法学”的概念,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小法学”,只指向作为法律职业资格前置条件的法学类基础专业,也就是法学专业,其专业代码是030101K。因此,无论是对待社会传媒的信息,还是对于学术研究,对于“大、小法学”,我们要区别所分析的问题,既不应该无视差异,但是,也更不应该因为这种差异而忽略同质性,“大、小法学”在内涵上的差异,让我们要对一些研究数据保存充分的怀疑态度,同时,也要看到,在法学教育体系中,“小法学”的支柱性地位足以支持我们在法社会学研究中,以趋势为目的的描述性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7@ZH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THE END
1.法律指的是什么意思“法律”一词通常指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它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和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总称。 一、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通常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即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8cf4c8b6f67d6001016
2.法律行为是指什么法律行为是指什么 东奥初级会计职称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https://www.dongao.com/cjks/jjfjc/202002031241287.shtml
3.法律渊源是指什么:法律渊源是指什么: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 第二步,法律渊源即法律的来源,也叫法律的表现形式,是指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为寻求行为的根据而获得具体法律的来源,有时简称“法源”。当代中国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https://m.ha.huatu.com/2023/0825/5357286.html
4.法律主体是指什么律师普法法律主体,也称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法律主体有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1、自然人包括: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的人,即生物学https://www.110ask.com/tuwen/4079836416435534068.html
5.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导读:法律适用就是指在具体的法律事实出现后,通过将其归入相应的抽象法律事实,然后根据该法律规范关于抽象法律关系之规定,进而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法律适用有广义 法律适用就是指在具体的法律事实出现后,通过将其归入相应的抽象法律事实,然后根据该法律规范关于抽象法律关系之规定,进而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和http://www.jzlawzx.com/zmt/24227.html
6.你知道“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吗?看了长知识!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就请大家跟着小编 来了解一下 “法制”和“法治”的大不同! 01 “法制”VS“法治” 1 含义不同 法制 (Legal system) 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 (rule of Law) 表达的是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DI5MDE5NQ==&mid=2247504862&idx=2&sn=af7dbb729b93c6ad5d04d8ba75fa576d&chksm=e83b00d2ee5cb02ee034fa0681249350efeb6ed2cb55c41cebca84501a0ed7ed110b3d3e3a08&scene=27
7.百问百答(法律援助)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所称法律援助指什么? 答:本法所称法律援助,是国家给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和符合法律援助的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民事案件给找律师、刑事案件给找律师法律服务的制度,是法律援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规定,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https://www.zjk.gov.cn/content/bwbd/198082.html
8.法律是什么意思法律的解释是什么⒊ 指道行戒律。 引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岂不知张真人法律精严,早仗剑都驱在五雷坛内,一个个供下状吐出真情。” 国语词典: 古代多指刑法或律令。《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今泛指法令与法规。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a841043ac9a8410/
9.司法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司法 司法是施行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司法所适用的法律括民法、行政法等具体的法律。民法、行政法等有时候是指部门法,有时候是指法典或单行法,但是目前我国刑法、宪法等部门法都有各自的法典,民法、行政法是以分散的单行法的形式出现,没有具体的法典。https://www.baijiao.org/school/beijingwendoufakao/news/22748.html
10.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什么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与智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但若是超过其智力的行为应当有法定代理人追认,而其法定代理人一般是其父母。 一、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什么 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因而也叫https://www.findlaw.cn/zongze/a91256.html
11.什么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人类行为。它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意思表示或其他方式,创造、变更、转移、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法律意思表示。主体是指能够进行法律行为的个人或组织;客体是指法律行为的对象;法律意思表示是指主体通过书面或口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60101.shtml
12.学习时报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提: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这里所“依”的“法”到底是指什么? 是否所有的上级文件都是“法”?显然不是。我国的法规体系,包括国家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仅就国家法规体系而言,我们所说的“法”是指下列法律文件: 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19-07/10/nw.D110000xxsb_20190710_2-A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