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什么是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同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简洁生动的方式在小组或者是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结合课堂中老师的讲解来检验自学的效果。

二、学生展示的意义

首先,学生展示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自主探究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老师可以肯定并加以修正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学生成果,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展示不像语文课堂的学习必须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并认真组织语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保证是合乎逻辑的,在这个基础上将内容加以生动形象化,语言保证合乎语言规范的表达,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然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都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情况下,没有兴趣的东西你是不怎么愿意去学习、去了解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同时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竞争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感,压力感。在竞争过程中学生想获得自尊心、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潜在的动机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有了竞争意识也为以后道路奠定基础。

三、学生展示的方法

(1)口头展示:针对的是内容丰富,容量较大的内容,比如知识点的概念和描述现象等。

(2)书面展示:主要内容有定理的推理、证明和探究的过程以及解答例题等。

(3)表演肢体语言展示:通过手势、表情、姿态等方式来帮助说明,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生展示的思考与研究

第三,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老师在教学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自主提问,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正确对待,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有效的途径。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比较人性化设置,在教材内容上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供了便利。处于新的时期,我们要做到也是俱进,同时也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当前教育的困境,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创新教育观,老师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语文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用我们的辛勤共同托起祖国的明天。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课堂的重要内容,运用得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唐国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1)

[2]石进华.“过程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2)

[3]张奠宙,王振辉.关于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谈“火热的思考”与“冰冷的美丽”[J].数学教育学报,2002(02)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凸显了新形势下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对于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热爱祖国、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校是一所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承担着全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我校坚持“激发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契约精神、塑造优良品格”的教育理念,认真、扎实并常态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非常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借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东风,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但也因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校的现状作一分析。

二、经验做法

1、规范开设国家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加大课堂巡查力度,坚决杜绝挤占《道德与法治》课行为的发生,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设置。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着力抓好以课堂为中心的阵地建设,指导教师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学期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不定期地对教师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3、利用活动塑造学生品格。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中心校对口分配的专业教师只有1人,其余全是由转岗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6所村小均无《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该学科的教学在村小处于一片空白。

2、教师的思想、视野固守陈规。旧的、不科学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还存在,对课程标准研究得不够透彻,对新教材中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知识挖掘得还不够,部分内容不知如何去教。由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已纳入考试科目,大多数教师存在应试心理,临近期末考试时,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老师往往要求学生机械重复地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科育人。

3、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虽然和以前相比,我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地提升,但受学校资金的限制,现有的教学设施还是不能满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需要。我校中心校各个班级都配备了投影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并接通了宽带网络,但是各个村小仅配备了电视机,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村小还是存在明显的短板。

4、教师、学生的对课程重视不够。部分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存在认识的偏差,认为该学科是副科。不认真备课,上课随意性较大。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有些是想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消化一下其他学科的作业。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乱”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若教师过份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不参与配合,教师演独角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5.社会和家庭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农村,人们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不高。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语文、数学科目的分数,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四、工作建议:

1、强化监督,科学评估。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未来学校竞争的重点体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普适性和个性化。普适性重在质量,质量越高,越适应社会的需求;个性化重在鲜明,越鲜明越受社会青睐。要达到这一目的,具体途径就是课堂。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科学评估,开足开齐课时。《道德与法治》学科无论在家长、学生、甚至是教师眼中都把它做为副科对待,在这种不重视的思想指导下,《道德与法治》被挤占就很正常了。但历经课改多年,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德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课能开齐上好,建议上级部门和各校教学评估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课、上课、学生的成绩考查作出科学的规定,并在平时的检查中认真落实。

2、构建体系,明确标准。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是应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为主要评价标准)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资源、拓展空间。

充分利用社区和街道及家长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展示的舞台。

4、加大投入,改进设施。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给义务阶段小学和初中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上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初中政治作为一门初中生的必修课,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做出了调整,对政治教材也进行了整合。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更加符合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在教学案例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更具有人文性的特点。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修订新课程标准,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些改变都为初中政治新教材的改革保驾护航。那么,如何发挥初中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政治新教材的知识讲得更加透彻和明了,引导初中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学习,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进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初中政治教学经验,主要探讨对初中政治新教材改革的看法和应对策略,为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深入挖掘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善于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政治新教材,按照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初中政治教材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而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更侧重于法治教育,在教材中增加了法治教育版块。那么,如何向初中生讲解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呢?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多与学生沟通,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逐步的向初中生渗透法律知识。比如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双向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宽初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初中生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使初中生能够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紧贴学生的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改革并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旨在为初中生提供一套有价值、有内涵的学习资料。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的开放性,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中,为了让初中生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政治教师应该适当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初中生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初中生易感染不良嗜好。对此,政治教师应该以初中生在生活中的真实困惑为突破口,将“讲授道理”转变为“探寻道路”,规范初中生的行为和思想。

三、多渠道讲解法律,渗透法治教育

四、围绕新课标教学,注重互动探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庄荷娟,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小学(江苏常州,213161)教师,高级教师。

一、以常人为例,识生活常态

常人,指的是学生能经常见到的、熟悉的人,包括父母、老师、同学、亲戚、邻居等。

案例一:法律相伴一生,生活安全保障

师:以老师为例,我一生下来,就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护,爸爸妈妈依法抚养我,不能遗弃我。上学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伴相随。18周岁时,法律赋予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一名教师,我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结了婚,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保障和约束。退休后,我还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保护,直到生命的终结。听完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的一生都在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之下。

生2: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原来它的背后还有法律在起作用呢。

熟悉的人身上发生的事,能拉近学生与法治之间的距离,让生疏、冰冷的法律规范变得亲近而温暖,这更利于学生价值认同感的形成。

二、以常事为例,知法律常识

常事,指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大多数学生知道的事。

案例二: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师:2016年春节期间,常州游客陈先生在哈尔滨遭遇“天价鱼”的事情,你知道吗?(播放视频)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老板太欺负人了,必须严惩。

师:这件事能够顺利解决靠的是什么?

生:饭店老板涉嫌价格欺诈,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他进行惩处。

师:是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靠武力,而应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该案例中,学生通过分析该事件的性质、处理方式和结果,不知不觉地在头脑中树立了依法维权意识和对违法行为的防范意识,了解了一些法律常识。日后,学生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此类事件,相信他们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三、以常景为例,明社会常理

常景指的是经常能看到的生活场景。这些熟悉的场景往往平静祥和,而场景的背后又是什么在维系着秩序呢?

案例三:依法办事有序,法律自在人心

师:中午,同学们在学校食堂吃了什么?学校提供的饭菜必须卫生、可口、营养,是哪项法律在约束食堂工作人员的行为呢?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师:是的。其实最主要的目的还是――

生:让我们健康成长。

师:对。制定这样的法律,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益。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总务处,对食堂的物品采购、食物烹饪、清洁消毒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办学至今,没有出过一例食品卫生事故。让我们为食堂工作人员鼓鼓掌吧!

以上教学,教师选取的案例极其普通。恰恰是这样的案例,恰如其分地显示了法律条文的意义与作用,体现了学校、社会、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

四、以常伦为例,懂人之常情

常伦,指的是家庭关系。在小学低年段,学生应对家庭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案例四:亲情遭遇法律,守法互谅并举

师:有位同学最近很苦恼,妈妈经常偷偷看她的日记。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

生1:我觉得妈妈不尊重自己的孩子,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生2:直接跟妈妈讲,估计会吵起来,不讲吧,妈妈还会继续看日记。

师: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你妈妈在不经过你允许的情况下看你的日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你应该耐心地向她说明这个道理,让她改正就好。你千万不要为这件事对你妈妈不礼貌,甚至横加指责,因为父母总是爱自己的子女的。另外,也许你的表现有些异常,但你又不跟妈妈及时沟通。那么,怎么改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避免发生类似不愉快的事情呢?我给你或通过你给更多的同学提出如下建议:告诉妈妈私下看自己的日记是不对的,同时遇到问题要及时告知父母,免得他们担心……

家庭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伤害亲情。因此,在正确认识法律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有效解决,需要方法和艺术。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换位思考等方法,能有效维护家庭关系,让家中既有法理,又有情理。

五、以常例为例,悟行动常法

常例,指常规或旧例。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如情法两难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常规、旧例,借别人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

案例五:情与法两难全,学古人有妙招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合理地运用这部法典,帮助学生增长民法典知识,提升民法典意识,指导民法典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学习民法典条文,增长民法典知识

学生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水平和范围。“见多”才能“识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民法典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从而丰富学生法律知识。教师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加强民法典条文直接呈现和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法典知识的直观感受。

2.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或者通俗易懂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民法典条文,增强民法典知识。

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提升民法典意识

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呈现、分析案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脑中对很多法律问题还是一片空白,对于事情的是非曲直并不清楚,所以,教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可以将民法典条文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培养学生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治思维。

1.创设生活化、有冲突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优化问题设计,激发求知欲。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呈现冲突,留有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意愿。例如,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5课第3框“善用法律”时,在呈现上文中提到的捡到遗失物的案例之前,做了这样的提问引导:(1)你捡到过东西吗?(2)你遇到过捡了别人的东西又将其丢弃的事情吗?(3)捡到的东西被丢弃以后,失主找到你,让你赔偿,你会赔偿吗?通过3个追问,教师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后,教师呈现上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你从案例中的小黄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确了要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和尺度,而非主观臆测,从而激发自觉学习法律、尊重法律,养成用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和习惯。

三、指导生活实践,熟悉民法典的运用

立德树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要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运用法律指导生活,离不开法律知识,特别是民法典知识。

1.以民法典为参考,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纵观当前畜牧业发展情况,为实现畜牧业的集约化、综合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工厂化的发展需求,就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为其培养出既懂养殖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既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又具有长远发展能力,能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满足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引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成果导向”教育是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念。它能够衡量出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与价值。但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发现,授课教师的授课任务虽有所减少,但对教师的其他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增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有效提升学习成效,我们进行了“教学助理辅助机制”的开发,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什么是教学助理

教学助理是指本院各专业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协助教师进?课内、课外辅导及其他教学活动的助理,通过其工作可提高教学质量,由授课教师自行推荐经审查合格后由学院聘用,聘用后由学院负责支付工资。

2.教学助理的分类与职责

教学助理划分为协助教师教学助理和实习课教学助理两类。

2.1协助教师教学助理

2.2实习课教学助理

3.启用教学助理的申请与审核程序

4.申请教学助理的程序

5.教学助理培训

5.1教学助理均须参加学院教学办每学期初、中举办教学助理培训讲座,讲座后颁予教学助理手册,考试合格者取得教学助理资格。未参加者视为放弃承担教学助理的工作。

6.教学助理考核与评量

6.2授课教师将不定时前往教学助理工作和上课地点进行检查与督导,了解教学助理执行工作情况,并协助解决教学助理执行工作时遇到的问题。

6.3凡由教学助理辅助完成的课程,学院在期末对授课教师、上课学生,进行“教学助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便于了解启用教学助理后的成效。

6.4“教学助理满意度问卷”的调查结果,将提供授课教师?考,并作为评选优秀教学助理的标准。

初中时期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准确的认识,甚至对于道德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更不用说法律。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这个方面不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可能在这个美好的年纪因为年轻、因为不懂而违背道德、触犯法律,犯下一些悔恨终生的错误。所以,作为初中政治老师的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教育我们的学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帮助他们。使他们对于道德和法律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呢?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生活中进行渗透

二、在常规教学中进行渗透

1.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2.从时事生活进行讲解

三、利用教材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

二、“增”一点

1职业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由于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无论处于何种时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必要的。

(1)为毕业生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基本道德修养还是有的,且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是图表也反映出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不满意。众所周知,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职业教育要把学生职业技能和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各个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契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只有重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强调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力质量不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中间层次的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级技术技能的人才严重匮乏,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因而,在职业教育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笔者对银川市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94.55%,样本具有代表性。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对银川市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1)职业选择方面:倾向于自我发展和物质报酬。

一方面,注重自我的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追求社会价值观念不强。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注重自己能力的锻炼和发挥,但在对社会价值贡献方面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工作追求稳定、安全。对收入和福利考虑的也较多,这说明他们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比较注重经济利益的实现。

(2)职业理想方面:存在思想困惑或错误认识。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思想混乱,尤其对理想和金钱的关系认识不清,把理想建立在钱与利的基础上,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3)职业态度方面: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敬业精神严重缺失。

在职业态度方面,学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影响很大,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不肯吃苦耐劳,动辄就不辞而别等不良现象(见表1)。

此次调查所显示出来的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令人担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当前银川市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不尽人意,需要做更详细的计划和调整。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措施。

(1)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观念滞后。

在我区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这样的现象: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规范和标准,就到达了教学目的,这种落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

近年来,职业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形式发生了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显著,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说:职业道德教育岗位针对性不够,现行职业院校所用的职业道德教材多是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的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体现岗位特色。

(3)师资力量薄弱。

(4)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

当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试卷考试或撰写论文为主,即以书面形式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来评定其科目的成绩。在考核上采用考分制,这种简单而粗陋的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3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这一任务又具体落实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本次调查和访谈也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可以为毕业生在今后能否解决所遇见的道德问题打下一定基础(见图2)。

因此,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实效性,就成为职业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次调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

目前,困扰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首先是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地位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行。只有职业院校真正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其提供条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按时监督检查。

(2)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在今后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把职业道德教育当成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教育和品质的培养。其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

通过本次调查和走访,笔者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现阶段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有如下几方面(见表2)。

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内容,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观念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其次,教育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务实的、针对性强的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最后,教育内容要具有岗位针对性。在教学中,要把内容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德育作用。

(4)教育方式要灵活,拓宽教育途径。

通过本次调查和走访,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现阶段职业院校都采取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熏陶感染的作用,再辅以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见表3)。

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发挥思政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重视实习、实训环节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亲身体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检测自己能否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5)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道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具有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职业身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培养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法学界和法律教育界是比较热闹的,其中关于法律人才的培养比较引人注目,各种观点和方案层出不穷,如关于法律教育是通才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是职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争论,关于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导致的社会评价降低等,甚至,还出现了建议取消法学本专科教育的呼声。基于此,笔者以为,应该从社会的需求中寻找培养学生的依据,从市场的需要里发现教育的真谛。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主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是完成使命的落脚点和归属;。本文即着眼于探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从宏观背景、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从我们的实践总结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

一、法律人才需求的宏观社会背景

二、当前社会对法学专业学生具体能力的要求分析

我们通过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在参考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以下一些能力应当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普遍需要,兹分述如下。

(一)社会对法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的要求

本科法学教育既为硕士教育打基础,又为学生适应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打基础。所以,法学本科生应当获得本国和其他国家制定、执行、管理和解释法律规范等在内的整个法律制度的框架知识和本国法律文化中的核心法律学说的基本框架及术语。例如作为基础理论课的法理学、法史学、比较法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学方法学等;也包括在法律人才知识结构中专业性、实用性极强的知识,如民事法学、刑事法学、商事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行政法学等领域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以满足社会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需求。

(二)社会对法学专业学生知识拓展能力的需求

知识拓展能力是要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知识呈发散状向其他未知领域扩展,表现为知识的广博度和知识结构状况。有调查显示,高达50写的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知识广博度川。对于法学专业而言,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更受社会的重视,因为法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学科,而法学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所以,我国著名法律教育家孙晓楼认为:“我们研究法律的学生,至少于法律学以外的各种学科,都有些相当的涉猎。”

(三)社会对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

(四)社会对法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调查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对于法学专业学生而言,虽然社会不会对他们提出科技成果转化之类的创新要求,但是也要求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和陈腐观念的束缚,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新概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例如提出学术新观点,解决实践中的疑难案件。

三、回应社会需求而设定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在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问题上,法律教育界有较大的争论。在我们的培养实践中,对应用法学专业学生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具体来说,我们要培养的是以法治国家所要求的法律职业人才规格为基准,培养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法律实践技能,获得进行法学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中外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能胜任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工作,能在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四、社会需求导引下的能力培养理念与措施

在分析了社会需求并确立了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后,在实践中需要明确培养理念和采取具体措施,以下以我院应用法学专业的培养实践为例展开说明。

(一)树立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基于上述分析,在人才培养上,高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向社会需求导向的转化,使高校人才培养和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形成“对接”。在教育目标上从强调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围绕着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学院在应用法学的教学规划中强调如下理念:(1)在本科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2)调整课程结构,努力凸显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法律技能训练。(3)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这些培养机制包括结构合理的培养体系、培养的内容以及能力考评制度等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支持,形成完整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2.确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一方面增开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旨在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加大在这方面的师资、设备、场所等的投人,目前设置了法医学、民事案例、刑事案例、商事案例、行政案例和侦查学等6门实训课程并已列人教学计划中。另一方面还组织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扩充实践内容,增强实效性。如审判观摩、参观监狱、社会调查以及专业见习和实习等。

3.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评制度。学院尝试把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加大实践能力评价在衡量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中的权重。学院还在探索建立学校主导、用人单位支持、大学生参与的实践能力考核机制。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

在我院应用法学的教学实践中,学院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1.适应社会需求,不断修订应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以后学院每学年以应用法学新生为对象所进行的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中,体现了如下特点:C1)大幅降低了理论课学时,加大了实践(实训)课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2)设置了创新学分;(3)调整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模块课)、专业任意选修课(专业拓展课)之间学时学分比例为4:2:1;(4)突出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应用性,适应司法、行政、执法不同部门工作的需要;(5)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2.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目前,《经济法概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和《国际经济法》是学校的精品课程,《法理学》是学校精品课程和自治区重点课程。这些课程为应用型法律人才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HE END
1.法律常识探索解答百问法律常识探索解答百问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是一本提供了大量基础法律问题和答案的书籍,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法律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点,以便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些信息对我们的价值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997.html
2.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理解中国大陆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会通过立法机构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这些法律和规定被称为“法律法规”。它们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方面,并且对每个公民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了解100条法律法规? 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huo-dong/407608.html
3.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不同行业如金融、医疗等都有其特定的法律规定。在这些领域内,《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业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国际贸易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成为越来越多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了解国际条约和协议,如WTO规则,对于避免跨境交易中的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4.法律常识问答百科全书法律常识问答百科全书 2024年11月27日 摘要: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是国家政权对社会成员行为规范的总结和要求,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掌握法律小常识对于个人和企业都至关重要。例如,了解《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权利;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https://www.qmso18vkw.cn/zheng-ce-fa-gui/264170.html
5.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 法律 法律解释 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部分) 修改、废止的决定 更多 全部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2024-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24-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24-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https://flk.npc.gov.cn/?pageId=709736&wfwfid=2773&websiteId=409869
6.《漫画民法典入门给孩子的法律常识启蒙书知法学法懂法法律法规基础> 中小学教辅 > 课外读物 > 其他品牌 > 漫画民法典入门给孩子的法律常识启蒙书知法学法懂法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书普法百科真实案例jlwh5-15岁中小学生必读课外阅读书籍趣味百科全书 自营 漫画民法典入门给孩子的法律常识启蒙书知法学法懂法法律法规基础 森客著 https://item.jd.com/14529414.html
7.法律之网刑事常识的纷丝缕刑事法律常识百科全书,犹如一张庞大的网络,每一个节点都是关于犯罪、证据、诉讼程序等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系统。以下,我们将逐一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节点。 刑事责任 主体:指的是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或组织。 客体:指的是受害者或受到保护的利益。 https://www.boaasbnvx.cn/jun-lei-zi-xun/415415.html
8.公务员法律常识大全(全文)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大全及答案 1、( )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A、乡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县级以上 D、省级以上 2、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 https://www.99xueshu.com/w/fx4qp0xv6wug.html
9.高考最常考的文学常识,都在这里!附100道文化常识题(含答案)高中A 、子路 B 、子张 C 、子贡 D 、颜回5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 B 、《四库全书》54、“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元稹的《莺莺传》 B 、王实甫的《西厢记》55、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什么?A、 土地之https://www.360doc.cn/article/873981_917459004.html
10.现在有多少部法律?305件现在有多少部法律?305件 2024年11月12日,中国人大网公布最新版的法律目录:现行有效法律目录(305件),并且包含了各部法律的颁布和修订时间。每天学点法律知识编辑推送,供普法学习参考: 点击名称阅读法律全文·收藏分享随时学习查询 现行有效法律目录(305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TEzNTk3MQ==&mid=2650640199&idx=2&sn=2f901f06dcac787e65f1882b81a47214&chksm=f53326cc5eda74903d9db793ccc68052844e2c79b6c6c4fe71028d9434192e97b9442563d5d3&scene=27
11.公民法律百科全书(2024年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公民法律百科全书》,是2024年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永峰、张明。内容简介 该书内容全面,案例丰富,涵盖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案说法,释法明理,将一个个内容生动、发人深省的真实案件和法律规定融为一体。通过阅读该书,广大公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更有用的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C%E6%B0%91%E6%B3%95%E5%BE%8B%E7%99%BE%E7%A7%91%E5%85%A8%E4%B9%A6/63958680
12.BKK百科BKK百科,趣味生活小知识百科全书,美食菜谱,旅游攻略,健康母婴,游戏手游,汽车常识,时尚穿搭等,是您实用的生活科普指南。这里有千万网友实践过的解决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经验知识,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进行分享。https://bkkbk.com/
13.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快给孩子收下来!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A、老子 B 、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https://www.meipian.cn/4yof3z8q
14.医学百科全书.docx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办公文档 > 工作方案 > 医学百科全书.docx医学百科全书.docx 医学常识大全 [导读]: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 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它的实际作用与宪法实 际上相同。 lo牙痛:乙酰螺旋霉素片+甲硝唾 乙酰螺旋霉素片+http://upload.mayiwenku.com/p-51392334.html
15.百科知识33. 债权债务法律小常识 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滞留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的期限内,履行债务。 2个月 34. 树叶上为什么有班驳的斑点呢 白天往树叶上撒水会留下棕色的斑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选项: A: 树年纪大了,像人会有老年斑一样。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457465/article/details/95852367
16.刑事法律常识100条笑看法庭智解案情简介笑看法庭,智解案情 刑事法律常识100条:笑看法庭,智解案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刑事法律如同一盏照亮人心的灯塔,引导着我们走向正义与公平。然而,这座灯塔背后隐藏着无数复杂的情感和深奥的理念。在这里,我们将以幽默为桥梁,将“刑事法律常识100条”带入我们的视野,让这本书不再是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场精彩https://www.gvc8vf4gh.cn/jun-lei-cai-pu/191806.html
17.阅读快乐读书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灰尘的旅行彩色插图版 中小学生课外课标读物少儿名著阅读快乐读书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点击进入9.9元专区>> ¥17.00 (4.86折) 降价通知 定价¥35.00 限时抢 12.12 暂无评分 1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高士其 查看作品 出版 知识出版社,2021年07月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中小学用书>http://product.m.dangdang.com/689182093.html
18.纸业知识纸业百科知识买购网知识课堂是一个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旗下纸业频道汇集了互联网用户广泛关注的纸业知识,助您轻松了解、学习纸业相关知识,是你了解纸业百科知识的参考网站。https://www.maigoo.com/goomai/list_1676.html
19.谷歌百科全书最新资讯谷歌百科全书是什么意思谷歌百科全书 Google百科(Knol)的致命问题就是,Google显示文章的作者姓名,修改此条文章需要获得作者同意。这样,围绕同一个主题,网民更倾向于另起炉灶,而不是向其他作者提出修改意见。 特别声明:本页面标签名称与页面内容,系网站系统为资讯内容分类自动生成,仅提供资讯内容索引使用,旨在方便用户索引相关资讯报道。如https://www.chinaz.com/tags/gugebaikequanshu.shtml
20.经典法律常识题范文第一篇:经典法律常识题范文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B) A、妻子生了个女孩B、妻子生了个男孩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B)https://www.360wenmi.com/f/cvuqtj929lbm.html
21.大学生法律常识答题10.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民法典B.民法总则C.民法通则 《民法典》实行日是() 2021.1.12021.2.12021.3.1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建议的重要内容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对错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https://www.wjx.cn/xz/16777435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