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国“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面世,为何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的制定颁布实施,是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要事、大事,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成就和主要标志。民法典开启了民事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也成为传承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重要载体。

吸纳中华法律文化的优秀因子

我国法典编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提出了“三典”的法治理念,即“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嗣后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朝历代相继制定颁布了众多法典。民法典充分汲取和有机吸纳了我国历史上法律文化的优秀因子,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民法典时代”。

纵观俯察中国法制史不难理解,法之盛则国治,法之乱则国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回首我国民法典起草制定的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发轫至今,期间历经多次提请动议、启动制定和讨论编纂等必要环节,最终于2020年5月由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21年实施。民法典是在梳理总结我国法制建设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民事法律规范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实现了几代法律人的夙愿和期许,必将为我国法治文明建设筑牢坚实基础,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现代法律体系起源于西方,而西方法律体系划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种类,其中大陆法系民法编纂的典范和权威性文本,莫过于对现代民法制度发挥“启蒙”作用的、1804年由法国议会表决通过的《法国民法典》,以及确立了法人制度、尊重社会团体地位、承认社会团体人格且逻辑严谨、体系周密的《德国民法典》。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认真参考和充分借鉴了西方法系的文明成果,有机吸收了人类法律智慧的重要结晶。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是对人类法律文明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结合中国法制实践在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吸纳西方两大法系尤其是大陆法系民事法律制度的成果予以创造性转化。比如我国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突破了《德国民法典》五编制体系和《法国民法典》三编制体系,实行民法典分则六编制体系,并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诸多新期待,这是对中西方法治文明建设成果的科学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通过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几次公开征求意见,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征集到由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可以说充分集中了民意、广泛汇集了民智,是人民群众意志的展现和愿望的表达。在民法典分则人格权编中,详尽系统地确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各项人格权利,用法律形式将对公民自由的尊重和尊严的保护规定得非常周到细致,比如在“肖像权”中增加了保护声音的条款,在“隐私权”条款中,将“个人私人生活安宁”和“私密信息”纳入隐私保护范围中,为保障公民人权提供了更为明确具体周致的法律支持。在民法典分则物权编中,增设了“居住权”这种“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并且规定了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的设立对当前社会“房住不炒”的住房制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规范意义,是一项创造性破解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注重科技进步基础上的人文关怀

我国民法典既诞生于当今科学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又覆盖了民事领域的各方面、各环节、各层级、各维度,将科技进步和人文关怀高度统一、有机融汇,彰显了科技伦理、技术为民的价值取向。

鉴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越来越突出,法律必须对科学活动加以规范和限制,以减少科学实践对人类的危害。民法典人格权编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严格规定科学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使科技向善的动机和行为得到应有的体现。伴随AI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AI换脸技术在给大众带来欢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民事侵权问题。有鉴于此,民法典人格权编在“肖像权”条款中,明确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是一种违法行为,这不仅使“AI变脸”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得到惩处,而且增强了人们保护自身肖像权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历史的连续性和存在的瞬间》一文中曾经指出:“对于处在历史中的人来说,保持住经常失落东西的回忆并不是旁观的认识者客体化行为,而是传承物的生命过程本身。”作为中国“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无疑是人类法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重大“传承物”,它不仅是对人类社会法治文化和法治文明有选择的记忆和留存,更是对当下法治实践的时代表达。

(作者为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THE END
1.法规汇编法律体系的基石与智囊团法律法规全书的作用 首先,法律法规全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通过浏览这些资料,公民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此外,它还为执政者提供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手段。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25956.html
2.特别有趣的法学入门书,这8本尤其推荐小北读者法律条文了解北大出版社的朋友都知道,法律类书籍一直是社里的招牌书籍!我们的法律书多数出自业内顶尖学者之手,涵盖中外法律在理论、实践和历史等方方面面。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条文是我们保护合法权益的依据,法律实践为我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提供启示,法律思维能让我们更客观清醒地看待问题。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KULBU99052182I6.html
3.这10本法学经典著作,你读过几本?快快收藏起来!(五)该书早在1780年即已付梓,但被边沁扣压了9年才出版,因为他在最后一章开始说明刑法与民法之间区别,或如他所称两者之间"界限"的地方,发现有预想不到的困难。他最终感到,要解决这些疑难,就必须另写一书来详细阐释法律和立法制度的逻辑结构。http://www.changchunkc.jcy.gov.cn/gzlc/202312/t20231204_6088873.shtml
4.“北大法宝”V6新平台——中国法律信息总库外国法律法规、港澳台法律法规、法规编注共9个子库;具有“法宝联想”、“法宝之窗”、“检索结果筛选”、“摘要显示”、“修订沿革与时效性提示”等功能;采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等国家有关机关提供的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认可的法规文本,收录渠道具有权威性;经过严格编辑程序,充分保证http://lib.ypc.edu.cn/info/1038/2388.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法典法律出版社创社五十余年,是中国著名的法律图书权威出版机构,拥有丰富的法律法规资源、最新的立法司法动态、专业的编辑人员队伍,十几年来成功推出了数十套法律法规工具书;2、全面便捷。分类法典系列共有35个分册,这些分册涵盖了所有的法律种类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重在应用。分类法典系列特别突出法律法规应用性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6%B0%91%E6%94%BF%E6%B3%95%E5%85%B8/7126738
6.法界百科头条网法界百科头条网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法律新闻和资讯,以及深入、权威的法律知识解读。我们汇聚法律界的新动态,打造法律新闻的头条平台,同时提供丰富的法律知识百科,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在这里,您可以一站式获取法律新闻、法律知识和法https://www.zgzhhc.com/
7.法律法规百科全书详解中国大陆的100条重要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百科全书详解中国大陆的100条重要法律法规 什么是法律法规?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会通过立法机关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规定,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法规。它们不仅规范了公民之间的关系,也为企业经营、市场活动提供了依据。在中国大陆,有超过100条具有重要意义的https://www.yebtzbalg.cn/xue-shu-huo-dong/349658.html
8.Westlaw数据库包括A判例B法律百科全书C欧盟立法D法律新闻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Westlaw数据库包括 A判例 B法律百科全书 C 欧盟立法 D法律新闻A.1B.2C.3D.4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423cd498544857bbebf54175cdd731.html?fm=bdbds5e96522d1b50b3e7dc66b8fb096c68ca
9.法律常识问答百科全书法律常识问答百科全书 2024年11月27日 摘要: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是国家政权对社会成员行为规范的总结和要求,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掌握法律小常识对于个人和企业都至关重要。例如,了解《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权利;了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https://www.qmso18vkw.cn/zheng-ce-fa-gui/264170.html
10.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法律之剑规范科技应用——中国青年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法律之剑规范科技应用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法学家的梦想。5月22日,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实现这个梦想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005/t20200523_12340506.htm
11.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理解中国大陆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会通过立法机构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这些法律和规定被称为“法律法规”。它们包括刑事、民事、行政等多个方面,并且对每个公民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了解100条法律法规? 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huo-dong/407608.html
12.民法典百年梦圆:安民利民序民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民法典对普通百姓意味着什么? 民法典背后有哪些故事? 一起来了解下↓↓↓ 百科全书:民法典的内涵与外延 张文显说,从出生到死亡,从结婚生孩子到签合同做生意,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从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BsEMZYPMoRmcs1ky2wAL200730
13.法律法规百科全书100条让你笑到停不下来法律法规百科全书100条让你笑到停不下来 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幽默的法律世界里,我们将带您一探究竟,揭开那些看似严肃但其实非常有趣的法律法规。从禁止吃东西跳水坑的古老命令,到规定洗澡时不能唱歌的现代规定,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关于“100条让你笑到停不下来”https://www.6vjxuc8a1.cn/gong-qiu-shi-chang/450419.html
14.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了解中国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百科全书深入了解中国的100条关键法律法规 简介什么是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文书形式的命令。这些命令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它们通过立法机关的制定、行政机关的发布以及司法机关的解释,形成了一个完整https://www.n9xnw0daq.cn/jun-lei-zhi-shi/362922.html
15.《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当当悦读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最新《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就上当当悦读图书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58318034.html
16.法律百科华律网法律百科专题为您提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百科知识,免费供您查阅。律师在线解读帮你解决身边法律难题。华律网旨在建立中国最大的在线法律百科全书。https://www.66law.cn/topics/
17.为什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律师普法一切法律都是为了规范人类生活而制定的,所以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在所有法律中,唯有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是民法典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们是社会运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从白天到黑夜,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民法始终都对其不离不弃,尽管他往往没有https://www.110ask.com/tuwen/3004676686619983814.html
18.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社会法学环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书名: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社会法学环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 作者:北京大学法学百科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入库时间:2016-6-12 定价:190元 特价:161.5元,85折,省28.5元!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由知识产权法、社会法、环境法、科技法四部分内容的词条构成。全书选条和释义融学术性、知识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68969
19.《大宪章》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第42页(2154字) 英格兰国王约翰(1199~1216在位)于1215年6月被迫向其臣民让步的特权授予状。是英国法中对英美法系国家及其政治制度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献;被认为是英国宪法的起源。 https://www.suinian.com/book/1213/3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