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族的共同繁荣。”以下选项对少数民族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B.进行民主改革,消灭了阶级压迫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进行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答案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这是中国人民根据革命历史和现实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1.我国的多党合作事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作。2.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原则上具有一致性。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较:

1.联系:两者都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2)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物,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3)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4)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①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职能的转变及定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③新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了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C.抗美援朝战争爆发D.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1957年的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THE END
1.尊崇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监察委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EyODM5MA==&mid=2247541687&idx=1&sn=eb064cdc42d1a93381d00143a253a155&chksm=9ec1ac69cef5849d98891c70778ef503f7b7195cf8b1960dd11a2ad96b60dc98d4800ab5f2ec&scene=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前面有一个序言,实际上是总纲。据当时为宪法起草小组做资料工作的史敬棠回忆:“对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主席看了1918年的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东欧国家的宪法。1918年的苏俄宪法,把列宁写的《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放在前面,作为第一篇。毛主席从中受到启发,决定在宪法总纲的前面写一段序https://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4-01/16/content_2578307.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李栋蕾、张剑 监制:苏文龙、仝天峰https://m.sohu.com/a/281167166_120035032
4.读宪法序言心得体会500字5篇读书心得体会读宪法序言心得体会500字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 https://www.027art.com/fanwen/dushuxinde/18423224.html
5.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宪法学教学重点指南》2.准确阐释宪法文本和实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采用学理解释、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统一解释等法律解释学方法,准确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和各章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宪法实践。 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准确把握宪法学的课程定位,适应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后备人才需要,遵循教育https://news.hangzhou.com.cn/gnxw/content/2021-11/13/content_8094950.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全文,相信一定会帮到你们的。当然,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21年修正版建议您咨询相关律师,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法律意见。律师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共有多少条?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除序言外一共138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https://www.fljg.com/jiedu/665950.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广大的人民群众热烈地拥护这个宪法草案,同时提出了很多修改和补充的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再度作了修改,并且经过一九五四年九月九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这才产生了现在提交大会的这个草案。 现在,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 一、中华https://sports.cctv.com/specials/1999two-meetings/xianfa/x11.html
8.我国宪法中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入宪:概念由来、规范释义与重大意义 熊文钊 王楚克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宪法》修正案在序言部分将“中华民族”概念正式作为一个宪法范畴确立下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宪法基础。 https://rcenw.lzu.edu.cn/c/201907/593.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该宪法除序言外,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共4章106条。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364496_560130781.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用版最新版)中国法制出版社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用版最新版)》收录了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便于查询使用法条,根据条文内容,在宪法的每个条文前概括了条文主旨,并在重点条文下做了相关法律条文内容的https://www.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a29ha3p6aGM5Nzg3NTA5MzgzMjE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第三十六条 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三十七条 宪法第三条第三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https://www.hnqczy.com/yssj/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45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民的根基权力和任务 第三章 国度机构 第一节 世界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处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处所各级人民当局 第六节 民族自治处所的自治构造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查看院 https://www.5law.cn/b/a/falvzhuanti2/grsqwt/2014/0312/9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