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在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推进改革落实,确保改革于法有据,同时,通过改革推动法律立改废释,推进法律制度创新,实现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上,坚持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推动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有机衔接,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科学合理、有序运行、高效权威的法治秩序基本构建,依法治国的格局实现重大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立法工作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取得重要突破。

■在改革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把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尽快上升为法律;又要在遵循改革思路的大前提下主动修改法律,使之适应改革需要;还要保持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预留必要空间。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因地制宜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要抓主体责任、抓关键少数、抓精准施策、抓系统集成、抓督察问责,确保司法体制改革落地见效。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和重要目标。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我们组织这组笔谈,旨在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谱写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恢弘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论新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出了新诠释新拓展,使这条道路的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凸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三者有机统一的理论认识更加深入,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实际成效更加明显。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中央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法治工作,确保法治建设蹄疾步稳推进。健全党领导立法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政法机关党组织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制度,促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公开通报违法干预典型案件,防止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依法治国,深化立法、执法、司法公开,拓宽人民群众参与、表达、监督渠道,更加注重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广用民力,使法治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完善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立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出大批便民利民新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实在更深切的获得感。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衔接。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遵循治理规律、反映人民意志的制度体系,使国家治理各领域总体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们锲而不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眼于强化法治在维护权益、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上的权威地位,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推进各层次各领域依法治理,培育法治生活方式,使法治成为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着眼于发挥法治在稳定预期、增强信心、激发活力上的重要作用,完善依法加强产权保护、维护契约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公平竞争的制度机制,推动执法司法机关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贯彻落实谦抑、审慎、善意、文明等办案理念,使法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思路和新布局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建设的定位更加高远,目标更加清晰,政治定力更加坚定,战略部署更加全面,具体举措更加精细,掀开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形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格局。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适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立法项目,加快立法步伐,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设法治政府,实现良法善政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持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在改革方向和重大原则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方案设计、重大政策方向确定和推进改革措施落实等各方面。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司法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下稳步推进。首先,遵循司法规律。以“司法权是判断权和裁决权”、“司法权是中央事权”为基本遵循和逻辑基础,制定《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确立新一轮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提出65项具体改革举措。其次,立足中国国情。坚决抵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西方错误观点对司法改革的影响,重大司法改革采取先行试点、分批推进的方法,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促进作用,通过地方探索创新与中央顶层设计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改革之路。

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公信的问题症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个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着眼于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解决诉讼“主客场”问题,我们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和跨行政区划法院,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着眼于解决长期制约司法公正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权责不清”问题,我们推进法官员额制和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着眼于从制度上防范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我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从理念到制度正在全面兑现;着眼于解决暗箱操作和司法不廉问题,我们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建立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过问案件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信息化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推行网络司法拍卖,从制度机制上消除暗箱操作和司法权力寻租的空间;等等。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些长期困扰和制约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性、保障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司法更加公正高效、透明便民、民主公信。

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如何抓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比如要坚持改革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要牵住改革的“牛鼻子”,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要抓主体责任和“关键少数”,要确保改革精准落地,要坚持于法有据等,形成了系统的改革方法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因地制宜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要抓主体责任、抓关键少数、抓精准施策、抓系统集成、抓督察问责,确保司法体制改革落地见效。

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

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熊选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我国经过30多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了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提高了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同时催生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和重要目标。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不仅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党内法规,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教育中的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两微一端”、动漫、微电影等,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本全文)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http://www.lx0797.cn/zc?article_id=111732&pagenum=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全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全文】 ,大家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相信一定会帮到你们的。当然,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21年修正版建议您咨询相关律师,以便得到更准确的法律意见。律师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依据! https://www.fljg.com/jiedu/66595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在线阅读最新章节无删减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https://www.hongxiu.com/book/143733940050785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最新版.pdf资源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最新版.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最新版.pdf 文档介绍:1-2-3-1982124(年月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12419884年月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年12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1993329国宪法修正案、年月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https://www.jinchutou.com/d-92689266.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23最新版修正)全文学习资料第八条 (基本义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https://www.meipian.cn/4ys315mn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本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本全文如下。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https://www.0797cx.com/zc?article_id=111732&pagenum=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https://www.5law.cn/b/a/falvzhuanti2/grsqwt/2014/0312/96341.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5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国务院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432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用版)(2018年版)最新章节本书收录了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条文加注条旨,并在重点条文下做相关法律的条文链接,其后还附录选举法、代表法、立法法等实用核心法规以及历次修正对照表,是学习我国宪法制度的实用工具书。https://read.qq.com/detail/1040456626
10.新修改的宪法(通用10篇)篇1:新修改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3月11日通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完成了宪法修改的崇高任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修改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j0756q2.html
11.盘点《炎黄春秋》的那些人那些事2009年第10期《炎黄春秋》刊登《重新启蒙:五四运动90周年反思》一文,把陈独秀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启蒙的失败”,而把陈独秀的背叛马克思主义说成是所谓“回归民主”,提出要重新进行资本主义的“启蒙运动”,显然是要否定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性质,公开https://m.hswh.org.cn/wzzx/llyd/zz/2016-07-29/39230.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https://www.12371.cn/special/xfxza/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为2018年修正版。这一版本体现了我国宪法的最新修订成果,包括了对各个章节的修改和完善。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如需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版的全文内容,建议前往官方网站或相关法律数据库进行查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5fdf28502ca8a70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