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2024年第2期《法学》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理论(陈柏峰)

构造事实为证据首要功能之证成(周赟)

论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实施的法律规范供给(王敬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区域协同立法指导析论(孟磊)

轻微暴力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刑法学分析(何荣功)

制度转型、组织行为与犯罪的多元治理——一种新的犯罪解释论及治理框架(戴洁)

保险法解除权与民法撤销权制度竞合的体系规整(马宁)

债务人迟延催告要件的制度功能与体系定位(张弘毅)

以审判为中心:一场未完成的改革(周长军)

我国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违法性的分析模式(焦海涛)

论育儿津贴的法律属性及规则构建(王健)

平台用工工伤保障的制度困境及其财税法回应(吴东蔚)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理论

作者:陈柏峰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家治理学院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民守法”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全民守法的学理内涵、基本任务、关键举措和社会基础等,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理论。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要求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全民守法,要在关键领域采用关键举措,狠抓“关键少数”带头守法,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企业加强合规管理。道德是法律的基石,必须夯实全民守法的社会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理论,是新时代推进全民守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然引领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建设。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民守法法治社会法治思维法治素养

构造事实为证据首要功能之证成

作者:周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证据证明构造事实

论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实施的法律规范供给

作者:王敬文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区域协同立法对解决地方立法间的冲突、构建一体化的区域法治环境、促进区域内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立法规定了区域协同立法制度,但在实施中仍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的问题,包括协同主体存在争议、协同权限不明确、协同形式未确定、协同立法效力未明确,以及协同的底线未划定等。应基于区域合作及协同立法的现实要求,加强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实施的法律规范供给,尤其要根据区域协同立法内容“一致性”或“互补性”及协同立法形式的“紧密型”特点,明确具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的协同立法主体地位和立法权限,鼓励创新协同立法形式,赋予协同立法文本更高的法律效力。此外,还要划定协同立法不能形成新的区域保护主义的底线。

关键词:区域协同立法法律规范供给立法制度实施地方立法权限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区域协同立法指导析论

作者:孟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法学院

内容摘要: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区域协同立法的指导,有助于在区域协同立法过程中坚持中央统筹原则、维护法制统一原则和贯彻科学立法原则,对于优化区域利益的协调保障、确保地方立法的“不抵触”和提高区域协同立法的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因而具备正当性基础。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区域协同立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应充分借鉴设区的市法规的事先审查与区域行政指导制度的实践经验,并将“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制度建构的原则指引,在此基础上,从指导的对象、内容、程序和效力等方面,具体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区域协同立法的制度构造。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同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指导

作者:俞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轻微暴力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刑法学分析

作者:何荣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目前轻微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概念表达不够科学,应改称轻微暴力引起被害人死亡。此类案件的特点是行为的危险性及其强度与法益侵害结果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轻微暴力引起死亡的刑法定性首先要解决是否存在犯罪实行行为问题,进而才有必要探讨轻微暴力和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刑法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主观罪过。一般情况下,轻微暴力在客观上并不具有造成被害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定型危险,欠缺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实行行为。司法实践之所以广泛地认定此类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要考虑的是被害人死亡这一严重法益侵害结果、被害方的处罚诉求以及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将此类行为认定为意外事件,更符合行为的构造和性质。此类案件的办理应重视行为人与被害方的沟通协商,行为人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方谅解的,应尽量避免将行为积极入罪。

关键词:轻微暴力实行行为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意外事件

制度转型、组织行为与犯罪的多元治理——一种新的犯罪解释论及治理框架

作者:戴洁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内容摘要:制度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正式的法律制度框架、非正式的社会行为准则及主流的文化价值理念共同构成整体性的制度环境,其通过外在控制机制与内在影响机制调节与约制组织的观念与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引致制度层面的持续转型,经济组织、行政组织、司法组织、社会组织等皆须适应外在与内在的制度环境变迁而实施相应调整。在制度转型背景下,经济组织更易发生犯罪行为,当组织的客观行为堕距于正式法律制度保护的法益变迁,组织秉持的责任伦理堕距于社会行为准则与社会容忍度变化,组织的主观认知堕距于主流文化价值理念转变时,则会导致组织行为失范甚至犯罪行为发生。在复杂的制度转型过程中,犯罪治理需要多元组织机制共同作用,经济组织、行政组织、司法组织与社会组织应当顺应制度转型变化,克服原有制度框架形塑的路径依赖,通过再制度化方式实现犯罪治理多元机制的组织优化。

关键词:制度转型组织行为组织堕距犯罪治理

保险法解除权与民法撤销权制度竞合的体系规整

作者:马宁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在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时可能发生保险法上解除权与民法上撤销权的适用选择问题。两者之间并非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其构成要件部分交叉,属于两类法律制度的竞合,此时应通过体系解释与价值权衡划定各自的适用空间。其一,当投保人一方故意违反如实吿知义务时,保险人除了可以依据保险法解除合同之外,还可以根据民法上的欺诈规定撤销合同,这是遏制投保人一方道德风险的必要举措,以及维持风险共同体存续与内含了私法全部价值的诚信原则的当然要求。况且,禁止保险人于此时行使撤销权亦无法阻止其通过缔约过失责任、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等路径寻求救济。其二,当投保人一方因重大过失违反如实吿知义务时,保险人仅可解除合同,而不得依民法上的重大误解规定撤销合同。这是因为彼时投保人的行为能否同时构成重大误解并不确定,且此种解释能适配投保人故意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时的撤销权适用规则,有利于保险法和民法的体系规整,亦不会导致部门法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保险法解除权民法撤销权制度竞合规制路径体系化

债务人迟延催告要件的制度功能与体系定位

作者:张弘毅

内容摘要:若债务人迟延以催告为要件,则仍有必要区分不同的违约形态,催告要件因而具有违约责任体系建构的意义。《民法典》第511条第4项在文义上存在“自动到期+无需催告”“催告到期”“自动到期+催告迟延”等多种解释可能。认为不采催告要件可以督促债务人主动履行、遏制“支付道德恶化”现象的新近有力观点有违《民法典》第511条第4项的立法原意;此外,舍弃催告要件意义微弱,“支付道德恶化”现象的成因在于公共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需要通过转变损害填平思维、加大制裁力度、降低程序成本等手段解决。坚持催告要件具有两重实质正当性:其一,如无特别情事,当事人未约定履行期时,大多期待由债权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情况嗣后指定履行期,催告到期规则构成当事人的应有合意;其二,当个案情事表明当事人期待从速履行时,催告要件能够缓和债务人迟延法的制裁性后果,更加符合比例原则。对催告与债务到期的关系也应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分别讨论。

关键词:债务人迟延催告按需供应责任加重到期

以审判为中心:一场未完成的改革

作者:周长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相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火热场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状况颇不令人乐观,呈现出文本“热”与实践“冷”的反差。实体真实优先性的刑事诉讼观念、非正式性的纠纷解决传统、可控性的程序运作思维、行政性的审判管理方式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遭遇困境的症结所在,法官对庭审实质化的心理排斥则是改革最直接的障碍。期望在维持案卷移送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审判机制、程序技术或证据制度的调整走出改革困境,实践证明很难成功。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应当进行宏观的制度性变革,构建中国式诉因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阻断侦诉卷宗信息对裁判结论的实质性影响,激发法官的内生动力,同时完善司法管理方式和问责机制,破解制约审判权独立行使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我国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违法性的分析模式

作者:焦海涛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垄断协议违法性标准禁止条款豁免条款竞争效果

论育儿津贴的法律属性及规则构建

作者:王健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少子老龄化现象带来的人口减少及人口结构老化是当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现实问题,旨在解决劳动力再生产危机、保障育儿父母经济安全、促进性别平等以及减轻雇主用工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育儿津贴制度设计应尽快进入法律视野。在法理上,如果育儿津贴被视为育儿期间所得中断之补偿,那么意味着育儿父母领取的是育儿休业津贴;反之,如果育儿津贴被视为对育儿行为本身的经济价值肯定而给予对价性劳务报酬,那么意味着国家提供的是普惠性育儿津贴。不同法律属性的育儿津贴会连带导出不同的细部规则和功能效果,故有必要在兼顾育儿津贴两种不同法律属性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育儿津贴法律制度。具言之,在给付目的上,以保障育儿父母育儿期间的基本生活水准为核心目的;在给付对象上,以职工为主,同时兼顾非职工群体的生育福利;在给付水准上,以一定的薪资比例为主,同时综合考虑定额给付、设置最高和最低基线、雇主附加给付以及休假时长、儿童数量等因素来具体确定;在财源筹措上,育儿休业津贴应由职工个人、雇主和国家三方共同缴费,对非职工群体的津贴给付则由国家财政予以承担。

关键词:育儿津贴法律制度育儿休业津贴普惠性育儿津贴社会保障

平台用工工伤保障的制度困境及其财税法回应

作者:吴东蔚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根据我国现有制度,灵活从业者无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此,劳动法学者试图将其纳入劳动者或类劳动者范畴,然而,受到灵活从业者数量庞大、从属性标准的模糊性和劳动关系认定的个体性等因素的制约,该方式并不完全可行。于是,与劳动关系脱绑的职业伤害保险应运而生,但由于其保险基金的收入源仅为参保人员缴费和财政补贴,很容易受限于资金压力而使制度预设目的落空。而在新一轮的职业伤害保险试点中,要求平台企业承担工伤保障责任又使其正当性需要学理研判。平台企业承担工伤保障责任的功能正当性依据在于可为职业伤害保险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竞争中性、强化平台反垄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立基于领域法,财税法的外部性理论、量能课税理论和财税法一体化理论可证成其形式正当性。故此,实现平台企业工伤保障责任可采取三阶路径——缴费、调适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税制、引入数字税。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文(2024)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文(2024) 总则 显示全部 收起 显示全部 收起http://xbhao.net/zixun/430.html
2.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补充规定(二)公通字〔2024〕6号公通字〔20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施行后部分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结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公安部制定了《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补充规定(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内部对上述刑事案件的管辖分http://www.sxfabang.cn/fazhizaixian/1256.html
3.2024年最新刑法罪名大全(483个)2024年最新刑法罪名大全(483个)一、我国刑法现行罪名的确定依据一、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https://www.law995.cn/xfcs/4741.html
4.★2025年刑法司法解释刑法司法解释全文> 2025年刑法司法解释-刑法司法解释全文 2025年刑法司法解释专题:最新提供2025年刑法司法解释,刑法司法解释全文,欢迎收藏无忧考网国家司法考试栏目获取更多最新2025年刑法司法解释资源。【CTRL+D 收藏备用】 2017年刑法总则司法解释:正当防卫 司法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司法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https://www.51test.net/sifa/xfjieshi/
5.法律研究会丨每日法条推送(2024.12.7)法律研究会丨每日法条推送(2024.12.7) (2024.12.7) 2024年第294期 立案庭佟赟康推送 供稿:佟赟康 编审:刘焱 二审:于姗姗 三审:王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齐市梅里斯区人民法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法律研究会丨每日法条推送(2024.12.7)》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844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文)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 【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 【罪刑法定】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484294986180350&wfr=spider&for=pc
7.中书研究作者:北京中书律师事务所 时间:2024-08-20 阅读数:7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4年最新版)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根据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2001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12月29日http://www.zhongshulawyer.com/index.php?m=Law&a=content_detail&type=study&id=319&class_id=58
8.2024年新《刑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docx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2024年新《刑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一、单选题 1.甲系一超市的保安,一日甲怀疑三名在超市购物的消费者偷了超市的东西,于是甲在这三位消费者拒绝的情况下,采取侮辱的方式对上述人员进行了搜身,甲的行为构成()。 A、不构成犯罪 B、侮辱罪 C、诽谤罪 D、非法搜查罪 参考答案:D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11/5142342022011010.shtm
9.2024年醉驾处罚量刑标准醉驾量刑最新2024年标准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你好律师,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因为醉驾被抓起来了,我想问下大家这个最新醉驾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呢? [律师回复]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https://mip.64365.com/zs/1010873.aspx
10.2024年新刑法诈骗罪的犯罪量刑发布时间:2024-09-19 10:12:26 诈骗罪的量刑看具体的数额和手段情节等。 一、诈骗罪量刑标准如下 (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1、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https://www.scxsls.com/knowledge/detail?id=228309
11.2024年新刑法全文2024年新刑法全文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吧,如果对本文章还有什么不能够理解的,可以通过找律师进行咨询指导,他们能够直接的告诉你的答案。https://www.fljg.com/xingfa/652936.html
12.暨南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暨南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0201 理论经济学拟招生人数:专业与研究方向导师招生 人数考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招生单位020101 政治经济学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001 经济学院01(全日制)经济发展理论与开放经济政策研究彭国华①1001英语②2001经济学③3001社会主https://yz.jnu.edu.cn/2023/1110/c33131a772467/page.htm
13.2024年违反刑法第180条会被判何种刑期?图片新闻2024年违反刑法第180条会被判何种刑期? 导读:刑法第180条涉及的是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对于违反这一条款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和罚金。 违反刑法第180条会被判何种刑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0条的规定,违反本条规定,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https://www.maxlaw.cn/n/20240330/110344632764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