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发展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发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应用于通讯业

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通信。跳频通信作为扩展频谱通信的一种,因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而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中。跳频通信系统的一项重要参数是频率的跳变速率,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跳频通信系统抗跟踪式干扰(中继转发干扰)的能力,这一点在电子对抗中尤为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实用的战术跳频电台跳速一直向更高的速率发展,如美国的联合战术信息分系统JTIDS,其跳频速率达到3.8万跳/秒。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如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出现,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成熟,使得以数字技术实现高速的跳频通信系统,从而避开模拟技术所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一种用数字技术实现快速跳频(1.9万跳/秒)通信系统的方案及实际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用数字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三、应用于医疗业

数字化医院拓宽了人们对医疗生活的无限想象,只要患者坐在家中,通过数字化医院的系统和网络的作用,就可以由医生诊断开出处方,这一切不再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信息化的巨大市场上,有些IT企业用通用软件面对所有的客户,有些企业则在行业内做精做深。医院信息化是一个需要精、深的专业,而中国数字化医院的进程则需要真正专注的企业来推动。

目前一项将全球领先的医学影像技术与先进的IT技术相融合,以终端技术产品为核心、以服务于病人为目的的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终于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认为,这套方案改变了以往医院数字化建设侧重于医院自身管理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宗旨,是中国数字化医院建设过程中务实的完整解决方案。这套名为“中国-AnglePlan-数字化医院完整解决方案”的提出者是中国影像技术产品主要供应商――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东影),东影就是一个在中国数字化医院进程中相当专注的企业。

四、应用于印刷业

数字印刷技术作为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对印刷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数字及网络技术在印刷业的应用,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印刷业及印刷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

1.国外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数字印刷普遍用来印制报表、客户目录、企业画册、商务印刷和小量书刊等,比如明信片、名片、封面、小册子和CD套等;包装如药品、健康用品和礼品的小型包装;可用作打样、促销、测试经销等目的;还可印刷墙纸、腰线和花边纸等。数字印刷是传统印刷的补充和完善而数字印刷不仅是印刷,还包括更多增值内容。

2.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数字印刷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空间,如各种票据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强的个性化倾向,电信、邮政、银行证券、保险等个性化印刷市场的潜力巨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到处可见街边大大小小的快印店足以证明数字印刷的确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印刷在中国的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数字印刷企业。速必得、同昆数字、康伟数字、时浪等等各种体制的数字印刷公司在中国的数字印刷领域高速发展。

3.印刷业发展趋势

五、应用于教育业

六、应用于生活

综上所述可知,当代新产品的发展的特征是数字化,数字化产品将会更多的出现在未来的生活中,必将成为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薛凤珍.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跨世纪电子商务出版社,1998.

关键词: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期刊影响因子;文化传播载体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的普及化,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化出版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传统出版方式相较,数字化出版具有以下特点:(1)写作、编辑的便利性,缩短出版周期;(2)可以同步出版、印刷、发行,做到按照发行数量决定印刷数量,从而减少库存;(3)节约出版发行的开支,方便检索,绿色出版。本文结合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状,浅析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思路。

1目前国内外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现状

1.1国外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现状

1.2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情况

在我国,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一直都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就有一项是推进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书、收集报刊、网络出版物。鼓励自主研发数字内容、数字传播、数字服务终端的产品和装备。即将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出版业及出版社的数字化改革是重点

内容。”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化出版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2010年我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大约为799.4亿元人民币,较之2009年的404.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50.6%;2011年的收入又比2010年增长了40.2%。据统计我国总共有4800多种科技期刊,超过八成的期刊已经通过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家大型信息服务数据库实现了期刊的数据网络化出版。在我国按需印刷(POD)、期刊同步数字化上网、纸本期刊数字化等形式都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主要形式,然而与国外同行业的相比较,我国的数字化出版仅仅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2011年数字化出版的收入只达到了传统印刷化出版收入的4%,然而在国外,数字化出版的收入与传统印刷化出版之间的比例已经可以基本达到持平,甚至数字化出版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传统印刷化出版的收入。

2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中现存的问题

2.1期刊学术水平偏低

在我国,虽然科技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科技论文,然而这些论文却普遍缺乏学术质量,无论是在国际学科影响力方面,还是在论文的引用率方面都不高。据有效数据统计得知,从2001年到2011年6月,我国科技论文的引用率为6.2,而在国际上,科技论文的引用率已经达到了12.03.按照论文的引用率进行排名,我国只能屈居第14位。期刊学术水平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因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比较迟,所以在国际学术影响力较小;(2)根据现有的科技评价系统,学术质量高的科技论文一般都鼓励向国外期刊投稿,这是导致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从21世纪开始,我国科技研究论文越来越少选择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其数量从2000年的42.6%跌落到2010年20.2%;(3)数字化出版的科学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与传统纸质期刊相比,数字化科技期刊的社会肯定度不高,很多学者认为利用网络发表学术论文缺乏制约性,其论文的价值认可方面没有权

威性。

2.2缺乏建设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自觉意识

目前,信息传播的方式日益增多,而主要的传播方式必然是网络传播,然而很多科技期刊并没有达到这个认识,很多科技期刊主要负责人至今对数字技术缺少认识,而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员的数字技术水平也普遍较低,所以缺乏建设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自觉意识,局限于已有的出版方式及出版形式,大家都在观望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形势,与国外传媒相比较,我国的数字化科技期刊在动力、效果、方法方面都明显存在较大的距离。

2.3人才与资金缺乏

如果推行数字化出版的方式,在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经营效果都不是很好,面对这笔较大的前期资金都只能望而却步。另外在人才方面同样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如今数字出版方面的工作一般都交由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但是这部分工作人员却普遍缺乏出版编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国的数字化出版一直都举步维艰。

2.4科技期刊的网站格局缺少创新性

2.5数字化出版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

如今,我国知识信息的检索方法及期刊的网络格式都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知网、维普、万方这三家大型的信息服务商都有各自的技术标准。知网及维普在页面打印、页面原样浏览的方面都是采用自己公司开发的系统软件,只有万方是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浏览器。因为有不同的存储格式,所以在进行期刊维护、资源共享、数据交换的时候没有办法使用统一的全文管理系统,从而为资源的传播带来难度。这样对于资源交流、共享、监督、整合方面都是不利的。

3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思路

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所以我们应该运用有效对策为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摈除阻碍,让我国科技期刊以更快地速度实现网络化、国际化及现代化的

转变。

3.1改变理念,加强建设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自觉意识

如今,科技期刊的传统出版形式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变革,它们必然要面对信息化、数字化的问题,每一个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员都要开拓自己的思维、扩大视野,加强建设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自觉意识,主动寻找适应数字化出版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业出谋

献策。

在人才方面,数字化出版比传统出版方式要求更高,它需要的是既懂得编辑出版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计算机技术、现代化传媒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涉猎的综合性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而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在硬件设备的采购上,资金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资金量的投入,才能为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

3.3建设科技期刊新颖的网络系统,积极建设数字化编辑部

据统计,已经有1000多家科技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个网络编辑部要紧跟国际数字化出版的技术,利用好网络的便捷性,构建网络编辑、产业整合等平台,提高编辑工作的时效性,从而实现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建立网站互动交流平台,提高读者间、读者与编辑间交流的便利性。利用网络平台,将最新的科技信息传播给读者。

3.4促进科技期刊国际技术标准的建设

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是依托于网络的,所以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最好要采用国际技术标准。如知网、万方、维普这三个信息服务商的管理都是采用信息的集成化,也就更要求一致的标准。在制定及执行技术标准的时候,要将灵活性和适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合作性和国际性几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标准更具可操作性及兼容性,从而确保了网上资源信息开发利用的效果及水平。

3.6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

不论出版业出现怎样的变革,质量优先的原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信息的生产及传播是期刊的生存之本,相对于其他因素,质量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传统纸质化出版,又或者是数字化出版,只要掌握了质量,就把握住了竞争的优势地位,所以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是谋求期刊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提高期刊的创新性和学术性,才有可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力量。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只有顺应这个趋势,及时改变办刊理念,才能在出版业中求得生存,谋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佳宁.我国图书情报学与化学期刊信息化现状对比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8,(1).

[2]李娜.高校期刊数字出版现状与前景分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8,(6).

[3]何丽.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动因、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9,(5).

[4]王书柏.新形势下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理念探索[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

[5]龙秀芬,等.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

一、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

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因此,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1]。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包括三种:

第二种是纯电子学术期刊(Electronic-onlyjournal)或纯网络期刊(Networkedjournal),它的选题、策划、组稿、投稿、审稿、意见反馈、编辑、出版、检索以及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交流等编辑、出版、发行的全过程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并以网络为唯一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均有卷号或期号标识的连续性出版物[2]。2008年我国教育部主管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正式创刊,它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第一个有正式刊号的网络电子期刊,每一期均按专业以光盘形式出版,同时在网站中分学科全文展示,并可全文检索,带有明显的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如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及时快速,存储空间大大压缩,内容的检索、回索极其方便,携带轻便,成本低及有利于形成读者、作者、编辑的即时互动关系等。

二、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困境

1.现阶段适用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补充。我国目前对数字出版作品的管理分属工商、公安、新闻出版、文化等多个不同的部门,申请行政执法时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权范围,需要多方协调,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因此无法对数字出版作品实施即时有效的监控。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容分析法

引言

一、研究目的

在对高职数字校园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力求回答以下问题:(1)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主题与内容主要有哪些;(2)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3)高职数字校园未来将如何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样本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1)研究主题与内容分析部分: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阅读文献,进行各年份发文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研究主题、引入的新概念及新理论。

(2)研究方法分析部分: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分析研究所用方法、核心期刊发文分析、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分析

(1)各年份发文数统计分析

(2)文献中高频关键词分析

一个领域的核心术语一般会被人们反复使用,故可依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统计与排名来发现高职数字校园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作者通过拆分论文信息中的关键词部分,依据普通词汇表清除关键词中普通词汇的部分(如“设计”、“现状”、“应用”等内涵不明确的普通词汇所表达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文献频次进行统计,按文献频次逆序排列,选取文献频次不低于3次的关键词,共计120个。这些关键词特别是约前10位关键词(频次大于10),如数字化校园(118)、高职院校(78)、数字校园(22)、信息化(22)、校园网(20)、信息化建设(18)、建设(18)、数字化(18)、高职(14)、教育信息化(13)等可直观反映出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前10大关键词发现,它们其实就是三组同义词:其一是高职院校、高职;其二是数字化校园、数字校园、信息化、校园网、数字化、教育信息化;最后是信息化建设、建设。组合起来正好体现了当前实践及理论研究的主题:高职数字校园建设。

(3)文献研读与分析

通过阅读文献,笔者们发现,高职数字化校园研究的论文主要分为三类:综合论述型、建设案例分析及总结型、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其他研究型。

(4)引入新概念、新理论分析

部分研究者在研究高职数字校园时,引入了新理论,使高职数字校园理论的研究更加丰富、深入。

2.研究方法分析

(1)研究所用方法分析

(2)核心期刊发文分析

(3)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如表1所示,获得资金资助的论文计44篇,占总数的18%,基金资助水平也较低。

四、结论与预测

1.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主题集中在高职数字校园建设上,研究者们主要回答什么是数字校园、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如何建设数字校园等三方面的问题。这说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校园工作主要在建设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各类应用系统、数字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的建设。

未来,随着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的应用以及各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完成,随着数字校园工程的推广应用,对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会有更多的新概念、新理论被引进,基于数字校园应用的研究主题会越来越丰富。

2.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文献资料分析或实践经验总结的方法,核心期刊中发文较少,资金资助水平较低,说明当前高职数字校园的理论研究整体水平不高,仍有待加强。

我们也发现国家政策导向对此项研究影响很大,这从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后,当年的数就达到统计的峰值(如图2所示)。未来,随着国家相应文件的出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数字校园建设,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将越来越丰富。

3.未来高职数字校园建设将越来越规范化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工程率先实施,有些还获得教育部的认可,这些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明显。其次,2013年9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的实施,必将“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1]刘颂.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43-144.

[2]史玉琢.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探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6-87.

[3]董菲,谢树晓.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方向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9):11-13.

[4]赵喜林.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65-66.

[5]李志奎,姚争儿.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探讨和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62-65.

1论文主题内容分析

经过对658篇研究论文的筛选,分析且归纳出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研究、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及其数据库建设等七类主要主题。

1.2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多达170篇,占发文总量25.8%,是七类主题中发文量最多的。该主题论文以探讨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实践与思考、工作研究三个方面为主,以及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如邬卫华《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张亚《刍议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区域性是地方文献资源的特点,该主题论文不仅包括对省、市、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和乡镇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均有呈现,如刘培丽《内蒙古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构想》、何文娟《乡镇图书馆地域特色文献建设之我见》,这些研究充分说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已深入基层,逐渐受到当地政府和图书馆馆员的重视。

1.4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研究据统计数据显示,该主题研究论文共有17篇,数量较少。内容大多是针对某馆的具体整合研究,如李春晶《基于共享与参与视角的地方文献资源整合———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从黑龙江省图书馆“共享与参与”的视角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倡导建立“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基金会”和建设“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平台”[2]。还有总结性的论文,主要有曹亚黎《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的基础建设摭谈》、赵波和焦慧敏《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李艳萍《整合地方文献资源为知识经济时代服务》,分别从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理念、法制和实践运行的整合等方面来研究地方文献资源整合,以期通过整合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再生效益。

1.7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及其数据库建设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建设成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核心工作。在68篇研究论文中,不仅有公共图书馆参与,高校图书馆这类主题内容的研究也较多,尤其是对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的研究论文颇多,而“地方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基础和前提是地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数据库。沈新军在《刍议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一文中以“以地方文献工作为切入点的数字化建设应是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重要课题”为研究内容,“阐明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意义、选题原则、建设构想、整合的途径及技术”[3]。陆凤红在《以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展示西部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一文中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及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西部地区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展示西部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4],发掘各馆优质特色文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总之,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实现网络化和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管理与利用的重要环节[5]。

2地方文献资源专题研究特点

3地方文献资源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数字电影电影技术系统设计

电影是一门艺术化的技术,也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能够采用特有的技术处理手段,艺术的表达导演的一些想法,因此,电影的表达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影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胶片电影技术市场。

1数字电影技术分析

1.1数字电影技术概述

数字电影,顾名思义,是和计算机相结合起来的一种电影技术,目前,数字电影技术,主要是指以数字设备实现的摄像、存储,并通过数字设备实现电影内容的传输传送,最后经过专业设备将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信号并进行播放。

传统的电影摄制是将影像信号摄录在胶片上,这种电影技术具有分辨率大、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由于胶片不易保存和传输,因此对于电影的传输普及带来不便;而数字电影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数字电影基本上都是采用高清摄像机直接获取高清质量的数字影像,也可以采用胶片拍摄电影,在后期将胶片扫描为数字信号。

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电影技术的普及和大众化应用,这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电影技术最主要还是指的电影摄制的数字化,以及所需配套的数字化制作、数字化放映等设备的应用。

1.2数字电影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好莱坞一大批震惊世界的电影,无不采用了数字电影合成技术,例如《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等等,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胶片电影所无法实现的视觉感官感受。目前全球数字电影的制作已经超过了几千部,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我国的数字电影技术发展也很快,已经建立的全亚洲最大的数字电影技术中心,以及数字电影拍摄、发行、放映等一系列技术应用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些都表明我国数字化电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但主要应用设备还是大量的依赖进口或合资生产。

另一方面,数字电影的发展,必然也推动了数字放映设备的建设。目前,全球数字电影银幕数达到7万多块,我国城市影院建设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银幕数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了现有的13118块,其中2K数字银幕超过1.2万块,主流院线影院基本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

2数字电影系统设计探讨

2.1数字电影系统结构设计

相较于传统的胶片电影技术,数字电影系统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因而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数字化的摄制、存储和传输,但是其前提是必须要能够很好的解决图像的实时传输存储问题。为此,数字电影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设计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

(1)数字式图像传感器。

数字电影的摄制,首要解决的就是数字化拍摄的问题,为此可以采用数字式图像传感器,通过配合光学取景器,将镜头前的内容直接摄制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图像处理单元。

(2)高速图像处理单元。

高速图像处理单元是实现数字电影的关键结构单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类似CPU的角色,主要负责对数字图像的编解码、灰度处理、二值化处理,以及对数字信号的还原等处理,从而确保数字图像的实时摄录和编解码。

(3)数字存储器。

目前常用的数字存储器通常都是硬盘,既能够大幅降低数字电影系统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数字电影存储、传输的兼容性,有利于数字电影的普及推广和传输应用。

(4)交互数字单元。

交互数字单元主要是负责实现数字电影的互动及特效等场景的二次编辑加工,其内含基于DSP单片机的编辑器能够很方便的实现对音频信号的加工,以及对色彩、亮度等视频信号的编辑和调整,极大的丰富了数字电影的加工手段和方式。

2.2数字电影配套系统分析

数字电影要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仅需要数字电影摄录设备,不是只依靠高清数字摄像机就能够实现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应用的,对于数字电影相配套的系统,也必须要大力发展,才能够最终推动整个数字电影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数字电影系统处理需要数字化摄录设备,还必须配套数字化编辑设备,数字化放映设备。数字化编辑设备目前主要集中的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包括对胶片影像的扫描,数字影像的再加工等内容;数字化放映设备则主要包括数字电影的立体式放映及多感交互式互动系统,目前国外已经发展到4D立体式放映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数字电影的多感交互放映。

3结语

数字电影技术是电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它实现了过去传统无法实现的一些创作,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电影技术的出现,使得个人创作电影成为了可能,只要拥有一台数字电影设备,以及具备编辑修改的多媒体系统,就能够实现数字电影的创作,这对于电影艺术的大众化普及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目前数字影院发展态势蓬勃,使得数字电影技术有了很大的应用空间。本论文简要探讨了数字电影技术及其系统的设计,对于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1]陈犀禾.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J].当代电影,2001(2):23-24.

[2]刘兆君.数字技术与电影[J].剧作家,2006(5):78-79.

关键词:数字图书;服务师生;管理

一、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的应用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广泛使用,以存储量巨大,检索快速为特色,产生了“电子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进入90年代以后,Internet把图书馆、学校、机关、商业机构、家庭乃至个人连接起来,并对所存储的信息资源提供检索和查询,实现了资源共享,由此产生了“数字图书馆”。

当代,网络已经覆盖到每个角落,数字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内容在不断延伸,向着“数字资源库”“知识库”或“信息仓库”方向发展。美国数字图书馆联合会将数字图书馆表述为:“数字图书馆是提供各种资源的组织结构,它们选择、创建、提供知识查询途径,解释、传播和保护数字作品馆藏,以确保其能长久使用,从而为社区群体提供方便而经济的信息服务”。

人们根据数字图书馆应用,经过归纳总结,表述如下: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系统,它利用当今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形成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对外提供高性能的检索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已完全脱离传统图书馆的含义和功能。人们希望和并力求使其成为“知识库”,对有价值的文本、图像、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管理,此外还包括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高等学校要建设学生学位论文库,论文的提交、查询、检索评价与管理等,人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在数字图书馆都找到。

数字图书馆如何建设?包含什么?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对于职业学校或者高校来说,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包括哪些呢?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以前,人们谈起数字化图书馆,简单理解就是把现有的图书目录进行输入,内容整体输入,然后根据类别或者首字母进行分类检索。其实这不应该是数字图书馆,而只能说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所谓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完全脱离传统的“图书”概念,它朝着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方向发展,不仅仅是图书,还包括报刊、图形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各种其他形式的媒体资源,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新空间。每一种数字资源分别建立一个资源库,独立的管理平台,读者通过检索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具体来说,现阶段学院式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信息搜索及索引系统。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有人用了“网”这个字。社会上也流行一句话,“万事不知百度知”,很多的内容被各大搜索引擎系统化之后制定好词条,并在行文中的关键词处进行链接,方便用户进入另外一个词条查询,使信息搜索从速度和宽度上大大提高。

(5)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资料库包括图片库、音频库、视频资料库三方面。图片方面是按类型或学科建立图形图片库、动画片库,提供检索查询,供读者下载使用。而音频库即数字化图书录音集成系统,它将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化录音合二为一。读者一边翻阅电子图书,一边听与之配套的语音或者音乐信息。而视频库是一个利用多媒体网络作为传输介质,集成软件、硬件于一体的视频点播服务平台,强大的节目管理、用户管理、在线监控、服务查询、论坛及信息、服务器集群管理等功能充分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存储

海洋的壮观是因为大海的广大容量,数字资源存储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仓库。这些数字资源能否按着读者需求在网络与读者之间良好传输,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着这座数字大厦的存在与否。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相当于传统纸介质书库,但与传统的书架不同的是,数字化图书有其独特的存储数据的方式。

(1)DAS直接连接存储。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通过服务器相应服务实现网络共享,也可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实现跨平台应用。

(2)NAS网络连接存储。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网络连接存储)即采用以太网和SCSI的即插即用存储技术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连接到一群应用服务器上。

(3)SAN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FC(FibreChanel)把存储核心机、磁盘存储阵列、磁带备份机、服务器与光纤交换机相连接,形成一个SAN存储区域网络。

四、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既有共同之处,但又有本质区别。纸介质书库一旦建成,后期的维护费用较低,主要是防盗、防火、防水灾、防霉、防蛀和通风等。数字资源存储系统往往会出现不可抵御和不可预见的灾难,这就要求必须科学管理数字化图书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1)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具有学者或知名学者的水平,是一个知识传播专家。因为图书馆是一个“知识仓库”,建设这个“知识仓库”就需要对这个“知识仓库”的内容了如指掌,要对所服务的读者了解,对学科建设了解,对本校科研方向了解,采购的图书才能满足学科建设、科研和读者需求。有了图书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利用各种手段传播知识,即引导读者如何用好书,所以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是具有学者与管理能力的兼备人才。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和传统纸介质图书管理有本质区别,其信息的载体不同,阅读的方式不同,使之需要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要求管理者不但是个学者、教育教学的专家,而且要懂得网络存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信息、推广应用和综合管理能力,管理者应具备学者――技术――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近乎是全才。

(2)数字资源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每个资源库都有资源与管理平台,通过网络检索应用,并且能够跨平台检索。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必须整体设计,做到检索简单方便。

(3)数字化服务建设。传统书刊借阅服务一般是等客上门。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要在网上开展数字资源使用培训与讲座,资源信息,建立网上咨询台,在网上为读者提供实时的咨询服务。数字资源能不能用起来,关键在于开展各类资源展示、消息、使用培训。总之,重点是服务,让人们逐步习惯使用数字资源。

关键词:专业学术出版数字化出版模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技为我们展开了一副恢弘的蓝图,网络和信息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为便捷和深入,以往传统的图书出版和文献出版正在被数字化。然而数字化的本质要求知识开放、共享和兼容,这对出版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背景

1.国际背景。数字出版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末英美国家的出版商就在积极开发在线数据平台,并在出版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像ReadElsevier、OxfordUniversityPress、ThomsonGal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等。国外出版企业经历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产业集中度较高,完成了数字出版的内容整合,进入到了商业整合阶段,而学术专业出版在西方是出版产业中盈利率最高的部分。2007年,ReadElsevier、ThomsonGale等几家兼具学术专业出版及教育出版功能的国际出版集团,为了提高整体的集团利润率,纷纷将教育出版分支进行抛售,专注做学术出版。

2.国内背景。近几年,受西方数字出版产业的影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逐渐形成和发展。传统出版社开始涉足数字出版,成为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以北大方正、汉王科技等为代表的技术服务商,以其不断的科技创新和阅读终端开发为数字出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盛大、百度、新浪等也参与到这一领域,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互联网平台。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予以了很大的支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以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纵深发展,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我国现有的学术出版模式

1.以中国知网、北大方正、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出版模式相对正规,这些也是学术研究者主要使用的电子资源。中国知网主营出版学术期刊、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全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和重要报纸数据库等,北大方正阿帕比与超星提供的是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技术服务,读者下载安装他们提供的数字阅读器,以实现学术文献的阅读和利用。他们的共同点是联合全国各大纸质期刊、图书出版社等学术内容提供者,将这些学术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以特定的数字阅读手段实现学术文献和资料的出版和共享。优点是学术内容丰富海量、更新快、检索处理也很便捷;缺点在于其营销对象侧重于高校和图书馆,以包库的形式打包销售,对个人用户来说收费较贵。

三、我国数字化学术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者和学术出版社的数字化意识不够强。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研究者和各大学术专业出版社是数字化出版的内容提供者。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固守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没能跟上大众出版的数字化进度。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研究者多对新技术新手段了解不够,还没有体会到数字阅读和使用的便捷之处;二是出版社对数字技术采用不够,也没能建立起专业的数字出版平台,大多还是和一些技术服务商和平台提供商合作。

2.数字内容多是纸质版的电子化,页面创新不够。现下,所有的学术数字化出版物大多是先出版纸质版,然后将纸质版转换成电子版出版,其内容、排版等没有特色,阅读体验也不够舒适。在大众出版领域,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像唐茶字节社和豆瓣阅读等,阅读体验相对较好。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不够。无论是专著还是期刊,在上网格式和终端阅读格式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像万方、中国知网、北大阿帕比等都有自己的标准。万方使用国际通用的浏览器浏览页面,知网等则采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实现学术资料的浏览。阅读格式有PDF、CAJ、DOC等多种,使用者往往要下载安装各种阅读软件以实现对资料的阅读,在复制文本至文档的时候还有缺失、不准确的现象,不便于对资料的使用,不利于学术资源的传播、共享和有效整合。

四、我国数字化学术出版的发展方向

1.出版模式的多样化。未来的学术出版模式应该探索出更好的、更便于读者的出版模式,弥补现今出版模式的缺憾,实现多样化、人性化。

2.技术手段的统一化。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规范,使得读者拥有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更便捷化的使用手段。

3.内容高度集成化,检索更加快速和便捷。学科的进步,必将带来学术的细化,这也要求学术出版内容更集约,检索手段更快速和准确,在海量的学术资源中撷取读者需要的内容。

[1]周蔚华.六条路通向学术出版数字化.中国新闻出版网().

一、多媒体数字技术让地方特色美术欣赏课程更直观,更形象

美术欣赏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并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将数字技术与地域特色美术资源进行整合,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实施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教学,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欣赏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教师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到有关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的图片、制作过程及其细部的纹饰色彩,所需画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局部的放大观察,使学生以更为细致和直观的方式感受中原民间艺术的神秘、厚重、原始、瑰丽及古拙的艺术形式。

二、图形软件为学生表达和反映自己的创意提供形象化的手段

通过对键盘、鼠标的熟练操作,学生的创意可以从构思开始。当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形软件后,通过不同的工具、材质、肌理等的表现,计算机屏幕会迅速做出反映,产生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这些都将使学生获得创作上的启发。

三、网络技术弥补传统学习模式的不足

总之,要培养新时期健康、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就必须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更好地开展地域特色教学研究,就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注重吸收现代教育手段的新成就,将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纳入专业理论课程之中,使数字化资源整合成为美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应在多媒体理性技术的学习中突出实验性,增加体验性,从而保持学生的敏感性,预防数字化技术对艺术类学生敏锐感性的冲击。

[1]刘粤韩.绘画教学中的数字化应用的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2]赵峰.多元化教学在中国高校油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5).

[3]金晖.地域性与生态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9(7).

[4]常宁生.穿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徐建融,钱建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Internet早期信息交互时代、信息化网络WEB技术协议时代、WEB网络架构的升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发展用户可以借助手机终端、PDA终端,通过3D等无线网络连接方式接入数字图书库的模式,为用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1.1资源建设与共享

1.2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种类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存储和传播的越来越多,用户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高端且多样化,从而使数字图书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建设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因为高校图书馆不仅汇集了各类型的研究性学术信息资源,专业的各学科人才与尖端的信息技术,具有合作、资源共享的条件,如同一单位,用户覆盖面更广泛。以大学图书馆联盟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集中高校的各项优势,多方协作的成果。通过图书馆联盟成员机构的合作与共享,改进了信息组织的策略,减少了资源存储功能的浪费,保证了数字资源的及时更新,实规资源共享服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真正做到了消除信息障碍与壁垒,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1.3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以图像、文字或数学模型为基本工具对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抽象概括。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是信息服务活动中用户、数字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人员、服务平台、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开展信息活动的工作模式。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对用户要以信息服务人员为纽带、以信息服务方式为保障、以信息服务工具设施为平台,开展信息服务活动、这样才能达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集成化、个性化为一体服务的工作模式。

2.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与走向

资源是一切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更是重要系统的基础与保障,作为以信息、文献服务为主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有为重要。

2.1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2.2数字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信息管理机构的目标,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数字图书馆研究早期较为集中于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组织等领域,后期对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服务的研究比重在加大,特别是个性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越来越多,“知识服务”这一关键词在近几年进入高频关键词中。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深入,用户在数字环境与信息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将出现较大转移:共向个性化服务转移,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移,等待服务向推送服务转移,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移。这些转移必然引发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需要对服务模式重新探讨,服务技术和手段要创新,因此在今后的几年,数字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研究将会大量增加。未来的数字图书馆是以服务为主导的数字图书馆。

2.3有关知识产权问题逐年减少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新的图书馆模式,是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管理和服务转变到在网络和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和服务,这必将带来许多新的知识产权问题。大量数字环境下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在初期会引起学界广泛的讨论,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成熟和许多知识产权研究问题得到解决。当然,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出新的知识产权问题,但不会像初期那样面临大量的问题。因此,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对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将逐年减少。

3.数字图书馆建设体制

数字图书馆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关键技术、以及项目实践等方面,成为近年来图书馆情报学科中前沿和热点领域。

3.1引文情况分析

引文分析是通过科学的计量方法,对文献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引文分析可以间接发现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特点,也可以体现出本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被引论著作做分析是对论文引用情况的内容分析,被引论著的引用频次,可以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从而获得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向。

从被引论文所载的刊物,多为图书馆情报学的核心期刊,其中《中国国书馆学报》有6篇被引,其他刊物相对平均。被引用论文的研究主题,主题有:1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发展策略,2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及未来走向,3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些研究主题体现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是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为此,借助CSSCI数据对被本研究领域的论著作者进行统计。以第一作者为被引作者的统计源,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来自于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论文和著作在被引频上也排在前列。分析引文情况,基本可以确定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以及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重要著作,查找文献时的检索方向,并可以指导读书阅读与推荐书目。

3.2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

人机界面与跨界检索:架构的适应性、可用性是人机界面研究的热点。用户通过采用不同的设备与不同的互动模式来获取信息服务,获取用户的个人特征和用户所处的使用环境。

对信息检索界面风格、终端用户检索、查询形式、结果反馈和浏览等基本界面问题,以及用户界面指南、界面工程技术等用户界面工程的热点、跨界信息检索问题进行讨论,对未来的信息检索界面设计所应采取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3.3内容注解与个性化服务

将使用者的工作方式整合进数字图书系统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进化趋势,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当成为包括促进智力产品生产的一种工具。注解服务是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系统之间有效互动的有效方法。注解不仅提供了一种解释方法、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同时也为改善协同工作实践提供了共享与传递思路的方法,注解在读者之间建议了桥梁,促进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处理,提供注解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图书馆集成服务框架。该框架利用webservices技术实现不同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和组件的动态集成,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4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机制

论文导读:数字化测图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城市建设,数字化测图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城市建设

数字化测图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在测量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与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特点。论文格式,城市建设。根据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和多年在野外工作的经验,和同志们交流一下想法,仅供参考。

在数字化测绘条件下,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已不是决定成图质量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测绘精度很高,地形图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碎部点位的确定,地形、地物的合理表达,作业人员根据地形图的使用目的所作出的正确取舍等因素,作业人员技术培训应与之相适应。

1.2统计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为数据源,统计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3项反映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同时,为客观评价期刊的水平,对以上指标用本期刊的指数/学科平均指数来进行纵向的比较,比值>1表明该指标高于学科平均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2.2浙江省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情况

3讨论

3.1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评价

目前,期刊的评价指标有10余种,其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各有局限,但还是能够基本反映期刊的总体状况。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医学期刊以上3种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力较弱,虽然在学术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学科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与国内的优秀期刊相比还有待提高,这与浙江省期刊的总体情况相似。但是也不乏亮点,一些期刊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在其自身的学科领域内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THE END
1.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查询网址: https://flk.npc.gov.cn/ 以上网址非本站内容,用户访问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自行承担法律后果及责任。https://cceeccic.org/630233151.html
2.中国法律资源库中国法律资源库 1.资源简介 资源库汇聚12个大类30+子类的法律资源。涵盖法规、案例、执法、合同、文书、标准、制度、统计、资讯、词典、精选,网罗法律检索全面、权威的数据信息。资源库提供法律知识的深度检索以及法规、案例的双向查询和全方位的关联资料,省时省力获得完整的法律资源检索,帮助构建全面、完整的法律知识https://tsg.hist.edu.cn/info/1316/7682.htm
3.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地方性法规 高级检索 检索说明序号 标题 制定机关 法律性质 时效性 公布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 尚未生效 [2024-06-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 有效 [2023-12-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https://flk.npc.gov.cn/list.html?sort=true&type=flfg&xlwj=03
4.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 行政法规 监察法规 司法解释 地方性法规 高级检索 检索说明 新法速递 更多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2024-11-10]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2024-1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2024-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24-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24-11http://www.zhiliaoguanjia.com/
5.中国法学网莫纪宏: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 澳门财经科技与教育发展学会北京交流团到访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 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2025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11-21] 法学院2025年招收攻读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10-09] http://iolaw.cssn.cn/
6.法律法规库—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知网! 登录 法律法规 论文/ 案例/ 业务助手/ 全部 中国大陆法规 中国大陆法规(条目) 中国香港法规 中国香港法规(条目) 文献分类目录 知识导航 发布机关 中央单位 地方单位 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 Central Units local units Other countries and areas of the world快速http://cnki.kmlib.yn.cn/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LKLK&catalogName=CLKL_CLS
7.中国法律数字图书馆—产品介绍《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知网节”拥有案例、论文、法规三位一体的立体多维知识网络。不仅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更体现了案例、法律法规、论文之间的引用与印证关系,使得每一个CLKD知网节都是一个包含了法条适用、实务指导与理论研究的专题页面,实现了为用户提供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知识创新、业务研究、业务交流等增https://law.cnki.net/page_chanpin.html
8.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信息服务平台法律法规热搜词汇: 刑事诉讼法劳动法担保法商标法证券法保险法劳动专利法土地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宪法破产法工伤保险条例反垄断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产品质量法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法律法规数据统计: 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十大破产案件之四:某传媒中心破产清2024.11.21https://www.chinalawinfo.com/
9.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460余万件法律法规文件,来自《立法法》认可的权威文件来源,平均每日更新千余篇。是中国法律法规大全网站,同时是目前国内成熟、专业、先进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s://www.pkulaw.com/
10.法律法规查询网站1、中国知网(CNKI),是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网络出版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知识门户网站。 2、法律法规可以在政府机关的官方网站上进行阅览,例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司法部、人民法院等部门的网站。同时,也可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数据库网站上进行查询,例如中国法律信息网、https://www.fljg.com/news/668244.html
11.中税协法律法规数据库使用情况反馈中税协法律法规数据库使用情况反馈 崔远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2014年12月1日,期待已久的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法律法规库(以下简称"法律法规库")正式上线。运行一个月来,法律法规库的运行情况如何?注册税务师对此反映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税务师事务所。致同(北京)税务师事务所徐大兴合伙人说:"此次中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CSW201501032.htm
12.cnki中国知网可以检索阅览的文献有哪些?干货分享学术资讯中国知网(CNKI)可以检索阅览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专利、标准、成果、图书、古籍、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 中国知网是中国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之一,涵盖了非常丰富的文献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下面将介绍这些文献类型及其特点: https://www.allconfs.org/list_info_view_xueshu.asp?id=BB736B36EB8E4B5F9F5204D4B9337364
13.下列哪些数据库可查找法律法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下列哪些数据库可查找法律法规A.北大法宝B.中国知网C.HeinOnlineD.westlawE.IBFD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https://www.shuashuati.com/ti/379290918dd64c9aae8fb7308d064061.html?fm=bd96952860493fb9f00dd45fc2257a9265
14.中国知网◆CIDP制造业资源库 【行业知识】 ◆超星电子图书 【图书类】 ◆读秀知识库 【综合知识类】 ◆百链云图书馆 【学术知识类】 ◆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 ◆万方行业标准数据库 【行业标准】 ◆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国家法规数据库 【法律法规】 ◆中国法律资源库 【法律https://tsg.hncu.net/info/5633/3393.htm
15.2022年泸州公需科目答案51教学网7.民法典合同编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于租赁物的经营使用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出租人未取得行政许可4.国际上认为,数字农业是指沿0以数字方式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电子数据或信息的工具。A.A.农业环境7.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中国知网的搜索方法的是0.A.A.“或”检宾 B.B.普逼搜索 https://www.51jiaoxue.cn/post/1321.html
16.12月整理的学术文献链接20、全国人大的中国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t.cn/h1kd7c,可以查询各级法律法规,个人觉得搜索功能比有些数据库好,适合在家写论文用;全国人大的法律释义http://t.cn/hrXIWy;全国人大的英文法规数据库http://t.cn/aokcQw,部分法律法规未进行翻译的更新。 https://www.douban.com/note/477169197/
17.影像与中国范文11篇(全文)《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政策, 坚持理论与实践、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s8jcnwu.html
18.中国法律年鉴经管之家(原经济论坛)中国法律年鉴2022(excel格式),中国法律年鉴1987-2012,中国法律年鉴1987-2021年全EXCEL完美版,中国法律年鉴2021(excel格式),中国法律年鉴1987-2021https://s.pinggu.org/search-404247.html
19.法律评注在中国期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找到,此处笔者仅就图书进行描述和分析。当代中文法律图书主要包含教科书、注释书、专著(专题著作)和翻译书。就教科书而言,如今法律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在中国的法学院使用率最高。这两家出版社各有法学教科书系列,每个系列均不下40种。另外,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