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特别程序与仲裁程序的衔接——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45条的理解业务研究民法典学习专题报道行业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最高人民法院同步制定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制度解释”)。担保制度解释第45条作出了两款规定:

第一款规定了当事人对于发生实现担保物权情形下,担保物权人有权将担保财产自行拍卖、变卖并就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的约定有效。

第二款规定了在担保合同中如有约定仲裁条款,人民法院如何审查并处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全文如下:

当事人依照民事诉讼法有关“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规定,申请拍卖、变卖担保财产,被申请人以担保合同约定仲裁条款为由主张驳回申请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当事人对担保物权无实质性争议且实现担保物权条件已经成就的,应当裁定准许拍卖、变卖担保财产;

(二)当事人对实现担保物权有部分实质性争议的,可以就无争议的部分裁定准许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并告知可以就有争议的部分申请仲裁;

(三)当事人对实现担保物权有实质性争议的,裁定驳回申请,并告知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行使担保物权的,应当以债务人和担保人作为共同被告。

上述规定涉及到了普通诉讼程序、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及仲裁程序这三种程序的适用,为了便于当事人准确高效地适用上述程序,笔者特此撰文进行梳理。

二、实现担保物权的特别程序

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源自于2012年修订之《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第七节,其实体权利源自于原《物权法》第195条第2款,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民法典第410条延续了《物权法》的这一规定。就其立法目的而言,《民事诉讼法》创设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这一制度,是为了帮助担保物权人以低成本且高效的方式实现其担保物权,从而清偿其债权,因此,实现担保物权有三大特点:1.非争议性——如果担保权人与担保人有实质性争议,则转入普通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2.时效性——审限为30天;3.低成本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八条规定特别程序不收取诉讼费用,然而各地法院有不同规定,但总体其诉讼费收费标准较普通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低廉许多。

担保制度解释甚至进一步扩大了担保权人实现担保物权之便利性,认可在担保合同有约定的情形下,担保权人可自行拍卖、变卖担保物,从而连特别程序都予以省略;但是鉴于这样的约定对担保人的风险过高,实践当中是否能够作此约定取决于双方议价能力,因此,实现担保物权的特别程序仍然有其实践价值。

三、与仲裁程序的衔接

1.仲裁条款的约定

涉及到担保物权的案件往往都涉及到两份合同,即主合同与担保合同;如果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统一约定诉讼或仲裁管辖,尚能实现主合同纠纷与担保纠纷的一并解决,但出于主观或非主观的因素,实践中往往出现主合同约定诉讼,担保合同约定仲裁,或者主合同约定仲裁,担保合同约定诉讼的情形,笔者亦曾亲历。担保制度解释21条第一款再次明确,主合同或者担保合同约定了仲裁条款的,人民法院对约定仲裁条款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无管辖权。因此,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担保合同案件往往需待主合同案件判决/裁决生效后才可以进行,两次程序期间的叠加,导致担保物权的实现遥遥无期且成本极高,极不利于担保权人实现其担保物权。并且,在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出台前,亦有法院以“担保合同有有效的仲裁协议”为由,裁定不予受理担保权人提出的实现担保物权申请(详见(2018)鄂0625民特259号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担保物权《民事裁定书》)。

2.实质性争议的审查

笔者认为,涉及担保物权之大部分案件,对于担保物都设有登记的公示措施,易于查明;同时,对于债务人是否清偿了到期债务,亦非属难以查明的事实,理当在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中予以查明。对被申请人而言,亦当有的放矢地针对担保物权是否成立及实现担保物权的条件是否达成提出异议,方能有效地阻却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继续进行,从而将案件转而由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仲裁机构受理。

四、实践意义

结合上述对担保制度司法解释45条的理解与分析,如作为担保物权人的当事人发现了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或其他无法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则不妨分情况来选择对自身最为有利的程序:

情形一——主合同及担保合同对诉讼或仲裁约定一致,担保人为债务人自身

情形二——主合同及担保合同对诉讼或仲裁约定一致,担保人为第三人

在此情况下,鉴于主债务人并不必然是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当事人,如申请人得与担保人协商一致;或担保人基于存有反担保等保护措施不提出异议,则能以极低成本和极快速度实现担保物权,可考虑绕道优先提起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避免进入漫长的诉讼或仲裁。

情形三——主合同及担保合同对诉讼或仲裁约定不一致,担保人为债务人或第三人

THE END
1.2024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是什么?导读: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其中明确对民事诉讼过程中的相关事项进行了规定,特别是有关诉讼案件受理、认定、判决上应当严格遵照执行。 2024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是什么? 一、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是什么? https://www.64365.com/zs/1177226.aspx
2.最新!(2024版)最高法院已发布司法解释汇编林晓明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决定(法释〔2022〕11号) 1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12号)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法释〔2022〕13号) https://lawyers.66law.cn/s270534a022d6b_i1491004.aspx
3.法学首页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index/id/MzAwNDAwNTCwNCACAAA/page/1.shtml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二十三、附则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709741
5.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10罐7罐”虚假宣传纠纷案2022.03.23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诉讼:(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http://www.scihead.com/news/case/17.html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年第四百一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对有明显错误的再审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或者再审检察建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四百一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依当事人的申请对生效判决、裁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予受理: (一)再审检察建议书和原审当事人https://www.088law.cn/gblsqbal?article_id=119&pagenum=44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新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债务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 第十七条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七十四条## 第二款之https://blog.csdn.net/qingpingguo12/article/details/142649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