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第三十条信访人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通过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信访渠道提出信访事项,载明其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和请求、事实、理由。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信访事项,接待部门应当如实记录。

第三十一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权处理的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三十二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机关、单位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机关、单位,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

(三)侮辱、殴打、威胁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毁坏财物;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六)其他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对信访人直接提出的信访事项,公安机关应当接收,登记录入信访信息系统,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且属于本规定第三十五条情形的,由信访部门转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信访人接收情况以及处理途径和程序;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且属于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四项情形的,予以受理并告知信访人;

(二)属于下级公安机关职权范围的,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转送有权处理机关,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处理结果的予以交办,要求在指定期限内反馈结果,并告知信访人转送、交办去向;

(三)不属于本机关及下级公安机关职权范围的,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提出。

前款规定的告知信访人,能够当场告知的,应当当场书面告知;不能当场告知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对党委政府信访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规定处理;

(二)属于下级公安机关职权范围的,及时转送、交办有权处理机关;

(三)不属于本机关及下级公安机关职权范围的,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异议并说明理由,经转送、交办的党委政府部门或者上级机关同意后退回;未能退回的,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单位提出。

对交办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指定期限内办结,并向交办机关提交报告。

第五章专门程序类事项的办理

第三十五条专门程序类事项包括下列信访事项:

(一)建议意见类事项;

(二)检举控告类事项;

(三)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至第三项事项。

第三十六条公安机关应当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主动听取群众建议意见并认真研究论证。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或者加强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有现实可行性的,应当采纳或者部分采纳,并予以回复。符合有关奖励规定的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对检举控告类信访事项,公安机关应当依规依纪依法办理和反馈。重大情况向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报告。

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以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第三十八条对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至第三项信访事项,公安机关应当导入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并依照规定将办理结果告知信访人。承办的部门在办结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及结果书面反馈信访部门。

对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项信访事项,法律法规没有履职期限规定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两个月内履行或者答复。

第三十九条对本级或者下级公安机关正在办理的信访事项,信访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信访诉求的,公安机关应当告知信访人办理情况。

第四十条信访事项已经按照本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作出处理,信访人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信访诉求的,公安机关不再重复处理;信访人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告知信访人按照相应的途径和程序提出。

第四十一条对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项信访事项,已经办结且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信访人仍反复提出相同信访诉求的,可以作出信访事项终结认定。信访事项终结的,认定机关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

省级及以下公安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终结由省级公安机关认定。公安部办理信访事项的终结由公安部认定。

信访事项终结后,信访人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信访诉求的,上级公安机关不再转送、交办。

第六章信访程序类事项的办理

第一节办理要求

第四十二条对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四项信访事项,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信访程序办理。

信访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

第四十三条下列初次信访事项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一)事实清楚、责任明确、争议不大、易于解决的;

(二)对提出的诉求可以即时反馈的;

(三)涉及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时效性强,应当即时处理的;

(四)有关机关已有明确承诺或者结论的;

(五)其他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

第四十四条下列信访事项不适用简易程序:

(一)党委政府信访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交办的;

(二)可能对信访人诉求不支持的;

(三)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或者集体联名投诉的重大、复杂、疑难等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

第四十五条适用简易程序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意见。

告知信访人受理和处理意见,除信访人要求出具纸质文书的,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手机短信等快捷方式告知;告知受理的,还可以采用当面口头方式。

第四十六条适用简易程序办理过程中,信访部门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办理或者适用简易程序办理信访诉求未得到妥善解决的,应当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适用普通程序继续办理。

转为适用普通程序继续办理的信访事项,办理时限从适用简易程序受理之日起计算。

第四十八条适用普通程序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办理期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第四十九条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在裁量权范围内,经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可以引导争议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经调解、和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者和解协议书。

第五十条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出具信访处理意见书并送达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依据的,作出解释说明;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信访处理意见书应当载明信访人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处理意见及其法律法规依据。

第五十一条对本级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信访诉求的,公安机关不重复受理并告知信访人。

第二节复查和复核

第五十二条信访人对公安机关的信访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信访处理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处理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复查请求。

第五十三条信访人对公安机关的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信访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复核请求。

第五十四条信访人对省级公安机关的信访处理意见、复查意见不服的,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复查、复核请求。

第五十五条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办结。

第五十六条复查、复核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出具信访复查、复核意见书并送达信访人:

(一)信访处理意见、复查意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维持;

(二)信访处理意见、复查意见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撤销并责令30日内重新作出处理或者依职权直接变更。

对前款第二项撤销并责令重新作出处理的,原处理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意见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

第五十七条复查、复核机关发现信访事项办理应当适用本规定第三十八条而未适用的,撤销信访处理意见、复查意见,责令重新处理;或者变更原处理意见、复查意见。

第五十八条信访人对信访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信访诉求的,公安机关不再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七章监督与追责

第五十九条公安机关应当对群众反映强烈或者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以及复查、复核撤销、变更原处理意见、复查意见的信访事项组织评查。

信访事项评查应当重点从事实认定、证据收集、办理程序、法律适用、文书制作使用、办案效果等方面进行审查、评定,并出具评查报告。

(一)应当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二)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期限办理并反馈结果的;

(三)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或者复查、复核意见的;

(四)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信访督办可通过网上督办、发函督办、现场督办等形式实施,被督办的部门或者下级公安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办理结果。

第六十一条公安机关应当将信访工作纳入巡视巡察、执法监督、警务督察范围,对本级及下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开展专项督察。

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应当每年对下一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对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者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信访工作履职不力、存在严重问题的,视情节轻重,由公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约谈、通报、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

第六十三条信访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履行三项建议职责:

(一)发现有本规定第六十条第一款情形的,及时向有关公安机关或者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二)对工作中发现的政策性问题,及时向本级公安机关党委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

(三)违反本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向有关公安机关或者部门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的建议。

对信访部门提出的三项建议,有关公安机关或者部门应当认真落实,并书面反馈情况。落实不力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第六十四条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二)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

第六十五条信访事项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一)未按照规定登记、受理、转送、交办信访事项;

(二)未按照规定告知信访人;

(三)推诿、敷衍、拖延办理信访事项;

(四)作出不符合事实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错误结论;

(五)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信访事项处理职责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待信访人态度恶劣、作风粗暴,损害党群警民关系;

(二)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吃拿卡要、谋取私利;

(三)对规模性集体访、负面舆情等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扩大;

(四)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未依法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五)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六)打击报复信访人;

(七)其他违规违纪违法的情形。

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HE END
1.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补充规定(二)公通字〔2024〕6号公通字〔20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施行后部分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结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公安部制定了《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补充规定(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http://www.sxfabang.cn/fazhizaixian/1256.html
2.最新颁布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检索 题目: 并且: 单位: 中央颁布单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国家外国专家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http://www.law-lib.com/law/lawmlnew-zy.asp
3.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http://www.scio.gov.cn/xwfb/bwxwfb/gbwfbh/gab/index_m.html
4.视频[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微动漫]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央政法机关 长安网群 市政法单位 区委政法委 重要政法媒体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中国长安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江苏 浙江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广东 湖南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https://www.bj148.org/sp/202412/t20241206_1670410.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发布的法规共100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2008-03-11 ·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 98 号)2008-02-29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实施办法(公安部令第55号)2008-0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96号)2007-10-15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221844_147826510.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主要刊载以下内容:一、公安部规章、规范性文件;二、有关法律适用的公安部批复;三、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四、有关公安执法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五、有关公安工作的国际条约、政府间打击犯罪行为。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出版地区https://cqvip.com/journal/12709/931596
7.中国法律政策网教育部部署各地精心做好高考服务保障 提醒广大考生做好考前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主席团公告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定于3月3日15时举行 法律援助法书写活动正式启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 http://www.chinalporg.cn/
8.公安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公安部法律法规各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边防局、处(不含天津、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已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4月29日审议通过,自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政复议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https://code.fabao365.com/law_219268.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33号)政策法规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https://nic.hibu.edu.cn/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3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律法规全书(含文书范本)(2018年版)epubpdf店铺: 金色天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90313 商品编码:24664092065 包装:平装 开本: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律法规全书(含文书范本)(2018年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律法规全书(含文书范本)(2018年版)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2466409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