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东:《民法典》知识产权制度的学理阐释与规范适用

民法概念体系以民事权利概念为核心。《民法典》总则编第1章即开宗明义地宣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的立法目标,申明“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立法立场;该编第5章则以专章形式,对民事权利作了系统性且开放性的规定。该章第123条则在“民事权利”项下专门规定了知识产权,并对知识产权作出“专有权利”的描述性定义。上述规定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和专有权利品性,须在《民法典》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法理阐释。

民法基本原则塑造了知识产权价值体系的基本架构。《民法典》“基本规定”,负载私法制度的价值指引,并证成私法价值的规范内容。在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法律价值体系即是《民法典》文本所表现的民法目的体系或民法原则体系。知识产权法律价值体系,既具有一般法(民事基本法)价值的基本要素,又有着特别法(诸单行法)价值的专门内容。在《民法典》文本的语境下解读知识产权法律价值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

在《民法典》“总则编”的一般规定中,关于“代理”(第七章)、“诉讼时效”(第九章)、“期间计算”(第十章)的规定,亦可以直接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或是在其专门立法中作为上位法依据。此外《民法典》各分编所构建的基本制度,都与知识产权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例如,“合同编”关于合同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违约责任的“通则”规定;“人格权编”关于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一般规定;“婚姻家庭编”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的规定;“继承编”关于遗产范围的定义规定;“侵权责任编”关于侵权行为和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对涉及知识产权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都具有一般性规范的适用价值。

《民法典》关于知识产权的专门规定下载原图

《民法典》第444条规定涉及知识产权出质生效条件和权利出质法律后果。1.出质生效条件。知识产权质押属于要式法律行为。《民法典》该条第1款规定“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这意味着,无论当事人是否订立书面协议,出质于登记之日起生效。此外,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等权利凭证的交付,亦不产生出质效力。2.出质法律后果。根据该条第2款的规定,知识产权出质后,以“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为原则,以“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为例外。在这里,一般条款出于维护质权人利益的立法主张,但书条款含有尊重私人协议的立法考量。该款项还规定出质权利利用的优先受偿问题,即“出质人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出质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该项规定表现了鼓励出质权利利用和保障权利出质目的实现的立法取向。

《民法典》“合同编”在知识产权交易领域中的适用,主要是该编通则的有关规定。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使用、质押等,概以采取知识产权协议的形式,当然受到“合同编”通则的指导和约束。此外,“合同编”还设置有适用知识产权的专门条款:

商业秘密保护合同的相对人,是为知悉商业秘密的特定人,该相对人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对特定商业秘密负有不予泄露和正确使用的义务。保密义务条款,存在于劳动合同和民事合同之中。《民法典》规定了民事主体在合同订立中的保密义务和有名合同的保密义务。第501条规定了合同缔结人的保密义务,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785条规定了承揽人的保密义务,即“承揽人应当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保守秘密,未经定作人许可,不得留存复制品或者技术资料”。第871条规定了技术合同的受让人和被许可人的保密义务,即“技术转让合同的受让人和技术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范围和期限,对让与人、许可人提供的技术中尚未公开的秘密部分,承担保密义务”。除上述技术合同外,诸如买卖、租赁、运输、保管、仓储、委托等民事合同,亦可根据当事人的需求而签订商业秘密保护协议。该保护协议可以作为一般条款规定在主民事合同之中,也可以在主合同之外单独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

综上所述,《民法典》为知识产权法提供了体系化的制度支撑,其原理、原则的指引、制度规范的设定,在知识产权立法及司法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价值,实现了民事基本法与知识产权法的有机衔接和适度配合。

THE END
1.牡丹江总工会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7、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https://www.hljgh.org.cn/Webmdj/View.html?id=9383752
2.黄文艺:论预防型法治法学研究202402民法法益立法民商事案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是预防性司法得到广泛应用的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法释〔2021〕22号)指出,申请人可以以被申请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申请人合法权益或者生态环境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为由,向人民法院申请禁止令,责令被申请人立即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EASH7C0530W1MT.html
3.第二条关于有利溯及适用规则的规定用户eb3bfbee2352941d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条文】 第二条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有规定,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除外。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460453.html
4.民法典详解:民事权益保护与合同法实践1、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下划线处应填(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C.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827475
5.民法典是什么法律律师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https://www.110ask.com/tuwen/5675478551194232895.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心得体会100(七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分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附则,共210条。 三、民法总则与你我生活密切相关 ① 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无效 【法律条文】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http://cooco.net.cn/zuowen/1030848.html
7.刑法视野量刑法学网但是,补偿性赔偿对于一些财力雄厚的大公司而言没有任何威吓力,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民法开始借鉴惩罚性刑罚措施的特点,在民法损害赔偿制度中适当加入惩罚性赔偿,以增强私法规范效力的实现度。而纵观引入惩罚性赔偿之立法,大多涉及的是与公共利益相关且恶性侵权频发的领域,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fsy/289373.htm
8.《民法典》:民事权利的保障书和社会2020年5月28日注定会被载入史册,这一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民事立法进入《民法典》时代! 作为民事权利的保障书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维护社会http://hprc.cssn.cn/gsyj/zzs/shzyfz/202009/t20200904_5178966.html
9.2020年法考客观题试题(卷一回忆版单选部分)2020年4月18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在征求30名烈士的近亲属意见并取得支持和授权后,对李某某侵害烈士名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向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依法判令李某某通过公开媒体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规定,“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http://www.dujiaoshou.com/fakao/zhenti/202111088296.html
10.侵权责任法解读如何使用好这部保护权益的行动“宝典”?本报将从本期“医疗损害责任”篇开始,一一为您解读。 篇2:侵权责任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au72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