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网络民事行为的规范经济参考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不仅将整个民事基本法律体系化,还将诸多领域的行为规范予以深化和明确,充分体现出法典的功用与价值。

民法典对网络行为规范的深度整合

任何一部法律的产生,都是基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实践,民法典亦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算法、AI等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网络购物、网络社交等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这些行为实践构成一种网络生态,体现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民法典实现了网络民事行为规范体系融合

民法典中的网络民事行为规范基于社会现实产生,又在法律理念、法律技术的多重运用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体系,体现出一种创造性的深度融合。回归到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构成,“意思表示”、“行为-责任”与“权利-义务-责任”是最根本体现。以科学运用法律技术为基础,在鼓励交易、维护交易安全以及民事主体权益受到侵害时的侵权责任承担等方面进一步构建起相应规则。

电子合同

个人信息保护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究竟如何认识与界定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到底是权利还是利益,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将个人信息理解为权利还是利益,都不妨碍法律将其确定为自然人的人身非财产性质的人格权(权益)且具有支配性特征;其义务主体负有相应的作为和不作为义务。从民法典第111条、第1034条来看,还是将个人信息定位于人格权(权益)或人格利益,同时也规定信息处理者的一系列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第1036条对个人信息合理使用作出具体规定,是侵害个人信息的免责事由,也是通过总则编的抽象规范、人格权编的共通性规范以及针对个人信息权益限制的专门规范等三个层次共同构成。可以看到,这种“叠加体系”的多重规范层次,既体现出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也体现出民法典的体系效应与功能。

在第1037条规定中,关于自然人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等问题,究竟是使用“信息控制者”还是“信息处理者”这一概念,也存在一定争论。在2019年12月28日公布的《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使用的是“信息控制者”,在正式颁布之际,却统一修改为“信息处理者”。这一修改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中并未过多着墨,只强调“构建自然人与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基本权利义务框架”。在《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主要使用“个人信息控制者”的主体概念,而并未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等概念。二者对比,信息处理者更强调从事信息处理行为的主体,相较于信息控制者,显然在范围上进行了一定限缩。当然,这也使自然人可请求查阅、复制、提出异议并更正个人信息的相对方更加确定,可以较好地保护其个人信息权益。

网络侵权责任

互联网突破传统熟人社会的局限,让陌生人之间产生更多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正向与积极的联系,也包括负面与消极的行为评价,比如,可能会产生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与民事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网络侵权行为与网络侵权责任。

关于网络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已作出规定,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第1194至1197条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细化网络侵权责任的具体规定,完善权利人通知规则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转通知规则。

尽管民法典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有所完善,但并没有完全解决此前规定遗留的问题。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编审)

今年以来,湖北围绕“稳链补链强链”,着力科技赋能,努力降低疫情汛情影响,全省“三农”形势总体向好,交出了特殊之年的“丰收答卷”。

凭借硬科技与国企改革、传统业务、企业转型、产业链的融合,陕西国企的国际竞争力有力提升,为全国国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标本。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https://www.12371.cn/special/mfd/
2.新闻发布会12月25日,昭通市举行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闻发布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建军出席新闻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大庆主持新闻发布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教体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回答记者提问。 http://www.zt.gov.cn/lanmu/xwzx/contents/17/190231.html
3.国际经济法网学界已做了较为充分的论证,正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律研究中心提出的两个草案均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立法,并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内容、制裁措施作出具体规定。 所谓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熟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923.htm
4.钦州市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22-06-07 详情>> [2021-07-05]竞标公告 [2021-06-30]2018-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存续期内信息公开 [2021-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1-06-23]子女购房父母还贷能否享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问答 [2021-06-23]关于继续实施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http://www.qzbhzy.com/
5.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签署儿童福利与关爱服务体系建设04-16 法律法规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1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0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09-01 https://www.cccwa.cn/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20年5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http://www.chancewinlaw.com/Article/detail/id/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