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互动有奖)法律修正案立法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民族团结

03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的是______。

A.1993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2004年宪法修正案

D.2018年宪法修正案

04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每届的任期为______。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05

与我国其他法律相比,下列关于宪法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B.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制定程序更为严格

D.修改程序和其他法律一样

06

我国的立法权属于______。

A.人民

B.国务院

C.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07

2018年3月11日,我国通过了______宪法修正案。

A.第三次

B.第四次

C.第五次

D.第六次

08

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宪法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举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______。

A.重要基础

B.基本前提

C.根本保证

D.首要任务

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______相抵触。

A.政策

B.宪法

C.国家利益

D.人民权利

10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______。(多选)

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Part2宪法护航你我他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国内事务

B.领空

C.主权和领空

D.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___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__以上多数通过。

A.四分之一,三分之二

B.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一,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宅基地、自留地和自留山属于______所有。

A.国家

B.集体

C.个人

D.国家和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任何公民和______不得非法搜查和侵犯。

A.企业

B.国家机关

C.社会组织

D.个人

公民有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______。

A.进行投诉

B.提出质疑

C.提起诉讼

D.依法提出控告和检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______,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撤销。

A.合宪性审查

B.合法性审查

C.合规性审查

D.公平竞争审查

以下关于宪法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宪法是国家建构的基础

B.宪法是政府权力的保障书

C.宪法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保障

D.宪法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______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多选)

A.鼓励

B.支持

C.引导

D.控制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______。

A.诬告陷害

B.批评教育

C.罚款

D.拘留

我国宪法规定,______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监察委员会

通过这些问题

大家对宪法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如果大家答题及学习仍意犹未尽

参加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

宪法知识网上竞答活动

活动重点围绕

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学习宣传宪法和国旗法

进行答题

活动每10天

都将抽取300名个人优胜奖

送上电子证书和惊喜奖品

快去参与!

答题方法

在手机下方子菜单“齐参与”中找到“宪法宣传周答题”进入答题页面

THE END
1.在线调查4、您通常会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有关宪法的知识? 网络媒体 学校,社区宣传 书籍报纸 他人口中获悉 其他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我国的基本法律 我国的根本大法 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6、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1976年 1980年 1982年 不知道 7、宪法规定,我http://m.baoji.gov.cn/dczj/dczj/survey/form_4988.html
2.政策法规调查网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6.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7.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8.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二、2024年“宪法宣传周”挂图(司法部发布) http://zcfgdc.org.cn/show-109719.html
3.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将于12月1日启动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整体推进的宪法宣传教育格局。加大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加强以案普法,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不断推动宪法宣http://www.sunnews.cn/p/47370.html
4.《中国信息报》统计法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2020年最新内容提示: 《中国信息报》统计法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宪法》部分(单选)1.2018 年 3 月 11 日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C A.十一B.十二C.十三D.十四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A.农民阶级B.https://www.doc88.com/p-69919760276522.html
5.国家宪法日关于宪法,你了解多少?北大法律信息网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为了贯彻落实这两项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2件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分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2014年11月1日)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015年7月1日通过,2018年2月24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2.aspx?featureId=879
6.2018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单选题】(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并于当日起实施。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晶状体上皮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1995 年 10 月 30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并于当日https://www.shuashuati.com/ti/fd3c88a6c4764edb8994513ea41574cb.html?fm=bdbds73ad38125e3488427bc5e1dc8d2c9cf3
7.国家宪法日宪法线上知识竞赛2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自然会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极大威慑力。(B) A、对 B、错 24、宪法的基本内容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A) A、对 B、错 25、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B) A、对 B、错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B) http://bym.ganzitv.com/cms/content/142897856
8.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宪法历次修改都改了啥?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我国宪法迎来的又一次修改! 回顾64年来,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http://www.sdycu.edu.cn/xdyy/info/1035/1194.htm
9.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强调1.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宪法修正案对监察委员会作出规定,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强调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从一个侧面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10899693
10.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此外,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人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http://www.chinagwy.org/html/kszc/gj/201810/42_26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