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核心期刊2021年第3期要目汇编(一)国际法法学研究刑法法律

作者:沈德咏、刘静坤(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

内容提要:尊严死亡是颇具争议的现代社会现象,既牵涉发展演进中的死亡医学标准,也触及人格尊严和生命自决等法律议题。与自然死亡相比,尊严死亡是病人在病情无法救治并且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情形下,迫不得已的生命抉择。尊严死亡的关切焦点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将生命权作为尊严死亡的权利基础,需要立足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二元构造,构建包括生命安全权、生命自决权、临终医疗方式选择权、安宁疗护权和获得医生帮助权等在内的权利体系。为维护病人的生命权,避免尊严死亡滥用,降低医生面临的医疗法律风险,有必要基于病人最佳利益原则,确立适用对象限定规则、病人知情同意规则和正当医疗程序规则,推动完善临终医疗措施的准则和程序。

关键词:尊严死亡;人格尊严;生命权;安乐死;生命伦理

2.全面依法治国与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完善

作者:周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第三方评估;依法治国;数据治理;法治范式

3.交警非现场执法的规范构建

作者: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针对交警非现场执法,2003年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4条先行作出了创制性规定,在其基础上,交警非现场执法的规范体系逐步形成。2021年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第41条,吸纳了交警非现场执法规范的核心元素,并对其有所发展。不过,随着自动化行政从抓拍记录到自助处理的延伸运用,有待解决或回应的现实问题依然不少。对于暂时无法通过技术更新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引入或明确更多的制度规范予以回应,并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交警非现场执法规范体系。

关键词:非现场执法;交警执法;行政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4.物业服务合同法律构造之中国模式

作者:徐涤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物业服务合同适用非常态缔约规则,与民法典中的其他典型合同有本质区别。物业服务合同与集体合同在法律构造上并无二致,在规范目的上更是殊途同归,即以团体缔约的构造实现当事人双方的“势均力敌”,同时赋予合同规范性效力,以促成小区管理中的强制自治与和谐物业服务关系。物业服务合同“入典”没有改变其特别法规范模式。包括物业服务合同在内的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这一微观体系,构成民法典所有权制度的特别法。在理解和适用物业服务合同规则时,必须将其置于这一微观体系下予以解释。

关键词:物业服务合同;团体缔约;集体合同;规范性效力;特别法模式

5.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的规范模式

作者:叶林(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我国证券法采用两分法,将公司债券发行分为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并据此确定了公开发行优先适用证券法、非公开发行直接适用公司法的法律基础。然而,两分法划分标准有失周延,划分结果未必科学,难以适应债券市场的复杂与多变,容易产生规制效果偏离规制目标的情况。为了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规范发行公司的债券融资行为,可以在两分法的基础上引入注册豁免规则,但应避免将注册豁免简单等同于非公开发行,或将之视为公开发行的对立物。通过发展豁免事由,将某些看似非公开发行的债券融资纳入发行注册,并将某些看似具备公开性的发行归入注册豁免,再通过引入转售控制规则,降低变相公开发行的概率,增强非公开发行规则的适应性。我国证券法应当确认交易商协会、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在规范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中的监管职能。

关键词:公司债券;非公开发行;私募;非法集资;注册制

6.平台监管的新公用事业理论

作者:高薇(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政府对经济进行管制一直是与反垄断法并行的反垄断方式。数字经济时代的反垄断不应局限于适用反垄断法,作为一种反垄断方法和理念上的转变,还可以同时将大型数字企业作为一种新的公用事业进行管制。公用事业管制与反垄断法相结合,将加强反垄断执法。由于公用事业管制能够实现除促进市场竞争目标之外的其他社会管理目标,结合管制和反垄断法的数字平台监管政策,就从单纯的经济反垄断转向了更大范围的社会性规制,将更好地回应当前的社会需求。管制平台的新公用事业框架中应包含“自由竞争原则”“非歧视原则”“消费者保护原则”,同时需建立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明确管制中的私人企业定位,并处理好管制与反垄断法之间的结合与协调。

关键词:平台反垄断;公用事业管制;平台中立性

7.跨法域合同纠纷中强制性规范的类型及认定规则

作者:陈醇(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内容提要:在传统二分法关于管理性强制规范与效力性强制规范的区分之外,缔约过失理论以及对赌合同纠纷裁判采用的区隔论均隐含着对强制性规范的区分。联结传统二分法、区隔论与缔约过失理论,可以将合同流程分为缔约、效力与履行三个基本阶段,合同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接触介面也可从合同效力的单一介面拓展至合同流程的全部介面。相应地,强制性规范可以分为缔约性强制规范、效力性强制规范与履行性强制规范,以实现合同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价值融合与最大化。在跨法域合同纠纷的裁判中,应当以全介面理念为基础,在不减损其他部门法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强制性规范对合同效力介面的强制,以最后规则、补救规则、可能规则作为认定强制性规范类型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更新跨法域合同纠纷的裁判理由。

关键词:强制性规范;对赌协议;缔约过失;合同效力;合同履行

8.论刑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

作者:白建军(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规范学与事实学的不同,只是刑法教义学与刑法实证研究之间表面上的不同,其掩盖了两者内在相和的价值。法教义学的实定法合理性假定和法律实证研究的集体经验合理性假定,都是相对的,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对立,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刑法教义学问题并非不可能。刑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统一于实践理性,相遇在刑法现象大样本中,交集于法的有效性。没有教义学的刑法实证研究,或者没有实证研究的刑法教义学,都无益于中国刑法研究的全面发展。最极端的恶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最极端的社会否定性评价是依法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死刑,这两个剥夺是其他一切剥夺的边界。以近8万个致死命案死刑适用样本的刑罚教义学研究为例说明,刑法教义学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刑法现象大样本的描述性批判,其包括刑法理论学说的教义学实证研究、刑法规定的教义学实证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的教义学实证研究。

关键词:刑法教义学;实证研究;死刑适用;法的有效性

9.诈骗罪中的处分意识:必要性及判别

作者:袁国何(复旦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处分意识不要说无法妥当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与肯定权利人的同意排除盗窃罪构成要件的主张不相协调。处分是值得保护的财产价值实现方式,财产权是一种自我决定权,财产权的行使须反映权利人的真实意思,故处分意识必要说能够全面反映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不法类型差异和不法程度差异,权利人的处分意识是构成诈骗罪的前提。在诈骗罪中,权利人的错误认识仅限于动机错误,而不包括对所处分财产本体属性的认识错误。在处分意识的程度要求上,应坚持严格的处分意识说,权利人须明确认识到其处分行为将转移自己对特定数量财产的占有或支配,但不必认识到被处分财产的价值。对财物重量的误认,只是不影响处分意识的动机错误。在一些特别交易类型中,权利人将若干财物组成集合物进行交付,而不在意组成该集合物的个别财物的个数,此时才能例外地承认整体性的处分意识。

关键词:诈骗罪;处分意识;利益诈骗

10.有组织犯罪案件分案审理问题研究

作者: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有组织犯罪;分案审理;合并审理

11.域外管辖的体系构造:立法管辖与司法管辖之界分

作者:宋晓(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域外管辖的理论构造和国内法域外适用的体系构建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关键之处是需对域外立法管辖和域外司法管辖作出恰当界分。无论对于域外立法管辖还是对于域外司法管辖,公法和私法的区分都构成了理论和实践展开的基础。各国立法管辖和司法管辖均不同程度地超越了属地原则。域外立法管辖的基本方法是单边主义方法和多边主义方法,而域外司法管辖的基本方法是一般管辖方法和特别管辖方法。公法的域外立法管辖零散而具体标准不一,实际上并无体系可言,是整个域外立法管辖中最为复杂的,国际法只是进行外部限制而不能直接提出贯通的规则或标准。私法的域外适用及私法案件的域外司法管辖均不存在国际习惯法的限制。域外管辖的体系构造,不应依循某个统一原理自上而下地展开,而应沿着私法的域外立法管辖体系、私法案件的域外司法管辖体系以及公法的域外立法管辖“体系”分别展开。域外立法管辖和域外司法管辖具有不同的法律目标和功能,两者并不以实现相互统一为价值追求。

关键词:域外管辖;域外立法管辖;域外司法管辖;属地原则;长臂管辖

【马克思主义法学专论】

12.新时代行政审判因应诉源治理之道

作者:章志远(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诉源治理观嵌入行政审判过程之中,既是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绝对领导的政治体现和人民法院纾解行政审判工作困境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特色行政审判制度从单纯权力监督制约模式转向兼顾权力互动模式的真实写照。在以有效调控行政诉讼增量为目标的政策参与型诉源治理格局中,人民法院通过扮演参与者和分流者角色追求诉讼的源头治理。在以根除行政争议产生土壤为目标的法治规范型诉源治理格局中,人民法院通过扮演主导者和裁判者角色追求诉求的源头治理。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活动依法因应诉源治理理想局面的形成,尚需从行政诉讼法上诉讼目的条款内涵延展、诉前调解合法性补强、繁简分流程序规范、一并解决民事争议条款扩容、变更判决适用范围适度拓宽等方面予以推动,以加快行政审判制度全面融入法治一体建设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诉源治理;诉前调解;社会治理;法治社会;行政审判

《中外法学》2021年第3期要目

【代表作】

1.清代的典习俗、法律应对与裁判实践

——以浙闽两省为考察中心

作者:赖骏楠(复旦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清代的典习俗是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的产物。理解该时期的典习俗实践,应主要从市场—产权逻辑出发,不宜过度依赖情感—伦理逻辑。出典、回赎、找价、绝卖等行为,均体现出充分的市场理性和明确的产权边界。清代各级政权立法对典的规制,各地方——尤其浙、闽——官府对涉典纠纷的审断,也多符合市场—产权逻辑,从而有效地保护和促进了资源流通和经济效率。对清代典习俗、相应法律表达与实践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当代学界对传统经济与法律的更清晰认识,并为当代地权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历史镜鉴。

关键词:典;市场;产权;情感;伦理

【青年】

2.立法应当是抽象的吗

作者:黄宇骁(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内容提要:抽象、普遍或一般等词的区别仅是用语喜好问题,实际指代了立法的效力范围不特定性与权利义务未完结性两大特征。只要不满足这两大特征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称之为具体法或个别法。“立法应当抽象”并非具有普适性。法国是立法抽象性思想的发源地,其理由是平等原则。德国直到魏玛后期才产生了以抽象性教义制约立法权的主张,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权力分立。立法的抽象性从来就不是英美法上的传统与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实定法规范与事实可以看到,针对特定人、特定事项等的效力范围特定性立法具有正当性,无需对其特别约束。只有出于对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程序权保障,在制定侵害性质权利义务完结性立法时,才应当检验其合宪性。

关键词:抽象规范;法的一般性;立法;行政保留;普遍约束力

3.违法无效合同不当得利返还的比例分担

——以股权代持为中心

作者:吴至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关于违法无效合同的不当得利返还,我国法并无明确规定。两大法系大同小异的做法是“全有全无”,具体为不当得利的违法性抗辩及例外规则体系。我国《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虽然删除了不法原因给付规则,但仍可通过对第985条的扩张解释,将“全有全无”设定为违法无效合同不当得利返还的一般规则。我国司法实践则沿袭了最高人民法院在股权代持纠纷中所持的裁判立场,基于对原《合同法》第58条的扩张解释,在投资已有增值且国家不予收缴的前提下,采取了在受损人与得利人之间进行“比例分担”的返还方案。英国法从形式主义转向结果主义的最新发展、量化修正的比例原则、股权代持中当事人经营行为的存在,三者共同证立了违法无效股权代持适用“比例分担”特殊规则的正当性;但这项特殊规则不应替代“全有全无”,上升为普适于各类违法无效合同不当得利返还的一般规则。无论是“全有全无”还是“比例分担”,不当得利返还对象原则上不应包括金钱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股权代持;不当得利;违法性;比例分担;比例原则

4.共犯陈述的信用基础及规则构建

作者:王晓华(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共犯常常因与案件存在利害关系而导致其陈述不被信任,这种利害关系不会因为共犯所受实体处分的区别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诉讼中应当根据实质联系来判断一名证人是否属于共犯。共犯的利害关系还会因为与控方达成认罪豁免交易而进一步加剧,需要对被豁免的共犯的陈述给予更加谨慎之对待。构建共犯陈述信用制度有三方面内容:首先是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质证权在为共犯陈述的真实性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能为使用共犯陈述提供程序正当性基础。其次,通过制定强制性补强规则为共犯陈述提供更强的信用保障。最后,对待与控方达成认罪豁免协议的共犯的陈述还应当制定额外的程序性规定,包括开示共犯签署的认罪认罚具结书、赋予本案辩护人查阅共犯案件的卷宗材料等手段。

关键词:共犯陈述;利害关系质证权;补强规则

【专论】

5.限制抵押财产转让约定的法律效果

作者:常鹏翱(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法典》第406条在抵押人自由转让抵押财产的基础上,允许当事人约定限制这种自由。约定禁止转让抵押财产的,为绝对限制;约定以抵押权人同意等为抵押财产转让条件的,为相对限制。在不动产抵押,绝对限制与《民法典》第406条的目的相悖,应当无效;相对限制一经生效,能约束抵押当事人双方,但该约定未经登记,不得约束抵押财产受让人、登记机构等第三人,即便不具备抵押权人同意等条件,亦不影响抵押财产的转让,登记机构也能办理转移登记。在动产抵押,浮动抵押合同约定绝对限制的,产生非浮动抵押权,非浮动抵押合同的这类约定无效;相对限制无论如何都不能对抗符合《民法典》第404条规定的买受人,但在登记后能对抗其他受让人。这些看法对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43条有所细化、补充和调整。

关键词:《民法典》第406条;“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43条;抵押财产转让;限制转让的约定

6.论视听作品的范围及权利归属

作者:王迁(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视听作品;权利归属

7.作品类型法定缓和化的理据与路径

作者:梁志文(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作品类型法定;开放式立法;技术中立;法律漏洞;表达形式

8.民事诉讼另案处理的标准澄清与程序完善

作者:马家曦(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另案处理的正当性在于,法官为了避免合并审理产生明显的诉讼迟延而行使分割案件的诉讼指挥权。而司法实践中,另案处理已成为法官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拒绝裁判的理由,严重危及诉讼经济与程序安定,其原因则为适用标准与程序保障的缺失。通过区分诉讼要件、合并要件与诉讼迟延风险的裁量三项内容可以进一步界定另案处理的适用标准:只要未违反诉讼要件,违反合并要件应当强制分案,存在明显的诉讼迟延风险需要裁量分案。未来还应当明确分案裁定的具体程序,或允许法官通过先行判决程序变通实现分案目标。分案之后,案件原则上应当由该案审判组织继续审理。

关键词:合并审理;另案处理;诉讼指挥;驳回起诉

9.不真正不作为犯

——德日的差异演进及中国的后发式研究

作者:姚诗(湖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不真正不作为犯;功能定位;后发式研究;教义学建构

10.电子支付时代下财产犯罪成立的类型化研究

——以支付宝为例的分析

作者:王俊(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电子支付;财产犯罪;盗窃罪;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

11.犯罪现实与刑罚的社会控制

——基于刑罚目的论的反思

作者:黄河(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关键词:犯罪率;刑罚的社会控制;刑罚目的论

12.为什么选择性执法

——制度动因及其规制

作者:黄锫(同济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选择性执法源于一系列制度约束条件的客观存在,具有必然性。政策型选择性执法的制度约束条件是,行政执法机关的组织结构特征决定了其无可避免地嵌入到地方政府实现中心工作的框架中,特定政策目标替代了维护理想法律秩序的执法目标。成本型选择性执法源于直接执法成本与间接执法成本的约束,前者决定了完全执法是不可能且没有必要的,后者使选择性执法成为行政执法机关缓解成文法规则与社会具体情境之间矛盾的途径。回应型选择性执法源于以“人民当家作主”理念为中心的代表制民主决定了政府的正当性来自于对民意的有效回应,这种正当性基础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必须通过选择性执法积极回应基本民意与焦点民意。由此,有效规制政策型与回应型选择性执法的途径是将“是否在裁量权范围内实施选择性执法”纳入到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中。有效规制成本型选择性执法的途径是在财政上保障行政执法机关充足的经费、建立有效的行政法执法反馈机制等。

关键词:选择性执法;政策型选择性执法;成本型选择性执法;回应型选择性执法

【视野】

13.多维视野中的美国政教关系

——宪法、政治和文化的分析

作者:钟瑞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关键词:政教关系;确立条款;教会与政府相分离;政治与宗教相分离;基督教国家

14.论双重股权结构监管制度的构建

——以控制权利益的内涵为视角

作者:沈骏峥(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双重股权;一股一权;控制权利益;公司治理

《法学家》2021年第3期要目

【聚焦】

1.法治道路与法治体系的关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探析

作者: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设计中,法治道路和法治体系处于不同的层面。法治道路是管总的东西,而法治体系则是总抓手。离开法治体系,法治道路会被架空。离开法治道路,法治体系建设会迷失方向。必须把法治道路和法治体系统一起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才不会走偏,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其核心要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道路、法治体系和法治的社会基础的统一。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道路;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历史唯物论

2.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说理

作者:任喜荣(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宪法说理是宪法涵义阐明的逻辑过程和基本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下的宪法实施要解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宪法涵义的主动阐明与规范社会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目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该通过宪法说理经常性输出宪法内涵,形成中国特色的宪法内涵输出机制。宪法说理有利于反复确认“适格”的宪法内涵输出中心,激发“活的宪法”的内生动力,也有利于为其他主体进行宪法说理提供依据。宪法说理类型多样,说理结构有所不同。其中,职权行使的宪法依据说理可以概括为政治正当性、宪法文本依据、宪法与特定部门法关系以及程序合宪等四个基本说理要素。宪法说理的规范化可以为其他社会主体运用宪法提供概念体系、分析逻辑、论证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法效能。

关键词:宪法说理;宪法解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民法典》中得利返还请求权基础的体系与适用

作者:王洪亮(清华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从《民法典》既有规定出发,我国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基础的体系如下:首先,对不当得利请求权一般条款模式进行反思,认为其构成是不清晰的;其次,确定给付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基础为第985条,而侵害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基础是第122条。给付型不当得利的构成是给付以及没有给付原因,而侵害型不当得利的关键因素是侵害,法律根据是指法律保护的权利地位,而使他人受损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侵害为法律所保护的法律地位。再次,合同失败情况下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基础为第157条以及第366条第1款。另外,侵害型不当得利的情况下,除了一般情况之外,《民法典》还规定了添附情况下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第322条)、直索型不当得利(第988条)以及无权处分情况下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第311条第2款)。最后,除了一般性的费用返还请求权以外,《民法典》还规定了添附情况下的费用型不当得利,其目的在于保护取得人不受强迫得利。第三人偿付的情况下,也可以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第524条第2款)。

关键词:不当得利;得利返还请求权基础;给付型不当得利;侵害型不当得利

4.刑事合规的模式及合规计划之证明

作者:林静(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引入在西方盛行的刑事合规计划,以应对中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风险。根据刑事合规在域外的实践,普遍的难题是有效合规计划的证明。比较法视角下,刑事合规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入罪模式、作为抗辩事由的出罪模式、量刑调节模式以及程序法层面的暂缓起诉模式。不同模式的刑事合规,合规计划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的证明应当有所差异。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设置,决定了实践中刑事合规践行的纵深度,起到调节阀作用。我国正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宜采取审慎的证明模式,适度激励企业建构合规计划,并防控合规激励被滥用的风险。

关键词:刑事合规;合规模式;证明责任;合规计划

5.宪法权利何时约束私人行为

——美国的州行为理论及其借鉴

作者:邹奕(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宪法权利;私人行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州行为理论

【视点·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研究】

6.论应急行政组织的效能原则

作者:金健(南京大学法学院、中德法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政组织效能关系到行政任务履行质量,是组织法治之外另一重不可放弃的价值追求。然而,应急行政组织效能和依法行政原则在宪法秩序下容易发生抵牾。宪法确立了应急行政组织效能的规范基础,国家保护义务、基本权利对组织规范的放射效应及通过组织规范进行的基本权利保护为应急行政组织效能形塑了宪法面向的解释框架。应急行政组织效能的提升须在组织法治框架内进行,应符合法律优位、法律保留和法的安定性等原则。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应急行政组织法的适度韧性。在坚持应急行政一体性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行政单位关系化协调机制的潜能,汲引直接介入权、职务协助、紧急管辖权等媒介,着力实现应急行政组织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应急行政组织;效能原则;依法律行政;突发公共事件

7.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我国反洗钱的刑事法律规制

作者:王新(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非传统国家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随着洗钱的日益发展,其危害性开始发生裂变,从初期依附于上游犯罪的单一属性中脱离出来,逐渐地升级为非传统安全的突出问题,反洗钱由此被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政治稳定的整体战略高度。反洗钱作为一个连接点,将我国的金融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合作等许多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成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环节和抓手。鉴于洗钱的危害性和严峻态势,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反洗钱刑事法律体系。但是,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和国际合作的大背景,我们需要将反洗钱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下进行检视,充分认识反洗钱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中的作用,并且以我国明确承诺执行的国际反洗钱通行标准为参照系,从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刑事立法、强化打击洗钱犯罪的司法意识、提升司法实践效果等多个层面予以落实。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洗钱;恐怖融资;罪名体系;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8.论侵害人格权益财产损失赔偿中的法院酌定

作者:王叶刚(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人格权侵权中不断扩大法院酌定赔偿数额的权力,是比较法上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在《侵权责任法》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侵害人格权益财产损失赔偿中的法院酌定规则作出了规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法院酌定的对象是受害人的财产损失数额,而非行为人的获利数额;在人格权侵权中,受害人可以请求法院酌定赔偿数额,法院也可以依据职权酌定赔偿数额,而且在受害人请求行为人赔偿财产损失但无法证明财产损失数额以及行为人的获利数额时,法院也应依职权酌定赔偿数额。法院在酌定赔偿数额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出于损害预防的需要,法院一般应当以拟制的许可使用费数额、行为人的获利数额等损害预防类的参考因素为基础酌定赔偿数额。

关键词:人格权;财产损失;损害预防;法院酌定

9.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自我交易制度建构与司法适用

作者:迟颖(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10.股权代持协议的性质与法律效力

作者:刘迎霜(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公司法》和司法解释对股权代持规范并不完整。股权代持协议可以根据隐名股东的“隐名”情况分为不同的情形,分别具有隐名代理、信托等法律性质。规避法律法规的股权代持协议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股权代持协议应无效。股权代持协议有效的法律后果应是:名义股东为公司股东,对公司享有股东权利并承担股东义务;隐名股东对名义股东可以主张公司股权所对应的财产权益。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应是:名义股东继续持有股权,但就股本金和获益适当补偿隐名股东。在上市公司或特殊金融公司中股权代持损害证券市场公开原则和金融市场秩序和安全时,股权应由监管部门或其下属机构或某种特定基金暂时持有,再拍卖给适格主体;股权代持协议双方均不能获得股权。我国《公司法》修订应完善隐名代理式股权代持制度和构建信托式股权代持制度。

关键词:股权代持;名义股东;隐名股东;信托;隐名代理

【争鸣】

11.但书规定的司法功能考察及重述

作者:杜治晗(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是刑法谦抑性的立法宣示,刑法学界对于其司法功能一直存在“出罪功能”与“入罪限制功能”的争论。通过考察裁判文书可见,司法实践将但书规定作为总括性的出罪标准,阻碍了其他出罪事由的正常运用。主张但书规定具有“入罪限制功能”的观点具有正确的犯罪判断观念和定罪方法论,更为可取。在“出罪标准说”与“入罪限制说”的对立图式下,但书规定的独立意义被犯罪构成理论遮蔽,以致产生虚置甚至取消但书规定的倾向。应当克服这一对立图式的局限性,以但书规定为本位,全面考察但书规定实际发挥的司法功能。《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在“入罪限制功能”之外还具有发展出罪事由的“接应功能”,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可以妥善利用这一功能发展规范性、开放性、多元化的出罪事由体系。

关键词:司法出罪;但书规定;出罪功能;入罪限制功能;接应功能

12.论刑法中的合意关系

作者:王飞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内容提要:对向犯理论存在诸多理论弊端,宜以合意关系取而代之。合意关系的成立具有“平等独立的复数主体”“交换合致的复数意思”“共生共存的复数行为”三个要件。对向关系、单位犯罪过程中执行单位惯常业务流程的职员之间的关系、中立业务行为的提供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均属于典型的合意关系。刑法中合意关系的讨论,不仅能够释清刑法理论上的若干误识,也有利于刑事立法罪刑规范的科学设置以及司法实践中对合意行为的准确定性。

关键词:对向犯;合意关系;共犯;处罚范围;权利保障

【评注】

13.《民法典》第641条(所有权保留买卖)评注

作者:王立栋(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民法典》第641条允许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保留所有权,且出卖人保留的所有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从体系上看,所有权保留买卖的条文位于合同编,标的物的所有权保留之实现受制于动产物权变动的基本规则,这体现出一定的形式主义特征。然而,从《民法典》为被保留所有权之效果、出卖人的权利之实现等设置的规则观之,立法者更倾向于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规范所有权保留买卖,据此,被保留的所有权实为担保物权。出卖人若于交付后10日内办理所有权保留登记,则享有超级优先顺位,其他情况可参照适用《民法典》第414条第1款确定出卖人的权利顺位。买受人在条件成就前即已取得真正的所有权,条件成就后的所有权转移仅仅意味着出卖人的担保物权归于消灭。因此,买受人于条件成就之前即可有效地在标的物上设定权利负担;次买受人在买受人的正常经常活动中,可取得无出卖人权利负担的所有权。

关键词:所有权保留买卖;功能主义;权利顺位;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买受人

《法商研究》2021年第3期要目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党的领导”理论

作者: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科学总结,“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理论阐述,构成了其中“党的领导”理论。在政治方向和法治道路上,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需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和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是坚持党的领导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党的领导”理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

2.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法治贡献

作者:何志鹏(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和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法治贡献颇多、对国际法治的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不断贡献国际法治新思想,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理论、和谐世界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系列国际法治原则、理论和理念;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观念和国家国际法律人格的独立与完整,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国际法治环境;通过不断增进对国际法体系的认同、采取务实的国际法治行动,坚持友善务实的国际法治基调;确立新的国际法治规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参与国际法治改革推动全球治理;反对国际法适用的双重标准,以多元共识推进形成互利合作的国际法治格局。随着中国共产党将国际法治内容纳入党的建设规划,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法治之路将更加自信和稳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际法治;中共党史

3.关联维度的法治中国及其话语意义

作者:陈金钊(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

内容提要:法治中国内涵丰富,可从多角度开展研究。从语用关联的维度看,法治中国存在交叉的4层含义:第一,用法治修饰中国,在联想语用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及其体系,进而为法治话语权的形成奠定语词基础。第二,用法治定义中国,在执政党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明确法治中国的基本含义、原则要求、意义特征以及实现方法等,进而为形塑法治理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等奠定逻辑基础。第三,用法治打量中国,发现、确定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的社会矛盾。第四,用法治建设中国,以法治战略、法治规划等为主线,协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法治中国;法治话语;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热点问题】

4.电商平台自治规制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基于《电子商务法》第35条规定的分析

作者:金善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35条试图对电商平台自治行为进行规制,强调电商平台不得通过制定交易规则、服务协议或设计技术应用方案等方式对交易相对人附加不合理条件,扰乱正常的交易秩序。但这一规定并没有在充分评估现行制度且用尽既有规范的基础上便导入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规制机制,形式上看是为了规范电商平台自治行为,实质上却潜藏着逻辑冲突和规范矛盾,实践中会产生解释分歧、个案中暴露其潜在的制度缺陷,因而需要对这一规定进行反思并从整个法律体系层面来考量和完善电商平台自治行为规制的制度机制。对此,通过法律解释操作机制来用尽既有制度规范是导入规制机制的前提,并在制度评估的基础上考虑对电商平台自治规制进行体系性优化,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电商平台;平台自治;营业自由;交易秩序

5.风险立法的公私法融合与体系化构造

作者:宋亚辉(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风险立法,呈现出单行法外观和公私法规范交叉混合的“拼盘式”构造,这样的结构迥异于公私法分立框架下的传统部门法体系。作为“上层建筑”,立法结构的变化是为了回应法律规制对象的特殊需要,风险立法亦然。以单行法面貌呈现的风险立法旨在回应不同风险领域规制体制的差异,看似随意堆砌的公私法“拼盘”实际上均指向同一风险规制目标。以“部门法分立格局的行业延伸”来解读风险立法,割裂了风险规制的整体主义视角与公私合作的规制工具体系。立足于特定行业领域的风险立法应具有超越部门法分立格局的独特结构与体系,解释论上应以“跨部门的行业法”来对其重新定位。在理顺公私法规范内在价值张力的基础上,风险立法的制度体系应当迈向公私法合作的制度结构。

关键词:风险规制;公法与私法;行业法

6.困境企业预重整的法律规制研究

作者:徐阳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拯救文化;重整;预重整;预重整辅助机构

7.论政府介入企业合规管理的风险及其防范

作者:郑雅方(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企业合规;政府监管;公司法;风险防范

【法学争鸣】

8.刑事程序性法律后果新论

作者:王敏远(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刑事程序性法律后果;程序处置的可能性;程序违法行为

——以《民法典》总分则的协调适用为中心

作者:姚明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10.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论

作者:杨华(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作出了不同法律规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将提起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限定为“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这一严格限定引发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学术上的争议产生了对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功能的怀疑。实践中诸多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起诉后无功而返,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无效运用。深究探源后发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规定的“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所提起的诉讼兼具普通诉讼和公益诉讼的双重性质。该条立法的正当性综合了海洋问题本身的国际性和敏感性、国际社会关于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制经验、国家海洋治理的实际能力等因素,有效排除了检察机关和其他环境社会组织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关键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主体限定

【法学论坛】

11.我国司法理论中“人民”的多重意涵研究

作者:邵六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事人;群众;政法体制

12.“人格物”权利冲突的构成机理与裁判之道

作者:冷传莉(贵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人格物”;权利冲突;构成条件;比例原则;公平责任

13.行政协议认定标准探讨

作者:王瑛(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在效力、法律适用以及纠纷解决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别,实践中行政协议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而且存在将行政协议适用范围扩大的趋势。行政协议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一种方式,在性质上属于替代行政行为,行政机关订立协议是否为了行使职权应成为认定行政协议的标准,但不宜将行政机关订立行政协议的职权限于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在判断行政机关是否为行使职权而订立协议时,应当以协议事项为基础: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论是否有订约权限,只要法律没有就该事项明确禁止行政机关订立行政协议,所订立的协议都属于行政协议;对其职权范围之外的事项,行政机关所订立的协议不属于行政协议。

关键词:行政协议;民事合同;认定标准;行政职权;行政优益权

14.我国有组织犯罪刑事规制体系的检视与重构

——基于有组织犯罪集团向企业化发展趋势的思考

作者:蔡军(河南大学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河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有组织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企业化;刑事规制体系;刑事法律

15.认罪认罚案件中值班律师有效法律帮助制度探究

作者:刘泊宁(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认罪认罚;值班律师;有效法律帮助;判断标准

《法学》2021年第3期要目

1.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理论

作者:黄文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是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就是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就是加快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法学专家队伍建设,就是引导法学专家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者、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构建者、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培养者。构建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完善在职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专门队伍;法律服务队伍;法治人才培养

【《刑法修正案(十一)》专题】

2.《刑法修正案(十一)》中药品犯罪修订之得失

作者:杜宇(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药品犯罪;假药;劣药;药品管理秩序;公众健康与生命法益

3.高空抛物罪的立法反思与教义适用

作者:林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最高法院的有关意见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处理,在法益确立和责任确定等问题上都存在诸多争议,并可能导致该行为处罚的不当。《刑法修正案(十一)一审稿》对此作了初步回应,而《刑法修正案(十一)》则将该行为由危害公共安全罪彻底转变为扰乱公共秩序罪。考虑到高空抛物行为的多样性,实务上,应当特别重视《刑法》第291条之二第2款的规定,确保高空抛物行为在发生竞合时仍应按照重罪处罚,同时也要通过对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适当限缩这一轻罪的处罚范围,避免违法行为的轻罪化。

关键词:高空抛物罪;扰乱公共秩序;处罚范围

4.安全生产犯罪立法的体系性反思

作者:杨绪峰(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将解释论作为主流研究范式的当下,安全生产犯罪条文的再次修订首先面临着必要性的拷问,对此不能以积极刑法立法观等理由大而化之地搪塞过去。关于生产安全犯罪,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削足适履”“束手无策”等困境,根本原因是其一直分担着重罪涵摄不足与轻罪规制缺失的立法“隐痛”。这一问题难以通过解释论去化解,相反还助长了不少“软性解释”,甚至滑向类推解释。立法论无法对这些问题“袖手旁观”,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刑法立法观起到“临门一脚”的效果。根据有无一般性规定,以及单独性规定,可以对安全生产犯罪的立法模式进行类型划分。我国采取的是“无一般性规定、较多单独性规定”模式,面向的主要是具象的业务场景,而这在体系性思考上存在固有的缺陷,也容易造成此罪和彼罪区分困难的局面。《刑法修正案(十一)》放弃了依据业务性质的修订思路,改采依据行为方式的修订思路,使行为类型之“素材”迅速充实起来,这为体系性思考提供了契机,借由此方法论可以对安全生产犯罪的立法框架作出新的解读。

关键词:安全生产犯罪;体系性思考;司法困境;增设新罪;积极刑法立法观

5.软硬法混合治理的规范化进路

作者:沈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公共领域的软硬法混合治理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也被认为是应当采取的立场和方法。然而,以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软硬法规则的运用为例,可以发现实际运行的混合治理模式存在法治紧张问题:“名义软法”混合“实质硬法”现象大量存在,且制定主体泛滥,制定程序非公开,规范效力不明确。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是对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行政规则进行统一规范。对软法性质和硬法性质的行政规则,在文件名称、发布主体、基本程序、规范效力等方面应提出不同要求,并使其接受相同的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

关键词:软法;硬法;混合治理;法治;行政规则;新型冠状病毒

6.民法典实施背景下合同僵局的化解

作者:武腾(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合同僵局涉及的本质问题是合同拘束力限制制度如何适用、应否完善。《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是限制合同拘束力的新规定,其固有适用范围是,利益同向型合同的当事人不履行合作义务,致使共同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租赁合同等利益反向型合同原则上不适用该规定。不过,在承租人遭遇不得已事由,难以期待其继续使用标的物时,出租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同意承租人转租的,法院可以根据承租人的请求类推适用合同僵局规定终止合同。承租人单纯返还标的物、停止支付租金的,构成期前拒绝履行,对出租人可类推适用减损义务规定。合同僵局规定不能适用于“新宇公司案”及其类似案件。在债务人发出的解除合同之要约具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且包含合理补偿时,可适用强制承诺规定和公序良俗规定,以判决代替债权人的承诺。

关键词:合同僵局;违约方解除;合同拘束力;减损义务;强制缔约

7.主权原则在网络空间适用的理论冲突及应对

作者:王超(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网络治理研究院)

关键词:网络空间;主权原则;不正当干涉;强迫性;《塔林手册2.0》

8.个人信息的民法定位及保护模式

作者:郑晓剑(厦门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在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民法上如何选择个人信息的保护模式,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评价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民法上的定位。个人信息同时具有个人属性和公共属性,单纯地强调某一属性均无法凸显个人信息的本质特征,故而在立法上应适当舒缓个人信息保护及利用之间的张力。不仅如此,个人信息的内涵模糊、外延宽泛,难以达到权利客体所应具有的具体特定且界限分明的品质要求,故而不宜在模糊、笼统的个人信息之上设定一项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的“个人信息权”。否则,不仅无法为行为人划定清晰的行为禁区,而且在适用上难免与已有的人格权体系发生冲突、抵牾,可谓得不偿失。衡诸民法原理和社会现实,应当采用行为规制模式为个人信息主体提供必要的、适度的民法保护。

关键词: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法益;权利化模式;行为规制模式

9.夫妻间房产给予约定的性质与效力

作者:叶名怡(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夫妻约定一方将其个人所有房产无偿给予另一方,此种约定原则上既不构成债法上的普通赠与或特殊赠与,也不属于夫妻财产制契约,而是家庭法上的一种特殊赠与,即夫妻间基于婚姻之给予。虽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宣示此类约定均属赠与,但下级法院在个案中通过法定撤销权扩张、欺诈的宽松认定、合同目的落空理论的运用等多种方法,令赠与方配偶在赠与履行完毕后仍能撤销或解除交易,从而实现与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创设夫妻间无名给予制度相似的法律效果。不过,这些变通适用方法在解释论上过于牵强,理应借鉴域外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建构我国的夫妻间特殊赠与制度。在此框架下,就内部效力而言,此种约定仅具有债权效力,赠与方配偶在给付前不享有任意撤销权,在给付后满足特定条件可援用法定撤销权或情事变更规则请求返还;就外部效力而言,夫妻间特殊赠与等同于债法上普通赠与。

关键词:赠与;不动产权属约定;基于婚姻之给予;法定撤销权;情事变更理论

10.基层治理中“熟人社区”治理模式的证成

作者:杨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江苏高校法治协同创新中心)

THE END
1.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音频)内容概述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音频) 【字体:小 大】 分享: 原文链接:https://www.ankang.gov.cn/Content-2772484.html 媒体解读:https://www.ankang.gov.cn/Content-2772512.html 专家解读:https://www.ankang.gov.cn/Content-2772519.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内容https://www.ankang.gov.cn/Content-2772524.html
2.听,这是宪法的独白河南检察 国家宪法日 已关注关注重播分享赞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视频详情 我是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 每一位公民,每一寸山河 我赋予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 他们是我在司法领域的忠实践行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DIxOTYxNw==&mid=2649997454&idx=3&sn=0d3187223059b051ea67bf623ec22da9&chksm=f1314872c7a28e853a5436cb40afc2030c65bcb1083c00c113eccfcc15d70ab5490518719976&scene=27
3.法律讲堂在线收听节目回听FM912太原综合广播欢迎在线收听蜻蜓fmFM912太原综合广播广播电台的法律讲堂,还可以按照FM912太原综合广播节目表回听法律讲堂。快来下载蜻蜓fm客户端,还可以下载和收藏FM912太原综合广播当前节目所有节目吧哦。https://m.qingting.fm/channels/20006/from/20241208140000
4.manager.whzd88.com/aplhtml36903.htm五,女孩子的嫩逼小说,俄区免费游戏网站有病毒吗 六,小舞喝尿,双飞美女大学生四年后特级片 七,八戒色影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133-2881-646 加载更多 小学生的坤坤放到女生的里面了 国产男女交性A片 女生啊~你tm别 了快影 淫女被淦 202.35MB 730好评 http://manager.whzd88.com/aplhtml36903.htm
5.www.scmc为了便于试点,2015年3月,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33个试点城市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此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持续出台。 2019年8月修订并于2020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提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http://www.scmc-xa.com/xxxr/431080.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2021上下册正版全新图书》简介当当辽宁出版集团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 2021 上下册【正版全新图书】》。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 2021 上下册【正版全新图书】》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 2021 上下册【正http://product.dangdang.com/11199731199.html
7.2022年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内江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2022版)》是为完善梳理学校规范性文件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2022版)》作为《内江师范学院规章制度汇编(2022版)》的补充,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https://xxgk.njtc.edu.cn/info/1631/2501.htm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法律法规全书2021年版含相关政策及文书范本2025新民法典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汇编 社含民法总则物权婚姻家庭法条司法解释法规民法典规范性文件指导工具书 2025适用法律出版 ¥19.5月销0 现货正版 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含草案说明32开红皮法规民法典法条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法律法规汇编 ¥8.8月销0 社法律书籍 珍本口袋书本 2024https://www.igove.cn/m_item.php?id=A7dp34CKK73VRByIYM
9.中国出版(601949)公司公告新期间内发行人的有关情况发生变化,且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3 年 4 月 6-20-5-3 补充法律意见书(三) 26 日出具的《关于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上证上审(再融资)〔2023〕271 号)(以下简称“《意见落实函》”)之要求,本所律师对发行人与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相关https://q.stock.sohu.com/cn,gg,601949,9508951414.shtml
10.刑法2021正版修正案法律法规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版年版刑法典正版2021最新刑法一本通 李立众 第十五版第15版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 刑法典2021年版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成法律法规书籍https://www.zhe2.com/note/639522402784
11.头条文章38、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14亿多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是中国公民最坚强的后盾。 40、9月24日,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主题的2021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开幕。 41、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42、山断不了来路,水挡不了归途。你要规矩全无,天地自会为你让步。 43、烧不死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634726707566543171
12.国家宪法日在线播放免费听欢迎收听由主播清清小栈为您带来的“国家宪法日”精彩有声内容,该音频时长6分4秒,已被收听47次。为您推荐更多相关的音频“世界土壤日”、“国际残疾人”,下载喜马拉雅APP,收听更多精彩!https://m.ximalaya.com/sound/781002968
13.www.keya88.com/aplmine12贵妇百货漫画书 13.66MB 849好评 澳门强奸黄色1级片 开苞x在线 狠操颜射 156.51MB 成品人视频图片的网站有哪些软件 138.54MB 492好评 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美女裸体视频 浪声淫语糖果屋配音鸡巴使劲肏屄 嗯啊~高清无码www 讨厌的我强奸成熟的你--爱色AV https://www.keya88.com/aplmine12_08/76006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汇编(2022年版)(精)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汇编编委会 责编:蔡伟莉 ISBN:9787542967480 单价:399.5 出版年月:2021-01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社会科学 分类号: D922.269 语种:CHI 页数:106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展开▼ 评分:0.0 https://www.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bmZsZm16aGM5Nzg3NTQyOTY3NDgw
15.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政策汇编2021版.pdf本书分为十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综合”。本部分收录了建设工程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文 件及政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以下简称 《建筑法》) 是我国建设工程法律制度的主要依据。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的建筑 活动,以及对建筑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所谓建筑活动,是指各 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0/8123140024004100.shtm
16.有关读书活动总结汇编(汇编30篇)有关读书活动总结汇编 篇7 为积极响应四川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xx年四川省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及集团公司相关要求,推动保护女职工权益法规法律的贯彻落实。3月3日下午昆明公司机关工会开展了“法律伴我行”女职工维权法律知识竞答活动。 为保证学习效果,昆明公司机关工会首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http://m.yueduku.com/fanwen/dushuhuodongzongjie/907/907056.html
17.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40.6 正版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最新修正版)农村村民自治基层民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法律 ¥2.4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释义 ¥45.62 信访工作条例关联规定速查中国法制法律法规条文主旨信访工作体制事项提出受理办理监督法律汇编 ¥13点https://m.ftxia.com/item.htm?id=g9Z0p9vtp9gAK7jvfe
18.www.ltctb.com/aplpage82585.html由于生命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将会更高,许多人都可以活到100岁,不过,为了防止地球人口爆炸,每个国家都会特别注意控制人口数量,所以到2112年,像伦敦这样国际大都市的人口,反而会没有2012年这样多。 「活动」首次登录送19元红包 400.63MB 版本V7.28.20https://www.ltctb.com/aplpage8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