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

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空间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许多框架性的要求。此后,各类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化文件不断出台,且呈加速趋势。

概念区分

数据、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等概念有何异同?

根据《数据安全法》,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根据2021年4月29日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4条,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29条,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可能导致个人受到歧视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种族、民族、宗教信仰、个人生物特征、医疗健康、金融账户、个人行踪等信息。

重点法律法规标准介绍

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颁布;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规章通常由各部委制定,网络安全领域的规章目前通常由网信部门、工信部、公安部等部委制定。

从表1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关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和标准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既包括起到统领作用的较高位阶的法律,也包括相当一部分非常具体的配套法规、规章和标准。

《网络安全法》

《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就数据和个人信息合规提出了许多框架性的要求。

《数据安全法》

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数据安全法》明确了国家数据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各数据安全主管机构的监管职责。

《数据安全法》体现了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数据安全治理原则,并在第二章对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作了规定,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提升数据安全治理和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促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安全法》第三章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各项基本制度,完善了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保护、跨境数据流动和数据交易管理等多项重要制度,形成了我国数据安全的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重要数据的处理者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

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应当加强风险监测,发现数据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重要数据的处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对其数据处理活动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于2020年3月6日正式发布,于2020年10月1日实施,代替GB/T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该标准的发布实施被评选为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大事件。

新修订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2020版继续沿用了2017版的七大原则,分别是:权责一致原则、目的明确原则、选择同意原则、最少够用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安全原则、主体参与原则。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2020版共分为十个章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个人信息安全基本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个人信息的保存,个人信息的使用,个人信息的委托处理、共享、转让、公开披露,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置以及组织的管理要求。其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委托处理、共享、转让、公开披露是个人信息在流转过程中的常见行为。

作为个人信息安全领域最基础、最重要和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后续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开展,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数据安全的工作路径

数据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于数据安全和个人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密集出台,彰显了我国对于开展数据安全治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决心,是对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贯彻和体现。

数据安全任重而道远,很多工作还在探索过程中,本文梳理了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合规参考,希望得到高校信息化同行的批评指正。

THE END
1.法律法规体系概览解析国家治理结构中的规范性文本法律法规体系概览:解析国家治理结构中的规范性文本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特点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制定的各种规定。它们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即必须遵守,不遵守则可能受到处罚。 二、法律法规的种类 基本面宪法 专业立法(https://www.jb9ykztqn.cn/gong-qiu-shi-chang/200143.html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中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3.法规体系建设(精选十篇)新世纪新阶段, 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要求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环境对军事法规体系建设的影响;以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 要求军事法规体系建设应遵循法治改革的基本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要求军事法规体系建设必须承载起为和谐社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mv3k7i.html
4.我国现行的消防法规体系不包括()。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我国现行的消防法规体系不包括()。A.消防法律B.消防法规C.刑事法规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bed1009bb7e84a11ba7bc26b83ea1b41.html?fm=bddc25bddd2279013332413d3df0c3b5a8
5.国防法规的体系分几个层次律师普法纵向划分,可以分为五个等级。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等级: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 2、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军委各总部制定颁布的法规; 4、各军种和大军区制定的法规细则;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颁布的地方性法律规章。https://www.110ask.com/tuwen/1413003194794642818.html
6.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复习资料中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在我国,以《安全生产法》为龙头,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还在Et趋健全和完善,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https://www.jianshe99.com/anquan/ziliao/wa1505049240.shtml
7.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师—易考吧我国目前建立了由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一)法律 1.宪法 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九条第二款https://www.etest8.com/huanjingpingjia/zhinan/65810.html
8.试论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提高经济利润,降低生产成本是所有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物流已经被人们誉为“第三利润源泉”.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国家已经将物流产业纳入战略发展目标中,而构建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物流业发展目标的根本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检讨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立足实践,吸取他国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061128132830_14502.html
9.我国现行国防法规有多少个(二)国防法规体系的内容 依据国防活动的领域,在横向关系上可以将国防法规划分为国防领导、武装力量建设、国防建设事业、军事刑事等方面的国防法律制度。 1.国防领导方面的法律制度 国防领导方面的法律制度,是关于我国国防领导体制、国家机构在国防活动中的领导职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防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制度https://www.56df.com/news/149257.html
10.我国的消防法规体系是由哪几个方面组成的我国的消防法规体系由消防法律、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及消防技术标准组成。(1)消防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发的与消防有关的各项法律,它规定了我国消防工作的宗旨、方针政策、组织机构、职责权限、活动原则和管理程序等,用以调整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之间消防关系的行为规范。现行消防https://www.64365.com/special/19074095/
11.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标准化知识: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与《标准化法》配套的标准化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涉及标准化事项的法律构成。 图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结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https://www.zjmif.com/qualitymana/detail/id/26589.html
12.军事理论——国防法规与体系国防法规是规范公民国防行为的法律依据,健全国家国防建设现代化的法律保证、是依法治军、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武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防法规科目 一、了解国防法规的体系。 二、明确公民应该遵循的国防权利和义务。 国防法规体系 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1)必须遵循的原则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22376352
13.我国药品注册理法规体系的形成及现状思考我国药品注册理法规体系的形成及现状思考_张晓东.pdf,酱炮祟截卤咆溢贸雍犹连烷巫泣咯怀整侯加迸鸦蚊解点崖盆箭糯麻椰郝改恿术霓用赶券灸隶琉担蒲御坤居树聪材隆狈副卤彭九穴巾巳副心裸锰宦私经楚匀安 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612/114324135.shtm
14.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20230710.docx我国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前言在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产品质量和信任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为了规范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并方便跨国贸易交流,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认证和认可制度,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认证认可法律法规体系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之上,与国际认证认可标准保持一致,致力于保障国内质量水平、提https://m.renrendoc.com/paper/281714967.html
15.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四、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社会管理涉及的领域较多,任务繁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需求迅速扩大,我国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还显得比较滞后,有些领域还存在着一些法律空白。 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律。目前只有国务院颁布http://www.hprc.org.cn/gsyj/zzs/ggyxzg/201007/t20100714_3993297_1.html
16.我国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体系工程技术(1)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探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特种设备五层结构法规标准体系,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框架为“法律一行政法规一部门规章一安全技术规范一引用标准”几个层次。 法律—特种设备安全法。 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地方性法规。 行政规章—总局令、特种设备地方政府规章。 安全http://www.zlt.net/mobile/news/476/3/13964.html
17.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法规体系包括哪些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法规体系包括: 1、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47657.html
18.立改废释并举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新闻频道原标题:立改废释并举 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法规与标准工作总体进展情况。据悉,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13部,现行生态环境标准总数达到2011项。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新法规以外,广受业https://news.cctv.com/2019/07/29/ARTIum4wvmLnNWh7fFetT2an190729.shtml
19.从监管法规体系的变迁看我国银行业的变化从监管法规体系的变迁看我国银行业的变化 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业是一个只有三十年历史的行业,在三十年历程中,中国银行业始终处于一个改造和重组的过程,与之相伴的则是银行监管法规体系的不断变迁与创新。从1995年《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先后颁布,到1998年《证券法》、2003年《银行业监督http://www.cnfinance.cn/magzi/2010-11/05-10934.html
20.论我国诉讼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一系列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开展,相关诉讼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不仅为当前的是诉讼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南针,也使得我国诉讼档案管理法规体系在经历古代只言片语的出现在其他法典、近代局部地区实施的《司法部文件保存细则》等阶段后而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贯穿全国法院系统的提醒并确立下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6/id/1312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