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关系不成立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原则上合伙人要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2)但根据《民通意见》第46条的规定,自然人按照协议提供资金或者实物,并约定参加合伙盈余分配,但不参与合伙经营、劳动的,或者提供技术性劳务而不提供资金、实物,约定参与盈余分配的,视为合伙人。

因此对合伙人身份的确定,主要从是否分配盈余角度分析,即只要参与盈余分配的,就应当认定为合伙人。

(3)排除:

A、当然如果自然人不管合伙盈亏,只是利用劳务或者提供财产获得固定收入的,不属于合伙人。

B、如果自然人不承担风险的,也不应作为合伙人对待。

合伙协议

合伙协议是合伙人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和达到共同经济目的而达成的书面协议。根据《民法通则》第31条的规定,成立合伙必须有合伙协议,而且原则上要求书面形式。但是根据《民通意见》第50条的规定,如果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合伙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

(1)共同决定权

(2)执行权

(3)监督权

(4)请求权

合伙人可以推举负责人。

A、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其他合伙人则有执行和监督的权利。

B、合伙负责人在法律上视为合伙的代表人,具体执行合伙事务,其执行合伙事务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承担。

C、、但在合伙内部,其他合伙人可以请求有过错的负责人赔偿其损失。

D、如果合伙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1)入伙的条件

有关入伙的约定,合伙人应在合伙合同中写明或另订书面合同约定,没有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若为合伙企业还必须签订书面入伙协议,否则入伙无效,担个人合伙不以书面协议为必要。

(2)入伙的法律后果

既存合伙新接纳的合伙人,对他加入前合伙的债务,与原合伙人负同一的责任(连带责任)。约定新合伙人对前合伙的债务不负责任的,承担了前合伙债务的新合伙人,有权就其承担数额向原各合伙人追偿

B、法定退伙指在发生法律规定的情形如合伙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被开除时出现的退伙。

(2)合伙人退伙,有协议的按照协议处理;协议没有规定退伙的,原则上应当允许退伙,但因退伙人退伙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考虑退伙的原因、理由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等情况,确定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包括:协议退伙、单方面退伙、自动退伙、强制退伙。

1、概念

合伙债务,指合伙关系存续期间合伙组织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债务。承担债务的主体是合伙组织,而履行债务的担保和承担债务的财产范围是合伙的共有财产和每个合伙人的个人财产。

2、个人合伙债务,合伙人应当按照出资比例或合伙协议的约定,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35条的规定,在对外关系上,全体合伙人对于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即每一合伙人都有义务清偿合伙的全部债务,而不受各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出资比例或合伙协议中约定的债务承担份额的限制。对于债权人来说,既可以对某一个合伙人,也可以对某几个或者全体合伙人先后或同时提起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的请求。

3、个人合伙的无限连带责任具有如下特点:

(1)合伙人的连带责任随合伙债务的产生而产生,随其消灭而消灭。合伙人仅就其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合伙人的连带责任是一种对外责任。在合伙内部,仍然按照投资比例或协议约定确定债务的承担。因此如果一个合伙人超过自己应当承担的部分对外承担了债务,有权就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部分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3)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这种连带责任不以当事人之间有无约定为转移。

4、对于合伙人而言,如果个人债务与合伙债务并存,原则上应当适用“双重优先权”原则:即合伙财产首先用于偿还合伙债务,偿还之后若有剩余财产的,应根据各合伙人享有的财产份额进行分割,再分别用于偿还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反之,合伙人的个人财产首先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偿还个人债务之后若有剩余的,再用于偿还合伙债务。

5、新加入的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享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其加入之前合伙已经存在但尚未清偿的债务,应与其他合伙人一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退出合伙的,退伙人对退出合伙前原合伙的债务,仍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1、民法通则第32条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合伙是因参加者互相出资,才形成经营体的物质条件,出资不以货币为限,实物或者技术也可以。合伙财产首先就是由各合伙人投人的财产形成的,合伙人的出资,如果没有相反的约定,出资财产即发生所有权变动,成为合伙人共同财产;其次,合伙财产由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值的财产构成。

2、个人合伙内部合伙人对合伙财产实行共有共管。

所谓共有,是指合伙财产属全体合伙人共有;所谓共管,则指共同经营,各个合伙人对于合伙事务,均有决定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THE END
1.哪些法律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哪些法律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基本法律,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基本法律,顾名思义就是规范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全局性的法律。如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就属于刑事基本法律;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民法http://www.npc.gov.cn/zgrdw/npc/rdgl/rdzd/2000-11/01/content_8829.htm
2.一般具体的法律有哪些八、刑法领域 主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九、诉讼法领域 主要法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以上所列法律仅为部分主要法律,实际上,法律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需了解更具体的法律内容,建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专业律师。参考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d6e53ff222ee5d000624
3.中国有哪些法律爱问知识人中国的法律可以分为七大类:宪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程序法。宪法:如《宪法》https://iask.sina.com.cn/b/1SUYRfkNAWU5.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有哪些?法律法规电子版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大全2023整合了等劳动合同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刑法免费电子版文档。提供了最新修改版法律法规内容,可以为个人以及行业用户提供法律参考依据。比如:可以从《刑法》中学习到权威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从《劳动法》中了解劳务合同基本要求,提高劳工权益意识,正确维权。本站提供了相关法律http://www.downcc.com/k/falvfagui/
5.法律知识有哪些?法律的分类?本篇文章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介绍《法律知识有哪些?法律的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按法律的国际因素,可分为 : 1、国际法 2、国内法 二、按法律的地位,可分为: 1、母法(即宪法) 2、子法 (即根据宪法制定的其他普通法律) 三、按法所调整的内容种类,可分 https://m.offcn.com/sydw/2018/0321/361765.html
6.中国法律的七大分类,法律有哪些规定中国法律共分为七大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https://m.66law.cn/v/wenda/1710131.aspx
7.法律的分类有哪些律师普法法律的分类有哪些 普法内容 对法律种类的划分,可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一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 从法律制定的主体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等。 对于们https://www.110ask.com/tuwen/12520075828264825192.html
8.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的分类→MAIGOO知识法律行为有哪些 法律行为的分类 摘要: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那么法律行为有哪些?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法律行为的分类。 目录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3616.html
9.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有哪些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其他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个人关系的法律总典,涵盖了合同、继承、婚姻家庭、物权、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哪些行为是犯罪,以及这些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5092861_1112544749.html
10.我国的法律主要有哪些种类我国的法律主要有宪法、民法、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法等,这些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1.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比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制定的http://www.123js.cn/NewsDetail.aspx?id=107827
11.行政法律包括哪些基本法律行政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政监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审计法》、《行政强制法》等。行政法及其所确定的行政法律制度,是保障、规范、监督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制度保障。 法律依据: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02250.html
12.大学生法律知识科普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3.《物权法》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 现代大学生网购有哪些法律保障? 网络电视电话邮购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拥有七天无条件退货权,无需说明理由。 https://bwc.xjnu.edu.cn/2023/0516/c1228a124307/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