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地理、历史、文化等无所不含,需要广大考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积累,中公教育在此将各类学科的题目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助力大家针对性备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人格权。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专属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固有权利。而想在考试中做对得分,一定要把人格权的种类弄清楚了,通过题干去分析属于哪一种人格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种类:
一、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
生命权侧重于保护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活下去,如果在题干中体现危害到人的生命,就可以判断属于侵犯生命权。
二、身体权。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
身体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完整,也就是说身体器官、皮肤组织等完整不受侵犯,所以诸如强行剪去指甲、头发等都是属于侵犯身体完整的情形;二是自由,也是身体的行动不受外界干涉,如果出现违法关押情形,属于侵犯行动自由。
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
健康权强调人们有权健康的活着。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侵犯健康权不一定侵犯身体权,侵犯身体权也不一定侵犯健康权,二者侧重点不一样,程度也有区别。
四、姓名权和名称权。自然人有权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有权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
五、肖像权。肖像权在人格权中考察频率比较高,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侵权方式。比如说通过丑化、污损或者AI换脸等伪造他人肖像的;或者随意使用、公开他人肖像的,都是题干中比较常见的案例形式。而且肖像权同时也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侵犯名誉权的情况,需要我们在题干中注意甄别。
六、名誉权和荣誉权。名誉权强调不得通过任何方式降低民事主体的社会评价,侧重在于民事主体的评价。荣誉权强调不得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强调的是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
常见的侵犯名誉权的情形就是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让该主体出现不良的评价,比如未婚先孕,插手他人的家庭等。在这类题中需要注意与隐私权的对比,侵犯名誉权更多强调在于捏造事实,隐私权在于公开隐私信息。
七、隐私权。隐私权指的是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等。
常见的侵权方式包括:偷拍偷录自然人的房间、他人的私密部位、行踪信息、公开他人的私密信息等。但是在做题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该信息是否属于隐私。隐私就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意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于知道的信息,如果社会公众都知道的信息则不能算作隐私。
在人格权这个部分,考察不会特别难,我们只要能够判断区分他们之间的区别点,注意审题,那么这就是我们提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