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要目
【公安文化专栏】
1.公安高校特色文化铸魂育人优化机制研究
邹秋仁(5)
2.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实践演进
陈婷(12)
【经济犯罪侦查】
3.侵犯商标权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体系化解释
董邦俊、周仪(18)
4.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工具人”的治理策略
李建军(28)
【治安管理】
5.基于SFIC模型的酒吧治安问题协同治理研究
景宗棠、张小兵(35)
6.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现实困境与治理转型
——基于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理论视角
白龙(42)
【刑事侦查】
7.基于图谱可视化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熊建英、邓天恺(50)
8.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鉴真”模型
王素、王永全、于彤、王海峰(57)
9.反讯问行为类型研究
周一辰(67)
【公共安全专栏】
10.危险作业罪的司法适用研究
——基于2021年至2023年148份判决的分析
王一伊、朱德安(73)
11.民办公助养老院安全风险的治理困境
高梦溪、姜峰(81)
12.嵌入治理:穿越机法律规制与技术反制
杨云川、孙永生、张露露(87)
【法学纵横】
13.民法典背景下刑民交叉案件办理实证分析
——以J省F市检察机关案件办理为视角
衷建军、邹梦伊(93)
14.危害野生动物行为的刑法规制体系分析
白昆冬(100)
15.袭警罪中“暴力袭击”的认定
朱田鸽(107)
【学人论苑】
16.建设智能化警务合成作战体系的挑战与途径
——以铁路公安为例
朱凌威、张承先(114)
17.新时代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正当性研究
艾薇薇(120)
作者:邹秋仁(江西警察学院基础教研部)
内容提要:列于全国高校方阵中的公安高校作为公安人才培养和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其改革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忠诚文化、责任文化、纪法文化、荣誉文化等为主体内容的精神文化。研究表明,当前公安高校特色文化育人契合文化强国、人才强国、文化育警目标和功能,必须遵循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若干理论源流。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提炼的多元课堂教学机制、文化校园默化机制、三维协同办学机制、职业精神励警机制等为主的铸魂育人优化机制,在公安教育中日臻完善,在铸魂育人实践中得到普遍借鉴应用和丰富发展。
关键词:公安高校;特色文化;铸魂育人;机制
2.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沿承与实践演进
作者:陈婷(福建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重要创举和重大优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发挥和保持政治优势的可靠保证。回顾实践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其在公安事业中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动员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向前推进。
关键词:公安事业;思想政治工作;从严治警
作者:董邦俊、周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侵犯商标权罪;情节严重;体系化解释
作者:李建军(郑州警察学院侦查学系)
内容提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产业化特征明显,在收集犯罪性生产资料和洗钱变现阶段存在大量的参与者协助诈骗主犯完成犯罪,这些参与者就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工具人”。“工具人”在犯罪中具有特殊的功能,通过加强对“工具人”的研究,有助于有效治理黑灰产业,有助于破坏犯罪生态,还有助于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避免沦为“工具人”。治理犯罪中的“工具人”,需要秉持犯罪治理理念,持续打击黑灰产业,重点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避免因“工具人”涉罪,深入完善协同治理机制。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具人;黑灰产业;断卡行动;协同治理
作者:景宗棠、张小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
关键词:SFIC模型;酒吧;治安问题;协同治理
6.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秩序风险与治理转型
作者:白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内容提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同时催生了网络语言暴力问题,这种去中心化的秩序难题对现有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由于治理过程中“自由与秩序”的价值冲突、传统一体化科层结构与现代分散化网络结构之间的矛盾、监管信息碎片化、法律关系模糊化等问题,网络空间的语言暴力治理呈现出单中心、不协同状态,不仅导致网络治理滞后于网络语言暴力事件的演化进程,还催生了网络社会的话语暴力纷争。从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型构包括网络平台在内的多元治理网络,加强不同主体联合共治的能力,将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化解在网络空间之中,防止其向线下公共秩序的破坏转化,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治理;多中心协同
7.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图谱可视化的方法
作者:熊建英、邓天恺(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网安支队)
关键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网络黑灰产;CiteSpace图谱;趋势热点分析
作者:王素、王永全、于彤、王海峰(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上海公安学院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系,济宁医学院)
内容提要:针对现有的电子证据审查缺乏明确的认定规则和流程规范,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鉴真”模型,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去中心化等技术特性构建区块链存证模型,并结合区块链证据“载体—内容”双阶属性,对电子证据数据载体真实性、介质载体真实性、内容真实性三个层面进行区分并明确审查顺序、制定审查规则,建立可视化鉴真模型。模型以刑事诉讼电信诈骗案中区块链证据的存证及鉴真为例进行证明,实践证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鉴真”模型以技术入手对接证据理论,遵从科学技术的客观中立性认定证据真实性,最大限度减小证据真实性认定过程中的主观误差,具备理论可行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区块链;电子证据;区块链存证;双阶鉴真;“存证—鉴真”模型;安全保障
作者:周一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内容提要:在讯问过程中,为逃避、减轻刑事责任和刑罚后果,作案人往往会实施形形色色的反讯问行为,反讯问行为的存在阻碍了讯问目的的顺利实现。准确界定反讯问行为概念、特点,并以此区分归纳反讯问行为的不同类型,是侦查人员针对性应对反讯问行为的前提,也是保障讯问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
关键词:侦查讯问;反讯问行为;供述心理障碍
——基于2021-2023年148份判决的分析
作者:王一伊、朱德安(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天津商业大学法律事务室)
内容提要:危险作业罪系《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设的罪名,通过对2021年至2023年间148份判决书的分析,可以大体揭示该罪名的司法适用现状:该类案件事实相对清楚,入罪门槛较低,犯罪性质与刑罚亦相对较轻,被告人对罪名适用及量刑意见不大,入罪情形分布较为集中,强制措施适用存有差异、罪刑均衡有待加强。在此基础上,危险作业罪的适用有两大具体问题需要厘清。一是,“现实危险”是该罪名的核心构成要件要素,但判决书中缺乏对该要素的必要说理。判断“现实危险”应持审慎态度,可以构建“危险因素+危险状态”的二元判断径路。二是,危险作业罪存在过度适用的情况,在产生竞合需要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场合,应坚守对危害安全生产犯罪加大处罚力度的初裹,严格遵循犯罪构成要件与罪数理论,避免轻罪适用的泛滥。
关键词:危险作业罪;现实危险;想象竞合;罪数
作者:高梦溪、姜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民办公助型养老院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千万空巢老人和无法承担长期照护经济成本家庭的养老需要。然而,与政府积极鼓励养老机构事业建设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媒体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描述冠以“困境”一词。基于对H县养老院的田野调查,提出护理风险、住养老人间交往风险与应急疏散风险是民办养老院风险事件的主要常态。内部专业化程度不足与外部监管主体、监管渠道缺位是安全风险主要成因。对养老安全含义认识的差异是当前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民办公助养老院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路应从改变监管模式、设定全息化规范、推动积极老龄化发展三个维度进行。
关键词:民办公助;养老院;风险;住养老人;矛盾纠纷
作者:杨云川、孙永生、张露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内容提要:穿越机的发展带来了安全隐患,而穿越机的安全管控却面临困境。依托技术—法律嵌入下反制系统组织结构和应用模式的立体化、全景式、多层次、智能化的机制,重塑穿越机反制体系,可以对低空安全治理体系的创新提供参考指引。技术—法律的嵌入可以促进技术和法律的有机结合,保证系统得到最优解,实现反制系统迭代更新;而依靠社会和民众对反制系统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的提升,实现技术和法律的相互构建、互相重塑,将逐步提高反制系统的整体效能,推动低空安全从“管理”走向“治理”,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共治,最终达到共享的低空安全治理格局。
关键词:穿越机;法律规制;技术反制;低空安全治理
作者:衷建军、邹梦伊(抚州市人民检察院,抚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内容提要:《民法典》作为中国历史上跨时代的里程碑,在其实施的司法大背景下,刑民交叉问题持续成为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热议的焦点。一个案件同时涉及刑法和民法且两者有交叉,没有一成不变的适用规则。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并不非此即彼,而是相互衔接又同时并存。本文立足J省F市检察机关近年来办理的刑民交叉案件,对司法实践中部分刑民交叉案件办理现状进行总结,就民法典背景下正当高效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提出可行性建议:应严守罪刑法定原则,准确认定刑事责任;准确把握构成要件,避免刑法介入民事纠纷;坚守刑法谦抑精神,优先适用民法调整;重视社会关系的修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旨在更好明确刑民法律关系责任的区分与承担,准确认定检察官司法责任,期望能对优化刑民交叉案件的办理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法典;检查机关;刑民交叉;相互流转;司法责任
作者:白昆冬(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环境犯罪“人类—生态”二元集合法益观的指导下,对危害野生动物行为侵害的法益内涵应认定为以保障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为核心的抽象且系统的生态环境利益。我国刑法针对野生动物保护形成了相对严密的规制体系。但《刑法修正案(十一)》第41条存在规制范围过窄、法定刑偏高的现实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应当在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规制体系内部条文的规定,做出妥善的协调处理。
关键词:集合法益;野生动物;刑法规制
作者:朱田鸽(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关键词:袭警罪;暴力袭击;妨害公务罪
作者:朱凌威、张承先(南昌铁路公安局南昌处新余北站派出所,南昌铁路公安局警察训练支队)
内容提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最重要的是搭建智能化的公安“情指行”一体化指挥系统以及模块化的警务合成作战体系,二者互为支撑,可称之为智能化警务合成作战体系。现阶段铁路公安已初步建成智能化警务合成作战体系,可以此为参考建设适合全国公安机关统一的智能化警务合成作战体系。建设全国适用的智能化警务合成作体系面临人员素质、跨警种、跨地域协同、指挥与调度挑战、后勤保障和装备、适应性和灵活性等挑战,因此该体系建设必须从人工智能建设和警务合成作战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建设智能化“情指行”平台时应当引入机器学习法和情报数据挖掘功能,合成化警务战斗体系建设中组建标准化模块,加快建设扁平化指挥体系,弱化区域管辖建设灵活多变战斗群。
关键词:警务现代化;人工智能;警务合成作战体系
作者:艾薇薇(新疆大学)
内容提要: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而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正当性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上敢于斗争的重要依托,是不断增强自身执政本领的关键出发点,是永葆党先进性纯洁性的重点支撑,也是我们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有力导向。新时代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深厚的正当性基础,它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需要。在改革开放与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正当性也并非一直恰如其分,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与改进,健全宣传阐释制度,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激励机制与提升新质发展能力,是健全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正当性的探索路径。
关键词: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正当性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原《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由江西省公安厅主管、江西警察学院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公安类学术期刊(国内统-刊号:CN36-1316/D;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031),2001年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又连续四次荣获江西省“优秀期刊奖”,2013年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其中,“经济犯罪侦查”栏目2012年、2016年荣获“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