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山保护中心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经过梳理总结,形成了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十大案例,案例涉及专利预审、纠纷化解、海外维权、导航运用、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涵盖了佛山保护中心的主要业务领域,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现正式公布
2023年度佛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十大案例
快一起来看看
案例一:“精准服务+专利预审”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一、强化组织保障,夯实责任落实
成立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围绕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核心工业软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新型显示装备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专利申请预审服务专项行动。
二、主动对接需求,开展精准服务
积极上门开展技术交流,指导修改申请文件,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围绕核心技术、产品优势、市场现状展开分析,指导创新主体做好专利布局,提高专利检索准确性;开通“批量接收、批量预审、批量打标”绿色通道,提高预审服务时效性。
三、加强案件跟踪,延伸服务链条
案例二:“律师坐镇”助力知产解纷止争
在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佛山市司法局的指导下,佛山保护中心引入佛山市律师协会,建立了“佛山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站”(以下简称“律师服务站”),组建了34名具有丰富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经验的律师服务团队,面向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纠纷调解等多元化服务,助力知识产权解纷止争。
一、专业咨询,搭建知产服务“便民点”
每周定期开展“律师坐镇、行家指导”公益活动,建设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便民点”,通过律师与创新主体“面对面”沟通、“零距离”答疑解惑,让专业服务更便利更接地气,累计提供法律咨询42次。律师服务站还可根据咨询人的实际需求,不定期开通线上会议间,“线上+线下”同步解答咨询。
二、技术支撑,构建案件解决“专家团”
律师服务站通过“法律+技术”双支撑机制,提供具有理工科背景与司法实践经验的“双料”专家,为维权援助、侵权判定等案件办理提供专业支撑。律师团队从技术方案理解、侵权比对分析、司法审判认定到纠纷应对方案等提供全方位研判,助力疑难案件专业、快速解决,共协同办理维权援助案件20次。
三、高效解纷,做好基层治理“和事佬”
服务站律师化身基层“IP和事佬”,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调审一体化处理,助力纠纷调解工作高效开展,共调解纠纷30件,最快实现当天调成、当天签订调解协议、当天履行完毕,创下用时最短、履行最快的调解记录,迅速为人民群众定分止争。
案例三:海外知识产权体检,为出口企业开具良方
近年来,佛山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频发,提高佛山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迫在眉睫。佛山保护中心主动作为,面向佛山出口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体检公益服务,为企业出海把脉问诊、诊断分析进而开具良方。
一、把脉问诊,梳理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结合线上检索和线下走访,全面梳理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现状。一是通过专业工具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全面检索“把脉”,整理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档案;二是结合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开展走访“问诊”,了解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管理情况、产品出口情况和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困境,为后续的诊断工作打下基础。
二、诊断分析,排查海外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开展“一对一”诊断分析,从三方面排查企业海外保护薄弱环节与风险情况:一是对企业出口产品外观或重点技术进行专利检索,分析潜在侵权风险;二是检索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的近似商标情况,排查商标注册或被抢注风险;三是从部门人员设置、海外预警机制建立、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等方面分析管理风险。
三、开具良方,提供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从“看自身、看行业、看对手”出发开具“药方”,针对本领域发展趋势、企业潜在知识产权风险、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现状等情况,向企业提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布局、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本领域海外市场发展趋势,为企业制定产品出口战略、海外市场规划、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等提供参考。
案例四:打好企业商标海外守护战,助力“佛山品牌”出海远航
佛山保护中心聚焦企业商标海外布局意识不高、监测能力不足、应对成本高等痛点,启动常态化商标海外监测预警工作,为佛山企业提供商标海外抢注、撤销、无效监测与应对指导服务,2023年共发送预警信息1348条,帮助24家企业在抢注商标异议期内及时维权,为13家企业搭建合力应对桥梁,成功指导企业撤销被抢注商标3件。
一、早监测、发预警,提高应对效率
二、快响应、细分析,提升服务效能
根据商标维权处理时限对案件进行分级分类指导,针对处于异议期的抢注商标,指导企业做好证据收集,帮助企业及时提出异议;对已被抢注的商标,进一步调查抢注商标使用信息,分析商标撤销、无效等程序的可行性,帮助企业快速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三、优指导、组合力,降低应对成本
积极探索群体性商标抢注纠纷的合力应对机制,在4起群体性商标抢注事件中,组织涉事企业共商出海维权策略、共享恶意抢注证据,为企业搭建合力应对桥梁,降低维权成本,提高应对效率和效果。
案例五:以评价体系为“方向标”和“试金石”,促保护工作站建设高质量发展
佛山保护中心自2020年起,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参与、互联共享、合作互赢”的方针,率先在产业园区、专业市场、行业组织、会展机构等载体,累计建设36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打造基层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佛山保护中心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开展年度评价,对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工作站建设。
一、建立评价体系,明确工作方向
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际出发,把工作站定位“情报站、宣传站、服务站”,建立工作站年度工作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作为“方向标”,明确工作站的发展方向、工作内容与具体要求。
二、合理制定指标,验证工作成效
评价体系围绕运行保障、业务开展、宣传培训、协同配合、服务满意度5个方面进行评价,既有统一、规范化的“必答题”,也有体现工作站服务一站一特色的“选答题”;既要求工作站增强独立开展服务的能力,也鼓励站点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佛山保护中心每年对工作站进行年度工作评价,发挥评价体系“试金石”的作用,有效验证各站点的工作成效。
三、实行动态管理,促进争先创优
工作站年度工作评价体系是佛山保护中心动态管理工作站网络的重要抓手,实现“站点有进有出,数量相对守恒”,保证工作站的整体质量和活跃度,逐步形成了各站点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促进了工作站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案例六:精准指导促合作共赢,助企减损290万
佛山某设备A公司是某知名通信公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通信公司在抽检供货产品时发现,A公司提供的配件涉嫌侵犯通信公司的发明专利,遂向A公司发出侵权警示提醒书并要求赔偿300万元。涉案产品是A公司自主研发的,A公司就涉案产品是否落入涉案专利保护范围及如何应对,向佛山保护中心申请维权援助。
一、组专班,找出争议点
涉案专利技术方案比较复杂,加上涉案金额较大,佛山保护中心调整指导策略,邀请通信领域专家与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员、维权专员组织工作专班,共同对案件进行研讨。经过检索、比对和分析,发现被控产品在主要线路的组装方式与涉案专利存在差异,属于本案的主要技术争议点。
二、细分析,找准突破口
三、促共赢,找对方向标
为避免再起纷争,佛山保护中心指导A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商业竞争和技术需求,以争取专利许可为方向与对方协商和解。最终A公司调整了谈判策略,经过与通信公司磋商最终以10万元达成和解,成功减少损失290万元,并且双方达成专利许可,实现了继续合作共赢。
案例七:成功化解首宗境外域名侵权案
佛山B公司用于产品推广与销售的网站在美国被他人仿制,B公司就如何关闭仿制网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佛山保护中心提出应对指导申请。
一、分类逐项剖析
二、循序渐进谋策
从成本上由低到高,从程序上由易到难,从效果上由不具备约束力到可强制执行,为B公司提供应对策略:一是自力救济,向仿制网站运营方发送律师警告函或向域名注册商GoDaddy公司和管理服务商Google公司发起投诉;二是国际仲裁,基于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颁布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向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提交投诉书;三是司法救济,以商标侵权、域名侵权、不正当竞争等向法院提起诉讼,获得关闭仿制网站的禁令。
B公司采纳了佛山保护中心的建议,通过向域名注册和管理服务商发起投诉进行维权,并提供了商标证书、网页截图等有力的辅助证据,成功关闭了侵权网站,有效维护了自身的知识产权。
案例八:创新运用“1+1”专利导航模式高效服务政企需求
作为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佛山保护中心为有效发挥专利导航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围绕政企需求,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在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中嵌入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同时服务政府产业规划和企业研发创新。
一、对接政企需求,构建专利导航“目标图”
同时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创新主体征集宏观产业和微观核心技术专利导航需求,发挥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知识产权部门与产业主管部门的横向联动,挖掘专利导航服务政企场景,建立专利导航选题库,推动建立专利导航供需对接机制。
二、辅助政府决策,绘制产业发展“布局图”
开展新型储能、新型显示制造装备、半导体三大产业专利导航,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深入解析佛山产业发展定位,提出佛山产业发展路径建议,梳理出450余家产业优势企业和100余名产业创新人才,为政府部门招商引资、招智引才提供决策参考,助力佛山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
三、服务企业研发,规划技术创新“路线图”
聚焦佛燃天高、季华实验室、国星光电等重点创新主体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专利预警和微导航,辨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路径、专利壁垒、竞争程度、侵权风险等,帮助创新主体找准研发创新方向,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推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创新主体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案例九:窗口流程“小优化”实现商标质押“大跨步”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佛山受理窗口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主动优化商标质押登记业务流程,实现便利化办理,推动了商标质押登记受理量大幅提高。
一、优化流程,实现办理“少跑腿”
按照原有流程,申请主体在提交申请材料及领取商标质权登记证环节均需到受理窗口,如中途收到商标局修改意见,申请主体还需再次前往窗口重新提交材料。通过优化服务方式,一是受理转线上,支持申请主体通过线上向受理窗口提交电子版材料,待审查通过后再到窗口提交纸质材料并领取证书。二是服务改前置,加强和申请主体沟通,指导申请主体在办理业务前规范准备材料,提高办理效率。经过流程优化,佛山受理窗口把商标质押登记从“至少跑两趟”变为“只要跑一趟”。
二、推动质押,促进企业“多获益”
受理流程“小优化”,推动了商标质押登记业务跨越式发展。佛山受理窗口全年受理商标质押登记共21单,同比大幅增长6倍,登记金额达108.2亿元;成功办理多家建材和餐饮企业商标质押登记,为传统行业引入金融活水;推动“高明三洲黑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企业商标质押落地,实现窗口首单涉农产品商标质押,助力乡村振兴。
案例十:“四个推动”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提升
佛山保护中心充分发挥佛山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作用,多措并举支撑全市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升级。
一、培育网点,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多元化
以不同类型主体为依托,建设佛山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开展商标品牌指导站规范化建设,指导工作站运用保护中心资源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构建立体化、多层级、高效率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二、完善标准,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
内外并重,内部开展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公益服务、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等53项标准并正式运行。对外发布中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实现同标准受理,无差异办理。
三、丰富窗口,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多样化
四、建设平台,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撑数字化
上线佛山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注册申请、信息检索、维权援助、监测预警、专利预审等各项业务一网办理,2023年提供信息检索服务68000余次,运用平台数据库开展信息分析项目,精准服务企业59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