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2024年第3期要目学术法律立法中国法

2.行政第三人的程序权利及其司法保护

赵宏(21)

3.中国法学对外交流与研究中的概念对接

——以多数人之债实体与程序的中德比较研究为例

卜元石(37)

4.扩用无因管理相反请求权研究

李中原(57)

5.期待权之检讨

袁野(77)

6.董事合规义务:责任限缩与助推型公司法规则的构建

楼秋然(96)

7.公司法上社会责任条款司法化的逻辑与再塑

吴维锭(113)

8.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的影响机制

——对曲线理论的检验和修正

石磊(130)

9.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刑法适用规则

周光权(156)

10.以鉴代侦: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扩张趋势及其制度回应

陈如超(174)

11.逮捕审查判断中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的量化评估

周翔(191)

12.唐代笔记所载灵异案件反映的法律文化

赵晶(209)

作者:王理万(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内容提要:备案审查制度深嵌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是重要的宪法法律监督制度,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从备案审查的制度设计来看,其以维护法制统一为切入点,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格局,塑造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衔接联动机制和联合审查机制,形成了沟通协商、刚柔并济的审查工作方法,有助于治理碎片化问题的有效解决。从备案审查的制度效能来看,其通过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利益表达、回应反馈和公正裁决机制,有助于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权利主张,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的更高要求。从备案审查的实践推进来看,其适用差异化的审查强度,秉持审查谦抑原则,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有利于在统一的法制秩序下,鼓励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权力主体以立法方式推进改革发展,夯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根基。

关键词:备案审查;宪法监督;依法治国;国家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者:赵宏(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私人的程序权利是其拥有的公法权利的重要构成。在双边法律关系下,有关程序权利的讨论,常在程序瑕疵的实体法效果和司法审查的双重视角下展开。在三边法律关系下,程序法关系与实体法关系共同呈现于行政处理私人利益的多边冲突框架下,对第三人程序权利的司法保护,不仅需要考虑程序权利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还应避免对一方程序法地位的强化不当缩减甚至牺牲利益相对方的实体法地位,避免程序瑕疵的风险分配成为利益冲突权衡框架下决定风险分配的唯一要素。在公权论下,第三人的程序权利与相对人的程序权利一样,原则上仅具有相对性,绝对的不依赖于实体决定的程序权利只是例外,法院对程序瑕疵的审查不能摆脱实体决定而进行。在保留法院实体审查空间的同时,程序权利的保护目标可通过尽可能开放诉权、更多地承认绝对程序权利以及压缩法院对实体内容的审查等方式实现。

关键词:行政第三人;分配行政;冲突调和模式;绝对程序权利;相对程序权利

作者:卜元石(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律系)

关键词:连带之债;原因力;并发侵权;共同诉讼;诉讼告知

作者:李中原(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内容提要:扩用无因管理相反请求权可以作为我国民法典第980条的学术统称。第980条的适用范围包括不真正无因管理、不正当无因管理以及有益无因管理。改良或处分自己财产行为的溢出效应、宣传性或政府性行为的惠及效应均应排除于扩用无因管理的边界之外。判定扩用无因管理相反请求权能否成立,须依次评估管理行为给本人带来的得利是否具有可转移性、本人是否构成自由接受、得利对本人是否具有主观价值、管理对本人是否必要、管理人对管理行为之不正当性或权利瑕疵的认知状态。扩用无因管理人依第980条享有的价值补偿请求权,在得利对本人无价值或者管理人明知管理行为之不正当性或权利瑕疵仍然实施管理并产生有益费用的场合,应予排除,除非本人自由接受;在管理人因过失而不知管理行为之不正当性或权利瑕疵的场合,其管理行为产生的有益费用应当根据管理人的过失程度减轻本人的补偿责任。本人对有益费用承担补偿责任的,应当在其经济能力的范围内适当补偿。

关键词:扩用无因管理;相反请求权;不当得利;自由接受;强迫得利

作者:袁野(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期待权概念发端于德国民法,在我国民法学说和实务中颇为流行。但是,从期待到期待权的证立过程不仅草率,而且具有循环论证的明显缺陷。期待权在规范层面实则多余,并进一步造成了体系违和及其他衍生的学理误区。期待权的正确定位应系描述性概念而非规范性概念,宜在描述和归纳功能方面发挥有限价值,在此意义上,期待权系对(高度确定的)受保障的特定法律地位的概括性指称。我国民法不仅无需继续依赖德国期待权理论,亦无需构建期待权制度,且尤其要注意(物权)期待权在方法论层面的运用风险。

关键词:期待权;规范性概念;描述性概念;所有权保留;不动产买受人

作者:楼秋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伴随董事会向监督职能的转型、企业合规改革的持续推进、董事义务严格化的发展趋势,公司法很有可能习惯性地采取实质化董事合规义务、继续强化董事合规责任的改革路径。由于加重董事责任可以避免合规失败、董事懈怠是造成合规失败的主要原因、强调董事责任可以有效形成合规文化等认识误区的存在,该种改革路径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应当在承认董事负有积极合规义务的基础上,采取一种兼顾法律责任和声誉处罚功能的合规义务认定标准,当公司出现具有重大性的不合规事件或者长期、普遍、持续地出现不合规事件时,应当推定董事未履行合规义务。在董事合规责任被适当限缩之后,应当从提升股东诉讼积极性和便利度的角度设置董事责任限免规则和股东派生诉讼的适用范围,通过董事会的结构性改革、扩充股东知情权等公司法规则帮助或者倒逼董事会解决结构洞问题,并以遵守或者解释模式推进有效的企业合规标准的采纳。

关键词:企业合规;董事合规义务;信义义务;商业判断规则;独立董事

作者:吴维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作者:石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民事诉讼率;曲线理论;调节效应;司法能力;实证研究

作者: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存疑有利于被告;罪刑法定;事实存疑;法条含义不明

作者:陈如超(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大致可分为“发现型鉴定”和“分析型鉴定”两种类型。基于与电子数据收集提取、检查的功能等同性,公安机关时常以发现型鉴定代替侦查人员取证。分析型鉴定是电子数据“收集提取—检查—司法鉴定”递进式取证结构的最后一环,但因鉴定人有时集电子数据收集提取、检查、鉴定等功能于一体,故同样存在“以鉴代侦”的问题。以鉴代侦主要根源于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能力、资源与常态化、专业化的电子数据取证需求不匹配。虽然以鉴代侦具有某种现实合理性,但其还是模糊了侦鉴边界,一方面规避了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行为的制度控制,另一方面弱化了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独立性。为了应对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扩张趋势,一是要完善电子数据取证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减少乃至避免发现型鉴定;二是在分析型鉴定中,合理限制鉴定人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范围,防止鉴定人自取自鉴,保障司法鉴定的客观独立。

关键词: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侦查;以鉴代侦

作者:周翔(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内容提要:通过对2020年以来13万余份起诉书和不起诉书的机器学习,研究发现:我国司法人员在判断羁押必要性时,会评估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但相应评估侧重于罪行危险性因素,却忽略了人身危险性因素;引入量化评估方法,主要有利于改善仅依靠基本案情信息难以准确判断是否需要羁押的“复杂”案件的羁押必要性判断,量化方法有可能显著降低此类案件的羁押率。当前在判断羁押必要性时,办案人员主要依靠罪行危险性因素的主观综合判断,规范改革路径着力于规则细化和要件重构,但这无力化解社会危险性判断信息不足的问题。引入大数据建模方法,有助于系统统合零散的社会危险性判断信息。此外,可通过问卷、量表、数字化设备等方式扩充模型的训练数据,通过深化对社会危险性发生机制的理解,区分案由和社会危险性类型,构建多个子模型,以进一步提升量化工具的准确性。

关键词:逮捕;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羁押必要性审查

作者:赵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关键词:唐代笔记;法律文化;灵异;邪不胜正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法学研究》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精品意识,实行“双百方针”,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建立、完善和更新我国法学各学科的理论体系。提倡研究方法的创新,鼓励实证研究,扶持弱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和扶持年轻作者,开展学术批评,倡导学术规范。《法学研究》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2年和2006年,再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THE END
1.中国法律评论是北大核心期刊吗?影响因子多少?中国法律评论是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是5.12。 中国法律评论杂志(CN:10-1210/D) 创刊于2014年, 目前以双月刊形式发行, 是一本由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的CSSCI南大期刊。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7号 邮编:100073 https://www.haotougao.com/zhonggflpl/wenda/06.html
2.期刊介绍《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法律评论》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http://www.chinalawreview.com.cn/article/about_description.html
3.《法律史评论》(CSSCI来源集刊)《法律史评论》(CSSCI来源集刊) 《法律史评论》创办于2008年,是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近代法文化研究所等机构主办的法律与历史跨学科学术集刊,前10卷在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1卷起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9年起改为半年刊,每年春秋两季出版。本刊被中国知网(CNKI)、北大法宝、维普数据库、超星期刊数据库等https://law.scu.edu.cn/info/1143/12151.htm
4.《北大法律评论》《北大法律评论》是北京大学主办,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收录,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法律评论作为国内首家,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生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其成立填补了中国法律学术刊物的一项重大空白,并代表了国内法学界对美国主流法律学术刊物的办刊模式。 https://www.kuaiqikan.com/bei-da-fa-lv-ping-lun/
5.中国法律评论《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办的国家A类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法律评论》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立足于大中华,借鉴国际经验,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阐http://flpl.cbpt.cnki.net/WKG/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navigationContentID=db922688-adf9-430b-94cd-def1f4845b4d&mid=flpl
6.环球法律评论杂志《环球法律评论》(双月刊)创刊于196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目前的宗旨是:比较研究中国法与外国法以及各国法之间的利弊得失,优劣高下,以便同仁悟取舍之正道,得法意之真髓。《环球法律评论》既倡https://www.qwqk.net/qikan_743.html
7.环球法律评论杂志期刊简介《环球法律评论》由徐炳担任主编,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政法领域专业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力求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该领域的政策、技术、应用市场及动态。https://www.1mishu.com/qikan/zhengfawenshi/falv/201003/679647.html
8.《人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人大法律评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支持下,由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独立编辑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 人大法律评论(总第30辑) 法律文集 《人大法律评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支持下,由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独立编辑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 人大法律评https://www.ilawpress.com/author/detail?id=221008498677252608
9.附件12014年度科研单位cssci民商事法律论文数量排序列表排名.doc附件1 2014年度科研单位CSSCI民商事法律论文数量排序列表排名 总数 单位 作者 期刊名称 刊期 名称 1 5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刘俊海 法学论坛 2014年第2期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与建议 邓矜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 美国判例体系的构建经验——以居间合同为例 王利明 法学评论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22/7014005033001134.shtm
10.环球法律评论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政法社会 / 法学 投稿-录用 —— 投稿-拒稿 4个月 录用-见刊 —— 版面费 ¥ -- / 篇 审稿费 ¥ -- / 篇 稿酬 ¥ -- / 篇 更多信息 ISSN 1009-6728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编辑部TEL 010-64022194 编辑部邮箱 glawreview@cass.org.cn 投稿https://www.fabiaoji.com/periodicalDetail?id=504834b0-d137-46a4-9b2f-f5ee02d24162&commentId=b3afab244d6247f6ada2f86cd0acf8ef
11.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杂志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杂志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主题研讨——基层治理的经验 秩序与伦理 论文 争鸣 阅读经典 投稿咨询加急咨询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杂志简介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于1999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https://www.ifabiao.com/zsdxfl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