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6期要目法益法律心证立法法典化

2.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谢增毅(14)

程啸(28)

【专题研讨】

4.论人工智能的风险规制

周学峰(42)

5.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要件的类型构造

——以风险区分为视角

胡巧莉(57)

【论文】

6.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基点与面向

徐鹤喃(72)

7.刑事诉讼结构中的“检察官司法”

张建伟(85)

8.揭开自由心证的面纱:德国意涵与中国叙事

王颖(102)

9.法律计算在中国法学研究中的新展开

左卫民(118)

10.法典化时代实质法益的立法功能重构

冀洋(131)

11.以商业消灭战争的法理迷思

——启蒙思想中的战争权与商业神话

王博(147)

12.人工智能协同公司风险治理的规范化进路

陈景善(163)

13.论物上担保的类型转换

罗帅(176)

14.公共视频监控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李柏正(190)

作者:黄文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涉外法治作为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板块,是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领域法治建设的总称,具有国家主权性、集中统一性、顶层设计性、系统推进性、主体协同性等运行属性。涉外法治的主体工程是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包括构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规范体系、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有力有效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和推动建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国际法治体系。涉外法治的支撑系统是涉外法治体系高质量高效率运行的重要保障,包括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协调联动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高素质专业化的涉外法治工作队伍、更有效力的对外法治传播体系。

关键词: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体系;涉外法律规范体系;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海外利益保护体系

作者:谢增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了重要部署,凸显了社会法的重要地位以及构建中国自主社会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性。社会法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化本身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学界对社会法的概念和范围界定不一、缺乏共识。社会法的概念和体系建构应立足于我国社会法的立法实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法律需求,同时体现社会法的独特价值和基本原则。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关系,需要国家介入或提供物质帮助,以保护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主要目的的法律部门。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

作者:周学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风险是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而生的。对人工智能风险的识别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复杂的伦理、价值与法律判断。人工智能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透明性、泛在性、变动性等特点,从而给人工智能风险规制带来挑战。在对人工智能风险进行规制时,其立法模式宜采用总分结合的方式,在采用行为规制模式的同时应辅之以赋权模式,在选择规制方案时应采用基于风险的规制模式。人工智能风险规制的目标并不是排除所有的风险,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人工智能致损难以完全避免,事后救济机制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人工智能;风险;规制;基于风险的规制

作者:胡巧莉(北京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依其对民事权益的影响程度,可分为禁用型人工智能、高风险人工智能和低风险人工智能。为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预防之间的关系,宜通过要件的动态化配置来实现对不同风险层级的人工智能侵权的区分评价。在禁用型人工智能侵权场合,服务提供者因创设了“不被容许的危险”而应承担无过错责任,该类人工智能的实质性风险亦可构成损害。在高风险人工智能侵权场合,违反“危险源控制型”注意义务的服务提供者应被推定有过错,除非其证明被侵权人存在故意诱导型介入行为等反驳事由。在低风险人工智能侵权场合,服务提供者仅需承担一般过错责任,相应的注意标准亦低于高风险人工智能侵权的情形,且因其负担的预先审查义务属于事前注意义务的范畴,故其不能依据“避风港原则”免责。由于人工智能具有算法复杂性,三种场合下的因果关系证明均应采纳“关联性”标准,除非服务提供者证明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风险区分;归责标准;因果关系;注意义务

作者:徐鹤喃(国家检察官学院)

内容提要:刑事诉讼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历经三次立法修改,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实现了在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诉讼模式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值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之际,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应当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发展原则,以推动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继往开来实现新发展为起点,协同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基础理论建设,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如何更好地体现诉讼规律、顺应数字时代发展需要、融入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三个发展面向做宏观思考和谋划,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中国道路;诉讼模式;诉讼规律;数字司法;国家治理

作者: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检察官司法”是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现实存在的职能作用的一种概括,也是刑事诉讼结构性变化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阶段论的诉讼结构具有非中心化的特征,对此展开的改革是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近些年来,检察官的积极作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也在悄然引发刑事诉讼结构性变化。检察机关得以进入侦查这一“卡夫卡城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检察机关占据主导地位,在审前羁押刑事政策中检察官发挥特有的职能作用,以及某些特定犯罪案件中检察机关扮演积极角色等,共同构成了“检察官司法”的内涵。对于“检察官司法”现象,需要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这就需要全面认识检察机关在程序终结者、法律守护者之外的正当程序维护者、司法人权保障者的角色定位及其自我功能塑造。尽管有学者对于“检察官司法”存在疑虑,甚至提出质疑,但是,一个显在的事实不应忽视:发挥检察官在司法公正和司法人权保障方面更为积极的作用,不失为刑事司法制度良性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检察官司法;审判中心论;诉讼阶段论;诉讼总体结构;主导作用

作者:王颖(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自由心证原则经法国传入德国,1846年由萨维尼在德国确立,伴随着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争,其意涵逐渐明晰:法官内心确信与证据自由评判为自由心证之积极要件;证据禁止、经验法则、逻辑法则、证据综合评判规则等限制为自由心证之消极要件;实质性庭审、裁判说理与公开、法律救济途径属于程序保障。我国新法定证据主义建立在对自由心证原则传统而不系统的认知之上,作为“自由心证亚类型”的印证证明理论亦存在对自由心证原则的定位偏差与理解错位。自由心证理念早已静水深流地影响着我国司法实践,在反思与纠误之间,中国化自由心证原则的轮廓逐渐清晰:作为刑事裁判之基本原则,自由心证原则并非证明标准,却蕴含证明标准;心证自由而非恣意,受到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之限制;实质性庭审、判决说理与公开、法律救济途径是自由心证原则由应然走向实然之基本程序保障。

关键词:自由心证原则;主观主义;客观主义;新法定证据主义;印证证明理论

作者: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法律计算;法律实证研究;机器学习;法律大模型;法律大数据

作者:冀洋(东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法典化时代的刑法首要面临犯罪化界限问题,法益作为界定犯罪的核心概念,能否发挥犯罪化立法批判功能仍有争议。在我国现行刑法中,个人法益范围相对稳定,集体法益、精神化法益和刑法自创法益不断增多,法益内容呈现“去实质化”。理解法益的关键是确定价值内涵,德国创始的法益在概念史上缺少一贯的价值立场,它与自由主义的关联性需要重新审视。刑法法益的实质内涵应诉诸本国宪法,以宪法中公民与国家的利益关系模式为基础而重构,个人法益是目的型法益,国家法益是手段型法益,其他社会利益的刑法保护需要在此框架内确定利益归属主体。实质法益可达成两项功能:一是单向消极犯罪化,限制将“无法益”的行为犯罪化,对“有法益”侵害的犯罪通过法益衡量验证犯罪化的妥当性;二是犯罪分层,在现行刑法中以实质法益甄别形式犯与实质犯,在未来再法典化模式上区分核心刑法与附属刑法,分别审视不同类型规范的正当性。

关键词:法典化时代;实质法益;集体法益;单向消极犯罪化;核心刑法

作者:王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内容提要:和平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时至18世纪,商业的加持使得这种梦想似乎不再遥不可及。以休谟和斯密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学派开始把商业纳入与战争一样的重大政治问题。虽然启蒙思想家对商业发展总体上持积极态度,但他们的理论分歧恰恰表征了某种法理上的迷思。以孟德斯鸠、康德、贡斯当为代表的乐观者认为,商业必然会取代战争,实质上是以贸易权反对战争权;以卢梭为代表的悲观者认为这只是一种梦幻,战争将永远存在,战争法不过是自欺欺人之物。此外,以沃尔夫和瓦泰尔为代表的“国际法”学者明确反对以商业贸易为理由发动战争权。在“贸易战”依旧上演的“后启蒙时代”,重新理解这些理论之间交锋和对话,对我们而言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启蒙;商业;战争;战争权;战争法

作者:陈景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公司法第177条规定,国家出资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合规管理。风险治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立风控机制,更重在健全与加强风险管理。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欧盟人工智能法》明确了对于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的风控要求,在风控机制中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并非仅通过全面智能化提升效率,更在于有效利用与健全风控机制、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在风控机制中实现人工智能与风控机制的高度一体化离不开技术性支持。通过人工智能的生成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改进监督机制,并结合技术与人工的各自优势驱动风控决策,方能达到风控的高度健全化。以规范化进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司风险治理,必须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型业态,合理借鉴反身法的部分元素,形成超越形式法和实质法思路的新型规制模式。为此,应当激活任意性规范的接口功能,通过弹性规范实现快速响应,并充分发挥预见性规范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风控;可信性;信义义务;弹性规范

作者:罗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不成立时,债权人能否依生效的担保合同主张成立其他类型的担保物权,此即物上担保类型转换问题。物上担保类型转换的制度基础是功能主义担保观而非无效法律行为转换理论,且类型转换以担保财产上可设立多个成立要件相异的担保为前提。意思表示与物权行为独立性不足以否定物上担保类型转换。担保人的行为满足他种担保物权成立要件时,可依生效的担保合同成立他种担保物权。担保人违反担保合同致使约定的担保物权不成立时,为避免担保人的责任过度弱化而引发其不诚信行为,不妨基于生效担保合同中设立担保的合意,成立可设立的他种担保物权。物上担保类型不可转换时,担保人依生效担保合同承担违约责任,与债务人构成连带关系。

关键词:物上担保;类型转换;功能主义担保观;意思表示;物权变动

作者:李柏正(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

关键词:公共视频监控;隐私权;“知情同意”原则;合理期待

《比较法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编辑的法学期刊,为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发行。《比较法研究》是纯学术性法学期刊,主要刊载比较法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现设有“论文”、“专题研讨”、“法政时评”、“法学译介”等栏目。

THE END
1.基地新闻资讯中心《中国版权年鉴2023》全书共11个类目,分列21个分目或次分目,包括特载、版权工作概览、版权要闻、年度报告、典型案件、法律法规及规章文件、示范表彰、理论研究、统计资料等栏目,详实记录了2022年度我国版权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工作、典型案件、产业发展状况、学术成果、统计资料等各方面情况,全面反映了我国版权领域工作成http://www.copyrightruc.com/article/3/51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24-12-06 人民日报 |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写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2024-12-06 新华社评论员: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写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2024-12-06 新华网 |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深入人心 2024-12-04 法治日报 |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pljj/index.html
3.民法典革新2023年版的重大变革与实践指南法律体系完善 2023新版民法典完整版在法律体系上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制度。首先,民法典中的条款更加系统化、规范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通过对现行法律的梳理和整合,使得相关规定更加清晰、统一,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婚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47144.html
4.立法·全国生态日,这些环境保护法律知识要了解(2024-08-15) 今日热点更多>> ·全国“两会”专题 ·聚焦反家庭暴力法 ·全国生态日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苍山血海》研讨会在京举行 ·直击河南防汛救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民法典诞生 http://www.dyzxw.org/html/lf
5.《中国法律年鉴2023》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中国法律年鉴2023 正版图书,实体店销售,可出清单,可开发票 作者:不详出版社:中国法律年鉴社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520.00 定价 ¥520.00 配送至 北京 至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华清智鉴图书专营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华清智鉴图书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690627191.html
6.《2023中国法律年鉴2023中国法律年鉴》年鉴编辑部摘要书评试读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2023中国法律年鉴 2023中国法律年鉴》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年鉴编辑部,出版社:中国法律年鉴社。买图书,到京东。网购图书,享受最低优惠折扣!https://item.jd.com/10097513500964.html
7.《中国法律年鉴》(2023卷)征订通知《中国法律年鉴》(2023卷)征订通知 发布时间:2023-09-22 14:44:04 来源: 相关文章中国法学会 北京市法学会 天津市法学会 河北省法学会 山西省法学会 内蒙古法学会 辽宁省法学会 吉林省法学会 上海市法学会 浙江省法学会 安徽省法学会 江西省法学会 山东省法学会 河南省法学会 湖北省法学会 广东省法学会 http://www.hljsfxh.com/system/202309/113444.html
8.FFF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2023(PDF版) 一、《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2023》是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现状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年刊。年刊汇集了2022年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以及2010年以来主要 上传日期:2024-05-23 人气:89 中国法律年鉴2022(PDF版) 《中国http://www.tjcn.org/tjnj/FFF/
9.首页《中国法律年鉴》社(中国法学会网络中心)《中国法律年鉴》社(中国法学会网络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设立的中国法学会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2017年2月根据中央编办批复,《中国法律年鉴》社加挂中国法学会网络中心牌子,采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模式开展工作。《中国法律年鉴》社(中国法学会网络中心)内设办公室、编辑部、信息处和技术处4个处室。 年鉴社主要https://njs.chinalaw.org.cn/
10.《中国法律年鉴2022》《中国法律年鉴》是由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法治类大型文献,忠实记录了我国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学教育与研究等领域法治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走过的辉煌历程,已成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阵地、忠实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历史印记、全方位展示我国法治建设伟大成就的高端平台、交流分享法治建设经http://www.tjnjw.com/hangyefb/f/zhongguo-falv-nianjian-2022.html
11.数据分享《中国法律年鉴》19872022而今天要免费分享的数据就是1987-2022年间出版的《中国法律年鉴》并以多格式提供免费下载。(无需分享朋友圈即可获取) 数据介绍 自1987年起,《中国法律年鉴》作为一部全面记录中国法律发展进程的重要文献,见证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关键步伐。这部年鉴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窗口https://blog.csdn.net/qq_39719713/article/details/139882858
12.以《中国法律年鉴》(19872010)为线索学位《中国法律年鉴》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走过24年的历史,其中“法学各学科发展概况”的“法理学”部分从1987年起就详细、忠实地跟踪记录了每年法理学研究的新情况、新态势,这就为人们探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的基本发展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本文旨在通过24年的《中国法律年鉴》,试图探索1987年以来中国法理学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J0017906
13.刘志民——人民楷模专家新闻专家新闻2017年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201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四十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优秀专业律师。2017一2021年连续被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律协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与毛伟律师创办了中http://zjbktv.com/newsdetail_3310548.html
14.中国法律年鉴19872021年全EXCEL完美版经管文库中国法律年鉴1987-2021年全EXCEL完美版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146488-1-1.html
15.2023年统计年鉴汇总(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3年统计年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23,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http://nianjian.xiaze.com/help/nianjian-2023.html
16.刑事二审改判率近年来逐年下降,学者热议二审纠错难何解?根据中国法律年鉴的公开数据,近年来刑事案件二审改判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针对“二审改判难”这一备受关注的现象,多位法律学者在10月8日的“蓟门决策”论坛上展开热议。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易延友表示,改善刑事二审纠错难困境最关键的是始终坚持二审开庭审理,保证程序正义。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0/10/c8182309.html
17.荣誉资质2023年2月,嘉潍律师事务所获评律新社活动品牌影响力奖 2021 2021 ALB CHINA 十五佳成长律所 2021年8月,嘉潍律师事务所获评“2022 ALB CHINA 十五佳成长律所” 优秀品牌律师事务所 2021年7月,被《中国法律年鉴》杂志建党百年特刊评定为优秀品牌律师事务所 https://javy-lawyers.com/about/honor/index.html
18.中国律师观察网蒋术明: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2018年优秀专业律师2019年3月8日 媒体关注 More 苗典民:新中国70华诞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中国法律年鉴》年鉴人物2021年8月13日 律师简介 More 曹晓东律师2023年11月6日 原创文章 More 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挂靠人对外签订《分包合同》的,工程款https://fahejia.com/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