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2024年第4期要目商法法律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证据制度完善

张保生(5)

2.教育法法典化的规范选择

管华(25)

3.数字时代科学立法的法理研究

金梦(46)

【市场经济法治研究】

4.债务人合法权益平等保护制度论纲

谭启平(66)

5.ESG对董事义务的改造:从商业判断到社会判断的进化

蒋大兴(88)

6.论垄断行为的竞合

侯利阳(110)

7.商业秘密保护中默示保密义务研究

黎华献(131)

【法学方法论研究】

8.论法律科际整合及其对“可靠事实”的探寻

孙笑侠(151)

9.从同一性到相似性:法律解释的结构转向与体系重构

陈辉(170)

10.刑事裁判中法律学说的运用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梁健(188)

【学术专论】

1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事诉权的反思与重塑

任重(208)

12.数据资产入表的法律配置

张素华(229)

1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定位及控制

李泠烨(250)

14.商法独立的逻辑和体系:基于组织化交易论

段丙华(270)

15.清代的轻罪治理及其当代启示

谢晶(289)

作者:张保生(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刑事证据制度;证据排除规则;庭审实质化

作者:管华(广西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教育法典;涉“教育”规范;“行业法”范式;规范选择

作者:金梦(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内容提要;数字技术将人类文明的秩序状态拓展至全新的虚实同构的数字空间中。科学立法秉承求真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数字时代重构着社会的治理格局。数字技术创新在立法领域引起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的变革,数字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立法需求,数字技术嵌入立法过程并内化成立法顶层设计的内容。数字时代的科学立法要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构建理性安全向善的数字治理秩序为价值追求,为数字化善治提供制度保障。数字时代的科学立法面临着法律规制模式和法律场景的变化,数字技术发展衍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带来归责困境,人的法律主体性受到算法秩序的挑战,数字技术介入行政过程会侵扰个体权利的行使空间。通过科学立法稳步推进数字化善治,要设置权利保护的先设机制来预防损害,厘定数字技术的伦理底线来捍卫人性尊严。立法者要提升数字化素养,通过应用并完善智能立法系统提升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

关键词:数字时代;科学立法;领域性立法;立法理性;数字化善治

作者:谭启平(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内容提要;受时代背景、立法理念、文化传统、理论供给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立法、司法、执法等层面长期存在偏重债权人利益保障、轻视债务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倾向。这不仅限制甚至损害了债务人的生存发展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悖于《民法典》确立的民事主体平等原则,不利于民法典的全面实施,不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健全平等保护债务人合法权益制度,需要系统检视不利于债务人合法权益平等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在立法层面明确平等保护债务人合法权益的价值取向与规则体系;强化债权人与债务人平等保护的司法理念与举措,坚持能动履职,在审判中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在强制执行中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实现债权的同时兼顾债务人的生存发展权;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公权力无端损害债务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和运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作用,推动诉源治理,健全诉讼之外的纠纷解决机制,前移下沉解纷资源,推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

关键词:债务人保护;平等原则;生存发展权;纠纷多元化解;善意文明执行

作者:蒋大兴(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CSR;ESG;公司法;董事义务;商业判断;社会判断

作者:侯利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内容提要;《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认定边界模糊,对作为关键构成要件的“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也缺乏解释,导致垄断行为竞合的现象大量存在。垄断行为竞合引发三个问题,即需要认定何种垄断行为、需要认定几种垄断行为、是否可以提起多个诉讼。以规范法学中的竞合理论为基础,结合关于“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济学理论和执法经验,可将垄断行为竞合分为三类处理:实质不竞合属于法条对立的范畴,应当选择最为恰当的法条适用;法条竞合应按照特殊法优先的原则认定一个垄断行为,也可通过修法进行消除;想象竞合构成多种垄断行为,在行政执法中择一处罚即可,在民事诉讼中虽成立多个请求权但仅构成一个诉讼。

关键词:垄断行为;竞合;行为类型化;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保护法益

作者:黎华献(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当前商业秘密的传播环境中,默示保密义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规范功能在于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中的所有者利益和社会利益。实务中,默示保密义务适用存在泛化的趋势,原因包括认定方法不科学、商业道德内涵不确定和保密性要件依附于秘密性要件等。这使得适用者以封闭式思维看待商业秘密保护,客观上导致了对所有者利益的过度保护,并引致变相承认“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提高商业道德的适用标准、“架空”商业秘密的保护规则、破坏商业秘密的财产性基础等后果。基于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利益平衡,默示保密义务适用范围的认定应以公平原则为指引;默示保密义务存在的认定,以公平告知为前提;默示保密义务的内容划定,以可预见性使用为标准。如此,可防止默示保密义务适用范围的不合理扩张。

关键词:商业秘密;默示保密义务;保密关系;注意义务;可预见性使用

作者:孙笑侠(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

内容提要;由于法律复杂性和科际性日益加剧,以往的法学交叉方法已经发生升级,可称之为“科际整合”。法律科际整合给当代法学带来的变革,可以从跨学科法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法律科际整合的新方法论特征、法律科际整合的优势三个方面来讨论。研究的结论是,法学的“近亲型”交叉研究已明显升级为“异质型”科际整合。这为当代法学既带来交叉方法的升级,也带来科际整合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因而它是法学的一场深刻革命。其优势在于探寻“可靠事实”。“科际法学”在中国发展态势日益强劲,可能会更新或取代社会实证法学。

关键词:学科交叉;科际整合;法学方法;可靠事实;科际法学

作者:陈辉(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当前的法律解释论以封闭概念体系和体系型法典的构建为基础,以绝对性、封闭性规范为目标,将法律适用过程视为以同一性为基础的涵摄过程,将解释限制为服务于同一性过程的具体化手段,而将类推作为漏洞填补的方法。但是以同一性为基础的类推与解释分离结构不仅无法解决解释的具体化程度问题,也限制和约束了类推功能。当作为同一性前提的概念封闭被消解之后,法律解释和类推之间的界限不再存在,类推解释成为法律解释的根本方法,法律解释的目标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开放性概念和相对性规范。以相似性为基础的类推解释体系不仅是必要的,也能获得理性化证立。

关键词:法律解释;同一性;相似性;类推解释;法律概念

作者:梁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内容提要;刑事案件裁判说理难题为法律学说的司法适用提供了契机。合理运用法律学说既有助于强化刑事裁判文书的说理,也有利于法律学说的创新发展。但目前法律学说在刑事裁判中存在不被法官重视、援引的必要性和关联性不足、援引的规范性标准不清等困境,还潜藏着论证不周延、引发同案不同判、造成裁判说理对象错位等风险。为此,有必要探明刑事裁判中运用法律学说的困局之因与正当性所在,进而系统构建其具体运用机制:一是法律学说的司法适用应当遵从必要性、关联性、合理性三项基本原则;二是明确法律学说在刑事裁判中的运用条件、程序、方式等制度标准;三是通过援引法学通说、借鉴法律评注机制、创新运用法律学说、发布指导性案例等方式,全面拓宽法律学说与刑事裁判的沟通机制。未来,法律学说与刑事司法实践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互动,法律学说需要更加聚焦于司法现实问题,并将学术创新成果及时投入司法实践予以检验;司法实践也要更加倚重法律学说的论证支撑,并实质性助推法律学说创新发展。

关键词:法律学说;刑事裁判;司法实践;制度标准;沟通机制

作者:任重(清华大学法学院长)

内容提要;诉权是我国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原点和主线。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建立起扁平化的起诉条件,这不仅动摇了起诉权的权利属性,使民事诉权向私法诉权模式偏移,而且在结果上筑高起诉门槛,引发“起诉难”。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民事诉权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基本思路与科学方法,即将扁平化的起诉条件重塑为阶层化的诉权要件。起诉行为成立要件(第一层)和起诉权构成要件(第二层)实质简化了起诉条件,大幅降低起诉门槛,也为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再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判决请求权构成要件(第三层)和胜诉权构成要件(第四层)彰显出开庭审理对诉权保障的决定性作用。为有效应对案件数量激增和诉权滥用问题,还应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以实现民事诉权的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民事诉权;中国式现代化;起诉权;胜诉权;立案登记制

作者:张素华(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确权;数据质量;数据安全;价值评估

作者:李泠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手段”模式;规划权衡;交互一体行政机制;多元行政任务

作者:段丙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商法是否具有独立的逻辑和体系,是商法发展的关键命题。在民法典时代,完成以市场和商事交易为内核的自主性建构,是商法走向独立的根本任务。组织化交易是要素通过组织化联合参与市场而促使其外部性改善的交易模式,其具有特定的交易目标、确定的交易结构和连贯的意识协调机制,包括突破熟人交际的资本联合、超越个体的组织秩序以及追求持续稳定的价值增长三个方面的市场内涵。组织化交易论为观察市场中独特的商法现象提供两个基本视角:生产要素组织化获得主体性和交易组织化形成市场,是对市场“从身份到契约”的经济认知转向“从契约到组织”的法学认知的范式革新。围绕组织化交易的理论逻辑,商法对传统商主体和商行为的规范逻辑得以体系性展开,进而展现其具有独立地位的融贯性和统一性。

THE END
1.网上调查互动交流3、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 (票数:0) 0% 了解一点 (票数:1) 33.3% 不了解 (票数:2) 66.7% 4、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年颁布? 1975年 (票数:0) 0% 1980年 (票数:0) 0% 1982年 (票数:3) 100.0% 5、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在每年的哪一天? 4月15http://www.taijiang.gov.cn/xjwz/hdjl/zxdc/detail.htm?id=20545&type=1
2.政策法规调查网一、2024年贵州省“宪法宣传周”宣传标语参考 1.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3.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http://zcfgdc.org.cn/show-109719.html
3.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查询网址: https://flk.npc.gov.cn/ 以上网址非本站内容,用户访问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自行承担法律后果及责任。https://cceeccic.org/630233151.html
4.中国法律汇编ios版下载中国法律汇编iOS版介绍 收录了2000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部免费开放浏览!便捷的分类浏览操作,快速索引定位,全文搜索,书签收藏! 如果您发现有未及时更新的条款或者文本错误,请随时联系我们进行反馈,我们会保持更新,谢谢。 软件特色: 1. 法律法规详细分类,一键查找 https://os-ios.liqucn.com/rj/264551.shtml
5.最新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集(19812024年)数据简介:《中国统计年鉴2024》是一本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家统计局,该书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3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年份和近年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是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https://blog.csdn.net/LoveForever4/article/details/14420788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有哪些?法律法规电子版下载中国法律大全中国法律大全是一款全面覆盖中国法律法规的专业查询工具。本软件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准确的法律信息检索平台,涵盖了宪法、刑法、民法典等各类法律法规,以及最新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浏览等方式快速定位所需法律条文。此外,该软件还提供了法规解读、案例分析等功能,帮助用户https://www.greenxf.com/tag/zgfldq.html
7.法治日报2024年12月03日法治1 重点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传统法律文化根脉 柴荣 北京师范大学 专著 24SFB1001 2 重点课题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冯果 武汉大学 专著 24SFB1002 3 重点课题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 范进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专著 24SFB1003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41203/Articel03002G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