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燕大元照从各类选题中隆重推出了“法律人的工具书”系列,无论是内容、开本、书脊、用纸以及其他细节,都从最实用的角度出发去制作,力求成为所有法律人案头最实用最喜爱的宝藏工具书。
近半年,在各类法律图书推荐榜,新书畅销榜,经典书畅销榜单上,均有这四部工具书的身影,无数专业工作者,学者纷纷推荐,那么这四部刑法注释书兼具怎样的特色,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先生,作出了解答与推荐!
四部各具特色的刑法注释书
蒋浩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2021年版法工委版的刑法注释,是在2009年版的gu基础上由法工委刑法室集体撰写,在保持前一版本编写体例的基础上,新版除了增添《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内容外,特点是在分则部分的大量条文中,增加了司法实务中的难点以及实际执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由立法工作机构提出司法实务中的热点难点,可以说是在立法实证调查分析基础上的总结提炼,同时也是历次刑法修正案的热点问题。
刑法条文立法,是对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司法规则的高度概括与抽象提升,反映了立法者的立法初衷与本意,这正是法工委版本注释书出版后我们极力推荐的理由之一。
《实务刑法评注》
《注释刑法全书》
紧随其后出版的近600万字的大型注释工具书《注释刑法全书》,由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领衔刘树德副主任、王芳凯博士编纂,本书从更全面、多维的视野,对我国刑法条文进行注释。陈教授在新书发布会上特别强调,“我们三人不是本书的作者,而是本书的编纂者”。这符合当初设计本书的初衷,即利用三位作者的专业知识及影响力,充分发挥法律学者的主导作用,通过主观的专业判断,将中国刑法每一条文项下的客观的法律文献(原始文献及二次文献)归类整理,进行专业化的标注。这里的原始文献是指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非司法解释类审判业务文件以及指导性案例,也即喻海松博士所称的规范性解释。而这本大型工具书,又延伸到对刑法学的二次文献的逐条标注,也就是该条文项下的专著、论文等学术观点,其中,即便是学者不同意法院判决及规范性解释的学术观点,该书也客观地展示给读者,尽管这种学术观点的整理并不全面,但也多少反映了该项制度或概念的学界主流观点或学术通说。当然,本书的使用者宜根据以上文献进行独立判断。
《中国刑法评注(三卷本)》
今年4月份最新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由冯军、梁根林、黎宏三位学者主编的,由陈兴良、张明楷等70多位优秀刑法学者参与撰稿的《中国刑法评注》三卷本,严格模仿德国的法学评注的写作方式及体例。这本评注的作者,在参考罗列大量规范性注释及二次文献的前提下,有限度地体现了条文评注者个人针对撰写条文的学术观点及专业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