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有话说丨本科深大,二战424分上岸刑法:青草蔓发,春山可望

本文作者为本年度人大法学考研全部专业最高分,各科成绩总计424分,掀起了又一轮内卷的“高潮”。作为知行法学全程班学员,师妹平时学习较为低调,也正是平静的内心、低调的性格,决定了其扎实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本经验贴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多少张图,多少张笔记,多少张表格,在诉说着一个为了考研圆梦人的心声。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发愿有多大,最后的成就就会有多大,与诸君共勉。

本文全长25000余字,正文可分为基本情况、方法论、初试备考三个部分,大纲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个人情况

24考研成绩为424分,英语78分及政治71分勉强达到平均水平,理论法136分与应用法139分均位列本科目第一,初试成绩、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

(二)选择:学硕or法硕?择校?

基于名校情结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笔者几乎没有犹豫地决定报考人大法学学硕。但是事后发现这个选择是明智的,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硕与法硕考试的特点

学硕虽然相比于法硕考得更深,但是考察范围也更小,需要考生对该科目的重点内容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对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要求更高。法硕考点细碎,需要考生全面掌握知识点,最好做到不遗漏,并且很多时候是为了考而考,对背诵能力要求更高。不过由于考法硕的人越来越多,法硕的题型、考察形式也越来越灵活,有时候甚至并不比学硕难度低,反而更全面细碎。

根据笔者对自己的了解,理科生+不擅长死记硬背+希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更适合学硕而不是法硕。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没有考虑学硕与法硕的培养方案,而只是就初试考察方式进行对比,且笔者也并不排斥日后继续深造的可能性。

2.人大学硕的特点

(1)名额

人大学硕较清北名额稍多,同为top但容错率高一些,但是比法大、中南财等其余五院四系名额少很多,虽然在24年实行大类招生后复试落榜考生可以走校内调剂,但总体来说容错率仍然不高,需要慎重考虑。

(2)考察方式

人大法学学硕初试考察内容为理论法(法理、法史、宪法)+应用法七选三,每个科目两道大题,题型基本上为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法条分析题,每个科目50分。由于题型的限制,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不足以撑起一道20分或30分的大题,即使考察也是只是作为其中一个小问。总的来说,人大法学学硕侧重于考察常规重难点以及热点,筛选的是思辨能力强、体系性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强、对重点知识理解透彻的考生,而不是擅长背书、复习全面的考生。

笔者自认为非常不擅长背书,没有办法背下毫无逻辑的内容,向往最好的师资以及一边读书一边逛北京,并且希望能借考研的机会对法学这一门学科有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最终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硕。

(三)双考

虽然笔者没有选择双考,但是在备考主观题时,笔者发现法考课程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考研的知识点。像民法担保合同无效后的法律责任部分,笔者在一战复习时根本没有研究明白,直到听法考课才醍醐灌顶。当然,并不排除会有“第十个包子才吃饱”背后前九个包子的缘故,但是如果有余力,也并非不能尝试双考,只不过笔者建议在双考时要明确重心,如果最终目的是考研上岸,那么法考就只能暂时作为工具,能同时通过是意外之喜。

(四)一战情况

(五)一战经验教训

在一战出成绩的次日,笔者就已经写好了一战复盘总结并且决心二战。一战的经验教训如下:

2.无效背书:笔者七选三选择的是民法、刑法、知产,在需要备考的六门学科中,法理学、法律史、宪法、知产是需要大量背诵的,但是笔者在一战时采取的是“多次翻看”的记忆方式(心理学上称为“再认”,其比主动“回忆”要简单,但背诵效果更差),没有真正把知识点背下来,只是在脑海里形成了大概印象,达到内隐记忆的程度,可以做对选择题,但并不能输出、遑论游刃有余地整合素材,形成自己的答案。总而言之,这种记忆方式适合用于备考政治,但并不适用于以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法条分析题为主要题型的专业课,后者需要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于关键词句的精确记忆。

4.逃避模拟真题,没有及时检验背诵成果:抱着“只要一直在输入,就不会没有语料输出”的想法,笔者一战时只是阅读过真题以及答案,并没有自己组织过答案,到考研前一天为止只做过两次(两个科目)模拟练习。事实上,输出可以倒逼输入,通过做题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没有输入也无法输出,并且真题量少而珍贵,所以在二战时笔者选择在每一轮背诵后才做真题,背一轮做两年真题(详见下文真题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图1:三师兄的提示

二、方法论

(一)前提:了解自己的特点

备考研究生是孤军作战,这意味着只有你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也只有你才能判断哪种学习方法有效、哪种方法不尽如人意。即便98%的人适合使用某种方法,你也可能属于另外的2%。但请不要焦虑,因为方法只是工具而没有好坏之分,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就好。

了解自己,包括但不仅限于性格(是否容易焦虑)、视觉优势还是听觉优势(决定背书形式)、能否死记硬背(决定是否需要借助口诀、其他课程)、理解知识的逻辑(点发散还是体系性)、学习效率最高以及最低的时段(以妥善安排学习任务)、是否容易陷入形式主义与自我欺骗、以及一战时的经验教训等。

就笔者而言:

2.优势:偏向视觉优势,因此把笔记打印下来锚点背诵而不是录音后反复听;

4.理解:注重体系因此以背诵体系为主、头脑风暴为辅;

6.缺点: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常常自我欺骗,因此复盘时着重反省是否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而没有学到知识,采用donelist代替todolist;擅长发现问题但不擅长解决问题,因此提醒自己及时解决已经发现的问题,不积攒、尽量不过夜不过周。

(二)思维

1.目的导向:追求过程还是结果?何种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达到某种成果”才是目的,有时候“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目的。有些情况下,做笔记是为了梳理思路辅助理解,它可以在做完之后被丢弃而不存在某种最终的成果。比如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梳理完毕之后理解记忆即可,不需要再借助笔记进行背诵。也就是说,这份过程性的笔记可能不会出现在最终的背诵笔记上,但这并不意味它是无意义的。

此外,此处的目的导向并非知识上的功利主义,并不是说只学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对于考纲外的知识能舍则舍。首先,人大法学学硕并不存在考纲一说,甚至没有参考书目,何者为考纲内的知识点只是通过重者恒重以及考试的一般逻辑推断得出。其次,提出目的导向的用意在于尽可能减少试错成本,排除显然不合适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焦虑。

最后,学习是现阶段的最重要目的,但放松同样是目的之一、也是高效学习的充分条件。因此,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痛快玩,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2.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相信选择考人大的朋友们通常不会低估考试难度,因此也不会在学习过程中掉以轻心。但在此处仍然提出这样老生常谈的道理,是为了警醒一些抱着“人大很难考,实在不行就二战”的心态来备考的朋友,有路可退可能并不利于打起十二分精神备考,能一次就做到最好的事不要留到第二次再来填坑。备考的目标是稳稳上岸,不是擦线翻盘,这也是笔者的一战经验教训之一。

(三)实操:共性方法论

1.理解

(1)什么程度才算“理解”?

图2生动诠释何为“理解”看到回答的时候惊呼“原来这就是考上人大需要拥有的知识储备”

(2)如何“理解”?

法硕法考考得精细,这意味着学硕没有详细展开的知识点,可能能在法硕法考视频中找到答案。这并不是说需要把法硕法考视频从头到尾听一遍,而是哪里不会看哪里,有针对性地找想要的答案。笔者在背诵国家机构的职权时,总觉得逻辑很乱无法理解但又硬背不了,于是根据备考法硕的朋友的推荐听了李彬老师的背诵视频,将职权分为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以及监督权,在重大事项任免权内又分为四类,顺利啃下硬骨头。除此之外,民法、刑法的知行课程会讲得比较深,需要有一定基础才能理解,此时也可以在知行开课前借助法考视频打基础,方便后续深入学习。笔者推荐刘家安老师的民法法考课程以及柏浪涛老师的刑法课程,前者虽然时长较长,但打通了任督二脉,后续学习事半功倍。

2.背书

关于背书,主要包括“怎么背”和“背什么”两个问题,后者的具体内容见【初试】的各学科部分。至于怎么背,市面上广为流传的背书方法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利用艾宾浩斯曲线、anki、小红书上比较火的关键词划圈背书法、葫芦丝背书法、费曼法等等。笔者在尝试了几种之后,结合本科期间的期末备考经验以及自己的优势缺陷,发现了最适合自己的背书方法如下:

(1)适用于理论法、知产等需要全面背诵的学科:

第一天: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需要背诵的材料(笔者的背诵材料为:法理学-讲义、法律史-讲义、宪法学-自行整理的笔记、知产-自行整理的思维导图,均为纸质版,此处鼓励讲义一本主义,即只汇总一本背诵材料),并捋清背诵逻辑和知识点的串联线索,对于需要精确记忆的内容(如法律史)在阅读完毕后及时复述、反复背诵,对于不需要精确记忆的内容(如宪法)则注重阅读时的再次理解,在脑海里记住知识展开的逻辑。具体而言,笔者的记忆方式类似于“照相机记忆法”,也就是将讲义/笔记/思维导图用眼睛拍照并存放于脑海里,闭上眼大概能回忆出每一页的内容,熟练之后还可以在脑海里翻页、快速检索内容所在的位置。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擅长图片记忆的朋友。

第三天:按第二天对第一天学习内容的复述方法回忆第二天新学的内容,学有余力时快速翻阅第一天不熟练的知识点所在的资料,加强记忆。同时对新的内容进行理解与阅读,此后同理,直到背完一个科目的所有内容。

以上方法适用于一轮精细背诵,好处在于在第二天能有及时正反馈、增加背书的信心,但在二轮、三轮甚至多轮后则应根据背诵的熟练程度、学科特点以及其他需要进行灵活取舍。比如笔者在法律史的后期背诵上采取的是口述知行提供的乱序知识点,然后对照自行整理的横向、纵向知识体系汇总表格检验答案的方式,在细节与体系之间穿梭往返。

对于具体的细节,还可以通过画图、借用其他学科或本学科的逻辑辅助记忆(见【初试】专业课-法理学部分)

(2)适用于民法、刑法等需要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的学科:

(3)适用于政治等可以无需精确记忆的学科:

充分利用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相对于外显记忆而言的,是一种无意识反应,不需要有意识去回忆的记忆。具体而言,对某个知识具有内隐记忆,可以理解为一种“题感”,例如在做选择题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会倾向于选择某个选项(该选项往往是你见到过,但没有刻意记忆的知识点)。考研政治的考察方式为客观题与主观题,客观题细碎且逻辑性不强,因此在准备客观题时,可以通过多次阅读背诵手册来达到形成内隐记忆的效果(笔者认为腿姐说的上册看五遍下册背三遍就是这个道理),而无需精确记忆,更不用达到完整复述的背诵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记忆方式只是辅助背诵的工具,而背诵的前提仍然是充分理解,这就需要前期听课以及做题来建立大概的体系,理解题目与答案的联系。

3.真题与模拟

输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练习的素材以真题为主、以模拟题为辅。鉴于人大法学学硕专业课的考察形式为每门课程两道主观题,该考察形式于2017年改革后正式采用,历年真题的数量并不多,自2017至2023年每个学科只有14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真题来检验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浪费真题,成为备考时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4.计划

具体而言,在背诵阶段之前,笔者会以周为单位在一周复盘时规划下一周的总任务量,而不对每一天的具体任务进行安排,在每天早上学习前在脑中定下大致的计划后开始学习,学习完毕后记录每日完成的任务,并对照每周总任务量进行调整。只要在周末之前能完成所有任务,周中如何分配任务在所不问。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可以灵活安排学习任务,状态好时多学、状态差时少学,只要最终完成全部任务,也不会耽误学习进度,甚至有时还可以比原定进度更快完成任务。最后在一周复盘时以donelist的形式呈现一周的学习成果。在进入背诵阶段之后,由于背诵比起理解更容易量化(如每天背一章),因此笔者采用numbers软件(apple自带软件)中的日历表格,在背诵前大概规划好一周内的每日背诵量,每天背诵完毕后再将todolist修改为donelist。在背诵之前,笔者其实没有想过要背多少轮,只是力求每一轮都有每一轮的效果,最后能背几轮就背几轮。

图312月donelist

5.复盘

二战伊始时笔者探索过不少复盘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用excel表格标注每天每个时段的学习任务然后每周写小总结、用备忘录记录每天碎碎念然后每周末大复盘等等,最后发现比较合适的方法是:

(1)五月至八月(理解阶段):采取每周word文档复盘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周计划完成情况、学习时长及分布、总体状态、各科学习收获以及存在问题、下周计划、每日碎碎念(每日学习后记录,便于复盘时整合每日学习状态和任务内容)。

(2)九月至十月(背诵阶段):采取numbers日历表格(见计划部分)+word文档复盘的形式(同上),每周复盘。

(3)十一月至十二月(冲刺背诵阶段):采取numbers日历表格+小段文字复盘的形式,每日打卡。

复盘的重点在于反思计划是否妥当、进度是否合理、学习是否实质,因此可以不必采取过分花里胡哨的方式(避免形式主义),只要达到复盘的效果,采取什么形式都可以。只不过笔者认为上述复盘方式能比较全面地概括一周的学习,从主观心理到客观学习任务、时长、反思等等,能为负责监督学习的助教师兄师姐提供比较客观的数据,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建议并敦促改进,而不仅仅是依赖片面的“口供”,不仅欺骗自己也欺骗他人。

除此之外,笔者尝试过睡前半小时快速复盘每日所学知识,但是发现这种方法可能会使睡前精神高度集中、导致入睡困难,所以坚持了几天还是放弃了。此处想说明的是,每日复盘知识点也许并非必要,只要学得足够扎实即可,不过还是推荐每日复盘学习方法以及效率。

图411月前复盘笔记

图511月后每日复盘打卡

三、初试

(二)学习地点

二战的学习地点为家里,没有去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寄宿机构。

(三)学习时长及每日学习安排

学习内容一般为一天3到4门专业课,一般为理论法+应用法的搭配。前期通常是应用法优先,后期背诵则是两门理论法打底,学有余力时背应用法。

图6各科学习时长

(四)公共课

1.政治

(1)基本情况:

(2)整体规划:

(3)学习材料

注意:背诵手册选择一本即可,笔者同时使用两本是因为2023年肖秀荣教授首次推出背诵手册,在不确定腿还是肖背诵手册质量更好时,笔者选择两本都购买、都听了带背。

就带背而言,更推荐腿姐的带背课程(每天4-15min,在喜马拉雅APP或者公众号上免费听),因为其比起肖老的带背课程(每天20-30min)更精简、更有记忆点、更不容易打瞌睡,因此在后期选择只听腿姐的带背。

至于背诵手册,腿和肖各有特点,前者精简、排版美观有逻辑,并且分为上册和下册,上册为基础知识用于反复翻看,下册为五大线索以及其他细碎知识点,需要仔细背诵。后者覆盖的知识点更全面,但是字距行距较小、重点不突出。笔者最后以腿为主,充分翻阅腿后再翻阅肖,并将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是腿中没有提及的知识点标注出来重点翻看(用肖查漏补缺)。

(4)是否听课?

笔者备考时,有许多人认为腿姐讲得不好、用腿姐的技巧并不能做对题等等,笔者在权衡利弊后,认为听课的目的并不是掌握技巧,而是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情景记忆以及闪光灯记忆(见上述背诵部分)。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使用技巧才是锦上添花,没有基础知识的纯粹技巧大概率弄巧成拙。因此,笔者还是选择听课,并在徐涛和腿姐之中选择了更应试、更有记忆点的后者,在课堂上掌握了80%的知识。具体而言,笔者每天用1至2小时(有时更多)听1至2课,听课速度为2.2倍速,安排于每天上午背完一门理论法后,因此没有影响专业课学习规划,甚至听政治课在痛苦的背书阶段成为为数不多的快乐与值得期待的事。

(5)是否需要在十二月之前准备主观题?

并不需要,并且也无从准备。考研政治分为两部分,单选题1分1题共16题,多选题2分1题共17题,主观题10分1题共5题。在肖四以及腿姐的冲刺班发布之前,时政以及大题都没有材料以供背诵,因此只需要安心准备其余部分的选择题即可。准备的方式为听课、刷题,争取理解吃透知识点,为后期背诵打基础。

十月底腿姐开始带背以后,可以熟读背诵手册马原部分的必背题,因为马原出大题可能不按套路、难以预测,为了避免没有押到题而无话可写,还是建议背下全部原理(也不是很多)。

十一月底腿姐冲刺班发布以后,腿姐会整理出时政七页纸以及大题九页纸,此时肖四往往还没发货(大概十二月上旬才发货),可以先熟悉腿姐的语料,因为押的题目基本上大差不差,腿姐与肖四的大部分内容是重合的,提早背有利于减轻后期背诵压力。

十二月中旬拿到肖四后马上开始背诵,可以采取每天一个科目或一套卷子的方式滚动背诵。注意并不是逐字逐句背诵,而是背逻辑以及专有名词,能以自己的话(书面语)转述大致内容即可。笔者选择考研博主的肖腿糅合版作为材料进行背诵,同时辅以b站上的带背,每天滚动背诵直到考前。

(6)是否需要在肖四之外背诵腿姐大题九页纸?

笔者认为是需要的。笔者二战政治成绩为71分,选择题38分、大题33分,而在一战时大题只有25分(只背肖四以及抄材料、字数不够),在主观题方面提分显著,大概可以归因于素材的丰富以及字数更多。

(7)其他问题

如五个科目的学习顺序、是否需要每门科目都听课、如何使用1000题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未能详述,读者可参阅其他经验贴。

2.英语

(2)单词:用不背单词APP,每天睡前背大概40-60分钟,单词书为红宝书。

(3)阅读及小三门:断断续续做英语阅读,战线从六七月拉到十二月才大概做完一轮,每次一到两篇,做完之后积累不熟悉的单词及短语。考前做了几篇小三门找题感。

(4)作文:

由于一战时作文没有准备模板得分较低,二战英语备考的重点就在于攻克作文。北京地区的主观题压分严重,套模板的作文往往不能获得很高的分数。要套模板同时又不能太模板,这决定了不能采取市面上广为流传的模板,只能另辟蹊径,要么全由自己编写,要么在模板的基础上删改整合。

关于如何练习,笔者将历年大作文分为个人品质、文化、社会现象(好/坏)四种类型,各模拟了一篇,发现总起以及结尾段都大差不差,需要填充的是中间段,特别是对于主题的展开阐述。不过最后在考场时也比较即兴发挥,除了逻辑结构同模板外,词句都是尽可能替换成当时能想到的更高级的表达,最后也拿了过得去的分数。

(五)专业课

初试专业课包括理论法三门,以及应用法七选三。鉴于六门科目在考察深度以及侧重点有所不同,笔者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素材积累型,第二种为死记硬背型,第三种为理解应用型。当然,三者并非泾渭分明,有些学科内兼有需要积累以及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如法律史。准确地说,是六门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需要针对性地适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1.法理学

(1)参考资料:

纸质资料:朱景文主编《法理学》(第四版)、知行法学初试讲义、历年真题及答案

视频资料:b站冯玉军老师的法理学课程(一战时用于打基础)、知行法学二轮强化课、三轮冲刺课

(2)知识体系:

法理学大体可以分为法之上(法哲学)、法之外(法社会学)、法之内(法实证论)三个部分,法之上部分介绍了具有普适性的法本身的概念、作用、价值以及发展规律,法之外部分则立足于我国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介绍法的渊源、体系、规范及其如何付诸实践。上述二者都是从法出发,介绍法本身,区别在于“法”是否有国别的限制,是在所有国内法之上的“共性”法还是散见于各国的法的“个性”法。法之外则是将法以外的其他分析角度(如经济、政治、社会等)与法相并列,分析法与其他上层建筑(或经济基础)的联系与区别,已经不限于对法本身的介绍。

图7法理学知识体系

(3)输入:

全面学习,建立框架:认真阅读课本及讲义,在一轮阶段尝试自行梳理框架;二轮学习时听强化课程并修正、补充框架,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法之上的法律调整机制实际上是法之内所有内容的概括与浓缩、法之上第二章社会调整与第七章法律调整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

梳理体系,加强记忆:在二轮强化理解阶段时,笔者针对法之上、法之内、法之外三个部分的不同特点及考察方式采取了不同的梳理方式:

图8法理学手写笔记

图9法理学概念汇总

图10法理学概念串联

图11法理学手写笔记

图12法理学思维导图

总而言之,思考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外延,并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考作为重要性不同的素材,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在何处、如何被适用。

(4)输出:

对于死记硬背题,考生只需要细致背诵,按照课本及讲义的逻辑呈现答案即可。如果对概念记忆不清,可以采用说明上下位概念及体系定位、解释原理、举例子等方式补充阐述,使答案更完整。

2.法律史

(1)参考资料:曾宪义、赵晓耕主编《中国法律史》(第七版)、知行法学初试讲义;知行法学二轮及三轮课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国法律史纵向可按朝代划分为夏商、西周、秦、汉等十余部分,横向可以分为宏观层面的立法指导思想与微观层面的主要法律文件、法律制度内容、法律形式以及司法制度。

图13法律史横向知识体系

(3)输入

听二轮课程,学体系方法:笔者在一战时虽然也是以听知行二轮课程为法律史学习的起点,但是在听课后抱着“看了总比没看好”的心态不听劝地把蓝皮书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结果徒增烦恼,被大量的非重点、细碎知识点轮番轰炸,心灰意冷、险些失去信心。因此,笔者的建议是听课+看讲义促进理解+反复背诵的三件套已经足够,无需精读蓝皮书。法律史的重点和精华在于其分析体系,一旦掌握了体系之后,就只需要对体系里的细碎内容反复背诵。同时,注意理解制度背后的原理,这往往可以追溯到思想部分,思想与制度穿梭往返是法律史的一大特点之一,因此考制度时最后要上升到思想、考思想时也要以制度来佐证。

反复背诵,口述考题:法律史的背诵体量不大,但难点在于碎、易混淆。因此,反复背诵、乱序背诵、梳理纵向制度流变非常有必要。笔者背诵的方法为前期整章背诵两遍,后期使用知行的乱序题目每天十题进行抽查背诵,制作纵向横向导图汇总并通过检索的方式检验答案,效率高且效果佳。在乱序背诵时,对某一名词的论述应提及定位与地位、具体内容、意义与评价(也即知行的三部曲),其中意义与评价可以从前后、左右、上下、积极消极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借助法理学的逻辑进行分析,包括法之内、法之外、法之上),也是三部曲中可以拓展的部分。

图14法律史横向+纵向知识体系表格

(4)输出

法律史的输入与输出框架基本一致,在背诵时有体系地输出、在熟练运用横向知识体系与三部曲之后兼顾纵向的流变与相似制度的对比即可。其余细节问题可以在模拟真题后复盘,并及时调整。

3.宪法学

纸质资料:许崇德、胡锦光主编《宪法》(第八版);韩大元、胡锦光《中国宪法》(第四版);知行法学初试讲义、背诵表格;历年真题及答案;宪法法条

图15基本权利部分笔记

阅读教材,梳理体系:由于笔者在一战时宪法基础较差,对知行所讲解的一体两翼的体系只有形式上的理解而没有内容上的填充,所以决定在二战伊始先对宪法学的基本内容有细致的理解,填充体系的细节,再重塑体系。因此,笔者首先通读了宪法蓝皮书,并根据其中的内容整理了思维导图以及电子笔记,按照课本的内容梳理了框架。

听二轮课,高屋建瓴:在有内容支撑之后,笔者听了知行二轮课,将体系重塑为一体两翼,并将讲义的知识点补充进电子笔记;在专题强化课(讲得特别好,盛赞宪法师兄)发布之后跟随课程对合宪性审查、基本权利总论之《宪法》第33条第3款、基本权利分论与基本制度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理解,完成知识的巩固与体系的强化。同时,根据课程给出的案例及黄皮书的例子进行合宪性审查分析框架的训练。

图16基本权利总论框架

利用资源,全面背诵:在充分理解知识点本身及其关联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背诵。相比于理论法其他学科,宪法学是最需要死记硬背的(特别是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部分),它的知识点虽然不零碎,但是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大多是法条的内容(如国家机构的职权)。因此,笔者在苦背无果之后转身寻求法硕课程的帮助,在国家制度部分用法硕马峰老师的口诀、国家机构的职权部分用法硕李彬老师的逻辑辅助背诵,知行提供的背诵表格上的一些口诀也非常有用。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帮助背诵的逻辑或口诀、方法,通通为我所用。

图17国家机构职权对比表格

(4)输出:题型导向,背诵或应用

背诵部分的输出主要靠口述(如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从头回忆本章节框架以及每个枝节的内容),或者如国家机构的部分口述可能导致思维混乱,则采用填写空白表格的方式检验。由于输出练习的题目大差不差,我们可以在每周问答文件的批改部分找到其他同学的纸质答案与助教师兄师姐的批改进行查漏补缺。

侧重于以应用的方式考察的知识点,如合宪性审查,则需要考生平日多做输出练习,熟悉分析框架、识别争议焦点并主次分明地加以论证。到考场上拉开差距的关键可能不在于分析框架,而在于识别争议焦点,也即究竟是在哪一步可能无法通过审查。考生需在此处应详述,在其他地方则一笔带过,告知老师自己是有完整的分析框架即可。关于这一点,宪法专题师兄在课上讲得非常清晰。

图18专题强化课ppt

4.民法学

纸质资料:刘家安民法小组笔记、知行初试讲义、历年真题及答案

课程资料:刘家安法考民法基础课、知行二轮及三轮课程(一战曾用钟秀勇法考课打基础)、b站姚明斌老师课程

民法典分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婚姻家庭继承编、人格权编,前三编为考察重点,合同编作为修法热点更是重中之重。相比体系,更需要掌握的是民法制度背后的原理(如物权编的大原理是物尽其用、物畅其流,合同编的大原理则是尽可能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使合同生效等,基本上贯穿制度始终)。同时,也要掌握制度之间的联系,比如民法师兄提出的以“责任财产”作为纽带连接债的担保与债的保全。一般而言,债的实现取决于债务人责任财产的多少,而债权人需要容认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正常波动。债的保全是针对债务人恶意减少其责任财产的救济,是一种维持责任财产的措施;而债的担保有所不同,他物保是通过增加责任财产的方式加强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从而促进对债权人的保护。虽说明白该原理之后可能对作答考察制度细节的题目不会有多大帮助,但思维上的提升能打通细节间的壁垒,使得学习效率更高、对学科有全新的理解。况且,知识可以通过背诵来获得,思维上的突破只能靠大量的积累或机缘巧合,可遇但难求。

(3)输入及输出:

认真听课,夯实基础:笔者民法基础较差,在遍观经验贴之后选择了课时最长、讲解最深入细致的法大刘家安老师的民法基础课来重学民法。民法基础课共67课时,每节课2到3.5小时不等,加上频繁暂停记笔记,即便已经2倍速,笔者总的听课时长也长达150+小时(二战民法学习总时长300h),从5月初一直到7月中旬才结束民法的一轮学习。不过,高投入也会带来高收益,笔者在听完民法基础课之后学习民法的效率显著提升,在明白原理之后很容易举一反三。

图19民法理解阶段学习时长

图20民法手写笔记

反复理解,识别考点:在整理完笔记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反复翻阅并做真题检验自己识别考点的能力了。民法与刑法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最大不同在于论述与案例分析并重,因此不仅需要锻炼论述的能力(注重体系性、逻辑性、知识点的完整呈现性、对原理与争议焦点的理解,即从点到面),还需要锻炼应用的能力(注重识别考点,即从面到点再到面)。“识别考点”说来容易,但背后需要大量的积累以及有意识的训练,并非一时一日之功,而更像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因此不可以揠苗助长,必须以反复背诵和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背诵时就需要思考这个知识点可能以怎样的形式考察、在案例题中以怎样的方式呈现。

图21民法重点整理

5.刑法学

纸质资料:张明楷《刑法学》(第六版)、知行初试讲义、历年真题及答案、陈璇《刑法思维与案例讲习》

课程资料:知行二轮及三轮课程(一战曾用柏浪涛法考课打基础)

刑法分为总则与分则,总则分为刑法基础论、犯罪论、刑罚论,分则按照行为侵犯法益的类型与程度分为十大类(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个人法益),体系性强、分析框架明确(三阶层或四要件)。由于法考、楷六都采取三阶层(或实质上与三阶层相当的二阶层),并且三阶层较四要件更有逻辑、能帮助锻炼刑法思维,因此建议备考的朋友以三阶层为主要分析框架,以(保护法益-)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为逻辑展开具体罪名的论述。

图22刑法笔记(右侧论文为复试备考时整理)

通过法考视频打好基础:笔者在一战时用柏浪涛老师的法考视频作为刑法的入门学习资料,这是因为法考与人大刑法一样采取二阶层,并且法考视频较考研更基础、更通俗易懂,柏浪涛老师也对争议观点进行了筛选,方便考生在学习时首先掌握通说,不至于在备考人大法学学硕时一头扎进观点展示的海洋里,感到无所适从。

观看知行课程深入理解:知行的刑法课讲得比较深,会介绍很多学说(如犯罪论体系的演变、偶然防卫的处理、过失的本质、未遂的处罚体系等),如果没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可能会感觉云里雾里。需要明确的是,首先,初试往往只需要掌握通说,能够站在通说的角度分析题目、自圆其说即可;其次,总论部分许多学说分歧的本质是各学者对于违法性的理解不同——也即源于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区别。因此,志不在刑法的考生可以以掌握通说为基础,在学有余力时思考各学说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打通不同观点的提出逻辑,实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学习。

阅读真题答案检验思考:同民法一般,刑法考察的特点在于案例与论述并重,因此识别争议焦点是非常重要的技能,特别是在刑法以观点展示多如牛毛著称的情况下。在此,同样可以采取双线并行的方式,一从观点本身出发,思考分歧背后的根本差异,以及可能在何种情况产生分歧;二从案例出发,观察分歧是如何出现的,对于同一种情况可能会有哪几种不同的分析路径、最终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常见的争议焦点,要在看到知识点时就能及时反应过来,比如说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差异(偏向考察案例)、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偏向考察论述)。

图24采取不同观点的结果

图25采取不同观点的原因

重视法条及司法解释:法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特别是总则中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这一类需要逐字逐句背诵的法条。除此之外,通过分析真题可知,某些重点司法解释也是考题的常客,如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利用职务之便的理解、驾驶机动车抢夺认定为抢劫的情形等。

6.知识产权法学

(1)参考资料: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第六版)、知行初试讲义、真题及参考答案、知行二轮及三轮课程(一战时阅读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打基础)

(2)输入:

听二轮课,重塑体系:二轮课程以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关键词》为基础,从各法中提取同类项,以概述-对象-归属-内容-程序-行使-限制-救济为思路展开分析,为解读知识产权法提供了更为纵向、更高屋建瓴的角度,有利于分析及归纳各法的异同。本质上,这种分析思路与民法相同,即按照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实体【权利的行使、限制与救济(限制的限制)】-程序来进行分析。

(3)输出

反复背诵:知产虽为应用法,但考察方式偏向于理论法,即需要比较精确的记忆、成体系的理解。因此,背诵是基础也是关键。笔者的背诵方式为将汇总了讲义及蓝皮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打印出来,成体系地背诵(也即直接背思维导图)。如此一来,也可以成体系地输出,比如当考察到驰名商标时,从概念(内涵)-分类(外延)-认定-保护的逻辑进行分析。

图26商标法思维导图

分析异同:在背诵之外,还要时刻留意同一名称的制度在不同法律中的区别。比如同样有优先权制度,商标法的国内优先权不同于商标法及专利法的外国优先权,而是限于展会优先权,且不存在优先权日一说。又如专利法与商标法的审查与复审常常容易混淆,需要对比背诵。

图27知识产权三法对比表格

(六)心态调整

1.关于焦虑

如果是源于社交媒体上铺垫盖地的传播焦虑的帖子、弹幕,那么请直接屏蔽它们或者卸载相应的app。4月已经开始背书,7月过了三轮,那又如何?隔着屏幕的你并不知道对方所言是否真实,毕竟网络上造假成本太低;就算是真实的,每个人的背诵方式、背诵效率不同,“x轮”只是一个数字,并不能涵盖那么多的有效信息,仅凭这一句话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背了三轮也可能脑袋空空如也,只背一轮也可能考研上岸。笔者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是:不与别人对比,只跟一战的自己比。一战学到什么程度、考到多少分,自己是很清楚的,因此在心中就会有知识“浓度”和分数的大致对应标准,什么程度能考多少分,为了考多少分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就好。大概这也是二战相对于一战的优势,对自身的情况更了解、对考试的难度以及需要达到的标准更清晰,不那么容易在焦虑中迷失自我。

如果是因为进度缓慢或者其他原因,不妨大胆地向师兄师姐或者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也许他们也曾有过类似的困境,能感同身受地给出合理且可操作的建议。

总而言之,找到焦虑的源头,然后解决它。在尚未解决或无法解决的时候,学会与焦虑共存也是很重要的课题,应允许焦虑与行动并行不悖。而且往往行动带来的成就感能极大地缓解焦虑,也即“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2.放松方式

结语

行文至此,经验介绍也告一段落了。

拟录取之后常常感到恍惚,考研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无数次漫游,在我人生路上斑驳交错。”考研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漫游,一次扮演草履虫、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生体验。习惯了在本科阶段多线并行的我们,借此机会终于能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纯粹地为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而欢呼雀跃、为知识属于任何人但唯独不属于自己而失望痛苦,也许这也是一种幸运。

我很喜欢的作家赫尔曼·黑塞写道:“正如我们漫游者并不寻找目的地,而只是享受漫游本身,享受在路上的过程。”把考研看作纯粹的旅途也许很难,因为几乎没有人是为了“体验考研”而不是“考上研”而踏上这趟孤独之旅。但考研不是目的、不是终点,读研或工作也不是。考研是为了看到生活的一种可能性,但生活本来就有许多可能性,你既可以选择在这条路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也可以走出来、看看人生还有没有别的岔路口。

THE END
1.法理学思维导图上一章我们讲了心理学“圣经”《影响力》的第二大基本类型——“承诺和一致”,算上今天讲的第三大基本类型——“社会认同 公子木易的成长笔记阅读619评论0赞0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之第三模块:团队 思维导图笔记 娟娟0205阅读2,728评论0赞4 我的世界我做主 https://www.jianshu.com/p/581a10d79a39
2.法理学之法与社会思维导图模板法理学之法与社会,从法与社会的一般原理,法与经济,法与道德,法与宗教,法与政治,法与科技,法与人权进行分析与整理的思维导图,可用于法考和法学考研,法理学知识的学习。 学霸笔记 文法类 法理学 法与社会 法考 学习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法与社会的一般原理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11f6fe7e401fd3c674c3cc0
3.干货分享法考法理学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干货分享|法考 法理学 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国信弘创马传钊 2023-02-13 11:12 +订阅 展开剩余 28 %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写评论快来留下你的想法吧 +1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更多内容了…… 意见反馈 合作隐私政策 Copyright ? 2024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https://m.sohu.com/a/640158997_121647319
4.法理学张文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笔记课后习题题库思维导图考研pdf图书 > 考试 > 考研专业课 > 法理学张文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笔记课后习题题库思维导图考研pdf 默认 温念图书卖场店(13565823)已退店 法理学张文显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笔记课后习题题库思维导图考研pd 该商品已下柜,欢迎挑选其他商品!https://item.jd.com/10094627692542.html
5.语义思维导图模板Sense Relations思维脑图 U853034818 免费 Semantics 语义学思维导图 小周不恰香菜 免费 法的渊源的语义思维导图 U815819473 免费 规范宪法 名义宪法 语义宪法 二硫碘化钾 免费 法理学语义解释思维导图 U67362080 免费 智能网联下面向语义通信的资源分配 Revolve-lee 免费 2021辽宁国考行测备考:语义重复的成语 催眠 https://shutu.cn/search/yuyi1.html
6.2025法理学思维导图带背(一)1:17:021. 2025法理学思维导图带背(一) 杨帆 724次播放 1:23:492. 2025法理学思维导图带背(二) 杨帆 324次播放 1:11:293. 2025法理学思维导图带背(三) 杨帆 295次播放 1:13:254. 2025法理学思维导图带背(四) 杨帆 295次播放 1:03:085. 2025法理学思维导图带背(五) 杨帆 212次播放 1:https://www.cctalk.com/v/17215454093429
7.说明方法思维导图怎么画说明方法思维导图模板思维导图学习法.ppt 页数:26页|格式:ppt下载文档 思维导图学习法.ppt 页数:28页|格式:ppt下载文档 《思维导图》学习法.ppt 页数:34页|格式:ppt下载文档 思维导图学习法.ppt 页数:34页|格式:ppt下载文档 文明史观思维导图.ppt 页数:21页|格式:ppt下载文档 法理学思维导图.ppt 页数:15页|格式:pphttps://m.taodocs.com/topdoc/299022-2-0-1.html
8.冲刺篇丨人大法学考研专业课背诵方法总体提示:既见森林,又见树木1.法理学:法理学特别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因此建议采用做思维导图的方式,一个章节进行完整背诵,关于一些高频考点,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法治、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等,采用题型总结背诵,如下图14所示,是我结合知行讲义汇总后作出板块总结,那么关于这一问题只需要根据这一总结背诵即可,不必再去各个章节分散背诵,有针对性地https://www.douban.com/note/839317458/
9.爱情心理学思维导图为此,中国大学MOOC的张小文和熊杰的“爱的心理学”给出了更加科学的观点。 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已经进入社会的单身男女,本课程还可以引导您从理性的角度看待爱情。 以下是通过坚果云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的“爱的心理学”的讲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爱情心理学思维导图 https://www.jianguoyun.com/s/content/20760.html
10.公基14.民法思维导图.pdf 384.9K 13.民法典思维导图.pdf 1.1M 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思维导图(2).pdf 707.3K 1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思维导图(1).pdf 276.2K 10.宪法思维导图(2).pdf 1.4M 9.宪法思维导图(1).pdf 212.7K 8.法理学思维导图.pdf https://www.fenbi.com/spa/doc-user/dir/5201
11.军队文职(96.5GB)百度网盘资源下载2021.11.02 思维导图梳理-民法2.mp4134.8MB 2021.11.02 思维导图梳理-民法1.mp4115.3MB 2021.11.02 思维导图梳理-劳动合同法(含劳动法).mp498.1MB 2021.11.02 思维导图梳理-军队国防知识.mp4137.5MB 2021.11.02 思维导图梳理-国防法.mp4109.8MB 2021.11.02 思维导图梳理-法理学.mp4146.5MB https://www.iizhi.cn/resource/detail/1e97e4702d03c6113d9d6d13d8288752
12.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pptx读书笔记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01思维导图精彩摘录目录分析内容摘要阅读感受作者简介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法律方法哲学法律法理学社会作者方法重要价值文化不同秩序进行工作者道德关系方面本质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书主要涉及到法律哲学、法律意识和法律方法三个主题,在2007年的版本中,新增了法律与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5409599.html
1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考研法硕(非法学)398联考基础/498联考综合9刑法学脉络比较清晰,复习起来比较容易。总则和分则是同等重要的,每年出题分值各占50%。复习主要办法就是抓重点,有的放矢地复习。免费领取刑法学知识思维导图,【在线练习】巩固。 —498法硕联考综合备考: 法理学:要梳理好总结好,整段背诵,法的作用于价值,法理解释等(可以参考法理学知识思维导图,参考上文0元下载https://www.kaoyan365.cn/jm/33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