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C.科)3.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A.魏律)。
5.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C..断例)。
6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重典治吏)。
7.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B.鸦片战争后清朝)。
8.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提倡修铁路、造轮船的法典是(B.《资政新篇》)。
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的政体是(A.总统制)。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B.工农兵代表大会)。
2.商朝“立纣为太子案”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c.嫡长继承)。
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A.质剂)。
3.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D.子产)。
4.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B.廷行事)。
5.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C.儒家思想)。
6.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开皇律》)。
7.典卖制度法律化的完备始于(C.宋朝)。
8.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C.《大明律》)。
”1.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B.三公九卿制)。
2.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B.汉朝)。
3.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C.唐律疏议)。
4.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A.《大唐六典》)。
5.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A.红契)。
6.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D.朱元璋)。
7.《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称为(A.君上大权)。
8.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9.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D.赎刑)。
”1.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C.廷尉)。
2.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B.唐律)。
3.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A.刑部)。
4.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A.21)条。
5.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6.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掸让制,确立了(A.王位世袭制)。
7.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法律是(c.汉律).8.晋律的特点是纳礼入律,将儒家的(c.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9.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D.七十岁)。
1.宋朝将历史上最残酷的生命刑正式纳入法典,即(C.凌迟刑).2.明代刑罚除死刑外,以(D.充军)为最重。
3.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A.夏朝)。
4.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神权法)。
5.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书于鼎的人是(D.子产)。
6.“重罪十条”始于(D.北齐律)。
7.在中国历史上,将典卖制度化的朝代不是(A.西周)。
8.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及行政立法总汇的法典不包括(D.《崇德会典》)。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D.比)。
2.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C.申明)。
3.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B.《资政新篇》)。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的政体是(B.责任内阁制)。
5.春秋时期继郑国公布成文法之后,又一个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是(B.晋国)。
6.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时改“法”为“律”的是(C.商轶)。
7.晋武帝时颁布的晋律又称(D.泰始律)。
8.中国古代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D.宋刑统)。
9.成吉思汗时期将其训令写成的法规叫(C.大札撒)。
1.太平大国时期《资政新篇》的作者是(B.洪仁轩)。
2.抗战时期民主政权在监狱管理方面创造了丰富经验的是(A.党鸿奎)。
3.《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于(C.1947年)。
4.清末《内阁官制》公布于(A.1911年)。
5.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B.廷理)。
6.中国古代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A.曹魏)。
7.典卖与买卖的严格区别在于典卖是(A.活卖)。
8.将《钦定律诰》附于律后的是(D.洪武三十三年律)。
9.清末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C.九年)。
2.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主要有C.《中国土地法大纲》。
3.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帝王是(A.启)。
4.盗徒封罪规定在(B.秦律)。
5.元朝中央审判机关是(C.宗正府)。
6.汉朝的刑制改革始于(A.文帝)。
7.《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颁布于(C.1946年)。
8.西周的《吕刑》作于(D.穆王时期)。
9.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D.商鞅)。
1.唐宣宗时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D.121门)。
2.在西周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b.醢)。
3.《唐律疏义》规定:债务人负债不偿时,债权人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物。
这叫做(c.牵挚)。
4.《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颁布于(d.解放战争时期)5.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D.夏启)。
6.《吕刑》的制定者是(D.吕侯)。
7.《法经》共(C.六篇)。
8.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D.叔向)。
9.汉朝把向当事人宣读判词叫做(C.读鞫)。
1.中国历史上,首先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的皇帝是(C.汉文帝)。
2.在中国法制上,首次改具律为刑名并冠于律首的法律是(A.魏律)。
3.唐律对涉外案件处理原则的规定,两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唐朝发生诉讼时,则按(C.唐朝法律)。
4.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B、鼎上)。
5.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A、取息过率)。
6、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B、二等)。
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B.卫禁)。
8,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叫做(D、禁榷制度)9.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D.《大清新刑律》)。
1.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C、法部)。
2.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A.赵鞅).3.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C.察律)。
8.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B.汉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D.《大清新刑律》)。
1.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机关是(C立法院)。
2.1946年5月4日党中央发布指示,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这个指示即为(C“五四指示”)3.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B.法经)。
4.清朝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A.秋审)。
5.《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D.臣民权利义务)。
6.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
7.北京政府主管行政诉讼的司法机关是(D.平政院)。
8、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C、卜者)9、商朝在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后,又逐渐实行了。
(A、嫡长继承制)1、商朝刑法的总称是。
(D、汤刑)2、把犯罪者晒成肉干的刑罚称作。
(A、脯)3、将“法”改为“律”,是在(C战国时期的秦)。
4、夏朝有五种刑罚,共(D三千)条。
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战争动员令)。
6、“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杀)。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D圜土)”。
8、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C夏台)”。
9、西周时期,对公族试用的死刑方法为(B磬)。
1、西周早期,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D田里不鬻)。
2、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A、孔子)反对。
3、“被庐之法”是(B、晋国)国制定的。
4、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严厉镇压盗贼犯罪的法典是(D、法经)。
5、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C、商鞅)6、秦朝的(B式),是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
7、秦朝的(C定杀)是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
8、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C定杀)。
9、秦朝的(C城旦)是一种刑名,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1、秦朝的鬼薪是(C三年)年刑。
2、在秦朝,多用于轻微犯罪的官吏的刑罚是(D谇)。
3、秦朝的(D以古非今罪),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4、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作(C、决事比)。
5、汉朝专门适用于女犯的徒刑称作(D、顾山)。
6、在汉朝,如为农民起义通风报信、提供饮食,则构成(D、通行饮食)罪。
7、两汉的立法活动始于汉朝建立前的(D、约法三章)。
8、汉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B、廷尉)。
9、“八议”最早规定在(A魏律)。
1、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A晋律),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2、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C北齐律)。
3、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B西晋)。
4、封建法典的(A十恶)源于“重罪十条”。
5、蜀国诸葛亮等人制定了(A蜀科)。
6、魏律改具律为(D刑名)。
7、晋律规定“生罪不过(B十三)等,死刑不过三”。
8、《开皇律》规定“其在八一至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减一等”,属于(A例减)。
9、《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C五)等。
1、隋朝以(B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2、隋朝以(C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
3、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格敕令式,编成。
(B《大中刑律统类》)4、唐律关于户籍、赋役、田宅、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
(C《户婚篇》)5、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
(B三司推事)6、唐律规定,官吏向属下的人民借贷财物以及接受财物而为人请求者,以(C坐赃)论。
7、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C刑统)作为法律形式。
8、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出的指示或决定,叫做(B指挥)。
9、宋朝中央主管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D看详)。
1、《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
(A篇目改为七篇)2、集封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
(B清会典)3、清朝中央司法机关专掌复核的是。
(C大理寺)4、《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D洪武三十年)5、旧中国起草和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是(D《大清新刑律》)。
6、清政府从1906年开始,把原来的刑部改为(D法部),专门负责司法行政。
7、清末成立(B修订法律馆),进行大规模的修律。
8、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D《大清民律草案》)。
9、将民事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的法典是(D《大清现行刑律》)。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总则和分则的刑法典是(C《大清新刑律》)。
2、鸦片战争后清朝最高审判机关是(D大理院)。
3、《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废除了制度。
(C土地私有)4、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制定的刑事法典是。
(D天平刑律)5、“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规定在之中。
(A《天朝田亩制度》)6、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称作。
(D合挥)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是(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C内阁制)。
1、北洋政府的司法审判制度采取(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2、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B兼理司法法院)3、1948年,国民党为配合想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重新设立(C特种刑事法庭)。
4、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6、《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1947年)7、在政权组织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8、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工作的范围是。
(A、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9.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A.大辟)。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2.“被庐之法”是(B.晋国)国制定的。
3.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A.竹简)上。
4.炮烙之刑出现于(D.商朝)。
5.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B.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
6.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7.战国时期魏国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D.法经)。
8.子产是春秋时期(A.郑国)的贵族。
9.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A.孔子)的反对。
1.晋国的“常法”是(B.赵盾)制定的2.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A.邓析)。
3.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A.夏台)”。
4.西周的拘役来于(C.坐嘉石)。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A.昏)”。
6.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殷彝)。
7.西周的判例叫(C.成)。
8.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
其中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A.纳采)。
9.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D.嫡长继承制)。
1.战国时期楚国在悼王时任用(B.吴起)任令尹,实行变法。
2.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C.贼)”。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D.《周礼》)。
4.“刑名从商”是(A.荀子)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C.周公)。
6.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B.《汤誓》)。
7.炮烙之刑出现于(D.商朝)。
8.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9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
6夏朝“贪以败官为(墨)”。
1商朝末年王位继承最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2西周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大司寇)。
3西周直辖地区的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是(小司寇)。
4西周“惟终”是指(惯犯)。
5赎刑作为制度始于(西周)。
6我国对上诉期限作出规定始于(西周)。
7周穆王曾制定了一部法律《吕刑》,其作者是(吕侯)8西周时称故意为(非眚)。
9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允许买卖,这就是(田里不鬻)。
1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剂)。
2西周的(九刑)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增加四刑。
3西周规定了“寇攘于杀人越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4西周法律形式中是商朝中有利于周统治者的某些内容,称为(殷彝)。
5我国首次颁布的成文法是写在(铜鼎)。
6春秋时期孔子反对晋国(范宣子)铸刑鼎。
7楚国在悼王时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
8春秋时期,晋国铸刑书于鼎公布成文法,首先提出反对的是(孔子)9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
1我国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法经)。
2《法经》共有(6)篇。
3西周把刑诉称为(狱)。
4《法经》的作者是(李悝)。
5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进行法制改革。
6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的是(法廷成例)。
7秦在战国时就设有(廷尉)最高司法审判机关。
8秦以(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界限是。
9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是(秦律)。
1秦云梦竹简共有简(1155)枚。
2“诬告反坐”的原则最早出现于(秦朝)。
3春秋经义作为断案的依据是在(汉朝)最先开始适用的。
5汉律把当事人上书请求复审称为(乞鞫)。
6中国法制史上,“户律”最早确立于(汉律)。
7汉朝在断案时如果,如遇到律无正条,又无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便以(春秋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
8汉把对被告人进行的审讯称为(鞫狱)。
9曾为《泰始律》作注的除张斐外还有(杜预)。
1北周的中央司法机关是(秋官大司寇)。
2“登闻鼓”设立于(西晋)。
3隋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大理寺)。
4《唐律疏议》规定:债务人负债不偿时,债权人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物,即(牵掣)。
5唐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寺)。
6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最早规定在(开皇律)。
7《永徽律疏》颁布于(永徽四年)年。
8封建五刑制最早确定的是(北齐律)。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行政立法总汇是(唐六典)。
1义绝作为离婚条件最早出现在(唐律)中2编敕和以敕代律作为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在(宋朝)。
3典卖与买卖的严格区别在于典卖是(活卖)。
4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凤宪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员加重(二)等处罚。
5将《钦定律诰》附于律后的是(洪武三十年律)。
6每年霜降后十日进行的对刑部判决案件或京师附近的斩、绞监候案件重审的程序是(秋审)。
7中法史,六科给事中制度开始于(明)8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制度,即(禁榷制度)。
9明清时期专掌复核,不再主管审判的司法机关是(大理寺)。
1清负责复核重大案件的司法机构是(大理寺)。
2《大清民律草案》的总则、债权与物权三篇由(日本)法学家起草。
3旧中国的第一部半殖民半封建的民法典是(大清民律草案)。
4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独立的诉讼法典是(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5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法部)。
6清末《十九信条》公布于(1911)年。
7《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臣民权利与义务)。
9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民初清末)。
1鸦片战争后,清末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法部)。
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3“五四指示”颁布于(解放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