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学苑论衡:立足本土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观点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法律思想也比较丰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学人开始用新视角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出版中国法律思想史专著。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学者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进行了研究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法律院系陆续开设了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此后不断有新的学人涌现、新的作品推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史研究发展日益蓬勃,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法律思想史这门课程体现我国法学教育的传统文化特色。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意义在于,首先,有助于了解中国法治的现实情况。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已经解体,但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有必要加以了解。其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法制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人类社会法制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有贡献。中华民族对法律现象的思考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再次,可以让人充分认识到法律思想的多样性,在古今中外法律思想的对比中形成开阔视野和开放心态,加深对法律现象的理解和法治运行规律的把握。

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中国法律思想史这门课程所发挥的作用与我们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这部分是由于现代法学理论起初来自西方法学家的构建,是为了解决和阐释西方社会面临的问题。这门课程在知识体系上也采用了不少西方法学的概念、视角。当前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或是按照历史顺序进行编排,或是按照学派进行编写。这两类体例都一定程度地聚焦不少西方法学所关心的问题。与之相对应,一些研究者在传统文献中寻找与西方法学类似的文字和观点进行取舍并展开立论。这种做法难免存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维和逻辑考虑不充分的问题,乃至有一些牵强附会的地方。

中国古人对法律现象的认知立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时空特点,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形成的。按照西方法学知识体系取舍传统文献,再按照西方法学的问题意识去阐发,并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征,难以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独特性。例如,中国古人对许多法律现象的思考是在“礼”的范畴下进行的,但西方法学知识体系中缺乏与“礼”对应的概念。中国古人对法律现象的思考有其自身规律和哲学、史学方法,表达的方式也具有独特性,从而使中国法律思想史成为一门涉及法学、哲学、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复合性较强。综合运用这些学术思想进行阐释,才能使人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精髓。此外,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西方法律思想存在价值层面上的差异,简单以西方法学知识体系为研究参照系,也不容易厘清这些法律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作者为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3.《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电子教案.ppt《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版)电子教案.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第四节 朱熹 二、德治与重刑并用 朱熹以儒家正统自命,因此,德治是朱熹的一贯主张,他仔细探讨政刑礼德的相互关系。认为礼德为治国的根本,政刑为治过之具,与礼德相比,只能为末。尽管朱熹认为德治为治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07/5311304024004133.shtm
4.康有为“变法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2019.10)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2021.04)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2021.10)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04)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10)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2020.10) 00264《中国法律思想https://m.educity.cn/tiku/10636819.html
5.头条文章在完整地走完精讲阶段后,正常的状态应该是对知识比较熟悉,所谓熟悉是指在听课时老师说到某一个知识点,你就能联想起来接下来老师大概要说什么,比如老师说到担保物权的从属性就能想到有成立上的从属性、内容与范围上的从属性等等,如果不能达到熟悉的状态,就更要认真听课,不通的知识有必要时回头看看精讲书。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25083170947470
6.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制史关于“礼与法”的关系及其在政治实践中的实际运用,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己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7.中国法制史教学研究(精选十篇)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实施、作用、特色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它是法学、历史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 是法律史 (包括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的分支学科之一, 更是法学的基础学科。所以, 中国法制史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之一, 是全国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z1y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