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重点自考20240205.pdf

1、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即天命、天罚思想。

2、XXX强调统治者必须有德,“以德配天”,其

目的在于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

下去;同时“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意味着神权的

动摇,而且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

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的思想

1、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

族长的统治地位和特权的行为规范。嫡长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

的核心内容。

2、商朝末年确立了嫡长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

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是紧密结合的。制后

发展成世卿世禄制。

3、西周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所实行的是以“亲亲”、“尊尊”

为基本原则的礼治。

5、礼治的基本特征:XXX倡导礼治。礼和刑都是

仆从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合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

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6、XXX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XXX:即加强自我克制,

实行德治的意思。慎罚:区别对待,罪止一身。主要内容:1、

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反对族诛连坐,主

张罪止一人;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4、刑罚适中。

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1、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最具时代特点的是主张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进行变革的革新思想。

2、XXX: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

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以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

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

3、XXX的法制改良思想:对过去的法制不能简单地废弃

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即修旧法,

择其善而业用之。对XXX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造:1、挟天子

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

制和霸主地位;2、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礼来教育和引导民众,同时用削夺

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3、打破了“亲

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4、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

旧传统,主张依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已公开的法律作为

标准。

4、XXX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

法治民。即作内政而寄军令。XXX提出了“四民分居定业论”,

“四民分居定业论''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度。

5、XXX在立法方面(特别是经济立法方面)主张:法令

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惯,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

济制度。

6、子产的法律思想具有折衷于礼、法之间的特征。XXX

一方面将礼和仪区别开来,一方面又把礼视为自然地总秩序和

总规律,人顺应自然,就必须遵守礼。同时在礼治的指导下,

提出: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提出

“丘赋制”、铸刑书。

7、铸刑书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着紧张的意义:

(1)首先,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

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公布成文刑法思想的提

出,标志着罪刑擅断思想的坚决和法治思想的出现。

(2)其次,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

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紧张作用。

8、子产对德刑关系的处理,详细表现为宽猛结合,以猛

为主。

9、XXX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彻底否定XXX、

实行法治革新。

第四章儒家的法律思想

1、XXX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思想体系,作为

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XXX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儒家

主张“以德为政”“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注

重道德的感化作用,轻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反对“不教而诛”。

总结为德主刑辅。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明确提出了“爱人”的思

想。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礼治论主要有以下内容:(1)

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即宗法品级特权制度是天

经地义的。(2)XXX夸大各级贵族必须严厉遵守XXX所划

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品级名分,目的使人人各安

其位,维护封建社会稳定。(3)按礼乐所划定的品级名分行

事,社会秩序才不致紊乱,使用科罚才干得当。(4)礼之用,

和为贵。和,即和谐,由礼来节制。

3、XXX主张“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宽猛相济,主张重

义轻利的代价观。

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1)宽刑慎杀;(2)赦小过;

(3)反对冤狱;

(4)无讼思想。

5、XXX主张“为政在人”的人治论,特别强调统治者必须

有德,要以德服人。

6、XXX提出(1)“王道仁政,道德教化",XXX

政治法律思想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仁政的主要内容是

对人民进行教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减免刑

罚。(2)减省刑法,罪人不孥;(3)为民制产,轻

徭薄赋。(4)民贵君轻,暴君放伐;(5)惟仁者宜

在高位的人治论。

7、XXX识贤、XXX:(1)必须详细考察;(2)从下

层人民中选拔人才,破格加以重用。

8、XXX的法律思想是围绕如何实现和巩固统一而开展的,

主要内容是“隆礼”和重法。XXX是“性恶”论者,认为人是“好

利而恶害''的自然本性。冲破了传统的天命神权和君权神授的

束缚。企图从社会本身来论证国家和法律的起源,这在当时历

史条件下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9、XXX主张“隆礼而王”,贵贱有等。提出礼是政治的指

导思想,礼居于主要地位,是政治的指导原则;严厉分别政治

品级;“平政爱民”,节用裕民。发起重法论,主张法以礼为本。

法的作用:起奖励的作用,起禁止的作用,起矫正的作用,起

防范的作用。主张先礼后法,罪当其罚。同时XXX主张人治

重于法治。XXX的隆礼重法,以儒为礼,儒法合流的法律思

想,不仅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起过主动的作用,并且对

中国封建法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墨家的法律思想

1、墨家代表小生产者阶级的利益,提出兼爱、XXX、

明鬼、尚同,墨家的法律思想也是以“兼爱”为核心

的,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墨家的特点:(1)墨

家有坚定的政治,坚决维护墨家的宗旨,并富有牺牲

精神;(2)墨家有严格的纪律;(3)墨家以自苦为

极,生活艰苦;(4)墨家有自己的法律。

2、墨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认为以人民之利即

公利为惟一的价值标准,凡属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就应当努力去

做,有害于人民的事情应当严厉禁止。

3、墨家夸大“以天为法”,认为“兼相爱,交相利”为天志。

墨家认为以天为法的理由:(1)“天志”爱人利人,“天”是为

了百姓而造就天下万物的;(2)“天”兼有万物,公正忘我,

一视同仁;(3)“天”有赏善罚恶的能力,具有主宰人间惩罚

的最高权势巨子,连天子也要服从。

4、墨家认为设置刑赏的目的在于赏贤惩暴。对待惩罚应

持慎重态度,既不滥赏,也不滥罚,不徇私情,公正法律。原

则:(1)对惩罚的处理要实时、准确;(2)惩罚应与舆论、

道德相一致;(3)惩罚要公正忘我。

5、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十分重视群众的生计,十

分重视劳动。

第六章道家的法律思想

1、道家的法律思想:(1)“道法天然”的天然学说;(2)

无为而治;(3)废弃仁义礼智说;(4)否定人定法;(5)

君人南面之术。

2、“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天道无为”的天道

观,是《老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

3、老子认为理想的治国方法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他

极力反对统治阶级的有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抨击

统治者骄奢淫逸;(2)反对苛政暴敛;(3)反对战争;(4)

不尚贤。《老子》所宣扬的无为而治的实质,在于以消解矛盾

的方法避免斗争,使统治阶级对人民作出某些让步,减轻一些

剥削和压迫,缓和各方面的矛盾以维持社会安定。同时老子提

出绝仁弃义,绝圣弃智;否定人定法。

4、《庄子》认为“天道”是天然无为的。人们应当师法天

道。《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十分突出,崇尚天然法,反

对人定法,主张毁弃统统法度,对封建法治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和批判。同时否定仁义礼乐,否定圣智和文化技艺。

第七章法家的法律思想

1、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

以法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为维护其私有财产和巩固

其政治统治,一方面不断加强国家机器,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

法律,强迫人民遵守,另一方面,又要对他们的统治经验进行

理论上的总结。

先秦法家,一般分为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前期法家指战

国初期和中期新兴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内进行改革的法家,代

表人物是XXX(撰写《法经》)、XXX、XXX、慎到、申不

害;后期法家指战国后期新兴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内进一步巩

固政权并争取实现统一的法家,代表人物为XXX、XXXo

2、法家以法作为治国的惟一工具和判断是非功过的惟一

标准。法的性质和特征:(1)规范性;(2)公正性;(3)

平等性;(4)公开性。

3、在法家来看,法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法具有“定分止

争”、“兴功禁暴”的作用。定分是确定事物的所有权,其实质

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形式固定下来。兴功指富

国强兵。

4、法的纲要一赏与刑。赏与刑是法的纲要,治国必须赏

刑并用,力求做到“信赏必罚”“重刑少赏”,其实质在重刑。法

家认为,要推行法治,必须以君主的权势为前提,以国家政权

为后盾。法家的术指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

5、商鞅变法: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为:

实行连坐法,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制度,重农抑商,

奖励农业生产,废止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第二次变法公

元前350年,主要内容为:废止仆从制的井田制,确认土地私

有制;实行分县制,建立君主集权的政治制度;禁止父子、兄

弟同居一室;统一度量衡。

6、商鞅变法是以其进化的历史观为理论根据的。XXX认

为人类经历了上、中、下三世。XXX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

的变法论。提出统治者制定法律必须从实际出发,礼法以时而

定。

7、XXX把代表新兴田主阶级意志的“法”,看做

治理国家的惟一工具和判定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法

的作用:具有定分止争和兴功禁暴的作用。“定分”

是肯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其实质是请求把封建私有制

和品级制用法令的体式格局固定下来。兴功:指富国

强兵;禁暴:指制止被榨取者的反抗。XXX讲法制,实

质上是要维护国君统治群众的权力,维护国君高高在

上的地位。

8、XXX主张赏刑并用,重刑止奸。治国必须赏刑并用,

文武兼施,其中刑是主要的,赏是次要的。提出禁奸止过,莫

若重刑。同时提出刑用于将过和族刑连坐。主张对人民统一地

进行农战教育。

9、慎到主张立公弃私,事断于法。认为法具有规范性、

公正性、平等性。主张法应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变更,变法之权

返国君,而官吏只能充当法律的工具,百姓只能充当法的奴婢。

10、慎到主张维护君权的“势治论”,慎到的势治论主要有

以下三点:(1)权重为尊,主张国君指挥一切、;(2)权势

以“下”为基础,要得到人民的帮助;(3)立天子以为天下,

即设立天子、国君是为了服务于天下国家的说法。

11、XXX思想学说的中心是“依法治国”的法治论。继承

了前期法家的汗青退化论观点,将以往的汗青分为上古、中古、

近古、当今四时期。XXX用剥削阶级的目光来看待人性,认

为好利恶害,人之所有也。XXX主张“依法治国”,法、术、

势相结合的法治实际体系。指出治国必须依法为本,刑赏是君

主手中的二柄。如何运用和贯彻惩罚,XXX提出:(1)信赏

必罚;(2)惩罚应“合于刑名”;(3)惩罚有度;(4)厚赏

重罚。XXX讲抱法处势,就是坚持法治而又把握权势的意思,

XXX讲势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君主的权势,确立君主的无上

权势巨子,从而有效地维护封建统治。

12、XXX请求远仁义,摒德治,实行愚民政策。(1)远

仁义,君主治国,必须抛弃仁义;(2)摒德治。儒家主张德

治,XXX的感化作用。但XXX认为君主治理国家,不是依赖

人们做好事,而是迫使他们不去干好事。(3)实行愚民政策。

13、XXX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形成一套更加

完整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他主张建立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时具

有反对封建割据和促进国家统一的进步作用。但他过分强调暴

力,主张以重刑镇压人民,异常迷信权势,主张运用阴谋权势,

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其地主阶级本性。

第八章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

1、秦朝实行“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并主张事统上

法,法令由一统思想。同时主张严刑峻法,“深督轻罪”。秦朝

实行“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文化思想上进行统一,搞文

化专制主义,推行愚民政策。XXX提出焚书建议。

2、西汉王朝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XXX

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并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治实

践中去。XXX的《新语》为汉初统治者提供了系统的治

国理论。同时,汉统治者也重视文武并用,“德刑相

济”。约法省刑,XXX继位后改革了秦朝恶严刑苛法:

(1)废除连坐收孥法;(2)废除诽谤妖言法;(3)

废除肉刑。在主张“约法省刑”的同时,又主张以农

为本,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把法律的作用同发展

农业生产联系起来,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XXX提倡以民为本的思想,包括以下内容:(1)国

家的兴亡,决定于是否得到人民的拥护;(2)民多势众,不

可欺辱;(3)统治者必须爱民。

4、XXX提出了“变化因时”、“立经XXX”,建立起严格

的封建等级制度,确立以尊君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度。即法律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适应时势的变化,创造出适合当

时情况的法律制度。同时提出刑不上大夫。提出礼义为先,礼

法结合。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

5、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1)皇权至上,法自

君出;(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

根本原则,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维护封

建君主专制的精神支柱和制定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4)德

主刑辅,先教后刑。

6、XXX提出(1)“大一统”思想,即“一统乎天子”,也

就是实行君主集权。(2)更化论:即修饰“仁、义、礼、智、

信”五常之道。(3)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7、XXX提出天人感到,君权神授,XXX出的思想;维

护封建品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XXX、

夫为妻纲。五常:仁、谊(义)、礼、智、信。主张XXX阴

刑,德主刑辅。《春秋》决狱: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

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典化。原心科罪:以行为

者的念头加以惩罚。

8、XXX是唯物主义思想家,继承了XXX的“明于天人之

分”的思想,否定有意志的天的存在,认为天是自然物体而不

是神,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的。(1)批判天

有赏善罚恶能力的“天造谴告''说;(2)批判“用刑非时则寒,

施赏违节则温”的时令说;(3)批判“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

来''的祸福说。XXX在批判“天刑”论的同时,还批判“天生圣

人”“帝王受命”等君权神授说。XXX从实际出发,提出文武张

设,礼法兼用的主张。

9、XXX著作《昌言》,作为批判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夸大“人道为本,天道为末”,深刻揭发神学法律观,提出了配

合的变法改制的思想主张。XXX是无神论者,反对传统的唯

心主义“天命说''和"君权神授",否定XXX心志,夸大重视人

的客观勉力。XXX把朝代的兴亡分为兴起、保守、衰亡三个

阶段。仲长统主张:(1)废分封,行郡县;(2)恢复井田制;

(3)恢复肉刑;德教为本,以科罚为辅。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1、这时期门阀士族的出现是这时期社会政治的特点。法

律思想有三大思潮:(1)律学思潮,律学本是汉代经学的一

个分支,为我国法律史上最具有特色的法律注释学;(2)玄

学的法哲学思潮;(3)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研究和制

定汉法的法律思潮。

2、律学原是经学的分支,根据儒家经书中的经义来研究、

解释法律,形成律学。晋代是律学鼎盛时代。

3、XXX,西晋著名律学家,一是参与修订晋《泰始

律》,二是为做注解。有以下主张:(1)纳礼入律,

礼法合一。“格之以名分”是XXX贯彻于其修律和注

律之始终的基本精神。所谓“名分”,即当时统治者

竭力提倡的名教、礼教,它是儒家之礼的根本内涵。

(2)“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简直的立法观是

杜预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即法律的文字要简明通俗

(文约),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例直),法

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听省);条文要简约,

不要繁密(禁简)。(3)区分律、令的界限。杜预所

谓的律即刑法,是专门规定关于违法行为所犯的罪名

及这种行为的惩罚的方法;令是各种规章制度。

4、XXX(fei)主张:(1)以礼率律,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

是礼;(2)礼直刑正。礼即儒家鼓吹的封建纲常名教;刑正,

指使用法律要做到准确,宽严适中,轻重得当,有罪必罚,罪

刑相符。为贯彻理直刑正须明确区分和划定何种犯罪概念;提

出随事取法(1.实行类推科罪,2.以判例科罪),临时观衅的

司法原则;(3)提出“刑、理、心、情、事”综合的审讯原则。

刑:科罪量刑的法律划定;理:刑法中的礼义原则;心:犯罪

的念头;情:由念头产生的犯罪生理特征;事:犯罪究竟。

5、XXX在政体方面主张分封制,在施政方面提出息役:

减少赋役,少扰百姓,使社会相对安定,属无为政治主张;平

汆:政府在丰年平价购存粮食,到荒年以平价出卖,意在采取

这种利农政策而使国家仓禀充实,属重农政策;著信:树立和

进步政府的信用度,源于儒家的诚信原则;官久:信赖贤能的

官吏,不随便更换他们,反应了士族阶级的政治利益。体现了

以儒家为本,综合道家、法家、农家的学说。

6、XXX主张重法:(1)复肉刑;(2)纲举网疏。法律

方面说,纲举:要求严惩“大奸犯政”“豪强横肆''的行为,网疏:

对贤人君子的小疵高抬贵手;(3)法令划一,执法必严,以

律断罪。

7、名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纲常伦理作最高准则来正名定

分的封建礼教,名教的作用是禁锢人们的思想,麻痹并销蚀人

民的斗争意识,镇压人民的反抗,从而在维持统治秩序上起了

很大作用。玄学首先是一种哲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

研究刑名,本末,有无等问题,而中心是讲天人关系,即天道

与人道的相互关系。

8、XXX,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

《老子指略》。提出“名教出于自然''、无为而治、XXX的无

为而治包含以下内容:君主无为、愚民政策、反对XXX刑酷。

9、XXX夸大名教与天然是对立的,名教不出于天然,而

是当权者造立出来的,主张无为而治,主张任天然。XXX鼓

吹无君论。

10、XXX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XXX、无政府主

张的思想家。(1)否定“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2)

否定君主设刑是“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恶;

(3)建立XXX无臣的社会,废弃任何国家和法治。

11、XXX汉化改革的核心是XXX,XXX的中心任务是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采用中原地区汉民族先进的封建经

济体制、政治法律制度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XXX

强调礼具有根本法的性质,对法律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主

张:(1)主张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2)创制存留养亲制度;

(3)严格区分斩、绞两种死刑等级,废除"裸开>]''处斩的行刑

方式。提出法为治要,慎刑恤刑,反对滥施刑讯和留狱。教随

时设,政因事改。

第十章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1、公元581年,隋朝XXX改革国家体制,确立三省

(XXX、门下省、内史省)六部(吏、礼、兵、刑、户、工)

制度;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减轻赋税徭役,废除已推

行三百余年的九品中正制,把管理选举权收归中央。他制定了

《开皇律》,体现了“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2、唐初统治者XXX在《唐律疏议》明确规定:XXX

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标志着正统法律思

想已经成熟,礼法结合基本定局。

3、XXX立法、司法方面的思想主张和实践:(1)以轻

代重,废止苛惨之法;(2)慎断死罪;(3)行罚不避亲贵;

(4)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

4、XXX的法律思想:(1)以隋为鉴,XXX;(2)立

法公平,形成了以“宽简”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即制礼,又立开

立法必须公平;国家法令,惟须简约;法须稳定,不可数变。

(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慎狱恤开『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完

善死刑的审判程序;反对严讯,务求其实;(4)明正赏罚,

一断以律;(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求谏纳谏,以成治道;

各尽其言,群策群力;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君臣共同守法。

5、XXX制定《武德律》,XXX制定《贞观律》,

XXXXXX制定《永徽律》,《永徽律》及其疏统称为《唐律

疏议》。

6、《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1)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君为臣纲:置于三纲之首,谋反、

谋大逆、危害皇帝安全、大不敬均处以最严厉的刑罚;父为

XXX:父为XXX为三纲的基础,实际上是利用族权来维护封

建政权;XXX也是唐代立法的根本原则之一。(3)维护等级

特权的礼法思想。贵族官吏有罪无刑;良贱异法。

7、礼法结合的唐律吸收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法

律原则,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一部治国安邦的法典,因而成为

宋元明清各朝各代法律的底本。就法律思想来说,唐代当前各

封建王朝,都是以这种以礼入律、礼法结合的思想最为正统法

律思想。但它明确划定皇亲国戚、贵族官吏及其支属享受各种

特权,充满着封建特权思想,这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8、XXX是反佛、道宗教的代表人物。XXX的“道统论”

的中心思想是儒家一向所倡导的仁义道德。XXX提倡性三品

说,宣扬天刑论。承袭礼法兼用,XXX为先的主张。

9、XXX是XXX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其改革的主

要内容为:(1)抑制藩镇割据势力;(2)打击宦官势力;

(3)严惩贪官暴吏,推行用人唯贤路线;(4)减轻剥削,释

放宫女。

10、XXX主张:(1)天人不相预和赏罚及时说,强调赏

罚要及时,提高执政效率;(2)法律起源于势;(3)开>]、礼

其本则和,其用则异。

11、XXX的思想体系以儒为主,兼采道、法诸家思想,

特别是在解决具体的现实社会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崇儒尚法、

援法附儒的倾向。他的法律思想明显的表现出以儒为主、调和

儒法的特点。(1)开h礼、道迭相为用;(2)法令贵一,自

上行之;(3)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理大罪,赦小

过;消除犯罪,止狱措刑;肉刑可废不可复;慎选司法官吏。

第十一章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XXX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并融合XXXXXX的学说,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2、XXX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哲学的核心,也是其法

律思想的核心。

3、XXX对“德、礼、刑、政”的关系:(1)德礼为本,

政刑为末,但它们在本质、目的上是一致的;(2)在德和礼

之间,应以德为本,以礼为末;(3)就政和刑的关系来说,

政是统治的工具,刑是辅助统治的方法;(4)重视礼仪道德

的感化作用。

4、XXX极力主张刑法以严为本,但强调慎刑:(1)主

张恢复肉刑;(2)限制赎刑;(3)严惩奸凶。

5、XXX为维护南宋王朝统治,缓和阶级矛盾,主张“恤

民”。(1)以口数占田;(2)奖励农业生产;(3)推行社仓

制度。

6、XXX生当乱世,其时法令废弛,纲纪荡然。所以他力

主憋肃纲纪,以变风俗;法令简易,慎刑恤狱。同时,他也主

张发展农业生产,采取恤民步伐。以理为中心的法律思想的本

质来说,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维护“三纲五常”、

强化思想统治的需求,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包括法学在内

的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7、XXX(JUN)目睹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劳动

人民的反抗斗争,强烈要求统治阶级实行自我约制,缓和阶级

矛盾,以解除政治危机,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他反对横征暴敛,

严刑峻法,主张轻徭薄役。他的思想具有反对暴君专制、主张

德化仁政的儒家色彩。

8、德、礼、政、刑即德治、教化、政令、刑罚,是封建

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1)“德、礼、政、刑四政,

王道之治具也”。德治、教化、政令、刑罚都是统治阶级治理

天下的方法和工具,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秩序。

(2)德礼、政刑的作用不同。德礼可以使人民主动服从封建

王朝的统治,政刑有一定的控制和威慑作用,使人们迫于畏惧

“非所有者不敢取,非所言者不敢道,非所为者不敢作(3)

刑罚的目的是保障德礼的贯彻实行。

9、XXX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封建法律代表

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借用XXX的“天谴

说”,用天意、天理的绝对权威对君主专断进行抑制,

要求君主严格依法办事。

10、XXX认为,礼即封建纲常名教,是国家政治制度和

法律的中心。封建统治阶级必须以礼的精神为指导。他提出

“应经合义”:请求用儒家思想来指导礼法,以改变当时科罚严

酷的场面;同时立法的宗旨应顺情便民:(1)省科罚、薄税

敛;(2)维护土地私有制,限制兼并;(3)保护工商,反对

与民争利。

11VXXX重视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在司法问题

上的反应就是慎刑恤(xu)狱,不枉不滥,刑罚适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原情定罪:审理案件单靠

有限的法律条文是不够的,还应注意以往的判例,衡

量犯罪的情节和行为人的动机、目的。(2)注重证据;

(3)限制赎刑;(4)控制复仇;(5)慎行赦宥

(you)o

第十二章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1、XXX法律思想主要是针对时弊,力主改革,并从健全

和加强封建法制入手,以图中兴。(1)改革官制,革故鼎新。

官制之弊主要表现在(一)赏罚不明,贤愚同等,清浊一致;

(二)官风不正,庸碌苟且,排斥良吏。他坚决主张改革官制,

作为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其主要措施有:(一)严明赏罚,

有功则进,无功则黜;(二)开学校,设科学,大力培养人才。

(2)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XXX试图遏制皇帝个人专断

的恶性发展,劝说皇帝明晓“君臣共理天下''的道理,重用贤臣,

遵守法治(一)克服专断、偏听;(二)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

(三)舍一心之私,执法公正;XXX的“君臣共理天下说”,

不仅是针对当时皇权太重的现实而发的,而更重要的是为推进

改革服务的。但是,这一理论只是建立在劝谏君主和君主自觉

的基础上,不可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因而是无法实现的。

(3)审刑名的司法原则。(一)审刑名,谨慎适用罪名,审

理案件最重要的是弄清情理,正确适用罪名;(二)行纠察,

加强司法监督;(三)法律,提高业务素质。

2、XXX提出“三不足”变法实际: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XXX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他认为,万

物的根源是来自离开人们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天然界。天变不足

畏:天然界的运动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祖宗不足法:祖宗之法

应当师法,但师法不即是硬搬过去的施之以方,而只能法其意。

人言不足恤的理由:(1)国家立法不能受人言左右,而应以

国民长远利益为标准;(2)如果以人言为恤,则根本不能制

定善法。

XXX三不足的变法理论,是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思想的

总结和升华,显得相当彻底和完善。

3、XXX认为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种办法,一是大

明法度,即废止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二是众建贤才,

即淘汰保守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吏。提出了法治、人治

统一说。XXX重视人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方面:一是立法

离不开贤人;二是法律离不开贤人。XXX把法度和贤才的作

用统一起来,认为法治和人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紧张因素,形

成了法治、人治统一论。

4、XXX提倡运用法治手段选拔和任使人才,主要表现为:

(1)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让官吏久其职事,才能获得

专业技能,搞好本职工作,在上述基础上再对官吏责之以“考

绩之法”,胜任者留,有功者升,其不胜任而辄退之。(2)设

“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

5、有司议罪,惟当守法。XXX重视法律的作用,并要求

严格依法办事,这一思想包括以下几点:(1)君主应当知法、

守法。(2)执法要而公;(3)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6、XXX: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田主隐瞒的庄田,并改

变赋税制度,推行一条鞭法,把各项税收徭役合并为一,按亩

征银,在肯定程度上改良了政府的财政情况;主动浚治黄、淮,

改良漕运。在政治上,针对当时的弊病,厉行改革,整饬吏治,

汰除冗

rong

员,加强内阁和六部的权利。(1)主张高度集权,以法

律政令规范天下;(2)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他认

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国家法律制度也必须不断更新。(3)

整饬

chi

吏治,慎用科罚;(4)法在必行,奸无所赦。XXX正是

明代中后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家,他能洞察和正视社会积弊,

大胆改革,并取得肯定成效。他的法律思想同他的政治实践一

样,在明代汗青上占有肯定地位。

第十三章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1、XXXXXX在位期间,金朝的封建经济、政治和法

律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为维护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君主专制制度,XXX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注

意吸收大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政府机构,借

以完善国家政权建设和扩大XXX统治的社会基础;同

时,他十分重视封建法制建设和吏治的整顿,这些措

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2、XXX: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势巨子。

XXX对“议亲”“议贤”的改动和解释:(一)明确后族的议亲

范围,后族享有议亲特权的支属有三种:太皇太后缠(si)麻

以上亲,皇太后缎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缩小冢

室议亲范围:议亲的范围包括皇帝袒免以上亲,破除皇帝五服

以外的袒免亲;(三)夸大宗室和外戚的区别;(四)严厉把

握XXX的条件:XXX即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和言行可为法则

者。XXX认为贤的最低标准是守法,XXX的条件两者必居其

一:因他人犯罪而缘坐的;犯公罪,即因私事致罪而忘我曲者。

(五)“八议”制度最根本的一条是“拟请奏裁”,即皇帝说了算。

事实证明,他利用这一法律制度,一方面削弱外戚贵族势

力,另一方面又保护和扩大宗室的势力。运用这一杠杆,抑制

了女真族贵族和外戚的势力,调整了政治阶级的内部秩序,从

而使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

3、XXX:赏罚不滥,即是宽政。XXX十分重视赏罚特

别是刑罚的作用,但在赏罚不滥中,特别强调刑罚不滥,构成

了慎行思想。主要表现在:(1)根据犯罪具体情节,区别对

待;(2)断案当“以情求之”,不可刑讯为然;(3)提高审判

效率,“勿使滞留

4、XXX: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1)重办贪污官

吏;(2)厉行监察之法;(3)改革官吏任免旧制,破格选录

人材:XXX破格任命人材的主张和步伐是:其一,举荐人材

不以亲故,不以亲疏为避忌;其二,用人试之以事,不以一时

独见定取舍;其三,不循资历,取用丁壮;其四,注重选拔基

层下僚;其五,取一无所长,不待全才;其六,改革管理。选

录管理的详细步伐有三:一是考试;二是令监察官员和各级官

吏举荐;三是吏部考核业绩,以决升贬。

XXX的这些政策,在肯定程度上抑制了女真族的骄

横犯警,并由于吸收大量汉族田主阶级知识分子而扩

展了政权的社会根蒂根基,促进了封建中央集权的君

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尤其是严于吏治的思想和选拔官

吏的步伐,具有肯定的合理性。5、XXX:(一)建立

了封建法制以代替落伍的惯法:G)定朝仪,明君臣

高低之分。跟着朝仪的建立,XXX还建议制定其他法律

制度,首先是统一全国的符印,其次是实行军政分治;

再次是统一驿站制度。(2)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

其一袭封XXX后人;其二,考经取士;其三,收拾整

顿、宣讲儒家经典。(3)统一司法,禁止滥杀,坚持

区别对待的原则。(二)量体裁衣,建立封建赋税制

度。(三)秉公法律,不畏权贵。

XXX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虽然出于维护蒙古贵族长远

利益的目的,但客观上促进了当时封建法制的确立,符合历史

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因此,他

不失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

思想家。

第十四章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1、XXX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首先,XXX

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其次,XXX猛烈抨击专制君主

对人民的剥削和残害;第三,XXX集中地批判君主的独断和

专横;第四,XXX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一家之法带来很多弊端和危害,一是使法令繁密,因为君主图

谋私利,便要用人防人,设立种种防范规定;二是造成了有法

不依;三是压抑了贤才,束缚了天下人民才能的发挥;四是造

成了狱吏残害人民。

XXX不是对某个君主的抨击,而是对全部封建制度

的揭发;他不是仅对明王朝的批判,而是对全部封建

法制的批判。XXX的批判和揭发,清算了封建专制主义

“法治”的罪行,吹响了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军号。

综上所述,XXX的法律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

的民主性精华,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然而,XXX毕竟是一位封建时代的思想家,地主阶级的偏见

和封建观念的束缚,都使他无法彻底冲破正统思想的藩篱。他

的民主主义法治理论,在本质上,只是没有触及剥削阶级法治

原则的改良,是无法实现的一纸空文。总的来说,XXX是一

个带着旧传统的明显烙印,刚刚跨进新时代门槛的卓越的启蒙

3、XXX哲学上批判形形色色的唯心论观点,成为我国古

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暴政,要

求建立一个维护中小地主利益的强大民族国家,决定了他在改

造封建法律及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民主性色彩的、复

兴民族国家的法律思想。

4、XXX主张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首先,XXX认

为法律的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他

认为法制的以新代旧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所决定的。其次,

XXX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

更新;再次,XXX揭示出有定理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论述了

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超时更新的前景,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

由野蛮到文明,法制的发展是从为私到为公。XXX的思想标

志着十七世纪的社会觉醒,也将中国古代关于法随时变的思想

推向高峰。

5、XXX提出了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1)立

法必循天下之公,XXX所强调的公,已超越了前代思想

家的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范围,而是包括工商农等在

内的多数人的意志和要求。(2)立法应以保类、卫群

为宗旨。把能否维护民族利益作为判断君主及其法治

的最高标准,民族高于君主。保类、卫群首先表现在

各民族互不侵扰,各自为安。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

其次,保类卫群表现在维护国土的完整和不可侵犯。

(3)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王夫之

肯定君权,但反对君主集权于一身,主张分权分治。

6、XXX之主张任法与任人结合、宽与严结合的司法主张。

(1)任法与任人相结合:人需要以法为准则,法需要人来推

行,二者是缺一不可得;(2)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相结合。

第十五章近代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1、XXX:(1)对清王朝腐朽封建专制的披露和批判,

是XXX思想的特点。XXX对清王朝法律制度的批判是同对君

主专制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其一,

XXX把清王朝制定的各种律令条例比喻为束缚人们手脚的长

绳,使大小官员动弹不得,丝毫不敢有所作为;其二:刑狱黑

暗,司法官吏残暴地迫害人民。XXX害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

敛,以事无不变,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2)XXX认为国

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XXX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所以请定王法,按室授田,使贫富平均,以稳固地主阶级的统

治。平均贫富的基本问题是土地的平均分配。(3)不拘一格

降人才。(4)禁绝鸦片,宜用重典。

XXX变法、改图的思想,虽然是为了补天,基本上

没有超出封建主义的范围,但在当时的社会中,他敢

于开创议论时政的风气,揭露清朝统治的黑暗腐朽,

宣传改革政治的主张,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振聋发璃的

作用,对清末思想界产生了重大思想。

2、XXX是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著有《海国图志》。

(1)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赞美西方政治法律制度。提出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但XXX作为一个封建官僚,只能从

表面上看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某些现象,确实比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有肯定的优越性,但他不可能透过那些表面现

象,看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虚伪本质。(2)变古愈尽,

便民愈甚。XXX认为天下上没有什么永久不变的事物,天地

万物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法令制度跟着“势”的变化

而变化,这是汗青自身发展的法则。他认为现有的法令、制度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胡老师带你学理论法胡震教授的私塾课程,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法理学:案例教学,简化背诵与解题 宪法:底层原理解析,结构图和口诀助力记忆 法治思想:通俗语言讲解,口诀、逻辑图提升背诵效率 ? 胡教授授课风格亲切,从背诵到作业,全方位辅导,让理论法学习变得扎实可靠。跟着胡教授,理论法不再是难题!https://blog.csdn.net/MZ0115/article/details/144307653
3.胡震老师的理论法主观题!法考讲义辅导口诀胡老师把那些高大上的法治思想,用咱们都能听懂的话讲出来,让我们理解了再去背。他编的那些口诀,简单又好记,比如“党民抓路局,宪治外环人数”,“两不动摇三统一,十六央地政法委”。我就跟着念了一遍,居然就记住了,到现在还能背得出来。 胡老师特别看重背诵,他常说,法考就像打仗,平时背诵积累的就是子弹,掌握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QIN22Q05568BWZ.html
4.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和答案重难点笔记资料全国2019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9年4 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8年4 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4 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6年4 月http://www.zikaoyj.com/html/zhenti/698.html
5.江西自考网技术监督法律法规 中国法律思想史 外国法制史 法律文书写作 刑事诉讼法学 公证与律师制度 保险法 票据法 国际私法 国际法 刑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狱政管理学 犯罪学(一) 税法 合同法 证据法学 知识产权法 律师执业概论 中国法制史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刑法原理与实务 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 宪法学(一) 法理学(一http://www.zikao.jx.cn/sitemap.html
6.备考2025年自学考试教材0264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大专升本科社 李启成北京大学出版 备考2025年自学考试教材0264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大专升本科专科套本专升本成人成教成考自考函授高等教育,所属书籍/杂志/报纸分类,由爱购网挑选推荐!https://www.igove.cn/m_item.php?id=2RAbdasMx5VjKwySZ2
7.2024自考科目时间表新版自考计划一览2024自考考试时间在4月13-14日和10月26-27日举行,考生可以在当地考试教育院查看具体的自考考试科目,一般各省的自考安排是不一样的,目前浙江和广东都发布了2024年的自考科目时间表。 2024自考科目考试安排 以浙江2024年自考考试部分科目为例,考生可以阅读并进行备考: http://m.xueti.com/zikao/134147.html
8.海南2013年起调整自考法律本科专业开考计划自学考试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自考办,各助学单位: 根据全国考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方案》中关于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的调整办法,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决定从2013年开始,取消跨专业报考本科专业的加考课程,原面向非法律类专科毕业生开考的法律Ⅱ(本科)专业停考。2013年起报考法律本科专业的所有考生均按法律(http://3g.exam8.com/a/2508614
9.湖北自考真题网历年自考真题答案解析宪法学(一)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刑法原理与实务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中国法制史律师执业概论 知识产权法证据法学合同法 税法犯罪学(一)狱政管理学 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国际法 国际私法票据法保险法 公证与律师制度刑事诉讼法学法律文书写作 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技术监督法律法规 http://www.zk.hb.cn/lnzt/
10.陕西自考网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 刑法原理与实务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律师执业概论 知识产权法 证据法学 合同法 税法 犯罪学(一) 狱政管理学 民事诉讼法学 国际法 国际私法 乡镇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票据法 保险法 公证与律师制度 法律文书写作 外国法制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http://www.sxzk.sx.cn/sitemap.html
11.2010年4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试题《2010年4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试题》由湖北自考网整编,主要内容: 全国2010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进入查看全文https://www.hbzkw.com/exam/20120225162003.html
12.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历年试题)全国2005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结尾] 以上就是今天来自中国自考网给同学整理的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有关于这自考历年真题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们在线客服哦,也可以在首页搜索科目代码下单电子版历年真题哦,我们是持续更新的哦。 http://www.zikao35.com/57914.html
13.《法律》(本科段)自考课程设置14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2选考课1选考4 15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2选考课1选考4 1605678金融法2选考课1选考4 1705680婚姻家庭法2选考课1选考3 1807945企业与公司法学2选考课1选考7 1910232法律(本科)毕业论文3实践性环节0必考0 法律(本)自考新旧课程替代计划 https://www.hnctw.com/rmzy/falv.html
14.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即作为传统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儒家的法律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各家中与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因素,而逐渐取代了法家法律思想,成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导,对中国法兰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演变影响很大,以致儒家法律思想的特点,成为五四运动前整个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特点,并且至今仍影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
15.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解析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0-05-25 卷面总分: 120 答题时间: 80 试题总量: 45 练习次数: 0 试卷分类: 中国法律思想史 试卷类型: 模拟考题 试卷预览 1、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https://m.chazidian.com/kaoshi/shijuan-1460/
16.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答案 Tags:https://www.sczxks.com.cn/zhenti/1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