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介绍北京大学院校资讯

北京大学法学院于1999年6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她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始建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

作者

北京大学法学院于1999年6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她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始建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在政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董必武的直接指导下,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得以重建。“文革”中,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免遭解散厄运的政法院系之一。随着1977年正常的高考招生制度在全国得以恢复和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启动,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引进师资、扩大办学规模、培育优秀人才和积极参与国家法制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律院系的前列。自1977年以来,先后担任法律学系(法学院)主任(院长)的有陈守一、马振明、张国华、赵震江、魏振瀛、吴志攀、朱苏力。

北大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现有在职教授41名,副教授31名,讲师8名,博士生导师55名,2007年可招生的博士生导师有40名。教学辅助和行政管理人员共23名。

重点学科介绍:

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

法学理论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之一。北大法学理论教学科研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法学理论博士点有以下方向:法理学、立法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比较法学;硕士点有以下方向:法理学、立法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比较法学、司法制度等。陈守一、沈宗灵等老一代法理学家和朱苏力、周旺生、贺卫方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带领北大法学理论学科始终站在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最前列。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已有五十年的历史,自1978年始设硕士点,招收中国宪法、外国宪法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之后又增设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港澳基本法研究方向;1989年开始设博士点,招收中国宪法、外国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外国行政法、港澳基本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4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罗豪才、姜明安等教授是我国宪法行政法学界的学术带头人。

经济法学本科专业和经济法学硕士点在全国设立最早。1996年设立了博士点。北大经济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云集,既有杨紫烜等老一辈经济法学者也有吴志攀、张守文、刘剑文等中青年著名学者。北大经济法学科在经济法理论、财税法、金融法、竞争法等方面,一直居全国的领先地位。

刑法学专业是我国最早的刑法硕士点之一,从1978年开始招收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91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北大刑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储怀植、张文、刘守芬等老一辈刑法学家和陈兴良等中青年教授组成的强大师资阵容为我国刑事法学理论的发展、高级刑事法制人才的培养以及立法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大刑法学科在刑法理论、刑事政策和犯罪学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北大刑法博士点分为以下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外国刑法、犯罪学。刑法硕士点分为以下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刑事政策、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含监狱法)。

除了上述四个全国重点学科以外,北大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环境法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近年来又通过引进人才和选留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大法学院还设有经济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研究中心、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税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法制信息中心等数十个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每年组织许多学术活动,并为研究生提供许多学术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对法学院整体学术氛围的营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北大法学院所属的法律图书馆馆藏量和自动化水平在综合大学法律院系中居于领先地位。现有中外书刊8万余册,阅览座位190个和两个“电子阅览室”,共有50余台联网电脑,可以浏览国际网和迅速地查询信息,使法学院的学生与世界法律发展同步。

在国际交流方面,北京大学法学院与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荷兰、英国、台湾、香港、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持续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在学者互访、合作研究、交换图书资料和信息以及互派学生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法学研究与法律教育的繁荣使北京大学法学院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法律学人。近些年来,法学院屡屡举办大型的国际会议及学术活动。海外知名学者和法律专业人士都频频来到北京大学法学院进行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讲座。北京大学法学院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赴海外交流访问,把中国的法学研究成果和法制建设成就引介到海外,北京大学法学院正在为成为世界一流法学院而努力。

2008年招生目录中法学院博士导师简介

朱苏力

研究领域:中国法律西方法律史美国商税法法社会学美国法律制度法哲学法律经济学分析比较法比较法律文化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美国麦克乔治法学院商法税法硕士,美国亚里桑那大学法律交叉学科研究博士,1999年—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4月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1996),《制度是如何形成的》(1999)《阅读秩序》(1999),《送法下乡》(2000)以及几十篇学术论文和书评

周旺生

研究领域:法理学立法学西方法理学研究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研究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中关村科技园区立法顾问。1989-199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作访问研究。多次在香港和澳门作短期讲学。1996-1997年在美国伊利诺依斯大学作访问研究。1995年、2003年两次被评选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主要著作:《立法学》(1988);《立法论》(1994);《规范性文件起草》(1998);《法理学》(2002);

《立法学》(2004);《立法:原则·制度·技术》(1994);《立法学教程》(1995);《立法学》(1998、2000);《当代中国立法》(1998);《法理学》(2000);《法理学》(2000、2003);《立法研究》(1-4卷主编,2000-2003);《中关村立法研究》(2001);《法学概论》(2003);《中国法律制度》(2000);《地方立法质量研究》(2002)。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张骐

研究领域: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如法的价值、法律责任等;法律推理;司法先例制度;公民社会与法治;产品责任法

简介:吉林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理学硕士、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访问教授,2004年9月-2006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3年8月-2004年6月;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1月-2003年7月;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2002年7月;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9年10月-2000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5年8月-1997年6月;

主要著作:《法律推理与法律制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法律:一个自创生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法理学》(国家级重点教材),沈宗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与沈宗灵、罗玉中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李贵连

研究领域:中国法制史保险法学

简介:1969年湖北大学法律系(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

主要著作:《沈家本年谱长编》台湾成文出版社,《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中国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北大出版社。

贺卫方

研究领域: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

简介: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1982),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1985),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同时担任《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国内多所大学名誉或兼职教授。自2000年起指导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外国法制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

武树臣(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简介:1978年2月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学习,1982年2月毕业留系任教,先后被评为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9月被评为北京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1996年6月被评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92年4月任系副主任。1993年9月在张国华教授指导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2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4月调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继续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招收和指导中国法史博士研究生。为香港回归培养法律人才获国家教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7.10)及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7.9),主持撰写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1996.12)。

社会兼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会长(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1997.1-2001.4)、第二届(2001.4-2005.4)委员,中国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2001.7),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2002.1)。

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中国的法文化》,日本九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中国法律样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在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张建国

研究领域:中国法制史、清末与中华民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比较法文化。

简介: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学硕士,1990年—1991年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进修,1999-2001年任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部兼大学院教授,2001年10月回国,

2003年4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著作及译作:《中国法系的形成与发达》(1997)。《两汉魏晋法制简说》(1997)。《帝制时代的中国法》(1999)。(日)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2003,合译)、

主要论文:已基本收进《帝制时代的中国法》一书(共收24篇论文)。《略论北宋的专卖法制》,《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论西汉初期的赎》,《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张家山汉简排序辨正》,《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徐爱国

研究领域:法律史和英美侵权行为法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主要著作:《破解法学之谜——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学流派》,学苑出版社2001年。《名案中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英美侵权行为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西方法律思想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学术论文十余篇。

姜明安

研究领域: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外国行政法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87年—1988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1997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行政法学》(1986年),《行政诉讼法学》(1993年),《行政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法律适用》(1995年,合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999年,合著)等著作20多本,论文40多篇。

罗豪才

研究领域:宪法行政法

简介:1956年至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60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

京大学法律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4年至1985年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

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曾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6月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现为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立法研究组的负责人之一,他还参与了多部法律的草拟工作。曾任北京市侨联主席,为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第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至1996年3月止)。

主要著作:《行政法学》(统编教材),《中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袁曙宏

研究领域: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宪法

简介:1977-1984,安徽大学读本科、硕士;1984-1990,安徽大学法律系任教,86年底任讲师、87年底任国家法教研室副主任;1987-1988,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任访问学者;1990-1993,北京大学法律系脱产攻读博士学位;1993-1995,北京大学法律系兼职副教授,司法部中国律师事务中心投资部主任,中国租赁有限公司法律部主任;1995-1997,北京大学法律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系依法治国研究所主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联律师事务所主任;1997-2001,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法学部副主任兼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2001-2003,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兼任法学部副主任;2003年至今,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WTO与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转型中的政府——上海浦

东新区政府体制创新报告》,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法

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张千帆

大学法学院教授,2004年当选为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并担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要著作:《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控》、《自由的魂魄所在——美国宪法与政府体制》、《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下册·欧洲宪法),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宪法学》,合著《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并发表论文60余篇。

王磊

研究领域:宪法、港澳基本法

简介:1965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1983—1987)、硕士(1987—1990)、博士(1996—2000)。1990年留校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曾出访美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作访问学者。曾获首届北大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法学院首届十佳教师奖,中国宪法学会科研一等奖,分别于1999年9月和1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香港会展中心给香港法律界人士讲授宪法。

主要著作:《选择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布什诉戈尔》(北京大学出版社)、《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湛中乐

研究领域: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简介:湖南省汨罗县人,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留校担任助教;1992年7月晋升讲师;1994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5年5月聘为法学院教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

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参与了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和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强制法等重要法律的草拟和论证工作,并参与了其他多部法律、法规的专家论证工作。

主要著作:《现代行政过程论——法治理念、原则与制度》、《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法治国家与行政法治》。曾先后主编《行政法学》、《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公安行政法》、《环境行政法》、《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实践》等,担任副主编的有《行政法学》、《中国司法审查制度》、《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中国九十年代行政法治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合著《行政行为法研究》(分编主编)、《行政诉讼法概论》、《法治的理想与现实》、《外国行政法教程》、《中国行政法学教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在法学、管理学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0多篇。

王锡锌

研究领域:中国行政法理论与制度、法律和公共行政过程分析、行政程序,比较行政法等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行政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任、北大——耶鲁法律与政策改革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刘守芬

研究领域:刑法学、犯罪学。

简介:1969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任教授,1998年担任博士生导师。期间,先后赴美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作访问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现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著作:《刑事法律问题专题研究》(1998年),《刑法学概论》(2000年),《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2003年),《罪刑均衡论》(2004年)以及参编书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主持课题:主持完成的课题3项,即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重点课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策研究》、中纪委2001年重点国家课题的子课题《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985”的子课题《罪刑均衡论》。正在主持进行中的课题2项,即教育部2002年课题和国家社科2003年课题。

陈兴良

研究领域:刑法哲学与刑法理论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郭自力

研究领域:刑法学、外国刑法

简介: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1984年-1986年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生物医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2001),《中国刑法论》(1998)以及几十篇学术论文

赵国玲

研究领域:犯罪学刑事侦察学监狱法学

简介:1984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87年8月—1988年6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法学院进修

主要著作:《刑事侦察学总论》;《刑事法学三论》(1998);《海商法概论》(1999);《海上欺诈的概况、成因及其防治》(1997)。

王世洲

研究领域:刑法学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法学院法学硕士,德国洪博基金会客座研究员,英国王宽诚基金会客座研究员。

主要著作:《从比较刑法到功能刑法》,长安出版社,2003年;《欧洲共同体法律的制定与执

行》,法律出版社,2000年;《德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刑法的基本概念》(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发表学术论文及译文20余篇。

白建军

研究领域:刑法学、法律实证分析方法、犯罪学、金融犯罪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在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纽约大学客座研究、日本新泻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实证法务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副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成果:《罪刑均衡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出版;《关系犯罪学》,人民大学出版社。。曾作为第一承担人主持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主编《金融犯罪研究》;正在或已完成“证券违法违规惩戒的实效和制度成本分析”、“司法公正性实证研究”等大型科研项目。“法意实证案例法规全互动数据库”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并参加《金融法苑》的主创工作。

梁根林

研究领域:刑事政策学

简介:1984年、1987年和1997年在北京大学分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任教授,法学院副院长。曾兼任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刑罚结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梁根林刑事政策研究系列》之《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刑事制裁:方式与选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主编《刑事一体化的本题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副主编《法治的使命》、《法治的界面》、《法治的言说》(法律出版社2001、2003、2004年版)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2005年与陈兴良教授、白建军教授共同获得国家教学奖二等奖。

尹田

研究领域:中国民法(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知识产权法,保险法,破

产法);法国民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至1994年法国图卢兹社会科学大学(UniversitésciencessocialesdeToulouse)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研究》(1992),《法国现代合同法》(1995),《法国物权法》(1998),《中国保险市场的法律调控》(2000)以及近80篇学术论文和近10部教材、译著及其他著作。

钱明星

研究领域:民商法

简介:1986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97年9月—11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年7月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主要著作:《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民商法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刘凯湘

研究领域:民商法,包括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合伙法、信托法等,兼及经济法、国际经济法。

简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曾两次赴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进修、访问。1995年—1996年曾两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芬兰讲授中国商法。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民商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涉外业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曾随司法部代表团访问并考察日本、美国法学教育、司法考试与律师制度。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司法解释起草小组成员。担任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契约观念与秩序创新──市场经济的法律文化思考》合著,北京大学青年学者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市场与契约化》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民法学》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市场管理》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经营权》专著,法律出版社1986年;《民商法原理与实务》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法学概论》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代理人》合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婚姻法学》专著,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商事法经济法》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商法教程》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新编经济法教程》合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民法学》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合同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权利的期盼》(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主要获奖情况: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2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3

年);全国优秀法学图书奖(1995年);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1996年);北京大学

法学院十佳教师奖(2001年、2002年)等。

张平

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法、互联网法

简介:自1991年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承担教学研究工作,讲授的课程有《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技术的法律保护》、《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专题》、《网络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兼任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专家、中国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专家、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律师协会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曾经在日本东京知识产权研究所(IIP)作客座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作专家陪审员。多次组织和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目前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雅虎互联网法律中心”工作,参加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立法、知识产权立法活动。

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项目:《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政策研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管理政策研究》、《科普法实施细则研究》、《我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专项调查研究》、《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重大涉外案件研究》、《全国专利实施综合抽样调查与专利促进政策研究》、《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立法研究》等。

韦之

研究领域:知识产权法

简介:男,1964年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985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重庆),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北京),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12月毕业于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里安大学法律系(慕尼黑),获法学博士学位。1988年8月至1990年3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任教。1990年4月至1994年12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与国际专利、著作权和竞争法研究所(慕尼黑)从事合作研究。1995年3月至1995年8月任职于德国斯图加特ThuemmelSchuetze&Partner律师事务所。1995年10月起任职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1997年起任副教授),主要讲授《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和《竞争法》等课程。目前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同和通正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通晓德语和英语。

主要研究成果:DerUrheberrechtsschutzinChinamitHinweisenaufdasDeutscheRecht(《中德著作权法比较研究》,博士论文,德国VVF出版社1994年德文版);《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知识产权论》(个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月版);《知识产权法学词典》(5141课题组合作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曲三强

研究领域:涉猎的法律学科比较广泛,尤其是在中国刑法、外国刑法、犯罪学、知识产权法学、和侵权行为法方面有较深造诣,并有学术成果奉献。〕

现任职务: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背景:2000年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和知识产权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95年—2000年,澳大利亚拉脱维布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1985年—1988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1978年—1982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

社会兼职:澳大利亚拉脱维布大学和蒙纳诗大学客座研究员。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顾问。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汪建成

简介: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重点基地——诉讼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刑事诉讼法学和刑事证据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省部级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11月——1996年1月,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cUniversityofLeuven)法学院访问学者;2004年8月—2005年7月美国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富布莱特研究学者(Full-BrightVRS)。

主要著作:《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专论》,群众出版社,1990年。《新刑事诉讼法论》,红旗出版社,1996年。《刑事证据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陈瑞华

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法律诉讼程序、司法制度。在程序正义、刑事诉讼构造、证据法基础理论、司法制度、程序性违法、程序性制裁、程序性裁判、未决羁押制度等问题的研究上,有独到的研究和创新性贡献。

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2001年开始担任法学院诉讼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即将出版),《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年),《看得见的正义》(2000)、《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潘剑锋

研究领域: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和仲裁法学

简介:男,1962年生,福建省建瓯市人,1978年毕业于建瓯一中。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先后取得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司法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同和通正律师事务所律师。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任日本新泻大学法学部助教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新泻大学、关西大学发表学术演讲。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等多部法律制定或论证工作,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起草或论证工作。1995年获司法部“育才奖”,2001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2001年获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另获得北京大学其他各类教学奖项若干。

主要著作:著有《民事诉讼原理》一书,主编或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等教材五部,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刊物及日本《法政理论》等法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另与他人合著著作和编写教材若干部。参加律师考试和国家司法考试大纲的编制工作,多次参加国家律师考试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命题工作,2003年随国家司法部代表团到日本、韩国考察日本和韩国司法考试情况,参加“中国司法考试发展改革纲要”的起草,

张守文

研究领域:经济法、财政法与税法

简介:1999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2年5月获博导资格

主要著作:《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国际经济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财税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理论与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信息法学》(法律出版社1995),《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税法的困境与挑战》(广州出版社2000)。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刘剑文

简介:1997年武汉大学法学博士。1994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财税法专题研究(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财政税收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税法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国际所得税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所得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所得税法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税法基础理论》与熊伟博士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经济法原理与实务》与盛杰民教授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经济法》与李建人博士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知识产权法案例》与杨荣浩教授合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在法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甘培忠

简介:教授,1956年5月出生,甘肃兰州人。2005年1月获取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自1988年以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担任经济法概论、企业法与公司法、公司法专题研究等课程的主讲教师,1995年起招收经济法专业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法与公司法,扩展领域包括经济法、证券法和破产法。

主要著作:《企业与公司法学》、《企业法新论》、《经济法律通论》、《中国经济审判》等。在《中国法学》、《北京大学学报》、《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参加《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的立法及修订工作。

博士研究生招收方向为经济法、公司法(含证券法与破产法)。

刘燕

简介:女,自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及法学院院聘教授之职。先后开设《经济法概论》、《面向商业律师的财务会计》、《金融法与银行法》、《证券法专题》、《公司财务与法律专题》等课程,侧重于从会计与法律的交叉视角研究商业运作中的实际问题,涉猎证券法、公司法与税法诸领域。

主要著作:《会计法》、《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公众利益与职业利益的平衡》等,代表作为《验资报告的真实与虚假:会计界与法律界的对立》、《走下自由裁量权的神坛——重新反思凯立案及其自由裁量权之争》。

社会兼职:中国贸促会金融仲裁庭仲裁员,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法学会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评估师协会专业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汪劲

简介:男,1960年10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我国首位环境法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先后公派赴瑞典国乌普萨拉大学法学院研修环境法方法论(1995年)、赴日本国法政大学大学院社会学部留学攻读环境法学理论(1996—1997年)。曾获法学硕士(199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专业)和医学学士学位(1983年)。多次应邀参与国家重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起草、修改等工作。

主要著作:《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独自编写有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法学》(双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近10年参与国内多部重要环境法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另外著有其他环境法学术专(译)著十余部、在国内外法学和环境科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饶戈平

研究领域:国际法,国际组织法、中国外交史、港澳台法律

简介:男,1948年生于湖南沅江。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全国自考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1982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法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美国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德国海德堡马普国际法研究所访问教授。

主要著作: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法律透视人民出版社1991关于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有关联合国大会改革的几种建议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发表中外学术论文20余篇。

白桂梅(女)

研究领域:国际法理论,国际人权法和妇女与人权问题

简介: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本科、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加拿大达尔毫斯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1988年—1989年加拿大达尔毫斯法学院访问学者,1995年9月—10月加拿大

渥太华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5年—1996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

者,2001年7月牛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人权法暑期班讲学。

主要著作:《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国际法上的自决》,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组织并参加翻译马尔科姆Law,FifthEdi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3,即将在2007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法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李红云(女)

研究领域:海洋法、国际人道法、航空与外空法

主要研究成果:《国际海底与国际法》,现代出版社,1997年6月。王铁崖主编(撰稿人之一李红云),《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5月。王铁崖主编(撰稿人之一李红云),《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8月。白桂梅、李红云编:《国际法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在有关法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李鸣

研究领域:国际法理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简介:1983年7月,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律学士,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从1997年9月,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副系主任,现任法学院副院长。

主要著作:《国际法概论》合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国际法上的人权》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在有关法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卲景春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法欧盟法

简介:北京大学教授、法学博士、欧洲大学研究院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大学欧洲中心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顾问、英国皇家特许仲裁协会会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译审委员、世界银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员。

主要著述:《关于涉外经济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合著)、《国际私法概要》(合著)、《牛津法律大辞典》(译者、校者及编委会成员)、《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四十年要览》(主编)、《公民实用法律手册》(编者)、《〈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外法学》、《现代经济法辞典》(编委,撰稿人)、《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概论》(副主编)、《国际合同法律适用论》(专著)、China’sFirstRegulationonAnti-dumpingandCountervailing、《欧洲联盟的法律与制度》,(专著)、《并行不悖的两套买卖法――我国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比较研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评

析》、《均等保护――平行进口诘问法律》、《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评析》、PerformanceofContractsundertheContractLawofP.R.China,载于ComparativeAnalysisontheChineseContractLaw,BerlinerWissenschafts-Verlag出版(2003年)、ModificationandAssignmentofContractsundertheContractLawofP.R.China,载于ComparativeAnalysisontheChineseContractLaw,BerlinerWissenschafts-Verlag出版(2003年)、TerminationofContractsundertheContractLawofP.R.China,载于ComparativeAnalysisontheChineseContractLaw,BerlinerWissenschafts-Verlag出版2003年)、OnAmendmenttoChina’sForeignTradeLaw(withaviewoftheProtocolonChina’sAccessiontotheWTO),JOURNALOFCHINESEANDCOMPARATIVELAW,Volume6,Number2,2003,HongKong、《新〈外贸法〉新在何处?》。

吴志攀

研究领域:金融法

简介:2002-现在,北京大学副校长,2001-2002,北京大学校长助理,1999-2001,北京大学

法学院院长,校长助理,1996-1999,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导师。1995-1996,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副主任,教授,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1992-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1991-1992,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学者(EisenhowerFoundationFELLOWS)。1988-1990,博士毕业留校法律学系任教,讲师。1985-1988,攻读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并在香港树仁学院进修和讲学。1982-1985,攻读硕士学位,北京大学,1978-1982,攻读学士学位,北京大学。1995年获得全国优秀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999年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著作:《金融法概论》(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国际金融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商业银行法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香港商业银行与法律》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法》广州出版社(2000年);《商业银行法教程》、《中国人民银行法教程》金融出版社(1995年);《金融法典型案例分析》金融出版社(2000年);《资本市场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上市公司法律问题》中国石油出版社(2000年)。

THE END
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签署会社共建战略合作2024年12月1日,由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主办的“2024律师法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京沪律师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 本次论坛以“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https://www.ssap.com.cn/xwzx/detail/34214
2.武树臣教授武建敏教授参加中国法律思想史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为赓续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并为当代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借鉴”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1月30日在山东政法学院举行。来自全国法律思想史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山东政法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学术会议,山东政法学院校长王效彤、副校长窦衍瑞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https://fxy.nwu.edu.cn/info/1100/6370.htm
3.2024律师法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京沪律师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12月1日,“2024律师法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京沪律师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大礼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与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主办,由山西、吉林、黑龙江、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四川、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EGELIG055358JA.html
4.穆永强参加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中国法的精神2018年11月17日,由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边疆法政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法的精神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秋季)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法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法律的精神世界是建立在天道基础上的,传https://www.jianshu.com/p/3def2042e16e
5.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广西2022年高等教育自学(一)根据《关于202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考试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21〕77号)和《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关于设置和调整我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的通知》(桂考委〔2019〕2号)要求,自2021年7月1日起,我区不再安排专业合并前的旧专业、停考过渡期结束的专业的课程考试,其余专业的课程https://www.gxeea.cn/view/content_1148_27698.htm
6.中共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委简历1974~1976年,四川省西充县仁和公社插队知青;1976~1977年,共青团四川省西充县委副书记;1977~1978年,四川省南充地委知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78~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师资班哲学专业学习;1982~1985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85~1986年,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助教、研究生处党总支副书记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0705/26/t20070526_11497840_6.shtml
7.正式区人大代表候选人情况简介.doc正式区人大代表候选人情况简介姓名马建红性别女工作单位及职务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出生年月 1966年9月文化程度博士民族汉党派中共党员简历及主要表现: 马建红,女,1966年9月生,山西汾阳人,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918/8103104132002050.shtm
8.北京商务研修学院李超北京商务研修学院兼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等学科的讲授,参与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精品教材”、“《中国法制史》自考习题集”等图书的编写,在各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讲课条理清晰、理论功底扎实、旁征博引,既能开阔考生的视野与思路,http://www.ibub.cc/ibub/education/info_detail.php?id=1294&infotype=9&newstype=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