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的考试范围涵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五个部分。由于其涉及内容较多,2017考研考生在复习此门课程时需要对知识点有所侧重,重要章节毋庸置疑是需要着重复习的,这正是我们所说的要抓主要矛盾,具体说来如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门学科共八章内容,可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部分。考生需要着重复习的是马哲部分的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以及政经部分的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第二章和第三章中的辩证法和认识论部分是考研中极易出分析题的地方。第五章和第六章属于政经的内容,虽然在考试中不会命制分析题,但一般每年均会命制5—6分的选择题,即两道单选两道多选或一道单选两道多选,同时也是命制计算题的地方,考生对此部分内容需要引起重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门学科共十二章内容,可分为总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大部分。考生需要着重复习的是总论毛泽东思想的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以及中特理论体系中的第五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第六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尤其是第二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在考研中是常命制试题的地方,由于此门学科章节及内容较多,考生在备考中要学会从总体着手,构建框架结构,把易混淆的地方多做总结和梳理,同时可以与史纲及时政热点、现实问题等结合起来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此门学科共十章内容,介绍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中国历史,其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1919——至今)。考生需要着重复习的是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考生复习此门学科,需要理清线索,注意史论结合,尤其是与毛中特相结合的内容,是考试中常命制分析题的命题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此门学科共八章内容,可以分为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这三部分。考生需要着重复习的是思修部分的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道德部分的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法律部分的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考生在复习中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相结合部分内容予以重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其中形势与政策部分考查的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年度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这两部分。考生在复习此部分时要学会抓重点,抓关键,重点记忆一些重要的命题热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所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主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综合国力竞争、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等。考生在复习时需要着重掌握这些考点,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与毛中特及时政热点相结合的部分。
考研政治的备考也正式开始了,可是翻开书满眼黑乎乎的文字也许让不少考生看了心烦意乱,其实这说明了考生对考研政治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不了解,下面中公考研就和大家简要谈一下考研政治各部分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现行考研政治大纲规定的考查内容共分五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占22分;二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占30分;三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占14分;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占18分;五是“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占16分。这五个部分是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必修和选修课组成的,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集中体现。这五门课程的开设各有其目标和功能,对于考研复习来说就需要具体分析各自特点,找出其备考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是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教材,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考研政治中理论性和系统性最强的一部分。同时,在考试中,这部分的试题也是取材最广泛,命题最灵活,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当在理论的体系性和逻辑性方面下大功夫,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每个考点及其相互关系,重在构建理论体系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对于每一个考点的针对性练习也必不可少,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对考点的敏感度。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在从各角度全面把握历史史实的同时,更侧重于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重要意义和历史启示,答题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同时,在学习本部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比如要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基本规律,对于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会有很大帮助。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是阐述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的基本教材,其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具有教化性和规范性。在考试中,除了少量考点具有一定理论性,大多题目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总之,考研政治各部分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由此,各部分的备考策略和方法亦应有所不同,考生如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不同部分的特点和备考策略,则政治的备考将会变得非常轻松,事半功倍。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同学们要想在考研政治这门课上考出高分,就必须按照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来复习。什么是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就是揭示考研政治的内容在本质上是考什么的规律。纵观20多年考研政治的全真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考研政治无非是考5门课程的内容。
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历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考研政治的学科范围包括5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法基)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称形政以及当代)约16%。从这5门课程考点的特点来看:
第一门课是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结构来看,《原理》这门课程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第1章),主要是从整体上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2—4章)。其中,第2章介绍的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第4章介绍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5、6章)。其中,第5章主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第6章主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四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7、8章)。其中,第7章介绍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第8章介绍的是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内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
从考研的出题来看,《原理》这门课程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根本,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门课程主要考三个方面的考点:第一是概念;第二是观点;第三是意义。
第二门课程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规律和经验的总结。
从结构来看,《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1—2章)。其中,第1章从总体上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条件、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2章从总体上介绍了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精髓。
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第3—4章)。其中,第3章介绍的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4章介绍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第5—15章)。其中,第5、6、7章分别从社会性质、发展程度和鲜明特点三个方面介绍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8、9、10、11章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第12、13、14、15章分别从祖国统一、外交政策、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条件。
从考研的出题来看,《概论》这门课围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主要考这样三个方面的考点:第一是观点;第二是依据;第三是意义。
第三门课程是纲要: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从结构来看,《纲要》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篇。上篇主要介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规律,在教材中,上篇包括第1、2、3章的内容。中篇主要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规律,在教材中,中篇包括第4、5、6、7章的内容。下篇主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规律,下篇包括第8、9、10章的内容。
从考研的出题来看,纲要这门课围绕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主题,以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为主线,以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为重点。这门课程的考点范围应该包括:第一是史实;第二是原因;第三是观点,观点有可以分为性质、教训和经验三个具体的方面;第四是意义。在《纲要》复习中,考生应该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的考点来进行复习。
第四门课是法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从结构来看,《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思想政治教育(1—3章),道德观教育(4章的全部,5、6章的部分),法治观教育(5、6章的部分,7、8章的全部)。
从考研的出题来看,围绕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主要考两个方面的考点:第一是观点,第二是意义。
第五门课是形政以及当代:其中,形势与政策这部分的考题包括两个方面的考点:第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第二,年度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趋势:(1)全球化;(2)多极化。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第二,注意两类威胁,分析三大关系。
威胁:(1)传统安全威胁;(2)非传统安全威胁。
关系:(1)大国关系;(2)南北关系;(3)南南合作。第三,围绕时代主题,掌握一个中心。主题:和平和发展。
中心:我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
在这个范围内,这门课程主要考这样两个方面的考点:第一是原因,第二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