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
1500
字)
(专题内容占
20
分,心得体会占
30
答:晚清科场第一案
在清代,科举考试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也是众多读书人跻身仕途的晋身之
阶。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参加各级考试的学子数以万计,但是录
取的比例非常低。这样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自然会有人想在考试中做点手脚。有人靠真才
实学获得功名,也就有人靠打通关节在考试中胜出,这就是所谓的科场舞弊。虽然历朝历代
对科场舞弊的惩处都非常严厉,但也无法完全杜绝考试中贪墨作弊的行为。清代的顺治、康
熙、雍正、乾隆等朝都曾发生过科场大案。到了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吏治腐败,科举制度
自身也呈现出穷途末路之相,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更为常见。在清朝林林总总的科场案中,最
值一提的是发生在咸丰八年的顺天乡试。
柏葰当时被任命为乡试的主考官,按照当时的官品,他是从一品,军机大臣,协办大学
士,另外两位副主考也都是很高的官员,一个叫做朱凤标,他的官职是尚书,另一个叫做程
庭贵,这个人当时是中央的最高检查机构,督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同时他还兼带着户部的侍
郎。有一个满洲叫做平龄的人,他中了举人的第七名。而这个时候,有人就说,说这个人是
个戏子怎么可以中举呢?由平龄一案,所谓的士子这样的一种违反身份引起议论,到后来他
的朱墨卷不符,引出了这当中的另一个案件,就是五十个卷子不合格,这里面所牵扯到的许
多的考生舞弊的具体情节。那么由于这五十本的错卷发生,咸丰皇帝对柏葰的看法也发生了
一个重大的变化,在当时颁布旨意令他革职。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随着这五十本试卷的查
核,涉嫌被收审的同考官就越来越多,在这个审理过程当中,就牵扯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其
中有这样两个人,对柏俊利害攸关,一个就是柏俊的家仆叫靳祥这个人。另外的一个人,对
柏葰的一案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就是直接参与了柏葰一案,也就是所谓疏通关节的一个同
考官,这个同考官名字叫浦安,由于在审核平龄一案,和这五十本错卷的过程当中,对浦安
的收审,使得他交代了与柏葰有关的一个作弊案件,那么这次作弊案件的案犯,它的最主要
的一个人叫做罗鸿绎。柏葰和其他被收审的官员一样,也被落入到了专案组的手中,开始询
问,开始交待问题,而他的家人靳祥也被抓住了,在酷刑之下,靳祥就把所有他在考场当中
知道的作弊情节一一招供,这样一来,加上前面浦安的招供,就坐实了柏葰的罪名,按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