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是怎么依法治国的?37册史料呈现近代中国法律框架文化课澎湃新闻

“清末民初,正是中西交汇的历史时段。在法学领域,它处于中国的法治文明和西方的法治文明全方位的接触、冲突、融合的阶段。这部分史料,正是具体反映了两种法治文明交汇的过程。”这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鸿钧对“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四辑37册)做出的评价,该丛书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组织整理,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完整出版。

清末民国时的法制框架

中国走向依法治理国家的道路始自清末,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建立起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近代国家法制框架。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先后向朝廷呈递“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由此缓缓拉开清末改制的序幕,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发生了剧烈转型,中国法律开始和先进的西方法律衔接。

在清末改制中,民事立法为修律的主要内容。光绪三十四年(1908),《大清民律草案》(《民律一草》)正式着手起草。在日本学者松冈正义的协助下,参照德国、瑞士、日本等国民法和斟酌当时各省民俗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大清民律草案》“条文稿”于宣统二年(1910)底完成,并于第二年九月在“条文稿”的基础上形成了附具立法理由的“说明稿”。

《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法典草案,具体例与内容均深受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影响。但武昌起义的枪声让《大清民律草案》永远停留在了草案阶段。尽管如此,该草案对现代中国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王朝的迅速灭亡以及随后十余年中国政局的动荡大大延缓了中国建设近代国家法制框架的进程。1918年7月,民国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参照当时各国最新法例,于1925年至1926年间完成了包括民律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各编在内的民法草案,学界一般称为“第二次民法草案”,可惜因国会被废止亦未正式生效。

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内政局大体稳定下来,南京国民政府在详细参酌中外立法的基础上,短短数年间,建立了中国近代法的完整体系。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成立,次年组织成立了民法起草委员会,到1931年5月,先后公布、实施了包括《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民法物权编》、《民法亲属编》和《民法继承编》在内的《中华民国民法》,中国第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民法典。

立法技术的发展很重要

《中华民国民法》在起草过程中,以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为主要参考对象,同时也参考了法国、日本及苏联的民法规定,还吸收了自清末法制改革至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法制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其中也包括对中国固有法律中某些传统的保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民法新发展、新变化成果之大成的色彩。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清末民初的法学学者,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法律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比如“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我们讲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其实就是要从传统中寻找资源,吸收传统法律文化,清末民初的法学家们已经做了这样的梳理和研究。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梳理工作。”

但当代法律体系跟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法的体系有相当大差异,华东政法大学王立民教授认为,一方面增加了部门法,如经济法、社会法;另一方面归并了一些法规,如经济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这种演变说明,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变化为法律的诞生、法律体系的变化提供了可能;而法律也在发展,很多新的部门法产生了,更为重要的是“立法技术的发展”。王立民说:“在中国,立法技术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近代法制、当代法制,大量内容是从西方引进的。引进中间,就有立法技术的问题。同时,要使各个部门法之间协调好,不发生冲突,使体系完善,立法技术发挥了很大作用。”

中国传统法律资源有哪些?

“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四辑共37卷,1400余万字,包含“法科讲义”、“法律辞典”以及“汉译六法”三大部分,全面清晰地呈现出近代中国法律的框架。其中“法科讲义”系列包含清末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所高等法科院校——京师法律学堂和朝阳大学的法科讲义,即“京师法律学堂笔记”和“朝阳法科讲义”。

1906年9月,应修律大臣陈家本、伍廷芳等人的奏请,清政府创办了京师法律学堂,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的官办法律学堂。此后,法学教育蓬勃发展,自1906年京师法律学堂创立始,全国兴起了一股学法的热潮,中国的法学教育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京师法律学堂主要招收的是清政府各部的属员,学制为三年,学生毕业后作为警务和司法人员派遣到各地。

为保证教学质量,沈家本去到日本请来了冈田朝太郎、志田钾太郎等日本精英。这些日本法律学者,在帮助中国立法修律的同时,还在法学教育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另外,各大学也纷纷创立法科。“京师法律学堂笔记”和“朝阳法科讲义”正是反映当时法学教育的绝佳范本,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秀清教授认为,将两种文本纵向比较,对于我们理解始自清末延及民国的近代法制的具体变革轨迹有极大裨益。

“京师法律学堂笔记”当时出版有两种:一为熊元楷、熊元襄、熊元翰三氏编辑的《京师法律学堂笔记》;一为汪庚年编辑的《法学汇编——汪辑京师法律学堂笔记》。两套丛书皆为22册,因系课堂笔记,故内容大同小异。此次“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选定的是“三熊氏”版。

这套笔记印行后,被人们视为我国第一套法科系列教材,对清末修律及我国的民法、商法、物权、债权、亲族法、相续法、民事诉讼法和破产法等法规的起草与制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学者在这个时期基本完成了吸收、消化和创立自己的法学概念体系的过程。李达在《法理学大纲》一书中指出,中国法学的研究,肇始于满清末年的日本留学生,与日人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所主讲的北京法律学堂。

“朝阳法科讲义”代表着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最高成就,当时在法学界有“北朝阳,南东吴”之称,但因为东吴大学法学院是英美法系,不讲究教材,这使得有系统教材的朝阳法科讲义独树一帜。据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介绍,清末民初,随着留学生的派出与西方学术的引进,法律教育耳目一新,“这些讲义中所探讨的许多基本学术问题,并未因时光流逝而丧失其价值。相反,这些问题对于当代法学教育工作而言,仍然意义重大,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作用。”

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法制转型依赖于对西洋法典的继承和接受。包括《日本六法》、《法国六法》、《德国六法》以及《苏俄新法典》等四本外国法规译本“汉译六法”系列正是反映这一过程的重要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正是详细参酌这些译本,才能在短短数年之间,建立起中国近代法的完整体系。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辞书”、“汉译六法”以及“法科讲义”是记录近代法学发展历程的史料,此次编撰“丛刊”历时四年,除了华东政法大学的学者外,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众多法学专家也都参与了点校、编纂工作。

THE END
1.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2.从之典“学法”跟着总书记读徙木立信法之必行的木头“点击视频”品读古代法律故事 法之必行来源? 树立起了威信 文案 学法? 刘宇轩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 的故事 罗冠男:典“技术支持”法治网|跟着总书记读 跟着总书记读:法治日报-探寻商鞅如何凭借一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宪法宣传周 https://bbs.9you.com/forum-39-1.html?s=product&wap=home&id=488136
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瞿老以一个社会学家的敏锐眼光,将中国法律史自汉以来的变化发展,置于一个广瑈的社会背景之下,然后加以分析论证,并对法律史以往忽视的一些研究对象,如婚姻、家庭、宗教乃至巫术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功效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使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史学实现了重大突破。正如瞿老在该书导论中所说的那样,其真正关心的不仅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92mzvvr.html
4.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整理。自考00264中国法律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笔记整理。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笔点笔记整理,日常分享各类笔记,知识点,题库,考研,自考等学习资料!祝你快速拿到高分!#知识点总结 #必考考点 #自考 #专升本 #中国法律思想史 - 宇瑞资料库于2024032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0个喜欢,来抖音https://www.douyin.com/note/7348977247505648935
5.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笔记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笔记 一、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 原因: 【主观题】 (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基http://www.zikao35.com/32957.html
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2017)(二)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理论发展研究,特别注重外语、计算机运用及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训练。 (三)具备扎实的区域经济、金融、产业经济、劳动经济、发展经济、城市经济等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与技能,拥有前瞻性国际性视野,并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迅速变化,能够http://sass.cn/912021/47830.aspx
7.2023年中国法律史系统讲义(分章节)20231119001234.pdf学习攻略—收藏 助考锦囊 系统复习资料汇编 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 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 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 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 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 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 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 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 助:逢考必胜 高分稳过 2023 年中国法律史系统讲义(分章节) 考点详解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19/6151122010010011.shtm
8.司法考试中国近代法制史笔记:民国时期的宪法辅导资料小编为您综合整理的关于“司法考试中国近代法制史笔记:民国时期的宪法”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正在寻找“司法考试辅导资料”信息的您有帮助!如有付款信息请谨慎甄别是否为本站官方收款信息!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是中国历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https://m.zhikaodi.com/showinfo-234-170610-0.html
9.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docx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docx构思新颖,品质一流,适合各个领域,谢谢采纳 4 .维护重农抑商的国策,对商业活动进行限制。 第三节诉讼法律制度 一、诉讼审判机构 (一)中央诉讼审判机构 中央主要有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廷尉。 (二)地方司法机构 地方则实行行政司法合一体制,郡、县政府及官员都有司法权。 二、诉讼审判https://wendang.xuehi.cn/doc/1z3t4kky48d7mi0e8fhm1311bfpmgwvs-9.html
10.市场营销的概念是什么(解析市场营销复习重点)(二)宏观营销环境:人口、自然、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 (一)微观环境:微姓工众呺:高校学习墙 1、企业内部环境:重点考虑企业内的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协调及相互关系。 2、企业外部坏境: (1)供应商:对企业营销活动有实质性影响,其提供的原材料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所提供的资源价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33481-1.html
11.考研法制史隋唐部分的详细笔记《永徽律疏》以其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术和鲜明的特色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并对当时周围其他亚洲国家和后世各王朝的封建立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永徽律疏》在整个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 3、《唐六典》https://yz.chsi.com.cn/kyzx/zyk/200908/20090819/30611578.html
12.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方案10篇结合团省委重点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团学干部作风整顿,围绕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等工作专项研讨,深入查摆问题,锤炼优良作风。帮助团干部加强_、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的学习,组织团干部赴省内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实地学习,引导团干部增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集中组织团干部素质https://m.zuowendang.com/fanwen/1673062006.html
13.宁波图书馆主讲人简介:张实龙,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浙江万里学院守仁学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与浙东心学,先后出版《董仲舒学说内在理路探析》《缙云河阳古村落研究》《甬商、徽商、晋商文化比较研究》《杨简研究》《心学与政治:袁燮研究》《阳明心学传播者钱德洪研究》《传习录问答》《阳明心学视域下的〈论语〉问答https://www.nblib.cn/information/7809
14.admin文军营销在全球市场扩展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差异、法律法规、政治风险、市场竞争、跨境管理、品牌认知、人才本地化和外汇管制等多重挑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灵活的本地化策略,以及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学习和适应,并通过灵活的应对策略逐http://www.wenjuntech.com/author/admin
15.法硕笔记背诵版之法制史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奴隶制的法律体系在走向瓦解,封建制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1.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对传统的法律观念、传统的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 2.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在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22020_12263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