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16大以来我国初步确立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法治聚焦行业资讯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新的明显成效。据统计,十六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共起草、制定、修订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70余件,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50余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共起草制定1200余件,初步确立了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北京市纪委、监察局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的目标,起草制定了《奥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保障了奥运会筹备和举办工作的顺利进行。

规范加强党内监督制定首部基础法规

为规范和加强党内监督,2003年,中央纪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并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我们党第一部规范党内监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保证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了《关于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试行)》等配套规定。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的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

党中央决定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纪检监察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加强监督工作的重要举措。200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职能作用,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提供了政策依据。

保障党员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2004年,中央纪委起草并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是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举措。

完善廉洁从政规范促进廉洁自律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需要,中央纪委逐步充实完善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的内容。为细化党员干部在经济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政策界限,有效查处新形势下权钱交易案件,2007年中央纪委发布了《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提出八项禁止性要求,推动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防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出资人利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04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颁布实施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为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重申并强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为推动“七项要求”的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发布实施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一批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浙江省围绕防止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廉洁行为和不正之风问题,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深圳市把建立监察对象的基本行为规范作为健全行政责任体系的重要一环,起草了《深圳市公务员廉洁从政实施细则》。

健全查办案件制度严格规范办案程序

为严格依纪依法查办案件,逐步对查办案件工作进行了规范。200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下发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意见》。针对办案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近,中央纪委又下发了《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案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办案的重要性,规范了办案程序,加强了办案监督。

为进一步完善党纪处分制度,2003年底,中央纪委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并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近几年来,党纪处分条例的解释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作出了安全生产、信访工作等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严肃行政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监察部会同原人事部起草并由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工作的行政法规,解决了长期以来行政惩戒工作政出多门、缺乏具体量纪标准的问题。监察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管理、海域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分规章,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惩戒制度。

各地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了一批惩戒性法规制度。重庆市针对规划管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制定了《重庆市城乡规划管理违法违纪行为行政处分办法》。针对公安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公安部颁布了五条禁令,对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颁布后,为与条例相衔接,监察部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起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将五条禁令内容纳入到该条令中。

健全反腐败各项制度加强对反腐败的领导

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各级纪委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中央纪委下发了《关于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规定(试行)》,对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程序、保障等作了具体规定,成为各级纪委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依据。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普遍制定了实施细则或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职责,规范了程序,严格了责任追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结束语 前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政策解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和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 中国特https://www.110ask.com/zhengce/16620806439523617881.html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武大2010年研)2.问答题什么是法律体系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取决于哪些因素(南京师大2006年研) 参考答案:正确答案:(1)法律体系的含义 法律体系,又称部门法体系,是指由根据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将一国制定和认可的现行全部法律规范划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3.问答题什么是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有何基本特征(南京师大2008年研) http://www.ppkao.com/shiti/9032922/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下列法律部门()E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法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C,D,E】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一)宪法(二)行政法(三)民法(四)商法(五)经济法(六)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八)刑法(九)诉讼程序法https://www.bkw.cn/tiku/jblw7.html
5.物流法律体系完善(精选十篇)这个体系应该是系统的、综合的、专业的和现代化的, 调整的物流关系广泛全面、类别清晰、层次分明, 最大程度的发挥法律法规的功能和作用。商务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流通法律体系的框架方案, 初步确立了以市场流通基本法为基础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市场行为法律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市场监测调控与管理法律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h32z89.html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下列法律部门A. 宪法和行政法 B. 劳动合同法 C. 民法和商法 D. 经济法和社会法 E.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法https://www.gaodun.com/q/305l6d
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考试试题【单选题】( )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已经形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94% https://www.netkao.com/jsz/Artle/20150423/23053416317.html
8.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十三、法律的特征: l、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性,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9.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2018倪文耀(2018年)基础学习班本章重点: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达到要求:掌握法的特征、分类、效力;能判断具体法律文件的性质、地位(层级)、制定机构;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了解)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http://elearning.jianshe99.com/xcware/lecture/lectureDetail.shtm?smallListID=34301&cwareID=954126&_t=1539045351172
10.课程3.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框架教学重点:1.法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体系3.法律部门教学难点:1.法的规范性2.法律体系的组成 ●1.1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是什么? 主要内容包括:1、从本质上看,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2、从特征上看,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 ●1.2法律体系:法律有哪些? 主要内容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3604e5b96788f54b7677c4e
11.法规与标准体系11篇(全文)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其中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各种部门法、单行法对基本法的某一方面进行更加明确全面的规定。这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vy5g0ni.html
12.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雷磊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 然而须先行阐明的是,尽管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有其区分的必要,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体系的融贯性为法律推理提供了必要的融贯性确保,尽管它并不构成后者的充分条件。法律推理总是在有效法律体系框架内活动,法律体系的融贯性越强,推理的融贯性也越强。但一个http://www.sass.cn/109000/246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