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与特征凤凰网资讯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如期实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和保障。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建立了完备的居于核心统帅地位的宪法制度。完备的宪法制度的建立是法律体系形成的根本标志。宪法制度是国家的制度基础。宪法确立国体、政体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国家法律的立法根据,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的内容,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居于法律体系的核心统帅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至高无上。1982年宪法和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个宪法修正案,形成了完备的居于统帅地位的宪法制度。期间,制定颁布了30多部关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的基本法律,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宪法制度。

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法律部门是基本要素。到2010年底,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民事、刑事和国家机构的法律制度等部门法已经齐备,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出台,这是判断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根据。制定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690余件,地方性法规8600余件,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符合国情。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判断标准,关键看是否从本国实际出发并符合国情。一是法律的客观性。就是法律的制定和内容符合国情,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二是法律的进步性。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法制的进步出台的,并注意借鉴了国际社会那些符合我国国情的进步做法,虽然有些法律的进步性还有待改善,但总体上是朝着进步方向发展的。三是法律的科学性。法律的内容、结构和文本形式要科学,表述要法言法语;此法与彼法、前法与后法,要协调、科学。由于立法坚持公开、民主和科学立法的原则,法律的科学性逐渐加强;全国人大全面清理现行法律不协调的问题,已经取得成效。

从关键问题入法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一是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写入宪法,推动了国家法治建设。二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推动和加强了保障人权的立法。三是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四是加强法律实施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了法律监督制度。如2006年制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五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也提高了司法执法水平,保障了法律的实施和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在我国正在逐渐获得其应有的权威,依法治国方略业已确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

基本特征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性质、内容和作用等方面,都不同于西方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核心是国体、政体问题,国家性质和国体决定法律体系的性质。宪法第1条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宪法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决定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法律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以人民民主思想为基础。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权力。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以宪法为统帅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人民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法律离开国情将失去生命力,国情是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法律体系不同于西方,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套中国的法律体系。对于外国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法律,只要我们需要,就应当及时制定;外国法律体系中有的法律不符合我国国情和需要,我们就不应当照搬;外国法律体系中的成功做法,符合我国国情,我国需要,应当借鉴,特别是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国际社会通行的法治原则和做法,我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吸纳。法律不能超出社会经济条件所限定的范畴和结构,法律不能脱离基本国情。

我国法律体系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现代法治重视人权保障。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表现了国家对人权的重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1997年刑法修订,监狱法等一批行政法律的颁布实施,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保障法、保护法的颁布实施,都加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知识链接

>>历史意义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吴邦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居首

吴邦国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三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吴邦国说,在立法工作中,我们注意研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从中吸取那些对我们有益有用的东西,但绝不照抄照搬。各国的法律体系也不相同,我们不用西方某些国家的法律体系来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责任编辑:高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未成年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能源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法;社区服务法、彩票法;见义勇为法;教师法、卫生法等 6、刑法:犯罪和刑罚 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刑法典,其他有关刑事法律法规 7、程序法:调整诉讼、非诉讼活动中的关系 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刑事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60&bid=1419&cid=16954&nid=16957&pg=2
2.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著名法学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孙国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不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简单地理解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成了”。 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也没有止境。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立法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271.htm
3.考研法硕法理学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原则对于报考法硕考研的同学来说,法理学是法硕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考研备考法硕的同学,法理学要好好学习掌握,里面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想顺利考研,从这里开始好好学习吧。下面上海高顿考研网将给大家分享考研法律硕士法理学的知识点: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立法概述和原则。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08309.html
4.中国法律体系属于哪个法系2、大陆法系国家,只承认制定法效力,在法律上不承认判例效力.而英美法系,除立法机关有造法功能,法官也有造法功能.这点上,我们的法官个人虽然有造法权力,但法院有,法院的司法解释,效力一般要比行政法规、规章高,有时甚至超越法律.如刑诉方面,刑诉法只有200多条,而高法、高检的解释不下1000条.这些解释,很多实际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83a9270c0c36afb3156e8c820d166219.html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国访谈“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大家收看。1月24日全国人大召开了“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座谈会上吴邦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但是包括我在内的普通民众对于这个概念还有很多疑问http://www.china.com.cn/fangtan/2011-03/01/content_22027501.htm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闻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 | 新闻台首页 导读 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了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http://news.cntv.cn/special/falutixi/shouye/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