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12月7日是第七个“宪法宣传周”,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框定基础性的制度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明确“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改革必须在宪法框架内进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才能确保改革的制度性基础,防止改革过程中的任意性和无序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强调“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全面深化改革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新征程上,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改革,确保改革和法治实现良性互动,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宪法是宏大厚重的,承载着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宪法也是具体鲜活的,保障着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尊严和幸福。一方面,弘扬宪法精神,要把我国宪法制度同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起来,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彰显宪法理念和权威。另一方面,法治既是经验的总结、规律的反映,亦是社会的共识。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面对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以法治消除分歧、凝聚共识,必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法治程序,让改革的决策和实施过程规范化、透明化,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而推动宪法实施的关键,在于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让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宪法、信仰宪法。作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南京宪法公园于2022年12月4日正式对社会开放,通过旗阵广场、宣誓广场、宪法宣传教育展等组成部分,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宪、制宪、修宪、奉宪的伟大历史进程。市民来到这里,一边休闲一边接受宪法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
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到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再到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宪法宣传、维护宪法权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让宪法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信仰,定能为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