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25日讯(记者翁任莹)在深圳图书馆一楼大厅,每个周末总会有律师为读者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些律师由深圳市律师协会推荐,作为“公益法律咨询”的咨询律师、“法律讲坛”主讲嘉宾和“民断是非”主持人或点评专家,已经成为深圳图书馆法律专题服务及普法活动的重要支持力量。从2013年至今,深圳图书馆公益法律服务平台聚集了全市200多位志愿律师,深圳图书馆公益法律服务平台累计开展活动超800场,直接参与人数近30000人次,接受法律咨询服务的读者超过8000人次。
据了解,深圳图书馆公益法律服务平台于2013年由深圳市律师协会与深圳图书馆共同创办,旨在聚合优秀的法律人才和丰富的法律文献资源,打造综合性的公益法律服务平台。翟振轶律师自平台成立就申请加入志愿律师队伍,他说:“这份公益心不仅在于个案的胜诉让群众感受到法治温暖,更在于授人以渔,让更多市民群众提升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今,深圳图书馆志愿律师已经从最初的二三十个人发展到两百余人,遍布各个执业领域,其中不乏从业超过二十年执业经验的律师。他们为来访者免费提供有关婚姻、房产、继承、合同、交通、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的解答。每周六、日14时—17时,深圳图书馆一楼大厅的法律咨询点都会安排两位律师坐班。深圳图书馆将法律阅读推广活动与普法服务充分结合,为广大市民提供法律文献服务、法律信息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法律讲座以及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市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升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有法律问题、学习法律知识周末到深圳图书馆找律师,已经成为很多深圳市民的共识,每个周末下午都会有不少人在咨询点排队,少则七八个人,多的时候我一下午接待了16个人。”据翟振轶介绍,如今,两百多位志愿律师通过轮流排班的形式提供服务,每年可以贡献超过500个小时的法律咨询,再加上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全年服务700—800个小时。
除了法律咨询以外,志愿律师还会结合时事热点和常见的法律问题,精心准备法律讲座、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普法活动。据志愿律师团的成员易湘磊介绍,来到图书馆的通常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群,他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强,对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非常重视,于是,志愿律师专门准备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普法讲座。此外,律师们留意到很多中小学生周末在图书馆写作业,就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了防范校园欺凌的普法活动,通过讲座和情景演绎,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哪些是校园欺凌行为,从而更好地通过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市民的法律素养越来越高,这不仅是对我们律师普法工作的肯定,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福分。”易湘磊律师对一位咨询者印象颇深,这位当事人是一位公司高管,因为不服被原单位裁员,多年来一直在提起上诉,最终因证据不足没有得到满意的判决结果。在这过程中,他充分认识到了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不仅经常来到图书馆向律师咨询,还主动查询法律文献学习法律知识,并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成了一位懂法、守法的企业管理者。
每年读书月,深圳图书馆都会联合深圳市律师协会为志愿团表现优秀的十名律师进行评选并颁奖。深圳图书馆公益法律服务平台在2022年获深圳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3年被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纳入首批“八五”基层普法联系点;2023年获评深圳市法治宣传教育星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