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两年的政策,没那么有效了?七叔吴晓求法治法律

目前中国的经济出现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普通人对于未来缺乏信心,如何保证信心呢,就是要有一个制度建设,实际上就是法治。

这话虽然很通俗,但却说出了目前经济出现问题最大的根源,就是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充满了恐惧,都对未来没信心,因为打牌的人完全是看心情,不按照套路出牌。

穷人不敢消费,富人忙着移民,扪心自问,有多少人短期内是看好中国发展的?

其实也不用做名义调查,官方的各种数据就很明确地表达了机构和个人的观点。

M1连续4个月下跌,并且下跌幅度越来越大,同时M1和M2的剪刀差持续放大;

四个一线城市的上半年消费数据严重下滑,消费主力开始从城市往农村迁移;

国债屡创新高,央行甚至不得已通过做空国债来保持债券市场的稳定。

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大伙是不是看好当下的经济环境,已经路人皆知,但是吧,你却不能多说,说得太尖锐还容易关小黑屋。

之前我对于这种经济下行都归结于“还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过去欠的债,总归有一天要还,那么根据城镇率,杠杆率,就业率等一系列到达上限的指标,2024年开始就是还债的时刻。

既然还债,自然要紧衣缩食,然后产生死亡螺旋,消费和生产都开始下降,最终到了大家现在感受到的寒意。

或许这种理解没错,但我一直觉得没说到根子上,用经济的原因去解释经济,总有一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吴晓求的一番话,的确是点醒梦中人——法治才是经济的基础。

他在演讲里举了个例子:

“比如说你要存钱,银行要问你,你这个钱哪来的。你要取钱,会问你想干嘛。”

这个是令人非常恐惧的,当然严重的侵害人民的隐私权。任何的政策规则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不可以超越法律。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最近抓小毛驴超速或者不戴头盔的事,底层的反弹很严重,它们说是为了你好怕你在路上嘎了,实际上呢?

还有企业现在也很难受,各种检查特别严,食品安全、卫生条件、员工管理,税收,稍微有点不当心就要被罚。

而这类事件总是伴随着罚款,不是教育。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1.6万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税收收入约9.4万亿元,同比下降5.6%;非税收入约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非税收入规模已经高于2014年全年非税收入规模。

再往大了讲,一些规则的颁布也是极为随意。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去年12月22号,新闻出版总署发了一个名为《网络游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然后整个游戏,动漫,传媒板块当天全部暴跌,游戏ETF甚至直接跌停。

搞笑的是,这份文件在股票大跌以后,又被撤回了,好像从来没颁布过一样。

这些合订版看多了,容易精神分裂,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对于我一个散户来说,大不了吃个跌停,当好自己金融消费者的身份,倒也不影响社会稳定。

今天说不行,那么企业裁人,把项目砍掉,缩减预算,一年不到又开始支持,我是招人呢还是不招?

招了以后会不会又反复?

所以现在企业投资的欲望很低呀,社融数据增速放缓,7月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为-767亿元,是2005年7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大幅多减1131亿元。

同样,7月住户贷款减少21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量分别为-2156亿元和100亿元。

居民和企业都用脚投票。

因此,就像吴晓求说的,“要把经济搞好,就必须特别重视法治和制度的作用,政策是在法治和制度的框架下起微调作用。”

“政策不能决定一切,有了预期以后,杠杆才起作用。当没有预期或预期很弱时,杠杆的效力就会大幅度下降,政策就会失效。”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几年政策的力量很强大,大家都认为政策无所不能,但最近这两年还有这样想法的人,显然脸都被打肿了。

如今经济发展放缓,就更需要法治的力量来告诉企业和群众,未来可期,不会出尔反尔,不能竭泽而渔。

THE END
1.论我国环境行政诉讼“理想图景”的法律建构笔者发现大部分环境行政诉讼裁判文书侧重适用程序法律,而实体法律适用不足。裁判文书中援引法律频次最高的是《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行政处罚法》,而大量的专门性环境法律法规的援引频次非常低(参见表4)。虽然,环境行政诉讼中大量出现程序法是一个必然现象,但违法事实http://www.sdcourt.gov.cn/jnanszqfy/389687/389690/6525572/index.html
2.完善法律制度对配合财务造假的第三方予以法律规制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罗卫带来了关于完善法律责任、提升资本市场违法成本的相关提案。 在罗卫看来,当前惩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监管执法仍面临制度短板,有必要通过完善立法织密制度笼子,加大立法供给,保证资本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3093006965046.html
3.我国保护私有财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及其不足我国保护私有财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及其不足 我国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85年颁布、1986年实施的《民法通则》。该法第75条第l款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是关于人民私有财产的范围的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039
4.国际经济法网银监会法律性质研究 【摘要】2003年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是我国金融监管机制步向专业化与法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但银监会“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的现有定位广受诟病。“事业单位”的定性使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正部级”的冠名使得行政级别的设置进一步强化;“国务院直属”的设置模式https://ielaw.uibe.edu.cn/fxlw/gjjjf1/gjjrf/12211.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对依法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重视不足、力度不够。部分地方政府的监管和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压力传导存在“上热中温下凉”逐级递减的问题。法律第5条确立了污染担责的原则,但部分企业依法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受利益驱动,习惯于将固体废物“一包了之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045
6.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一)基本制度处于调整阶段,法律手段相对不足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它主要是以国务院条例或文件形式给予制度规定。但是,从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发展要求来看,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法律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的https://www.66law.cn/laws/620786.aspx
7.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我国以前一直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学者曾说过:“农民面临的简单的经济关系使农民亲近法律还缺少利益的驱动,其所处的利益格局尚不足以刺激他们自发的权利觉醒”,[7]正是小农经济这样简单的经济基础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也阻碍了农民对法律需求的产生。同时,目前我国农村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402231.html
8.中国法院网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并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自办视频播放业务。中国法院网是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法律新闻网站,为社会提供最丰富的法律资讯、最权威的法院信息、最快捷的案件报道。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0/06/id/524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