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20240321001934.pdf

【本节提要】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血缘关系有许多内涵相近但各有侧重的指称:

例如宗、族、宗族、母党、妻党、亲戚、家、家族……这些词语所涵盖的范围有

交叉又有区别。读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首先必须要清楚

这些词语的内部逻辑关系以及他是如何界定“家族”一词的。

2

1、关于亲属关系

瞿同祖先生认为,《尔雅》对于亲属关系做了较详细的区分:(1)宗族,即

父之党,(2)母党;包括母亲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堂兄弟和母亲兄弟姐

妹的子女,(3)妻党,包括妻子的父母、兄弟和姐妹。(4)亲戚,即“婚姻”,包

括丈夫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等。其中,“只有父亲方面的宗族才被认为是宗族,

而所有其他姓氏不同的成员则从属另外的宗族”。母亲方面的亲属,例如父母等,

都属于“外亲”。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标准可以由服制的轻重来体现。

2、关于宗、族、宗族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瞿同祖先生对于宗族这一概念的界定,宗族和族

基本同义,指的是父系家族。也就是说,宗族较家族更为狭窄,是以父系来计算

的属于同一祖先的男性成员的组织,排除了其中的女性成员,也不包括姻亲。这

里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着重强调“同一血缘,”第二是“男性成员”。瞿同祖先生

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这样说道:“以父宗而论,则凡是同一始祖的男系后

裔,都属于同一宗族团体,盖为族人。其亲属范围则包括自高祖而下的男系后裔。

以世代言之,包含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所谓九族是。以服制言之,由斩衰

推至缌麻,包含五等服制。”

3、关于家、家族

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瞿同祖先生既区分了“家”和“家族”两个概念,

同时也指出了二者的关系。“家指同居的营共同生活的亲属团体而言,范围较小,

3

通常只包括二个或三个世代的人口,一般人家,尤其是耕作的人家,因农地亩数

的限制,大概一个家庭只包括祖父母,及其已婚的儿子和未婚的孙儿女,祖父逝

世则同辈兄弟分居,则家庭只包括父母及其子女,在子女未婚嫁以前很少超过五

六口以上的。”在本书中,瞿同祖先生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家是作为独立的经

济单位而存在,其成员是亲属,共同居住、共同经营。

“自然历史上也有累世同居的义门,包括数百人口的大家,在这种情形之下,

同居范围便扩大及于族,家族不分了……”瞿同祖认为,“家族为家的综合体,为

一血缘单位,每一个家自为一经济单位。”

二、父权家长制在家族中的统帅作用

【本节提要】中国的家族是父权家长制。家中的首脑是家长,确定家长的原则是

父系。母亲因父而得母权,但由于妻从夫,在父权与母权冲突时,父亲的意志优

于母亲。在只有父母和子女的两代的家庭中,父亲是家长;在三世代的家庭中,

祖父是家长;族居的大家族的首脑是族长。家长在家族中对家庭成员有支配和控

4

制权,这种权力体现在经济、法律、宗教、主婚四个方面。

1、法律权

瞿同祖先生的所说的法律权,是指家长(包括族长)教化和处罚时的权力。

略有“家内司法”的意味。这种意蕴在族长的权力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包括生杀权、

送惩权与执法权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生杀权。书中说道:秦时君于臣、父于子是有生杀权的,到了后

世生杀权收归国家,但是到了元、明、清时期,法律又略有松动。若子孙不肖,

被父母杀死,免罪,即使是非理杀死也是无罪;而扑责时无心致死,无罪,非理

殴杀虽然有罪但罪轻;子孙违犯教令,虽非理殴杀,父亦无罪。值得一提的是,

关于“是否违反教令”,在古代司法实践中,只要父亲认定儿子是违犯教令,司法

5

机构既不会要求其举证,也不会对此进行调查,而以父亲的意志为标准,这也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权。

第二、关于送惩权。子孙不肖,法律除了承认父母的惩戒权由父母自行责罚

外,法律还赋予父母送惩权,父母可以请求地方政府代为惩戒。父母以违犯教令

为名将子孙送惩,法司一般是不会拒绝的,同样的,由父母主观认定子孙是否违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摘要书评试读图书 > 法律 > 法律史 > 中华书局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自营 中华书局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11644030.html
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豆瓣)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这二者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支柱。 本书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在社会上的 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24279/
4.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本网推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这本由瞿同祖所著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家族 https://www.ccdi.gov.cn/shudan/bwzp_sd/201411/t20141102_160060.html
5.《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律史的人来说可谓是不可不读之经典著作。笔者初入法律之门时,曾读过梁治平先生的《法辨》一书,先生在《身份社会与伦理法律》一文中归纳了他读此书时归纳的两个命题:“第一,中国古代社会是身份社会;第二,中国古代法律是伦理法律。”在阅读前述书籍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9sf05.html
6.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doc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最新文档专题01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作文选材技巧-【同步作文课】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40064008.html
7.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北区流通阅览书库 在架上 D929.2/25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相关推荐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作者:瞿同祖 ISBN:9787101056969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作者:瞿同祖 ISBN: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ba4233fc36b7bcdc251638f0894c6aae
8.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将以二章来讨论家族、婚姻,另二章来讨论社会阶级。 http://opac.peihua.cn/bookInfo_01h0247755.html
9.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 家族主义 特征表现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FL199502021.htm
10.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7.7MB)百度网盘资源下载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7.7MB 网站声明 请认真阅读以下说明,您只有在了解并同意该说明后,才可继续访问本站。 1. 全站链接通过程序自动收集互联网公开分享链接,本站不储存、复制、传播任何网盘文件,也不提供下载服务。 2. 毕方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一切违规不良信息,如您发现任何涉嫌违规的网盘信息,请立即向网盘官方https://www.iizhi.cn/resource/detail/73ade4bd07f89ab2a9338dc27894cd94
11.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 历史学家瞿同祖的著作《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该书以《传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为名,在巴黎和海牙出版英文版,赢得国际声誉,当时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由于其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1981年该书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修改再版。对于学习研究http://e.mzyfz.com/paper/1874/paper_50162_10481.html
1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第一章 家族 第一节 家族范围 第二节 父权 https://h5.youzan.com/v2/goods/2x47upk8u8eqw
13.中国社会与中国法律观后感中山大学法学院02级4班 蔡惠燕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中国古代法律也不例外。它与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维护当时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社会结构,竭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瞿同祖先生在其大作《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中详细地阐述了产生https://www.unjs.com/h/b/683813.html
14.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库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专著,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实施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3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