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内容摘要全文解析

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惊叹的学术意义来。本书作为他的代表作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

宋行健

第一编: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

1.为什么朝朝暮暮

一.婚姻的组成部分是爱情、婚姻制度、性。最完美的是三者的统一,但前两者总是不能统一。

二.婚姻制度的目的和功能

1.婚姻制度的目的:限制、规制人们的性冲动和异性之间的感情。这体现

在两个方面:(1)对情感行为的限制、规制:婚姻必须由男女双方同意。

(2)对重婚、婚外恋的规制:婚姻自由原则以一夫一妻原则作为背景和

支撑。

2.婚姻制度的功能:

(1)生育功能:婚姻制度成为分配生育的社会责任、保证人类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

(2)其他社会功能:

1.在传统农耕社会中是建立一个基本生产单位的方式。(例:男女分

工,男耕女织)

2.是夫妻双方的一种长期投资,一种相互的保障。(例:少年夫妻老

来伴)

三.两种离婚制度的比较

1.离婚自由制度

婚姻自由(包括离婚自由)在一些国家成为了婚姻制度的核心原则,

这是婚姻制度在当代的变化。

(1)如何保证实现离婚自由:

1.社会要逐渐建立一种养育孩子的制度,以替代离婚前夫妻共同抚

养子女的功能。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

Ⅰ.高保障的社会福利体系(瑞典)。弊端:高税收阻滞经济

发展;用官僚和计划体制生、育孩子造成浪费和无效率。

Ⅱ.主要依靠法院执行(美国、当代中国)。弊端:执行难;

无法弥补离婚家庭的其他弊端(例: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

2.公正界定、分割和有效保障离异双方在婚姻存续期内的实在利益

及财产,不仅仅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性的利益及财产。

(2)弊端:

1.国家没有完全现代化、社会还不富裕、妇女就业不充分,国家无

法充分提供生育和养老保险。

2.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协议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司法机关不可能

成天上门催要。

3.许多女性往往放弃或减少了个人的社会努力,养育子女、承担家

务,以自己的方式对丈夫的成就、地位进行“投资”,而离婚时这些

成就、地位却一般不作为财产分割。

4.可能造成对青年男子的性爱剥夺。与具有钱财、事业、地位等方

面优势的中年男子相比,青年男子在获取年轻女子青睐的竞争中处

于下风。

2.禁止离婚制度

(1)好处:1.使婚姻双方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婚姻关系,自我防范“见异思迁”。2.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加大投入(因为投入不会因离婚而被剥夺),从而有利于后代的养育和社会总体生活福利水平的提高。

(2)弊端:1.进一步加剧社会中婚姻与性、爱情的分离。2.使人们普遍推迟婚龄,出现更为普遍的婚前性行为。

四.总结与反思

(1)总结:

我们不应过分强调离婚原则的重要性,应更多考虑离婚原则变化可能引发的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及其带来的后果。

(2)反思:

1.不能用道德直觉评判婚姻法。应更多地考虑当代自然、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使法律规定的应然要求具有精细的可操作性。

2.从改革开放的具体国情出发,针对具体问题(例:社会福利体制弱化,使妇女在经济、事业上处于不利地位并被迫增加对男子的经济依赖),在婚姻法、离婚制度中作出具体规定。

3.思考婚姻制度的知识分子不能使视野被自身的社会位置遮蔽,要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要有更为务实、冷静的眼光。

2.我和你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

一.戴安娜之死及判决结果

为戴安娜之死承担主要责任的应是酗酒后违章超速行车的司机,以及要求或至少默许了司机这一行为的戴安娜夫妇。判决结果:3名摄影记者因违反法国隐私保护法规,每人象征性地赔付死者多迪之父一欧元。

二.为什么许多人将戴安娜之死归罪于传媒

当社会失去了一个他/她们喜爱的人物、遇到某些难以接受的突发事件时,它会寻找替罪羊来调整、巩固自身。

三.要辩证对待传媒机构

(1)传媒机构有良莠之分,不能将不同的传媒或人放在同一个范畴加以谴责。

(2)社会意志的选择造就了作为制度的新闻自由,它有利的一面,扬善惩恶使公众从中获益;也有弊的一面,不能事先排除这种自由带来的某

些压迫人的结果、事先排除传媒界某些人滥用这种权利的现象。四.揭人隐私的“小报”出现的原因

人们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希望了解他人隐秘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既无恶意也无恶果,相反可能是出于一种关切、一种友爱。它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其力量有时会非常强大。现代社会的市场作为放大器,更是将这种分散的欲望集中起来,规模化地生产、消费并以这种生产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市场和传媒的结合,使这种欲望具有了非常压迫人的力量。

五.不能对传媒采取限制措施的原因

(1)人性的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市场(即四)。

(2)名人和名人周围的许多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利用传媒谋求各种利益。他们不可能玩弄传媒于鼓掌,让它仅仅听命于自己,只获得传媒的好处

而拒绝曝光的不利。

(3)传媒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多年来不仅给自己戴上了政治和道义的桂冠,而且创造了一个利润巨大的市场,不断预测、顺应、塑

造乃至创造消费者的口味,将消费者需要的各类偶像包装、推出。六.隐私权的产生及深层忧虑

(1)正是因为市场和传媒的结合形成的非常压迫人的力量很容易且不断地侵入个人、家庭的私人空间,所以现代社会要将已经稀缺的隐私作

为一种权利,用法律保护被他人、公众过度干预的个人生活。

(2)然而,当法律划定了这条不能触动的界限之际,也划定了可以肆无忌惮地剥削、消费隐私的界限,而且这一界限还在实践层面不断被侵蚀。

我们都深深嵌在了这个使戴安娜不幸的现代世界中,因此我们看到了

一系列悖论,现代社会陷入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分裂之中。传媒强化、

加剧了这种分裂,并将这种分裂的艰涩、痛苦以更强烈的方式持续地

展现在我们眼前。

3.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

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有关刑事被告权利保护的文字规定上有了不少修改,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但这些权利的文字规定并不必定保证其有效实践。二.无罪推定原则的解释

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其目的在于保护可能无辜的被告人、废除严厉的刑讯制度。

然而,这里仅指不能称其为法律意义上的罪犯,而不是禁止公众在其它意义上称其为罪犯。无罪推定原则只是一个司法原则,而不是一个泛化的、用来指导人们如何称呼、认识刑事被告的规定。其意义在于要求公、检、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能先入为主地认定被告就是罪犯,更不能刑讯逼供,而要以证据证明被告是否为罪犯。

THE END
1.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历史学家,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1/16/36905198_1140883809.shtml
2.略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三个基本观念近日,复旦大学出版社友人张永斌先生馈赠郭建教授所著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讲》一书。作者独出心裁地提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有三个最基本的法律理念:一是天理人情国法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体系,虽有法律、但不限于法律;二是法律主要是管理社会和臣民的工具,而非约束皇帝而设;三是法律忽视程序的重要性,只要能够以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04/content_9092486.html
3.民法典与律师的笔尖绘就社会之纲一、序言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法律体系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不断地演进和完善。中国近年来推出了一部新的民法典,它是对现有法律的一次重大修订,对于解决当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民法典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区别,以及这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cai-pu/452987.html
4.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5.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法律知识大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维护人民权益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http://fw.mwfw.cn/fw/234591.html
6.纲常之律法律千条解析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法律是维护秩序、保障权益的坚强堡垒。它不仅仅是一系列条文,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道德的一部分。《纲常之律》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常用法律1000条”背后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第一章: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法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是由君主或神明制定,用以规范社会行为。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zi-xun/474036.html
7.《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法学基础理论LAWS120001.0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施嘉恒11300740008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写于1939年瞿同祖在云南大学执教期间。这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与范畴来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开创了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之先河。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家族、婚姻、阶级、巫术宗教以及儒家和法家思想,并籍此分析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92mzvvr.html
8.《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笔记(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评欲将法律作为一门志业而研习者,无一不需回望中华法律在历史上走过的颠沛之路,以感悟流淌在现代法治血液里的本土文化基因。卓有洞见的法律史著作数目颇巨,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无论是从内容的价值还是从方法论的启示意义上讲,都可谓入门之经典,故记文以述之。一、本书的方法论与分析框架概观《中国法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96427/
9.读书笔记之国富论9篇(全文)《论法的精神》研究指向的是什么问题, 或者说, 孟德斯鸠在该书中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所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接下来, 我将对本书中的几个重要的观点加以阐述。 一、政体决定法律 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 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政体。孟德斯鸠把国家政体分为两大要素:政体性质和政体原则。在政体的两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3sazbeu.html
10.《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前言我得承认我确实是为了写完一篇读书笔记而看了一本书 当然这也是我本就想看的书 纵然我有一本《商法学》 但依旧不得不承认 这是第一次正式的看一本法学方面的书籍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 【并且摘抄内容】 【我可不是为了写这文章儿而摘抄】 http://www.pinjiwang.cn/pinji/wap_doc/15776191.html
11.中国免费视频中国航空飞行学院 新浪奥运会 捕篮球投篮姿势图片 耐克最新款鞋子2024款 568棋牌手机版官网十一月17号最新.大厅那我游戏.cc 中国福利彩票开彩票查询今天 欧阳一一 西游记20回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8110091.m 480555ccm 100元一包的烟排名 彩票智能计划 今日足球比赛时间2024 下载中国体育彩票手机版http://www.eoasnf.com/uhcunsv.html
1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多篇).doc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多篇).doc,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 ---荒唐的霸道 张之洞曾经说过:世运之明晦,人才指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运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504/164694825.shtm
13.法律与革命读书笔记法律与革命是哈佛大学教授哈罗德·J·伯尔曼集40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力作,讲述西方文明发展出了独特的“法律的”制度、价值和概念。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法律与革命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法律与革命读书笔记 哈罗德。j。鲍尔曼认为:教皇革命是欧洲历史的断裂,至少从法律发展史的角度分析,1050——1150间的教皇革命成https://www.unjs.com/z/259731.html
14.在绿叶的事业中收获中国法学会评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专题报道最近几年,付子堂教授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出发,提出实现法律的现代化转型,逐步促进法理学基础理论的进步与创新,主张着眼于解决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法律问题,从宏观上构建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律与社会的一般理论。为此,他提出"发展中法治"概念,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自然意味着法治的"发展中"属性,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2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