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四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探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基本规律,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思考与总结,着重回答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今天我们下这么大的力气来保护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对非遗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价值、分类、保护的意义和理念、保护的方式都做出了明确的论述。该书站在历史与文化的总体高度,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全方位、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说,这样系统的概论性著作的问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乃至文化遗产学这样一些应时而兴、急切需要、很有前途的新兴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概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产生于保护的需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科学概念的意义及其定型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紧迫性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

二、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总体把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正确把握

二、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内涵的原则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要坚持科学性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与原则

第五节本书编撰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编撰的基本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

一、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

二、国内外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解释

三、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解释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一、独特性

二、活态性

三、传承性

四、流变性

五、综合性

六、民族性

七、地域性

第五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一、对于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分析

二、在保护实践中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知

第六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规范问题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定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与体系性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基本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基本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时代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第一节国际层面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三、有利于促进特定文化权利的实现

第二节国家层面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二、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

三、有利于促进全民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先进文化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

五、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六、有利于缩小发展差异,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均衡发展

七、有利于年青一代的文化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立足新时代,在更高层次理解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增强和坚持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四、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化和实践

第五章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一、中国古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二、中国现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第二节新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成绩

一、新中国成立后17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绩

二、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绩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三节中国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机构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人才队伍培养

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项目、重要会议与专题著述

第六章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国外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一、古希腊对神话传说史诗等的传承及其意义

二、古印度对民族口头传统的传承

第二节二战后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一、日本:以立法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二、韩国: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

三、法国:制定保护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套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

四、意大利:提出“反发展”的整体性保护新概念

第三节国外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一、法国:设立的“文化遗产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二、意大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亮点

四、韩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益于商业运作和旅游业的参与

五、亚洲太平洋地区:出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第四节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机构和资金情况

一、国外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策

二、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设置

三、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工作

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与个别

二、分类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文化学与艺术学上的分类研究

一、文化的分类

二、艺术的分类

第三节世界遗产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

一、《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界定的“世界遗产”

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确认

三、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人们的视野

五、世界遗产的基本分类

第四节国际文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布之前的分类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

三、对于上述分类方法的分析

第五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的制定

一、分类方法和分类体系要符合保护的实际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

第六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体系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

二、对于国家级名录十大类分类方法的理论分析

第七节本书的分类

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一、何谓“传承主体”

二、传承的主要形式

三、传承的理念

四、传承主体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

五、对传承主体的保护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一、何谓“保护主体”

二、各级各类保护主体的职责

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实施合理的价值评定

一、更新观念、端正理念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的放矢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本真性

二、整体性

三、可解读性

四、可持续性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一、立法保护:保护的根本保证

二、科学的管理机制:保护的重要基础

三、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

四、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保护工作的关键

五、财政投入:保护的基本保障

六、系统科学的保护方式:保护实施的重要环节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的必要途径

第十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

第一节国际机构、区域组织及各国立法情况

一、国际机构的立法概况

二、区域组织的立法概况

三、各国立法概况

第二节国内立法实践的探索

一、国家层面的立法

二、地方层面的立法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阐释

一、总则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五、法律责任

六、附则

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历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一)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三)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五)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六)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七)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八)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一)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二)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十三)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最佳实践项目名册》

再版后记

主编简介

曾两次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及一次提名奖,文化部文化艺术创新奖,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学术奖项。曾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俄罗斯列宾美院等特聘教授,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THE END
1.唐代法律制度:律令格式四者并行的法典体系令是我国古代规定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宗教等各种制度的行政管理法规。与修律同步,唐在高祖、太宗、高宗、玄宗时期都曾修订过唐令,据“两唐书”记载,有《武德令》《贞观令》《永徽令》。 《开元七年令》《开元二十五年令》,均为三十卷。首先是高祖武德年间,定律的同时,裴寂等撰定唐令。太宗贞观十一年http://fw.mwfw.cn/fw/233265.html
2.包头市司法局改革开放后,我们汲取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法律制度,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同年5月1日http://sfj.baotou.gov.cn/fzzfjs/25014626.jhtml
3.知识竞赛题库36. 我国方便面生产销售总量居世界第几? A.第一B.第二C.第三 37.我国法律所称的老人是指年龄大于: A.55岁的公民B.60岁的公民C.65岁的公民D.70岁的公民 38.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哪国人? A.英国B.意大利C.法国 39.我们常吃的辣椒属于什么类蔬菜?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0620648_533802261.html
4.2012年1月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13.法律明文规定实行法官回避制度的王朝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4.唐律中有关惩处官吏职务犯罪的篇目是( ) A.《名例律》 B.《职制律》 C.《杂律》 D.《擅兴律》 15.中国古代第一部刻版印行的法典是( ) A.《唐律疏议》 B.《宋刑统》 https://www.hbzkw.com/exam/20120225162623.html
5.[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13.根据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性质不同,把法律关系分为( )。 A.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B.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C.基本法律关系和普通法律关系 D.平权性法律关系和隶属性法律关系 14.依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不能形成法律关系?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6.信息参考2018年第1期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六)《宪法的表现形式》 成文 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国家以一部统一的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典的国家是美国。 https://tsg.zbvc.edu.cn/info/1073/2096.htm
7.法学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为“刑名之学”,从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8.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72、河姆渡遗址位于: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B)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浙江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A、三百首B、三百零五首(B)《诗经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9.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浮出水面”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法制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法制史之一。早在商朝的法律中,就有关于土地所有权、婚姻家庭制度、继承制度的规定,这是我国最早的民事法律制度。此后,从西周直至明清,民事法律制度始终是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直到1911年8月,我国历史上才有了第一部专门的民法典草案——《https://www.jiaodong.net/2002/12/54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