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拒绝再当“接盘侠”,联合国出面也没用,西方国家损失数百亿我国拒绝再当“接盘侠”,联合国出面也没用,西方国家损失数百亿
原创2023-01-1320:55·云史长安战未央
此后不久,韩国就陷入了一场垃圾危机。
原来,韩国一直将我国视为垃圾进口国,多年来将数以万计的垃圾运往中国处理。
如今由于中国推出的强势政策,韩国不得不自行消化因生活、建设、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垃圾,随后因为垃圾焚烧引发了持续三个月的大火,损失惨重。
针对此事,欧美等国家竟然将这场悲剧归咎于中国头上,大肆报道都是因为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造成的,甚至还集体向联合国“投诉”,妄图用施压的方式让中国重新接受“洋垃圾”。
但中方态度坚决,就算是联合国出面也不愿再充当“接盘侠”的角色。
这些将中国当做垃圾场的国家,就算因此而产生了数百亿的损失,也必须自行承担。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禁令?禁令发布后那些依赖中国进口“洋垃圾”的国家又如何了呢?
一、什么是“洋垃圾”
“洋垃圾”是一个通俗化的概念,指的是从国外进口的固体废物,也指没有经过许可,国家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它们一般通过走私、夹带等非法手段进入我国,是利欲熏心的商人明知故犯或者钻法律空子的结果。
我国在2009年发布的《环境保护公告》中,明确规定了禁止进口和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明细,其中,禁止类废物有十二大类,八十四小类,限制类废物有十大类,五十一小类。
对于禁止类固体废物,海关应依法严格查处,可以将它们原路退回或以合理无害的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限制类固体废物,须经有关部门仔细分辨是否符合要求后,再允许进口。
二、无奈接收“洋垃圾”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但由于早期社会动荡发展方向错误的影响,我国面临着社会生产力不足,科技教育落后,可利用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洋垃圾”应运而生。
“洋垃圾”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对那时的中国而言,是直接获得工业资源的有效途径,有的甚至是解决了发展路上的燃眉之急。
当时,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吨的“洋垃圾”通过各种方式运往中国,它们来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因遭到其他国家的淘汰而漂洋过海来到我国。
它们来到中国后,就会被重新分解、提炼、制造,成为另一种可进行贸易的商品。
比如废旧的塑料制品,它们会在原料制造工厂经过清洗、破碎、加料、塑炼、排气、溶体过滤、切粒等加工步骤,最终被挤压成再生塑料,可以再次用来生产塑料制品。
我们都知道,塑料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通过将石油进行加聚或缩聚反应,最终才形成可以在工业中应用的塑料。
这种方式比利用废旧塑料重新加工还原成本要高出许多。
还有就是,据统计,一吨报废的旧手机、旧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可以提炼出两三百克的黄金,一千到三千不等的银和一百千克左右的铜,可利用价值十分可观。
“洋垃圾”进口重新利用的方法在早些年十分常见,根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从1985年到1990年,每年都有二十余万吨的铜从“洋垃圾”中被提炼出来,满足了不同工厂对于铜原料的需求,占据了那几年间中国铜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八。
从1995年到2016年,是“洋垃圾”进口的高峰期。从每年450吨的垃圾进口量猛增到4500吨,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其中,废纸占据了“洋垃圾”的半壁江山,其余的如废塑料、废五金等,都是“洋垃圾”中的“常客”。
这些“洋垃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原材料短缺问题,也为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提供了成千上万个工作机会。
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洋垃圾”在缓解我国资源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利用的有害垃圾。
1993年,韩国将本土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及具有严重腐蚀性的化工废物通过谎报名目的方式运抵我国。
他们表面上声称是符合我国进口要求的“其他燃料油”,实际却是整整一千两百余吨危害极大的工业废弃物,不仅毫无利用价值,对中国更是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1996年,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口了一百多吨废旧金属,本以为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普通金属,但当工厂的技术人员对这些“洋垃圾”进行分析检测后,竟发现它们是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废金属,如果继续加以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损人利己和居心叵测外,还有利益驱使下商人扭曲的价值观和丢失的社会责任感。
三、“洋垃圾”的危害
随着进口“洋垃圾”规模的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健康危害等问题成了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是“洋垃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
由于对于“洋垃圾”的再利用率并不是百分百的,很多“洋垃圾”最终变成了真正的垃圾,而处理这些垃圾成了一个令人头痛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垃圾的无害化无处一直是环保部门所倡导的,但由于无害化处理工序极其繁杂,且成本也十分昂贵,使得很多收效甚微的小作坊和利益至上的企业家选择以其他更优惠但却不得当的处理方式。
其中,以焚烧和填埋最为常见。
这两种方式处理的垃圾,不仅不彻底,还可能对当地的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例如很多电子垃圾是无法降解的,如果将它们埋进土里,它们就会像一颗颗慢性毒瘤,不断侵蚀着原本肥沃的土地,连带着干净的地下水也将不可避免受到污染。
并且,这种危害性不是一时的,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会持续存在的事实。
而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后果更是不容小觑。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将有机氮、氯、磂等物质转化为氯化氢、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与空气融合,不仅带来了具有腐蚀性的酸雨,还严重影响了生物的生活。
其次,是“洋垃圾”对人体的危害性。
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是有名的电子垃圾拆解小镇,从20世纪90年代起,从全世界运往这里的废旧家电堆积成山。
本着“来者不拒”的精神,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屿镇不但没有因此繁荣起来,还因为土地、水质、空气受到污染而让很多人铅中毒,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血铅镇”和“癌症村”。
看着昔日风景秀美的家乡变成如今黑云蔽日、浓烟滚滚的模样,当地人都表现出十分哀痛的神色,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离开家乡另谋出路。
“洋垃圾”的危害还不止于此,由于它们的处理成本远低于正常原料生产的产品,因此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这对我国正规企业的发展和自主研发能力的强化是严峻的考验,继而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兴盛必定是有害无利的。
因此,针对“洋垃圾”的规范和整治措施刻不容缓。
四、坚决抵制“洋垃圾”
2017年7月18日,我国发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是中国针对“洋垃圾”问题进行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不仅如此,2018年1月,我国正式将塑料、未分类的废纸等“洋垃圾”拒之门外,禁止种类达二十四种之多。
消息一出,欧美等国家纷纷坐不住了。
他们没想到这个一直给他们“兜底”垃圾的国家有一天竟然来真的,不再愿意成为他们的“接盘侠”。
看着中国一项项越来越强硬的措施,再看看本国领土内因无处安放而开始堆积成山的垃圾,西方国家竟然直接把气撒在了中国头上。
他们公然宣称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是没有担负起世界责任的行为,将对世界各国人民产生严重后果。
美国更是欺人太甚,将此事告到了世界贸易组织,企图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向我国施加压力,重新接收“洋垃圾”。
但这样荒诞滑稽的举动又怎能吓倒中国人,就算是联合国出面,中国也不会妥协。
对此,中国义正词严地回应道:“禁止洋垃圾进口不仅符合中国当前的发展理念,也符合国际法的规定,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保护措施。希望美国能管好国内的各项垃圾处理办法,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字字句句都将西方国家的不良居心戳破,捍卫了我国的正当权益。
可见中国对待“洋垃圾”态度如此坚决,西方国家将目标转移到了东南亚、印度等国家。
但这些国家能接收的“洋垃圾”十分有限,且随着各国环保理念的不断加深,经济发展的持续升级转型,很多国家也加强立法,抵制“洋垃圾”的随意进口。
反观我国,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国“洋垃圾”进口量连年下降。
2017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达3961万吨,2018年下降至2242万吨,2019年更是降到了1348万吨,这还远远不够,之后的几年固体废物进口量一直呈持续下降状态。
除了明令禁止进口“洋垃圾”以外,我国还成立了“蓝天保卫战”专项行动,对于通过非法走私等途径企图蒙混过关,将“洋垃圾”带入我国的行为,进行严格打击和抓捕,坚决不让“洋垃圾”污染中国的一寸土地。
近几年来,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因为“洋垃圾”治理得当,空气质量和水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上述提到的“电子垃圾之都”贵屿镇,也顺应国家的号召开始了转型之路,这使得镇上的环境空气指数达标天数愈来愈高,天不再是灰蒙蒙的一片,花草树木也逐渐有了生机,镇上居民的健康状况也有了很大提升。
虽然,中国在抵制“洋垃圾”的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条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明白,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同时,也希望西方国家能做好垃圾处理的转型工作,摆正自己的心态,通过科技手段达到合理处理垃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浅谈“洋垃圾”的现状、危害及法律对策》2010年第05期刘国庆
2、《浅述我国“洋垃圾”的法律规制现状》2011年第14期仲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