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朱苏力),男,江苏人,1955年生于合肥。当过军人、工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士学位;1985年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去美国留学,先后获LL.M(商法和税法)M.A(美国法律制度)和PH.D(法律交叉学科研究)学位。1992年回国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论文20余篇,以及译著《法律的运作行为》(合译,1994)、《法理学问题》(1994)、《宪政与分权》(即出)。
发表于2024-12-08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2024pdfepubmobi电子书
<<南方周末>>,本期,苏亦工<<雅量与法治>>有个小小的问题作者文末讲到,我们很多学者在提倡”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时候,为什么忽视了”雅量”这样的本土资源没有利用呢作者应该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理解的,雅量这个概念应该上升到一种不单单是道德而是法律的层面,去约束确保领导们...
很多人提起法国的时候,总是说,它很像中国,甚至有人称它为欧洲的中国。的确,是的,在浪漫激情的革命方面。中国自清朝开始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之后,开始醒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更有激进者提出要“全盘西化”。在市场经济的...
①通过例子让大家了解中国目前适用法律的现状[大量由外引进的法律由于在中国缺少社会基础,导致了大量的类似秋菊的案子频发。]②说清楚秋菊的困惑[另一个书中的例子《被告山杠爷》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爷爷问村中唯一学习法律的孙子,法律是为谁定...
图书标签:法学苏力法律法理学本土资源法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法治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主编梁治平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来,并融合进中国法学。
蘇力就是喜歡故弄玄虛
精简而又叙述平滑的论文集,内涵深邃。十八小时的火车上,看完的第三本书。
见苏力老师,是前年六月的毕业季,听他“漫谈”,谈走不出的风景。其间问了他一个有关法学教育的问题,但现在已记不得他给出的答案了。断断续续地读完这本书,才觉得十多年过去了法治依然是中国人的“乡愁”,书中跨学科的法学研究进路或许给出了别样的“消愁之技”。法律学术很多时候是一门地方性知识,苏力老师着眼于本土资源的阐释,虽外界也有质疑之声,但就像序言里问的“什么是你的贡献”,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用行动来做出回答吧。在这一点上,苏力老师做到了。
:醍醐灌顶和推理存疑的阶段都经过了,可螺旋上升和逐渐呈现还远未到达。不过大学时第一次看苏力的书,的确觉得像推开了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