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信息参考(2024年第31期:8.5—8.11)——顶端新闻

1.全国首个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出台

阅读原文

2.四川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三年行动方案

3.国内首个,烟台市发布2024年数据资产入表专项工作方案

4.《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0年)》印发

近日,兰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兰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0年)》。其中明确,到2027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000亿元,建成数字产业发展新支柱,建成数字赋能产业新标杆,建成数字基础设施新网络。展望2030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5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西北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数字丝路西北核心枢纽城市、数字经济国家战略腹地。持续优化数字丝路贸易发展生态,推进数字丝路国际交流合作,打造数字经济向西开放战略支点。

6.《2024年数字镇江建设工作要点》印发

近日,《2024年数字镇江建设工作要点》印发,聚焦9大领域提出28项重点任务。工作要点明确了推进数据资源高质量供给、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3项任务。镇江将开展数据汇聚与数据治理攻坚行动,推进全市公共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推动组建市大数据集团,探索开展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试点,组织参与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分赛,探索重点领域“数据要素×”场景应用创新。

7.合肥首个企业数据合规指引发布

8月1日,合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合肥市司法局、合肥市律师协会联合对外发布《合肥市企业数据合规指引(试行)》。该《指引》立足合肥市企业数据法治需求,对企业数据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数据全生命周期合规和数据合规运行及保障、数据跨境流通合规等作出指导。

02行业要闻

1.国家数据局公布2024实景三维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候选名单

今年4月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开展了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的征集,8月8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公示了遴选出的60个典型案例。

2.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召开公共数据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关于2024年度课题委托研究入选单位的公告,价格监测中心申报的“公共数据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研究”课题成功入选。8月1日,中心组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刘刚副主任主持会议。刘刚副主任感谢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指出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国家有关部门探索公共数据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构建公共数据市场价格体系,推动提升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今后价格监测中心将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3.央国企:“AI+数据”应用场景合作(附名单)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了“AI+专项行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焕新。该行动要求中央企业深化AI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重点行业,以及构建多模态优质数据集,并打造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为响应国务院国资委“AI+专项行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牵头《人工智能数据资产流通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立项,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专业机构和多家央企作为重要参编单位。首部“AI+数据资产”交叉领域标准,将为央国企“AI+”场景牵引赋能千行百业,提供数据资产流通管理指引。数据要素社联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将持续举办“AI+数据资产”专家工作坊,推动标准编制,服务央国企AI应用场景创新。首期“AI+数据资产”专家工作坊暨《人工智能数据资产流通管理指南》团体标准编制研讨会将于2024年8月14日在北京举行,欢迎大家积极申报。

4.《数据要素建设实践与数据资源入表优秀案例》征集中,欢迎报名

近日,《标杆—数据要素建设实践与数据资源入表优秀案例集》专著面向全国征集数据要素实践优秀案例。经专家评审团评审,通过审核的优秀案例将汇编成册纳入本专著,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学习强国app指定专栏学习。典型优秀案例将在重要刊物发布、推广,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5.限时报名丨数据要素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数据资产运营管理师高研班

6.江苏省数据集团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

7.首批披露“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2024半年报来了

8月9日,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卓创资讯301299)于披露2024半年报,这是第一家半年报中披露数据资源入表的上市公司,入表金额约1900万元,按5年进行摊销(文末阅读原文获财报PDF全文)。

8.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甘肃分赛在兰州开赛

8月7日上午,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甘肃分赛开赛仪式暨“数据赋能乘数而上”主题交流活动在兰州举行。在本次比赛期间,来自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126家单位的304个团队参加工业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6个赛道的角逐。各赛道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前2名推选晋级全国总决赛。同时,还将颁发最佳技术创新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发展潜力奖等特色单项奖,并为获奖项目提供政策激励、产融对接、交流学习、对接合作、宣传推介等支持。

9.全国首个数据中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8月8日,由乌兰察布市大数据管理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24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暨运维质量大会在乌兰察布市举行。会上还举行了数据中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仪式,该共同体是由北京中航信柏润科技有限公司和贵阳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牵头,联合行业组织、院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等近30家单位成立的全国首个数据中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将在教学资源开发、人才培养、教学装备研制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着重发力。

10.兰州市数字应用场景清单发布(第一批)

兰州市近日发布6项数字应用场景(第一批),包括兰州新区智慧教育、兰州新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应用场景、榆中县教育城域网平台、永新国信数据要素产业园项目、小鹿智行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大模型系统项目以及甘肃创信基于国产商用密码算法的可信网络安全产品应用场景等。

12.吉林省首例国企数据产品登记确权落地

近日,吉林高速集团完成“高速公路车流量统计信息”“高速公路路况信息”“企业车辆高速公路通行信息查询”三项数据产品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完成登记确权工作,这是吉林省国企首例完成数据产品登记确权案例。

12.全国首笔基于数据元件的区县数据资产质押贷款落地

近日,德阳数据交易公司携手大公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四川善嘉律师事务所等数商生态伙伴,为四川凯城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中江甄选电商平台数据”进行了数据资产的评估、认证和上架服务,助力凯城云科技获得中国银行中江支行500万元数据资产质押贷款。这是全国首笔基于数据元件的区县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案例,也标志着四川省已打通区县数据资产化的“最后一公里”。

13.2024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即将举行

2024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由北京市发改委、经信局、北京市科协、海淀区政府、北京能源集团主办,将于8月19日在京举行。本次大会作为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以“智绘新篇算赢未来”为主题,聚焦数据、算力、算法等关键要素与核心技术,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同时将重磅发布人工智能+典型案例报告等,旨在搭建人工智能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强劲动能。

03交易市场

1.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互联网端上线试运营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根据“专网交易、互联网分发”的建设工作要求,完成互联网端交易平台搭建工作,已经于2024年8月5日上线试运营。该平台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交易服务,遵循“非连续、非公开”的交易原则,主要采用自主报价和点选成交方式,并提供了专门的交易网址和小程序“深文交”以便用户进行交易操作。

2.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发布社会数据资产盘点实质审查实施细则意见征求稿

3.贵数所征集《信息技术数据资产登记通用要求》等两项团体标准参编单位和起草组成员

6.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河北区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8月9日下午,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与河北区津北数字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河北区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7.北数所推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产品,助力大模型训练精细化

8.北数所助力冀泉供水公司完成首例水业数据产品线上交易

近日,冀泉供水公司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经纪商中科京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北数所数据交易平台,成功完成了水业数据产品的首单场内交易。此次交易的成功,不仅为冀泉供水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地方公共数据的流通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9.深数所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环境,六大能力夯实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深圳数据交易所通过六大核心能力,即交易全程极致数字化、智能化用户体验、重点场景数据专区建设、POC测试权益保障、交易全流程区块链存证和合规保障动态协同,以及两大创新能力,即智能AI供需撮合和在线交付流转管控,来打造全国性的数据交易平台。这些能力的实施旨在确保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推动数据产业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技术创新助推数字经济的增长。未来,深圳数据交易所还有计划构建综合性数据交易商业平台,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的协同优化、复用增效和融合创新,以及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0.深数所助力深圳航天信息打造国企数据资产入表创新案例

近日,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指导、数聚乘(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协助下,深圳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深圳国有企业代表,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率先成为深圳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第一单,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此次实践,深数所联合数聚乘为深圳航天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数据资产服务,率先探索了深圳国资企业数据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完成了数据产品孵化,实现“降本增效”的入表路径。

11.上海数据交易所与国际另类数据聚合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跨境数据流通交易生态

近日,上海数据交易所与欧洲领先的另类数据聚合平台企业EagleAlpha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海外平台数据双向流动合作机制,通过规则对接、供需对接、信息共享等一系列互联互通的举措帮助全球企业拓展数据跨境流通业务,提升企业在数据交付等方面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促进全球数据流通交易。

12.山东省首个公交行业公共数据运营产品发布

山东省首个公交行业公共数据运营产品——“青益充”31日在青岛市发布。据介绍,该产品由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真情巴士集团开发,能实现公交车充电的精益化管理。该集团依托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将公共交通数据与第三方社会数据融合,开发出“青益充”,实现公交车科学规范充电操作过程。

13.福建大数据交易所首批气象数据产品上线

近日,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的50款数据产品正式上架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成为福数所首批气象数据产品。本次上架的气象数据产品重点聚焦于农业、森林火险、旅游气象、道路交通、水电防汛、地质灾害、海洋等七大应用场景,将有效赋能各产业高速发展。

14.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与嘉善县启动共建“嘉善数据专区”

8月8日上午,“智汇南湖数据赋能”2024数据产业发展大会暨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浙江分赛嘉兴站颁奖仪式在嘉兴举行。会上,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与嘉善县数据局、长三角(嘉善)大数据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建设浙江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嘉善数据专区。

04数据人才

1.2024年度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

2.深圳市大鹏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4年8月公开招聘编外人员公告

3.苏州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子企业司招聘总经理1名

4.中信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网络安全攻防专家(北京)

因工作需要,公司面向社招渠道招聘一名网络安全攻防专家,参与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对漏洞或威胁事件进行详细分析和溯源,并输出分析报告等工作。要求拥有6年以上网络安全行业经验,3年及以上的安全服务方向工作经验,参加过3次以上大型网络安全攻防演习,独立进行过攻击溯源和应急。

05基础设施

1.我国发布首个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国产桌面操作系统

8月8日,在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了首个人工智能版本,这标志着中国在自主操作系统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此次发布的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AI版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人工智能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首款国产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品,具备人工智能集成能力、智能化功能、高效能计算等特点。该版本还可以让离线状态下的计算机也可支持人工智能能力,填补了国产操作系统长期以来在这方面能力研发的空白。

2.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在处理和生成新数据方面的作用:开放数据环境中的法律政策挑战》报告

3.中国法研法律大模型通过法考并完成备案

近日,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万法”大模型已经开始对外提供服务。目前,基于中国法研“万法”大模型的底座,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数智枫桥研究院联合设计研发,由天同作为实务共建单位的“法观”大模型产品以客观题182分及主观题优秀表现,实测通过中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为首个通过中国法考的法律大模型产品。“法观”产品已经于8月10日开放公测。

4.人工智能赋能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齐鲁工大(山东省科学院)新工科教育大模型发布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基于校本新工科自主知识体系发布教育垂直应用大模型——新工科教育大模型。这是与智慧树网通力合作、共同研发的教育专有大模型,为师生提供智能化教育教学一站式服务,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工科教育大模型以自主知识体系为依托,以“高算力、强应用”的人工智能为支撑,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做定制化开发,创新“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形成结构化、可视化、系统化的特色知识生态,建设“教-学-管”一体化、一站式的自适应AI应用平台,打造教育资源汇集、共享、转化示范高地。

5.人工智能:锂电池技术创新“新风口”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锂电池技术创新的新动力,通过AI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电池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AI技术在材料发现、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提升、以及固态电池研发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尽管目前AI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局限性,需要在算力和创造性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提升,但预计未来5年将是AI技术大量应用的“窗口期”,其应用将渗透到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实现差异化发展。

06研究洞察

1.姜奇平:以加快建设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对数字中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不同,前者是从技术经济功能视角定义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算力和流通设施等,能支撑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完善数据基础设施机制关键在于促进数据共享,包括免费和有偿共享,要理解数据要素场的概念和其交互特征,以及深化机制设计,包括确权、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和利益保护制度。在技术体系布局上,中国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包括跟随型技术布局和超车型技术布局,要加强着眼于经济功能的技术布局,如把流通基础设施置于重要战略位置,引导就业型、公平型技术的主动扩散。

2.做好公共数据运营的七大步骤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我国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明确提出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本文将围绕公共数据运营的一般性方法,探讨如何构建以业务场景为中心的权威数据运营体系,以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助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3.从“数字+”到“数据+”再到“AI+”,以北京数字经济建设为例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战略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北京市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改革发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攀升,重大成果频现。近年来,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递进叠加的发展过程。从“数字+”阶段起步,北京逐步深化至“数字+”与“数据+”同步发展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北京积累了扎实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丰富的高质量数据集以及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展望未来,这些基础将进一步推动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迈向“AI+”阶段,三个阶段相互叠加、共同促进,形成了逐级提升、持续跃迁的发展态势。

4.数据要素产业,驱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数据要素产业是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下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它不仅作为新时代的“黄金”资源,自身具有巨大经济价值,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数据产业的发展涵盖了数据技术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数据技术赋能应用、数据产品和服务流通交易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尽管数据产业与信息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紧密相连,但它同时展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数据的深入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关系的改造,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关系的形成。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将依托于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的培育、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的拓展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5.附下载|《广州数据资产管理及入表工作指引》发布

6.《数字乡村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发布(附全文)

该报告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观点,强调需要深入分析数字乡村的基础架构、底层逻辑及关键组成,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大闭环”,确保数据驱动的有效实现。报告指出,数字乡村的发展不是简单模仿智慧城市的复制,而是要基于乡村特点和实际需求,提供真正解决问题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此外,报告强调要坚持系统性、创新性的思维,探索商业可持续和农户强感知的建设模式,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聚焦产业、治理、服务等重点领域,明确目标进行攻关。同时,还需要解决“最初一公里”设计研发和“最后一公里”居民应用的问题,提升建设方案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惠民服务的先行发展,提升重点群体的数字能力。

7.附下载|《近年我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

8.2024年,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9.避免“数据财政”冲动,公共数据价值该如何挖掘

公共数据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其鲜明的公共性、规模性、多样性和权威性蕴含着巨大价值。在数字中国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数据要素化和价值化进程加速,但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10.李东荣:数据资产入表的现状及认识

11.阳镇等: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创新以及数字贸易发展迅猛,但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升依然面临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数字人才供给短缺和数字税收制度激励不足等核心障碍。未来,亟须构建开放型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与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策体系、多层次数字人才政策体系和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宜的数字税收制度体系。

THE END
1.瞿同祖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历史的考察历史学家,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究竟占什么地位,起什么使用?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二、法律与人民生活;三、法律职业。 一、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 统治者心目中的法律指的是关于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地位、法律的功能。各时期不同,历史上的变化表现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1/16/36905198_1140883809.shtml
2.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3.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4.多元文化社会中法律意识与守法观念的融合之路用户中心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法律意识与守法观念的融合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成为常态,而法律意识与守法观念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融合。法律意识的提升促进了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而守法观念的强化则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两者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https://blog.kanfawang.com/post/17315.html
5.民法典与律师的笔尖绘就社会之纲一、序言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法律体系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不断地演进和完善。中国近年来推出了一部新的民法典,它是对现有法律的一次重大修订,对于解决当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民法典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区别,以及这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cai-pu/452987.html
6.法律法规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相连:如何平衡权益与责任?一、法律法规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和权益保障。首先,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比如,我国现行的民法、刑法等都对公民的权益保护做出了详细规定,从而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不受侵https://blog.csdn.net/JiYan_blue/article/details/144258540
7.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doc.doc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doc.doc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评本书原版于1947年,是根据瞿同祖先生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稿写成的。后鉴于中国法制史反面的著述的缺乏,1981年由中华书局重印。在20世纪40年代动荡的中国,瞿先生竟然能够安心写出这样一部厚重的经典著作,实在是让今天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928/26322418.shtm
8.www.scmc中国华融实施更名,有利于体现该公司深化改革、化险取得的积极成效,展现积极的精神面貌,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依托中信集团品牌价值,促进业务开展,进一步推动该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也有利于突出该公司的行业特征与牌照优势,体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定位,彰显企业价值。||。 http://www.scmc-xa.com/xxxr377730
9.www.jmhengai.org/news.php/147910.shtml欧美人与性囗牲恔配视频0 266.71MB 0360好评 欧洲人与亚洲人的DNA对比 日逼破处干鸡巴 国产特黄精品一级毛片 64.22MB 7121好评 日韩av在线一、日本黄色视频免费网站 028.72MB 256好评 大骚逼石家庄操逼大逼操逼逼操逼逼操逼逼 超碰超中国熟女碰熟女五十六十七十路 爽玩社会大鸡把 13.97MBhttp://www.jmhengai.org/news.php/147910.shtml
10.最新!商标业务缴费退费商标注册申请常见问题等指南全文发布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了商标注册申请常见问题指南、商标业务缴费指南、申请商标变更转让续展等后续业务加快审查、申请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等多个申请指南。受制于篇幅,本文仅发布商标注册申请常见问题指南、商标业务缴费指南、申请商标变更转让续展等后续业务加快审查,其他指南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7327442.html
11.《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17卷目录为进一步推动法学法律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应用,2019年起上海市法学会与中国知网战略合作在线出版《上海法学研究》集刊,每年公开出版24卷千万字规模的大型法学法律原创学术文库,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可在线查询、下载电子版。《上海法学研究》集刊集中呈现法学法律界年度有品质、有特色的内容生产。截至2020年底,《上海法学研究》集https://www.fljg.com/news/71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