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字民法典里的24个禁字,195个不得,132个热词社会新闻

设置离婚冷静期、禁止高利放贷、完善高空抛物责任……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6月1日,民法典全文正式公布。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审议通过后的民法典共7编,1260条,十万余字,采取总则加分编的结构,围绕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全面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贯穿法典编纂全过程。

据了解,去年底,首个“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请审议,今年两会期间,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如明确物业不得用停电、停水、停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的主体范围扩大等等。

【代表委员、专家谈民法典】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

民法典,这部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两会期间成为“爆款”话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5月2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十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谈到民法典,代表委员、专家们常常用上“时代宣言书”“新篇章”“重大贡献”“全时空”“百科全书”等鲜明修辞。“这次提交大会审议的《民法典》,承载了几代法学家的梦想。”民法专家、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对南都记者表示,“它更应是一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法律。”栗战书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时提到,“(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

【总则编·热词及亮点】

统领全篇,“法人”“民事”较高频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利明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我国民法典在系统总结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七编制的体例。这种体系创新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范围内民事立法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也曾提到,总则编采取“提取公因式”的办法,将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内容规定其中,既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依据。

【物权编·热词及亮点】

新增“居住权”,“抵押、登记”较热

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续期问题,民法典作出原则性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此外,本次立法新增“居住权”制度,也引发广泛讨论,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对此表示,“居住权设立将有利于满足离婚妇女、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也有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同时满足不同群体对房屋财产权益的不同需求,达到‘住有所居’”。

【合同编·热词及亮点】

涉“合同”条款占四成,回应“霸座”“高利贷”

民法典中,合同编条款高达526条,在全文占比四成多,是7编中内容最多的部分。对“霸座”“抢夺方向盘”“高利贷”“业主权利”等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都有回应。

在改编中,“合同”出现500余次,涉及合同的订立、效力、保全、变更、转让、权利义务终止等,并对典型合同进一步用条款规定,如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

此外,合同编中还出现了颇具前瞻性的内容,在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完善电子合同订立规则,增加了预约合同的具体规定,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等合同订立制度。

【人格权编·热词及亮点】

独立成编,向“性骚扰”说不

人格权编共6章51条,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肖像”“信息”等词出现频次较高。

人格权编中,对“职场/校园性骚扰”“网络侵权行为”“遗体捐献”等话题均作出回应。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人格权的商品化利用,人格权编还全面回应了人格权保护在科技与信息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比如明确“AI换脸、伪造声音侵犯肖像权声音权”“明确要求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得违背伦理道德”等。

【婚姻家庭编·热词及亮点】

“收养”“离婚”频次高,“离婚冷静期”有热度

自审议民法典以来,和婚姻家庭有关的“离婚冷静期”“婚内单方举债是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等问题热搜不断,成为全民话题。人大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征求意见征求期内有21万人参与,提出27万余条意见。

【继承编·热词及亮点】

尊重被继承人意志是最大亮点

去世后如何处理社交账号?叔叔去世后,侄子能否继承房产?民法典继承编中给出答案。

继承编共4章45条,是7编中内容相对较少的部分,“继承”是民法典继承编出现次数最多的词,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以及遗产的处理等章节。此编热度排名靠前的词还包括“继承人”、“遗嘱”、“遗产”、“遗赠”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认为,民法典继承编草案最大的亮点是尊重被继承人的意志。关于遗嘱形式的完善、遗产管理人制度,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侵权责任编·热词及亮点】

“责任、侵权”频次高,明确禁止高空抛物

侵权责任编共10章95条,对侵权行为作出详细规制。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该编中,“责任”“侵权”“损害”等成为热词,出现超过100次。

今年两会期间,“完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完善网络侵权处理规则”等成为亮点。例如,对于全民热议的“头顶上的安全”问题,民法典回应关切,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拒绝高空抛物从一种倡议正式成为法律层面的一项禁止性规定。

中国法学会民法典起草领导小组成员、侵权责任编总召集人张新宝认为,侵权责任编是在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侵权责任法升级版,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理念,强化对权利和合法权益的救济,更强调过错对责任构成、责任承担和责任免除及减轻的意义,以实现对人们正当行为自由的保护。

【民法典中的数字】

16个数字须牢记

2/3、1/2、30……一个个数字嵌入1260个条文中,为保障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织就精密针脚,这些数字,值得被记住。

比如,为未成年人设定“2”“8”“40”的年龄界限,守护他们的意愿与安全:“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条款红线】

“禁止、不得”筑牢法律边界

既“温柔”又“霸道”,民法典用周全的条文撑起“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也用“禁止”“不得”等字眼,框定了法律红线。民法典全文中,“不得”出现195次,“禁止”出现24次,其中,有的为婚姻搭建守则,比如“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也有的为技术明确边界,比如“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THE END
1.中国民法典406条是什么意思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06条,抵押人在抵押期间有权转让抵押财产以担保债权。 如抵押协议中有特别约定,则按约定执行;否则,抵押权仍具约束力。 这一新型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市场交易的活跃与便捷,简化了交易流程,降低了法律风险。 中国民法典406条 是什么意思 https://www.64365.com/zs/2789160.aspx
2.《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夫妻忠实义务裁判规则5条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日期:2021年12月8日 法信?司法观点 1.夫妻互相忠实的法律约束力问题 由于本编(《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将夫妻忠实的规定置于第一章“一般规定”之中,而非规定在第三章“家庭关系”之中,因此,其规范属性是倡导性、宣示性规范,而非禁止性规定,也不是具体的权利义务规定。本条(《民法典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20/21/31530813_1032392881.shtml
3.民法典对税收政策和执法的影响会计审计第一门户导读:该文全面、深刻分析民法典时代下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与民法典的衔接以及民法典对税收政策、税收执法的影响,对税务机关下一阶段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有益借鉴。 编者按:2021年3月23日,《中国税务报》刊载了署名“明瑞”的《民法典对税收政策和执法的影响》,该文全面、深刻分析民法典时代下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https://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2103/215320.shtml
4.“广外云山法治前沿:中国民法典宣传大型公益讲座”成功举办在阐释“本土资源与国际视野”、“域外经验借鉴与国际视野”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民法典的国际视野是本土资源之上的国际视野,它包括但不限于域外经验借鉴。民法典已通过对绿色条款、公有制物权法特色条款与疫情条款、居住权条款等的引入,及时因应社会发展,体现了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但民法典的国际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99/10648.htm
5.民法典宣传月关于医务人员说明义务和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相关裁判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说明义务并取得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明确同意,但属于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条规定情形的除外。医疗机构提交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明确同意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医疗机构尽到说明义务,但患者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 https://www.chinablood.com.cn/zyb/build/online/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