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宪法研究视角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形塑着我国宪法的价值谱系、规范结构和制度形态,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律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二者深度交融、良性互动,不仅为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的宪法视角,也为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丰沃的本土资源。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我国宪法始终同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不懈探索和创造的伟大成就紧密相连、同党领导人民开创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功经验紧密相连,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我国宪法的这种生成逻辑决定了宪法作为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明确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成为我国宪法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要拓展新的研究视角,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维度更好把握我国宪法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更好理解我国宪法的价值理念、功能定位和制度逻辑,从中国式现代化中汲取思想文化养分和规范建构资源,为保障宪法全面实施提供宪法理论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现代化。我国宪法是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社会主义在我国宪法文本中不仅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重要概念,更有着明确的规范意涵和完整的制度建构,体现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制度安排。比如,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在传统的宪法学研究框架外,中国式现代化维度提供了深化理解我国宪法中社会主义概念的新思路、新视角。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价值旨归。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人民性是我国宪法的精神内核和鲜亮底色。我国宪法不仅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奠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制度根基,而且作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庄严承诺,规定了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国家根本法层面彰显了对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追求。如果只是局限于研究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系及其法律内涵等分散化的问题,就难以全面、准确、深刻认识我国宪法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我们这样一个赶超型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宪法不仅以总括性、纲领性的规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着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而且通过确立一系列促发展、保善治的基本国策,建立一整套协同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力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提供了重要前提。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维度,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把握我国宪法的制度优越性所在,更加清楚地看到我国宪法是一部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宪法是现代文明的根本法律载体,宪法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最高法律表现形式。宪法植根于特定社会土壤和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渐进式发展、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特定的现代化道路孕育和形塑着不同国家宪法的不同价值取向、规范内涵和实践特征。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我国宪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观察,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宪法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这必将提出新的宪法理论问题,催生新的宪法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跳出单纯法学视野的局限,从法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更加全面地研究和认识我国宪法。

THE END
1.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法律知识大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维护人民权益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http://fw.mwfw.cn/fw/234591.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西方法治所导致的诉讼盛行,事实上使公民权利行使处于无比繁复而疲惫状况,背离法治所意欲实现的人的自主和尊严状况。而长期以来,我国坚持运用“枫桥经验”的“东方经验”化解纠纷,积极推动运用调解、和解的方式在法庭外解决各类民事纠纷,取得良好效果,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在当代社会诉讼解决模式中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说,中华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良法善治丨鑒古知今循法而行獨家稿件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堅定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推動憲法完善和發展。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們對於公平和規則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積極發揮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4/1203/c164113-40374326.html
4.中大力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发行事项公司公告数将相应进行调整);上述承诺事项不因本人的职务变换或离职而改变或导致无效。 5、在担任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期间,将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关于 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及股份变动的有关规定,规范、诚信的履行董事、 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如实并及时申报本人持有公司股份及其变动情况。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7081600001145
5.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题及答案B.为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C.固定证据D.为法官认定证据服务答案:(P114)A84、属于我国现有第三层次的纠纷化解制度的是( )A.社会组织化解纠纷 B.行政机关化解纠纷C.法院化解纠纷 D.民间机构化解纠纷答案:(P119)C 85、社会组织化解社会纠纷具有哪些优势( )①社会组织属于人民群众身边的组织,方便人民群众找到这些https://www.wm114.cn/wen/139/276197.html
6.在我国殘疾人有法律援助吗陆玉凤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294人 专家导读 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残疾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1、确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或不能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2、残疾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 https://mip.64365.com/zs/80246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