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为了让女儿出国留学,想出了伪造工伤事故骗取国家社保金的办法,然而这份错误的爱险些要了女儿的命;一个母亲为了女儿的“幸福”,销毁了女儿的结婚证和档案,让女儿和条件好的男子重新“结婚”,导致女儿被判重婚罪……
这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推出的新书《罪爱》中的故事,也是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的普法案例。1月10日,《罪爱》新书首发式及《法律讲堂》系列图书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普法平台上的法律共同体
“我们是普法平台上的法律共同体。”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资深主讲人、律师姜志强在现场向读者讲述了《罪爱》的创作故事及“法律讲堂”录制情况。
“一开始是坐着讲,后来站着讲了30分钟。”姜志强说,在外界看来形式简单的“法律讲堂”节目,其实付出相当大。他第一次面试时,讲了5分钟,只见一个编导一直在摇头,说“普通话不行”。
姜志强后来才知道,“法律讲堂”的主讲人多是全国律师协会和司法局推荐来的,多为职业律师、专家学者、一线办案法官、检察官,这些人活跃在我国法治前沿、身处办案第一线,但都不是学播音主持专业的。
《法律讲堂》栏目制片人苏大为表示,央视《法律讲堂》在主讲人选择方面颇为严格,以“生活版”为例,每年播出50至60个案例,但筛选的基数通常在500至600个。节目主讲人90%以上为律师,通常要求讲话能做到声情并茂、文笔好、有公益心、有3年以上职业经历,且须政治过硬。
在姜志强看来,央视《法律讲堂》栏目“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要说好都有规矩”。这规矩让他在做主讲人的5年里“痛并成长着”,也成就他创作了《罪爱》一书。
这20个故事围绕亲情、友情、爱情展开,触及爱情、婚姻、家庭等各个层面,跌宕起伏,百感交集,其中善与恶的转换、是与非的交错、情与法的困惑更是令人错愕,发人深省。
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姜志强称,这本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6个多月,他期望这本书让读者享受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的同时,也能教会读者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爱有限度,善有边界,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新媒体的联合传播力
姜志强通过“法律讲堂”普法平台收获了颇多荣誉。央视《法律讲堂》栏目组则在与出版社合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实惠,特别是影响力、引导力。在中央电视台对现有400多个栏目的综合考评体系中,连续三年排名前30,成了央视名副其实的品牌栏目。
央视《法律讲堂》栏目制片人苏大为在发布会上表示:“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整合尤为关键,电视台光靠收视率不行,尽管电视节目通常一分钟有几千万人收看,但瞬时性颇强。图书虽然是传统媒体,但一本图书发行量达到几百万册影响的人群更多更广更深远,百家讲坛于丹的走红就是最好的例证。”
据了解,2010年实行频道改制以来,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已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法律讲堂”三套系列丛书共11本。其中,法律讲堂系列图书,以打造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的“普法丛书”为主,以央视《法律讲堂》主讲人为线索,以专业视角全面详解案例背后的法律问题,帮助读者明辨是非、探寻真相。
此次推介会,出版社和栏目组还推荐了王洋律师的《爱有法度》、郭丽律师的《法说底线》、郝红颖律师的《危险情感》等同系列图书。陈晗雨透露,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未来将策划手机阅读等系列产品,将其分解成独立成篇的小故事,以适应数字阅读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