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上海8月21日电(记者王慧文)8月16日,法律出版社携手国浩律师事务所,在上海书展举行《勇敢前行:一个律师眼中的法治中国》及系列国浩人文文库作品座谈及签售会。
活动特邀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教授作为嘉宾进行互动并点评。法律出版社党委委员、副社长高顺贤、法律出版社法商分社社长薛晗以及商会代表、行业人士、资深律师、青年学子等参加活动。
由吕红兵撰写的《如何存在:与青年法律人谈心》《变为何物:有关律师、律所与律政》《勇敢前行:一个律师眼中的法治中国》三部曲正式发布。据悉,该三部著作在业内被誉为中国律政“三部曲”。
高顺贤在致辞中介绍,新书聚焦律师制度发展、司法体制改革、法治国家建设,浓缩了吕红兵律师从业多年对法治建设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律师的视角带读者品味法治故事与法律人生的感人时刻。“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位律师对行业、对社会、对法治的责任与担当、情怀与热爱;也可以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庄重,特别感受到法律人的温情。相信本书能对立志从事律师行业的年轻人提供帮助,指引方向,树立榜样。”
高顺贤表示,法律出版社与国浩律师事务所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且紧密的合作。近年来,双方合作项目主要有“国浩法律文库”和“国浩人文文库”。其中,“国浩法律文库”作为共同培育的第一个品牌,经过近20年的积淀,已出版系列丛书近30本。“国浩人文文库”则新设于2021年,既是展示国浩律师人文精神的窗口,也是体现国浩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平台,更是法律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国浩人文文库’,是继‘国浩法律文库’‘国浩财经文库’后创立的第三个文库,是国浩文化建设的体现,也是国浩履行社会责任的彰显。”吕红兵说,谈及撰写《如何存在》《变为何物》《勇敢前行》三部曲的初衷,他表示,正是想和年轻律师们交流,律师到底什么?我们为什么做律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律师?中国律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希望‘国浩人文文库’的这些书能够给青年律师、法学院学生一点借鉴、一些启示,进而能为律师群体提供参考、为行业发展加油打气、为法治建设奉献样本,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
“律师在推动法治进程中起关键作用,法学教育对培养合格法律人才至关重要。”罗培新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融合亲历政府立法、行政执法、法学教育的丰富经验,进行了相应的互动和交流。
在讨论法治中国建设的成就时,吕红兵以上海金融法院的成立为例,详细阐述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他认为,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是法治中国前行的标志。罗培新则从“关键少数”的角度进行补充。他指出,提高“关键少数”的法治意识非常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应对风险。”
对于律师角色的认知,吕红兵提出,律师是法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站在独立的立场上,以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梳理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让大家懂得其中的权利义务和后果责任。罗培新则从四个维度——事实问题、价值判断、技术能力、情感价值,全面剖析了律师在司法实践中的多重角色。
如何成为一名好律师?吕红兵强调重在“知行合一”,并提出了五个层面的理解:职业、专业、事业、行业和产业。他鼓励青年律师要有远大志向,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这三本书,既有对法治中国的独特观察,也有对律师、律所、律政的深入思考,还有对年轻学子、青年律师的谆谆教导。”罗培新梳理了三本书的特点:丰盈的传统文化、满溢的家国情怀和理性的学理思辨,“这三本书中不乏平和的生活随笔,严谨的法学术推理,还有专业的法学论述,读完令人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