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判决书执行不到位,官司胜诉无意义法律审判权人民法院流浪猫绊倒投喂者

据中新网11月18日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共十六条,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在《解释》中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几种情形,不进行了深入细化,也给出了严厉打击惩治的法律措施。

该《解释》列举了以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等方式恶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或者以虚假和解、虚假转让等方式处分财产权益,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实施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等恶意减损责任财产的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然拒不履行协助行使人身权益等作为义务,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情节恶劣的;以恐吓、辱骂、聚众哄闹、威胁等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情节恶劣的等拒不执行行为。除此之外,该《解释》还列举了“情节特别严重”的几种情形。其中包括与司法不公和腐败紧密关联的“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的行为。

众所周知,司法判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对有过诉讼经历的人来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尤为深刻。有了法院公正的判决,并不一定等于公平正义的实现。从司法程序上,法院的判决文书,只有得到切实执行后,才能真正算是案结事了。事实上,在诉讼活动中,判决事项义务履行人没有履行到位,甚至抗拒履行,案结而事未了的案例很多。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常抱怨的“执行难”问题,也被称之为阻碍公平正义实现的“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道难题,也是被群众诟病的重灾区。按照司法程序规定,一般情况下,一审判决后有15天的上诉期,如果双方均未提起上诉,则该判决书自动生效。判决生效后,如果义务履行人没有按照判决书载明的内容履行其所应承担的义务,权利人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障自己合法权利的实现。问题是权利人即使申请了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不一定能保证执行到位。一年两年、甚至几年都执行不了的案件大量存在。有的权利人因为执行难,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有的企业因债权未能执行而倒闭,有的申请执行人绝望自杀。在这次发布的《解释》中,有一个亮点,如果因被申请执行人拒不执行,致使申请执行人自杀、自残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应承担责任。

该《解释》的发布虽然为惩治拒绝执行的老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光有法律依据是不够的。明朝大学士《张居正奏疏集》中有一句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司法判决“执行难”到底难在哪里?法学界与普通群众的认识可能不在一个基点上。资料显示,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改革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的通知》,提出“积极探索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相分离,裁判人员和执行人员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新机制。”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强调,“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

审判权与执行权分离能不能化解“执行难”顽症?这种专业的问题还是留给专业的人去探讨,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只谈现象,今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了自2023年10月开始,全国法院系统开展“交叉执行”试点以来的最新成果,共执行案件72843件,取得实质进展或者化解23119件,执行到位金额398.91亿元。所谓交叉执行,是指督促执行、指令执行、提级执行、集中执行、协同执行等方式。有效防止权力、关系、人情干扰。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从发布的这组数据和执行方式看,真正的执行难阻力并非完全来自老赖,而是取决于法院的执行力度。看看反腐败以来查处了多少法院执行局局长,就会发现权力、关系和人情干扰,不仅存在于案件审判中,而且在判决执行中也是无处不在。

从人性的本质上说,老赖的存在是必然的,永远会有拒绝履行法院判决义务的理由,但司法机关的使命和职责,就是依法强制其履行。无论多么公平正义的判决,如果不能落实在履行上,则胜诉毫无意义。司法解释虽然为惩治老赖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但再好的法律武器也离不开执行法官的积极作为。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任。

THE END
1.广东省裁判文书网,广东省裁判文书网,公开透明司法的重要窗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司法领域的融合日益紧密,广东省裁判文书网作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出的重要项目,旨在实现裁判文书的公开、透明,提高司法公信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广东省裁判文书网的功能、意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广东省裁判文书网概述 https://www.xinbaowujin.com/post/1204.html
2.裁判文书上网最新规定及其对社会透明度和司法公正的影响摘要:最新的裁判文书上网规定要求法院将更多的裁判文书公开在官方网站上,以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这一规定将影响司法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法官、律师、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裁判文书有助于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同时也为法律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参考的机会。这一规定的实施也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https://bbs.nczlzc.cn/post/2523.html
3.头条文章2015年6月底起,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三级法院已全部实现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即案件类型全覆盖、法院全覆盖。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世界各国都能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及时了解中国司法状况,文书上网和司法公开已经成为中国司法最为亮丽的名片之一。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10365987357061
4.浅议裁判文书全面上网对提高文书质量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足够的认识,要做好被评价、被批评的思想准备。与此同时,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二、当前裁判文书制作存在的问题 (一)裁判文书制作格式标准不规范 法院裁判文书体现国家法治统一和法律的尊严,应当遵循一般的格式规范要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规范制作裁判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10/id/1115842.shtml
5.论裁判文书上网(精选5篇)相城法院“四个确保”强力推进裁判文书上网 作者: 唐灿 发布时间: 2011-12-16 11:23:47 中国法院网讯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专门出台《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发布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四个确保”,强力推进裁判文书上网工作,进一步提升司法透明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i4kzst.html
6.冯建鹏:我国司法判决中的宪法援引及其功能从裁判文书网收录的判决文书来看,援引宪法规范的判决涵盖了民事、行政和刑事等类型,但以前两种为多,它们在时间、法院层级和区域上也不平衡。在功能上,有个别判决体现出合宪性解释的意味;部分判决展现出多样化的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样态,但在应用上存在盲目性;大多数判决中,和宪法同时作为判决依据的法律规范与相关宪法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6/7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