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解读

上海市建纬(郑州)律师事务所贺学文张风玲

一、法条规定: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二、问题释义:

1、什么是土地用途管制?

2、土地用途分类的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对土地用途解释为: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条文以列举方式规定三类用地包括的土地利用类型,例如: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原国家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采用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规定,采取三类分级体系,一级类土地类型设三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017年11月1日,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的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组采用一级、二级二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例如:一级地类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旱地三个二级地类;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一级类土地,对应属于农用地。3、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如何实施?

三、法条链接:

《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本关于土地用途管制的法律条文列举: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条: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第三十五条: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四条: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五十六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六十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土地界址、面积、动工期限、使用期限、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和双方其他权利义务。

第六十四条: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四、法条评注:

1、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农用地用途管制法律规定

1998年土地管理法引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法律强化分别体现在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集体土地出让用途管制等条款的修正之中。例如:新法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规定经国家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蔬菜生产基地等都纳入永久基本农田。新法进一步保护耕地并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用地严控的决心。

除《土地管理法》外,有诸多法律法规对农用地保护给予明确规定。例如:201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了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并将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第五十条规定: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应当限期关闭拆除。

3、合法利用设施农用地问题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规定设施农用地用地规模、用地范围以及用途等。通知明确设施用地是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其性质属于农用地,因此不能再设施农用地上进行实质用途为非农建设的项目。

在国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大战略大背景下修订和实施《土地管理法》,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盘活和有效使用。遵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全民法定责任。

THE END
1.我国法律有哪些?谁是老大?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专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位仅次于宪法。依据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如民法典、刑法等;《行政处罚法》是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所以,《行政处罚法》是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其https://zhuanlan.zhihu.com/p/384837870
2.俄罗斯联邦公民在中国境内居留的法律依据法信学科分类: 国际私法 摘要: 探讨俄罗斯联邦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律地位问题之一个方面,即在中国境内居留的 法律依据对于建立和发展中俄两国的睦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我们可以把俄罗斯联邦公民在中国境内居留的法律依据划分为取得入境签证、取得外国人居留证和国际直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80080
3.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法律分析: 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按法律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将法律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我国的根本法是宪法。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592399517021190445.html
4.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6)13.在我国,依据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 ) A、行政法 B、宪法 C、社会保障法 D、民法 【答案】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不同法律部门所包含的法律规范的认识 【考点分析】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http://www.yuloo.com/news/219146.shtml
5.最新!商标业务缴费退费商标注册申请常见问题等指南全文发布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七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九十七条之规定: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的,应当缴纳费用。 二、收费项目及标准 收费依据: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格〔1995〕2404号文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改价格〔2015〕2136号文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7327442.html
6.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破坏、侵占、毁损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https://www.docin.com/p-1001192195-f4.html?_t_t_t=0.055358453188091516
7.统计局公布2016年2季度和上半年我国GDP初步核算结果1.5 法律依据和制度规定 GDP核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目前,中国GDP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CSNA)的要求进行测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 1.6 保密性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https://news.cctv.com/2016/07/16/ARTIKEtkoJA8yeIqoMEujsW5160716.shtml
8.2022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GDP同比增9.1%1.5 法律依据和制度规定 GDP核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目前,中国GDP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要求进行测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 1.6 保密性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1182616948226.html
9.警察法案例第二章公安行政行为概述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案例五 公安行政行为的分类 案情摘要: 王某在某县公安局某派出所工作。2001年1月5日,王某在其负责的辖区执勤时,发现一个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就将其扭送到公安局。公安局知道后,给予了王某200元的奖金,并通报表扬。3月1日,县公安https://www.gzhgz.com/show-1590-8300.html
10.评估知识本轮评估结束后,教育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方案做了重要调整,突出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理念,并决定从2011年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4、我国开展高校教学评估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开展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https://home.xasyu.cn/web/pjb/?path=newsshow&newsid=30